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温浸渍-水热改性法制备Mo-Ni/Al_2O_3催化剂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俊诚 向兰 +1 位作者 汪展文 魏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19,共3页
利用水热冀术对常温浸渍法制备的Mo-Ni/Al2O3催化剂进行改性处理,以吡啶脱氮为模型反应,评价了水热改性前后催化剂的加氢脱氮(HDN)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改性可提高金属活性组分的包覆量、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孔径分布,提高了... 利用水热冀术对常温浸渍法制备的Mo-Ni/Al2O3催化剂进行改性处理,以吡啶脱氮为模型反应,评价了水热改性前后催化剂的加氢脱氮(HDN)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改性可提高金属活性组分的包覆量、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改善孔径分布,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浸渍-水热改性 制备 MO-Ni/Al2O3 脱氮 加氢精制催化剂
下载PDF
合成NaY型沸石的CO_(2)吸附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锋 王晨阳 +2 位作者 罗聪 李小姗 罗童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5-231,共7页
沸石类CO_(2)吸附剂具有操作能耗低、对设备的腐蚀性小、循环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存在气体吸附容量相对较小的不足。为了获取高效的沸石CO_(2)吸附剂,需要采用先进合成方法提高沸石类吸附剂的CO_(2)捕集能力以克服其吸附容量低的劣势。采... 沸石类CO_(2)吸附剂具有操作能耗低、对设备的腐蚀性小、循环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存在气体吸附容量相对较小的不足。为了获取高效的沸石CO_(2)吸附剂,需要采用先进合成方法提高沸石类吸附剂的CO_(2)捕集能力以克服其吸附容量低的劣势。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aY型沸石吸附剂,对比了其与13X、4A型沸石的CO_(2)吸附特性,研究了压力、温度以及溴化钠改性对CO_(2)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的CO_(2)吸附容量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25℃、0.1 MPa条件下,NaY型沸石的CO_(2)吸附容量最大,达到3.74 mmol/g。经过8次吸附-脱附循环后NaY型沸石的吸附性能最稳定,只下降了2.5%。采用溴化钠浸渍法对NaY型沸石进行了改性研究,发现溴化钠浸渍改性可以提高NaY型沸石吸附剂的CO_(2)吸附容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溴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改性吸附剂的CO_(2)吸附容量增加。以0.1 mmol/g溴化钠溶液改性的吸附剂在25℃、0.1 MPa条件下具有4.05 mmol/g的CO_(2)吸附容量,相较于未改性的NaY型吸附剂,其吸附容量提升了8.4%。但当溴化钠溶液浓度超过0.1 mmol/g时,进一步提高浓度对于吸附剂性能提升不明显。最佳的溴化钠浸渍改性NaY型沸石的浓度为0.1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CO_(2)吸附 水热合成 溴化钠 浸渍改性法
下载PDF
不同助剂对合成甲醇工业催化剂二氧化碳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文艳 王华 +2 位作者 高文桂 张明宇 张逢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99,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工业铜基催化剂C301为基体,含CeO2、ZrO2、La2O3、MnO2、Pr2O3、SrO、V2O5助剂的一系列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对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及影响,并采用XRD、BET、H2-TPR和CO2-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工业铜基催化剂C301为基体,含CeO2、ZrO2、La2O3、MnO2、Pr2O3、SrO、V2O5助剂的一系列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对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及影响,并采用XRD、BET、H2-TPR和CO2-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除助剂Pr2O3外,CeO2、ZrO2、La2O3、MnO2、SrO、V2O5助剂的加入均促进了C301催化剂的CO2加氢合成甲醇活性,其中ZrO2的加入使CO2转化率提高了近5%,甲醇收率提高了近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甲醇改性二氧化碳
下载PDF
高分散还原态Pt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NO氧化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心湄 梁艳丽 +3 位作者 张海龙 赵明 王健礼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5,共11页
Pt^(0)被认为是NO氧化的活性物种,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活性物种的含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采用非惰性气氛保护的改性醇还原-浸渍法(MARI)合成了高分散高Pt^(0)含量的1%(w,质量分数)Pt/SiO_(2)―Al_(2)O_(3)催化剂(MA-Pt/SA)。X射线粉... Pt^(0)被认为是NO氧化的活性物种,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活性物种的含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采用非惰性气氛保护的改性醇还原-浸渍法(MARI)合成了高分散高Pt^(0)含量的1%(w,质量分数)Pt/SiO_(2)―Al_(2)O_(3)催化剂(MA-Pt/SA)。X射线粉末衍射(XRD)、CO-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CO-DRIFTS)和透射电镜(TEM)表征证实在550℃焙烧3 h后催化剂的Pt颗粒仅有3.8 nm。同时,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高Pt^(0)含量(60.3%)。模拟柴油车尾气气氛进行活性测试,并与传统浸渍法制备的1%(w)Pt/SiO_(2)―Al_(2)O_(3)催化剂(C-Pt/SA)对比,结果显示MA-Pt/SA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其NO最大转化率高达74%,比C-Pt/SA的NO转化率高了23%。经670℃高温老化15 h后,老化的MA-Pt/SA的NO转化率仍然高达69%。此外NO+O_(2)共吸附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in situ DRIFTS of NO+O_(2) co-adsorption)表明高的Pt分散度和高Pt^(0)含量能够促进中间物种桥式硝酸盐的生成及分解,进而导致了优异的NO氧化活性。最后,利用同样方法将Pt的负载量降低至0.5%(w)制备催化剂,NO转化率仍达64%。这种制备方法能够获得低贵金属高性能的Pt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氧化催化剂 改性的醇还原-浸渍 NO氧化 高性能Pt基催化剂 低Pt含量
下载PDF
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引弓 李福勤 +1 位作者 朱敏 李佳宾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吡咯为改性材料,采用浸渍表面改性法,对普通均相阳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来制备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通过电渗析试验,研究不同制备因素对改性膜选择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制膜条件;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对改性膜进行膜面表征与... 以吡咯为改性材料,采用浸渍表面改性法,对普通均相阳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来制备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通过电渗析试验,研究不同制备因素对改性膜选择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制膜条件;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对改性膜进行膜面表征与基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制膜条件为浸渍温度40℃,浸渍时间6h,吡咯浓度0.2mol/L,氧化剂浓度与种类为0.8mol/L的FeCl3;膜改性后表面更为平整,离子交换容量、含水率与溶胀度分别为0.78 mmol/g、17.3%与8.5%;Ca2+的泄漏率仅为7.7%,Na+的透过率为60.3%,选择透过性系数可达7.8,有优良的离子选择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浸渍表面改性 均相阳离子交换膜 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 选择分离性能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Ru-Decorated Carbon Nanotubes-Supported Catalyst for a Microchannel Methanation Reactor
6
作者 Jane H. Fujiyama-Novak Chung-Hsuan Huang +1 位作者 Randy L. Vander Wal Susana Carranza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年第1期49-60,共12页
In this study, MWNT and alumina nanopowder were used as a ruthenium catalyst support for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monoxide to methane. Metal foam structures were employed to support such catalytic systems, offering in... In this study, MWNT and alumina nanopowder were used as a ruthenium catalyst support for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monoxide to methane. Metal foam structures were employed to support such catalytic systems, offering interesting possibilities for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due to low-pressure drop; excellent flow characteristic and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Prior to the ruthenium impregnation, the MWNT surface was initially modified by means of metal cation activation and surface adsorption of anionic surfactant. The decoration processes using both surface modifications promoted the deposition of ruthenium with a mean 2 nm diameter. The use of nickel as a nucleating center enhanced the Ru nanoparticle density on the CNT surface compared to the Ru/CNT catalyst prepared by excess solution impregnation. As a reducing agent, ethylene glycol completely converted Ru2+ to Ru0as confirmed by an EDS/TEM analysis. Among the prepared catalysts, Ru/AI203-CNTs prepared by Ni2+ activation showed the best performance for the hydrogenation reaction. This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higher ruthenium nanoparticle exposure on the nanostructured catalyst, as a result of the better MWNT dispersion in the MWNT/Al2O3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nanoparticle MWNT Al2O3 CO reduction Methan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