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预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Luminal分型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许东 陈代辉 +3 位作者 斯光晏 刘勇 王欧成 郭锐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45-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Luminal分型的MRI表现,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疗提供更优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8日—2021年12月1日经样本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11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及...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Luminal分型的MRI表现,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疗提供更优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8日—2021年12月1日经样本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11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Luminal型和非Luminal型的临床特征及MRI影像特征。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及截断点。结果:119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Luminal型72例,非Luminal型47例。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最大径、肿瘤形态、TIC曲线、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平均ADC值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当最小ADC值和平均ADC值分别为0.851×10^(-3)mm^(2)/s、0.849×10^(-3)mm^(2)/s时,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553、0.806和0.681、0.75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5、0.761。结论:MRI可以提高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效能,其ADC值可作为其临床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更有利于临床进行更精准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特殊浸润性导管 Luminal分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不同固定时间对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组织ER、PR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探讨
2
作者 刘浩楠 杨宇星 +1 位作者 刘林华 王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47-0050,共4页
分析不同固定时间对ER、PR的影响。方法 以74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为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诊治,采集患者非特殊型组织标本,将每例标本平均分成6块,在不同固定时间进行ER、PR免疫组化染色,用A、B、C、D、E、F表示,记录不同固... 分析不同固定时间对ER、PR的影响。方法 以74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为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诊治,采集患者非特殊型组织标本,将每例标本平均分成6块,在不同固定时间进行ER、PR免疫组化染色,用A、B、C、D、E、F表示,记录不同固定时间(4h、12h、24h、48h、7d和30d)ER、PR的表达。结果 在ER染色阳性率方面,C组最高,其次为B组、D组、E组,A组最低,(P<0.05);在PR染色阳性率方面,B组、C组、D组基本无差异,均较高,其次为E组、F组,A组最低,(P<0.05)。结论 不同固定时间对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组织ER、PR免疫组化染色影响较大,检验人员可将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组织ER、PR免疫组化染色时间控制在12h、24h、48h,得到的染色结果准确率较高,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时间 乳腺浸润性 特殊组织 ER PR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化生性乳腺癌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巩海燕 杜丽雯 +3 位作者 栗翠英 邓晶 周文斌 王慧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比较化生性乳腺癌(MPBC)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患者MPBC患者(MPBC组)及66例IDC-NOS患者(IDC-NOS组)的资料,比较两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结果 MPBC组... 目的比较化生性乳腺癌(MPBC)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患者MPBC患者(MPBC组)及66例IDC-NOS患者(IDC-NOS组)的资料,比较两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结果 MPBC组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囊实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占比(48.5%、42.4%、18.2%、45.5%)均明显高于IDC-NOS组(10.6%、13.6%、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BC组5例(15.2%)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IDC-NOS组26例(39.4%)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MPBC组多表现为三阴型(20/33,60.6%),IDC-NOS组多表现为Luminal型(48/66,72.7%),其中Luminal B型居多(34/66,51.5%)。MPBC组、IDC-NOS组Ki-67表达水平分别为(59.4±21.9)%、(37.5±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7,P=0.000)。结论 MPBC与IDC-NOS临床表现类似,超声医师可从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囊实性回声等方面综合判断,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化生 浸润性 特殊 病理
下载PDF
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华彬 杨鑫 +2 位作者 何淑蓉 张伟 牛小娟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6月北京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27例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和1025例非Ⅳ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种病理类型乳腺...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6月北京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27例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和1025例非Ⅳ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种病理类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分析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乳腺原发内分泌癌占所有浸润性乳腺癌的比例为1.4%(27/1923),神经内分泌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检测结果显示88%(22/25)的病例表达嗜铬素A,72.7%(16/22)的病例表达突触素,嗜铬素A和突触素的表达与预后未见明确相关性(P>0.05)。与非Ⅳ期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相比,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病年龄更高(中位年龄分别为71岁、56岁,P<0.001),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比例有增高趋势(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92.6%、77.6%,P=0.063;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85.2%、73.9%,P=0.184)。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标记物表达的差异可能影响其检出率;雌孕激素受体的高表达预示内分泌治疗可作为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原发神经内分泌 乳腺浸润性导管特殊 临床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miR-7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娟 谭学贤 +6 位作者 熊中堂 熊汉真 刘少颜 杨嶽鑫 李汝琪 江庆萍 郭琳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中miR-7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分子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IDC-NOS病例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病例的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Ki67和c-erb B-2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中miR-7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分子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IDC-NOS病例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病例的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Ki67和c-erb B-2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基因扩增;qRT-PCR检测miR-7表达。结果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肿瘤细胞增殖是IDC-NO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者和Her2基因扩增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miR-7在IDC-NOS中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低(P<0.01),与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r=-0.450);miR-7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预后呈显著负相关(r=-0.236、-0.215、-0.368),且miR-7高表达较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miR-7表达与IDC-NOS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其潜在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导管 miR-7 预后
下载PDF
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研究近况 被引量:1
6
作者 蓝晓珊 庞丹梅 张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35期3988-3990,共3页
乳腺是哺乳器官,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汗腺组织,也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8%左右[1-3].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非... 乳腺是哺乳器官,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汗腺组织,也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8%左右[1-3].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是浸润性乳腺癌分类中最大的一组异型肿瘤,由于缺乏丰富的特征表现,难以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将其分成一种特殊组织学类型[4-6].本文对常见乳腺良性肿瘤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微观病理生物学诊断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瘤 特殊浸润性导管 影像学分析 PAX2 GH CD117 CD146 Rho活性
下载PDF
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特征 被引量:26
7
作者 郭玉萍 裴书芳 +2 位作者 刘娟娟 吴丽桑 肖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顾性分析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包括肿块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及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4种分子亚型间,肿块大小(<2cm、2~3cm、≥3cm)和淋巴结转移(有、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分级(Ⅰ、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分子亚型间6个超声征象(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Luminal A-like型与Luminal B-like型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较小,鉴别有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特殊浸润性 分子分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燕娜 王常珺 +4 位作者 周易冬 茅枫 孙强 毕娅兰 梁智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P〈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P〈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分子分型(P〈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24%、25%~49%、50%~75%以及≥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0.001)均相关。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微乳头状 浸润性(特殊)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颖如 刘佩芳 赵玉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6月—2005年6月间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20%的组织学分级为Ⅰ级...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6月—2005年6月间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20%的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及72%的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肿瘤X线表现肿块,68%的Ⅰ级肿瘤及8%的Ⅲ级肿瘤在钼靶X线表现边缘毛刺征,12%的Ⅰ级肿瘤及21%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边缘不清,8%的Ⅰ级肿瘤及23%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恶性细小钙化。结论乳腺Ⅰ级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多具有典型的恶性肿块征象如边缘毛刺征,而Ⅲ级肿瘤往往边缘清楚。因此,Ⅲ级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可能与乳腺良性肿瘤的X线表现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特殊 钼靶 组织学分级
下载PDF
乳球蛋白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凌燕 秦璟 +4 位作者 张宁 马莉琼 张建中 曲娜 游绍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76-67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乳球蛋白(mammagblobin,MAG)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病例,及此200例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同时对此... 目的探讨乳球蛋白(mammagblobin,MAG)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病例,及此200例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同时对此组病例中癌灶周围的112例导管原位癌及108例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进行相关检测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MAG、ER、PR、HER2、GST、P170、TOPOⅡ和EGFR的表达情况,以阳性细胞百分比和着色强度得分相乘将MAG的表达分为低表达(<5分)和高表达(>5分),分析MAG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灶体积、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等的关系,以及其与ER、PR、HER2、GST、P170、TOPOⅡ和EGFR表达的关系。结果 MAG在癌旁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癌旁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4%、100%、92.86%和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在低分化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2.93%)高于其在高分化(13.51%)和中分化(0%)者(P<0.05)。在癌灶>2cm的癌细胞中MAG的阳性表达率为82.89%,高于≤2cm者(55.65%,P<0.05)。MAG高表达率在PR(21.85%)、HER2(18.71%)、TOPOⅡ(18.18%)阳性的癌细胞中均分别高于PR(7.41%)、HER2(0%)、TOPOⅡ(0%)阴性者(P<0.05);其在P170阳性的癌细胞中高表达率为8.43%,低于P170阴性者的21.37%(P<0.05)。结论 MAG参与了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癌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可能参与了PR、HER2、TOPOⅡ和P170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 乳球蛋白 乳腺
下载PDF
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空心针活检与术后病理分级的一致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勐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致性及分级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486例术前粗针穿刺且术后均证实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癌的病例,计算每例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比较手术前...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致性及分级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486例术前粗针穿刺且术后均证实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癌的病例,计算每例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比较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性。结果1486例患者手术前后组织学病理分级的一致率为82.1%,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病理分级Ⅰ、Ⅱ、Ⅲ级的一致率分别为52.3%、96.4%、16.2%。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均值为(35.19±12.18)mm,不同穿刺肿瘤长度范围的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分级每个级别不一致病例评估均受到结构、核分裂、异型性评分三种因素不同程度影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空心针穿刺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分级具有较高的一致率,增加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一致率,因此临床医师可适当增加空心针穿刺组织长度与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特殊浸润性 空心针活检 病理分级 一致性
下载PDF
TOP2A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靳娟 谭宏强 +3 位作者 何蕾蕾 蔡媛 马宁 米小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7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癌组织中TOP2A的表达情况,分析TOP2A蛋白表达与乳腺... 目的分析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癌组织中TOP2A的表达情况,分析TOP2A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88例女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组织中TOP2A蛋白阳性率为87.50%;TOP2A阳性患者中KI67表达≥20%的占比高于TOP2A阴性患者(P<0.05);TOP2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分子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P2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KI67及分子分型有关,TOP2A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为临床筛选使用蒽环类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特殊浸润性 拓扑异构酶2A KI67 分子分
下载PDF
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ase-3、P53及Ki-67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大明 张洁 +3 位作者 史卫红 薛洪淼 梁立娟 刘娜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9期2082-2086,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ase-3、P53及Ki-67表达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0例乳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10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癌、100例非典型导管增生症。观察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ase-3、P53及Ki-67表达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0例乳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10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癌、100例非典型导管增生症。观察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中Caspase-3、P53及Ki-67表达变化,分析Caspase-3、P53、Ki-67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Caspase-3显著低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P53、Ki-67阳性表达例数均显著高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P53及Ki-67表达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Caspase-3表达与P53、Ki-67呈负相关(r=0.445,P<0.05;r=0.417,P<0.05),P53与Ki-67呈显著性正相关(r=0.387,P<0.05)。结论与非典型导管增生组织相比,Caspase-3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表达较低,P53及Ki-67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表达较高,而且上述三种蛋白表达情况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特殊浸润性 导管增生组织 Caspase - 3 P53 Ki 67
下载PDF
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特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静敏 邵玉红 +1 位作者 孙秀明 石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7-640,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单发IC-NST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三阴性组)和非三阴性(非三阴性组),对比组间一般资料及ABVS...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单发IC-NST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三阴性组)和非三阴性(非三阴性组),对比组间一般资料及ABVS表现。结果156例中,病变位于左乳76例、右乳80例,三阴性30例(30/156,19.23%)、非三阴性126例(126/156,80.77%)。组间患者年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灶ABVS冠状面“汇聚征”及后方回声衰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微钙化、边缘、形态、方位及Adler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三阴性IC-NST的ABVS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乳腺冠状面“汇聚征”及后方回声衰减相比非三阴性IC-NST较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 特殊浸润性 三阴性乳腺肿瘤
下载PDF
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与伴有髓样特征乳腺癌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凌燕 周旭 王瑞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invasive cancinoma of no specific type,TNBIC-NST)与伴有髓样特征乳腺癌(medullary breast carcinoma,MBC)在临床病理和超声中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乳腺TNBIC-NST...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invasive cancinoma of no specific type,TNBIC-NST)与伴有髓样特征乳腺癌(medullary breast carcinoma,MBC)在临床病理和超声中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乳腺TNBIC-NST与29例MBC的临床病理特点,超声表现(肿块大小、与皮肤关系、边界、钙化、液性回声等),癌组织中CK5/6、EGFR、AR、TOPOⅡ、GST、P170和Ki67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结果乳腺TNBICNST与MBC临床病理特征基本相同,除MBC的核分裂数(>10个/10HPF)比例(75.86%)高于TNBIC-NST外(42.59%)(P<0.05),在年龄、癌灶位置、大小、癌细胞核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示,与乳腺TNBIC-NST比较,乳腺MBC的癌灶方向与皮肤平行、边缘更加光整、边界也更清晰、未发现周围腺体结构扭曲(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K5/6、EGFR、AR、GST、P170、TOPOⅡ和Ki67的表达阳性率在乳腺TNBIC-NST和MBC的癌细胞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MBC可能比乳腺TNBIC-NST生长速度更快;超声检查对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三阴性特殊浸润性 伴髓样特征乳腺 超声检查 临床病理
下载PDF
青年与老年女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6
作者 王瑞肖 王亚鹏 +1 位作者 乔霞 黄凌燕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女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2019年我院212例女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女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2019年我院212例女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癌灶位置、癌灶大小、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ER阳性率(76.3%)比青年组(59.0%)增高(P<0.05);青年组HER2阳性率(66.7%)及Ki67高表达率(76.9%)则高于老年组(47.4%,56.1%,P<0.05);在分子分型方面老年组以Luminal A型居多(39.9%),青年组以HER2亚型为主(41.0%)(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比老年者具有更高侵袭力、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老年 乳腺特殊浸润性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Bcl2、P53、P16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的表达
17
作者 曾繁晟 苏惠 +1 位作者 王茜 廖林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0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及观察Bcl2、P53、P16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00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两组的组织Bcl2、P53... 目的:分析及观察Bcl2、P53、P16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00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两组的组织Bcl2、P53及P16阳性率,同时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期、分级、肿瘤大小、脉管累及、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情况的组织Bcl2、P53及P16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组织Bcl2及P5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P16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分期及肿瘤大小的组织Bcl2、P53及P16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较高、有脉管累及、有淋巴结转移及HER2表达阳性者的组织Bcl2及P5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分级较低、无脉管累及、无淋巴结转移及HER2表达阴性者,P16阳性率则显著低于分级较低、无脉管累及、无淋巴结转移及HER2表达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P53、P16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呈现异常表达,并且不同分级、脉管累及、淋巴结转移及HER2表达情况者的差异显著,因此在本类乳腺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P53 P16 乳腺特殊浸润性 临床病理
下载PDF
β-catenin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杨丽敏 秦凤霞 +1 位作者 黄勇 马勇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73例IDC-NOS中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分析β-catenin与IDC-NOS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之...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73例IDC-NOS中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分析β-catenin与IDC-NOS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雌激素受体状态(ER)显著负相关(r_s=-0.134,P=0.027),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均不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的IDC-NOS患者预后差。在ER阳性的IDC-NOS患者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的患者预后差;在ER阴性的IDC-NOS患者中,β-catenin的表达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结论:β-catenin异常表达的IDC-NOS患者预后差。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ER状态呈显著负相关。β-catenin的表达情况能够影响ER阳性IDC-NOS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导管 Β-CATENIN 雌激素受体 生存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鉴别诊断浸润性导管癌与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齐云 马东东 张珍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554-1557,共4页
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ductalcarcinoma,IDC)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是乳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IDC[1]。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mastitis,GM)临床发病率较低,属于乳腺慢性非干酪样坏死炎性肉芽肿性炎,依据... 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ductalcarcinoma,IDC)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是乳腺癌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IDC[1]。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mastitis,GM)临床发病率较低,属于乳腺慢性非干酪样坏死炎性肉芽肿性炎,依据患者病灶强化后形态的不同,GM分为肿块型GM和非肿块型GM。肿块型GM和IDC临床表现相似,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均表现为片状或结节状,不规则影,导致临床鉴别困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 浸润性导管 肿块 磁共振成像 价值分析 鉴别诊断 CARCINOMA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空心针活检与病理分级在乳腺非特殊浸润性癌一致性分析
20
作者 杨雄华 胡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66例,均接受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检查,对患者空心针穿刺肿... 目的探讨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66例,均接受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检查,对患者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进行计算,并对频率分布直方图予以绘制,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组织学分级差异。结果66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中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显示Ⅰ级2例,Ⅱ级53例,Ⅲ级11例,66例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组织学病理分级一致率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术前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0,P<0.05),术前Ⅰ级与Ⅲ级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致率明显低于Ⅱ级(Kappa=0.795、0.811、0.835,P<0.05);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为(32.20±10.36)mm,随着穿刺肿瘤长度的增加,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Ⅲ级的结构性评分符合率与核分裂评分符合率提高,但不同穿刺肿瘤长度范围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前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致率较高,通过将空心针穿刺肿瘤的总长度增加,可使一致率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特殊浸润性 空心针活检 病理组织学分级 一致性 穿刺总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