期刊文献+
共找到951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体表定位联合纳米炭示踪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cN0期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丽 马强 +2 位作者 张春霞 郑永财 张辉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在cN0期浸润性乳腺癌(IBC)病人中应用超声造影(CEUS)体表定位联合纳米炭示踪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与单一染料法示踪行SLNB的手术耗时及其对前哨淋巴结(SLN)的检出率与检出数目,探讨CEUS体表定位联合纳米炭示踪行SLNB的可... 目的对比分析在cN0期浸润性乳腺癌(IBC)病人中应用超声造影(CEUS)体表定位联合纳米炭示踪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与单一染料法示踪行SLNB的手术耗时及其对前哨淋巴结(SLN)的检出率与检出数目,探讨CEUS体表定位联合纳米炭示踪行SLNB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诊治的199例cN0期IBC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根据SLN示踪方法不同将所有病人分为染料法组100例和联合法组99例,染料法组应用纳米炭示踪行SLNB,联合法组术前应用CEUS对SLN行体表标记定位,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行SLNB。结果SLN检出率为96.48%(192/199),染料法组检出率为95.00%,平均检出SLN(2.79±1.228)枚,联合法检出率为97.98%,平均检出SLN(3.32±1.469)枚,两组SLN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法组SLN的平均检出数目多于染料法组(P<0.05),但两组SLN检出数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法组的SLNB手术耗时明显短于染料法[(13.83±4.58)min比(19.85±3.20)min,P<0.05]。结论联合法行SLNB可降低手术耗时并提高SLN的检出率及检出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超声造影 前哨淋巴结活检 纳米炭示踪 联合法
下载PDF
基于“天运当以日光明”探讨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复发季节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李秋华 莫艳芳 +2 位作者 史国峰 万小莎 任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485-1490,共6页
目的基于“天运当以日光明”理论,探讨复发季节对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收治的78例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组... 目的基于“天运当以日光明”理论,探讨复发季节对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收治的78例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组如下,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乳腺癌复发的季节,第一步,观察组分为春夏季组、秋冬季组,对照组也如此。第二步,再次细化分层,观察组分为春季组、夏季组、秋冬季组;对照组分为春夏季组、秋季组、冬季组。预后结局事件分别设定为从复发(取首次复发)到死亡的生存期、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应用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探析相关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季节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候、首次复发转移部位是影响观察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春夏复发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55个月,秋冬复发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8个月,观察组中,春夏复发的患者,其从复发后的生存优势及总生存期均优于秋冬组(P<0.01),春夏及秋季复发的患者进展后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优于冬季复发者(P<0.01)。对照组春夏及秋季复发的患者进展后生存期优于冬季复发的患者(P<0.05)。结论复发季节对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转移 季节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高频彩超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效果
3
作者 张小燕 沈皓 《交通医学》 202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方法:经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00例,采用高频彩超、超声弹性成像以及二者联合检查腋窝淋巴结,以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方法:经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00例,采用高频彩超、超声弹性成像以及二者联合检查腋窝淋巴结,以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00例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48例,高频彩超检出淋巴结转移30例(30.00%),超声弹性成像检出淋巴结转移33例(33.00%),两者联合检查检出淋巴结转移44例(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式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病理结果均存在一定的一致性(P<0.05),其中联合检查的一致性较高,单独高频彩超或超声弹性成像的一致性中等。联合检查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独高频彩超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高频彩超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81,超声弹性成像的AUC为0.792,联合检查的AUC为0.948。结论:高频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更高,诊断准确率和敏感度具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联合诊断 浸润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瘤周最大ADC联合T2WI影像征象对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脉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彦龙 朱大林 +4 位作者 杜惠军 苟芳丽 彭梅娟 曹佳文 马睿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瘤周最大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T2WI影像征象对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脉管侵犯(LVI)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50例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术后LVI状态分为LVI+组25例,LVI-组125例,获得两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表现。采用χ^(... 目的探讨瘤周最大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T2WI影像征象对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脉管侵犯(LVI)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50例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术后LVI状态分为LVI+组25例,LVI-组125例,获得两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表现。采用χ^(2)/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变量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利用二元Logsitic回归选择与LVI相关变量建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此模型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绝经史、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雄激素受体(AR)、表皮生长因子(EGFR)、钙黏蛋白E(E-Cad)表达、分子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TIC、肿瘤最大径、早期强化率、峰值强化率、肿瘤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瘤周水肿、瘤周最大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瘤周最大ADC值对LVI的AUC为0.672、0.762,二者联合的AUC为0.787。结论瘤周最大ADC、瘤周水肿对淋巴结阴性浸润性乳腺癌LVI的预测有一定的价值,前者的诊断效能优于后者,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瘤周水肿 浸润性乳腺癌 脉管侵犯
下载PDF
不同分子亚型浸润性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弹性模量和超声特征差异及浸润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香洁 周丽红 +2 位作者 江锦芳 罗颖 谢紫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分子亚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乳腺X线摄影、弹性模量和超声特征,并分析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治的12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病例组。根据患... 目的探究不同分子亚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乳腺X线摄影、弹性模量和超声特征,并分析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治的12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病理学分子亚型结果分组:管腔A型33例(Luminal A组),管腔B型42例(Luminal B组),三阴型26例(三阴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2例(HER-2过表达组)。对各组的乳腺X线摄影(肿块形态、肿块边缘、肿块密度、微钙化及钙化分布情况)、弹性模量[面积比、应变率比值、最大弹性模量(Emax)、最小弹性模量(Emin)、平均弹性模量(Emean)、Eradio值]和超声特征(边界特点、回声类型、形态是否规则、有无钙化、后方回声表现、有无高回声晕、生长方向及血流信号方面)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探究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各组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间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特征进行比较,4组在肿块形态、肿块边缘、肿块密度、微钙化及钙化分布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组与Luminal B组相比较,两组间面积比、应变率比值、Emax、Emin、Emean、Eradio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表达组的上述指标均较Luminal A组、Luminal B组、三阴组高,三阴组较Luminal A组、Luminal 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多普勒超声特征在边界特点(毛刺状、清晰、微分叶)、回声类型、形态是否规则、有无钙化、后方回声表现、有无高回声晕、生长方向及血流信号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绝经状态、职业、生育史及流产史等均可能会影响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及未生育为影响患者发生浸润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分子亚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弹性模量和超声特征表现均存在差异,患者文化程度低及存在生育史会增加患者发生浸润性乳腺癌概率,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术 危险因素 浸润性乳腺癌 弹性模量 超声特征
下载PDF
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临床影像融合模型研究
6
作者 曹婷婷 丁雪委 +2 位作者 郑皓 葛敏 王世威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构建术前临床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探讨其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接受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131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1例... 目的构建术前临床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探讨其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接受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131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1例与内部验证集40例。从肿瘤和瘤体向外扩5mm区域分别提取原始肿块和瘤内加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运用F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缩减后,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病理风险因素与无病生存期的关系,并确定有效的预测因素建立临床模型。将最优影像组学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和独立临床病理风险因素结合建立融合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和融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原始肿块影像组学模型、瘤内加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及融合模型的AUC(95%CI)分别为0.791(0.690~0.893)、0.898(0.839~0.956)、0.930(0.878~0.983)、0.969(0.941~0.996),灵敏度分别为0.789、0.895、0.842、0.947,特异度分别为0.714、0.821、0.857、0.938,其中融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特征的临床影像融合模型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对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预测和个性化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复发 无病生存期
下载PDF
基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构建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
7
作者 陈岩砚 魏蕾 +1 位作者 陈芳芳 张京伟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目的:挖掘浸润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预后基因并构建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使用一致性聚类,根据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将样本分组并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 目的:挖掘浸润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预后基因并构建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使用一致性聚类,根据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将样本分组并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以无复发生存期(RFS)为观测指标,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建立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结果:鉴定了13个基于肿瘤血管生成的复发独立预后基因(PLS3、IGFBP4、CXCL14、HIST1H2BH、EMC9、H2BFS、S100A9、GJA1、NID2、ID3、PDZD2、GRP、FMO1),并结合患者TNM分期建立了浸润性乳腺癌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结论:基于肿瘤血管生成的13个基因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以准确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复发 血管生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8
作者 狄淑群 潘华 +1 位作者 狄挺松 王水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研究浸润性乳腺癌(IBC)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行改良根治术后并进行化疗的复发转移的女性IBC患者115例作为复发组,于术后进行化疗且未发生复发转移的260例女性IBC患者中以随访时间为匹配... 目的研究浸润性乳腺癌(IBC)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行改良根治术后并进行化疗的复发转移的女性IBC患者115例作为复发组,于术后进行化疗且未发生复发转移的260例女性IBC患者中以随访时间为匹配因素按1∶1选取11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口学特征、肿瘤信息、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等资料并进行比较,通过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另随机选取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IBC患者102例作为验证组,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ER/PR均阴性以及未完成既定周期化疗为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靶向治疗为保护因素(P<0.05);预测模型为logit(P)=0.723×(肿瘤直径>5 cm)+0.515×(组织学分级)+0.202×(腋窝淋巴结转移)+1.565×(ER/PR均阴性)-0.791×(术后靶向治疗)+0.980×(未完成既定周期化疗),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具有良好校准度(P>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789(95%CI:0.729~0.849),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3.90%。结论肿瘤直径>5 cm、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4枚、ER/PR均阴性、未完成既定周期化疗为IBC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靶向治疗为保护因素,据此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为预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提供有效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复发 影响因素 预测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病理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姜黄 郑丽华 +5 位作者 徐小艳 王建君 徐宪伟 王娜 邢晨菊 鲁显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KDM6B)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3种蛋白的相关性及其在浸润性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KDM6B)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3种蛋白的相关性及其在浸润性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12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保存的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标本20例、高级别导管内癌组织标本27例、距离浸润性乳腺癌>1 cm处癌旁组织标本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旁组织、低级别导管内癌、高级别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表达。分析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KDM6B蛋白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高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乳腺癌旁组织和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高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癌旁组织与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中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KDM6B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直径有关(P<0.05)。浸润性乳腺癌WHO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中,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有转移组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NM分期Ⅲ~Ⅳ期组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Ⅰ~Ⅱ期组(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直径≤2 cm、2~5 cm、>5 cm组中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90,P=0.000),EMMPRIN与KDM6B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06,P=0.000),MMP-9与KDM6B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12,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EMMPRIN蛋白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95%置信区间(CI):0.823~0.926,P<0.05],最佳界值为10.043,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76.8%;MMP-9蛋白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AUC为0.863(95%CI:0.808~0.917,P<0.05),最佳界值为10.070,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76.8%;KDM6B蛋白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AUC为0.267(95%CI:0.196~0.338,P<0.05),最佳界值为11.003,敏感度为71.0%,特异度为98.6%。结论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及其浸润转移的临床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浸润性乳腺癌预后模型:基于SEER数据库
10
作者 陆春伟 马骏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8-864,共7页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方法采集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终点事件(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2458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变量,使用...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方法采集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终点事件(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2458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5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建立生存预后的预测模型,评价各建模方法的预测能力,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ROC曲线的AUC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在21个模型输入变量中,组织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脑转移、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手术治疗等因素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具有较大影响,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预后模型中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浸润性乳腺癌预后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辅助医师判断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R数据库 浸润性乳腺癌 机器学习 预后 预测模型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在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
11
作者 刘晓凤 林燕 +1 位作者 杜瑞宾 张惠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5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究MRI影像组学在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放射科于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一致性评估。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用... 目的:探究MRI影像组学在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放射科于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一致性评估。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用病理分组,分阴性组(n=30例)、阳性组(n=40例),分析MRI影像组学参数。结果:两组医师提取的MRI影像组学特征组间、组内ICC为0.830(0.701~0.915)、0.883(0.774~0.929),提示:一致性良好。两组淋巴结MRI影像组学参数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预测AUC值最高的是直方图参数—均匀度,且比形态学参数-表容比等其他淋巴结MRI影像组学参数高(P<0.05)。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是94.23%、97.68%。结论:在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用MRI影像组学,应用价值较高,尤其是直方图参数—均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MRI影像组学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保乳术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王帅 李金环 徐继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686-3688,共3页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保乳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0月行保乳术的8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保乳术后2年内疾病有无进展分为观察组(疾病进展)与对照组(疾病未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相...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保乳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2021年10月行保乳术的8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保乳术后2年内疾病有无进展分为观察组(疾病进展)与对照组(疾病未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保乳术后随访2年,8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生存75例,生存率90.36%。Luminal A型、Luminal B型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ER-2过表达型及TNBC型,且HER-2过表达型2年生存率高于TNBC型(P<0.05),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60岁、肿瘤直径>5cm、转移淋巴结≥4枚、临床分期Ⅲ~Ⅳ期、HER-2过表达型及TNBC型占比大于对照组,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占比小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cm、转移淋巴结≥4枚、临床分期Ⅲ~Ⅳ期、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是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乳腺癌Luminal A型以及Luminal B型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保乳术后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患者预后较差,Luminal A型以及Luminal B型患者预后较好,且肿瘤直径过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临床分期Ⅲ~Ⅳ期也可能增加患者术后疾病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保乳术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动态增强MRI特征分析
13
作者 程世德 吴海峰 +2 位作者 钱超鹏 潘鑫 赵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增强MRI特征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5例,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评估两组表观...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增强MRI特征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影像特征。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5例,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显示为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评估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早期强化率、肿块边界清晰、增强平台类型,病灶大小、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T分期、N分期结果。结果观察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1.29±0.20)×10^(-3) mm^(2)/s,高于对照组(0.89±0.18)×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块边界不清晰发生率为80.52%,高于对照组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体积为(25.50±4.21)cm^(3),高于对照组(16.65±3.92)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ER-2阳性率为76.19%,高于对照组26.47%,两组T分期、N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肿块强化和肿块强化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MRI通过多参数、多方位成像进行鉴别,非肿块强化病灶ADC值、边界不清晰发生率及ER、HER-2阳性率表现为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肿块 非肿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膜联蛋白A6表达水平与治疗反应的关系
14
作者 王琼 许刚 闫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198-220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外泌体膜联蛋白A6(ANXA6)在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以及与新辅助化疗/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手术且有腋窝淋巴结的100例IBC患者作为IBC组,... 目的探讨血清外泌体膜联蛋白A6(ANXA6)在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中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以及与新辅助化疗/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手术且有腋窝淋巴结的100例IBC患者作为IBC组,其中50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50例术后接受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另选取同期50例成年女性作为非癌对照组。入组后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对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IBC患者,进一步收集术中肿瘤组织标本和辅助内分泌治疗前24 h的血清标本。分离血清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外泌体和肿瘤组织标本中ANXA6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外泌体ANXA6和糖类抗原15-3(CA15-3)对IBC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对血清ANXA6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ANXA6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IBC组入组时血清外泌体ANXA6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非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血清外泌体ANXA6诊断IBC的AUC为0.844(95%CI:0.792~0.896),明显大于CA15-3的0.715(95%CI:0.653~0.786)。血清外泌体ANXA6高表达亚组肿瘤最大径大于低表达亚组,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高于低表达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示无复发生存结局不良。对于新辅助化疗和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血清外泌体ANXA6低表达亚组患者获得完全反应加部分反应的比例高于高表达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血清外泌体ANXA6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ANXA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490,P<0.05)。术后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血清外泌体ANXA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C患者血清外泌体ANXA6具备成为诊断和预测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且高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和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反应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化疗 外泌体膜联蛋白A6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检查与Ki-67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小丽 黄世海 +1 位作者 汪轶亭 宁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4-146,155,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超声检查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70例,整理其术前乳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灶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表达情况。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中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将...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超声检查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70例,整理其术前乳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灶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表达情况。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中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45例)与Ki-67低表达组(25例),比较Ki-67高表达组、低表达组乳腺超声特征差异,总结超声检查特征与Ki-67表达的关联性。结果70例患者中Ki-67高表达组45例,占比为64.29%。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显示病灶直径、纵横比、边缘、血流分布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组病灶直径≥2 cm、纵横比≥1、边缘毛刺、富血供占比更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直径≥2 cm、富血供与Ki-67高表达组呈正相关(P<0.05)。结论IBC-NST患者病灶Ki-67表达较高,且病灶直径的增大、血供的增加与Ki-67高表达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超声检查 KI-67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孟兰兰 靳浩 姚燕丹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腺癌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腺癌根据基因表达分析或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可以分为三阴性乳...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腺癌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腺癌根据基因表达分析或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可以分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HER2阳性乳腺癌、Luminal型乳腺癌,TILs对不同亚型的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不同。TILs对乳腺癌预后的不同不仅是因为TILs的浸润水平不同,也是因为TILs中同时存在有抗肿瘤和促肿瘤的亚群,不同患者中TILs的各种亚群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三阴性乳腺癌 HER2阳性乳腺癌 Luminal型乳腺癌
下载PDF
基于超声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高负荷的预测模型
17
作者 吴倩倩 郑雨欣 +3 位作者 阮彦 盛燕红 白奇峰 刘俊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8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基于超声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高负荷的预测模型,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浙江省肿瘤医院319例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组223例和验证组9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 目的基于超声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高负荷的预测模型,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浙江省肿瘤医院319例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组223例和验证组9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超声特征和病理参数。训练组患者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分为高淋巴结负荷(HNB,巴结转移数≥3枚)组和非HNB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腋窝高淋巴结负荷的影响因素,基于因素因素构建腋窝淋巴结高负荷的预测模型,并在验证组中进行验证。结果训练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径、是否平行于皮肤、血流信号1级、血流信号2级、血流分级3级、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为预测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高负荷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体现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具有较好的的吻合度。在验证组中,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结论基于超声特征、临床病理参数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浸润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高负荷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淋巴结 列线图 超声 病理 诊断模型
下载PDF
阴性淋巴结数对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郭宏燕 崔抗 杨红梅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6期1025-1027,1032,共4页
目的分析阴性淋巴结数对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IBC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统计其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析淋巴结数目与I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IBC患者,共检出648枚阴性淋巴结,人... 目的分析阴性淋巴结数对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IBC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统计其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析淋巴结数目与I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IBC患者,共检出648枚阴性淋巴结,人均检出7.7枚;将人均检出的7.7枚阴性淋巴结取整数后,以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8枚作为界值,把所有患者划分为2组,其中阴性淋巴结≥8枚组共38例,阴性淋巴结<8枚组共46例。2组的年龄、BMI、疾病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淋巴结≥8枚组中TNM为Ⅰ~Ⅱ期、辅助化疗患者占比分别为78.95%(30/38)、68.42%(26/38),高于阴性淋巴结<8枚组的34.78%(16/46)、28.2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淋巴结≥8枚组的1年生存率为92.11%(35/38),高于阴性淋巴结<8枚组的73.91%(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性淋巴结检出数与IB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阴性淋巴结检出数少,则患者预后差,临床需予以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阴性淋巴结数 预后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与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侯俊 梁婷婷 +4 位作者 刘晶怡 任俊丽 王开元 潘澄澄 马秀芬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750-1755,共6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分,既往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与结肠癌及肺癌等多种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其对乳腺癌的预后及其相关性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乳腺癌是由不同分子亚...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分,既往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与结肠癌及肺癌等多种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其对乳腺癌的预后及其相关性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乳腺癌是由不同分子亚型组成的疾病,TILs在三阴性及HRE2阳性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较多,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研究较少。本综述阐述TILs对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预后指示效应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陈荏槐 崔小光 +4 位作者 曹伟强 郑金花 赵青 朱新宇 陈昌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I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6日—2021年6月19日于东莞东华医院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 目的:探讨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I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6日—2021年6月19日于东莞东华医院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组织学类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细胞增殖核抗原(Cell proliferating nuclear antigen,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年龄等的关系。结果:IL-37在IBC中的表达,IL-37阴性10例(9.61%)、低表达25例(24.04%)、高表达69例(66.35%)。IL-37在IBC中与ER(r=0.468,P<0.001)、PR(r=0.354,P=0.002)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r=-0.324,P=0.001)、EGFR(r=-0.388,P=0.001)表达及组织学分级(r=-0.557,P<0.001)、分子分型(r=-0.521,P<0.001)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型、HER2表达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37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人白细胞介素37 免疫组化 组织学分级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