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中国”遭遇“机器时代”之社会团结:“费孝通问题”与“涂尔干主义”的对垒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连海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社会团结问题,是费孝通和涂尔干致力解决的课题。随着社会转型,社会分工细化,个人意识兴起,集体意识衰落,一元人观发展到二元人观。费孝通认为,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将工厂置于乡土社区的空间之内,... 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社会团结问题,是费孝通和涂尔干致力解决的课题。随着社会转型,社会分工细化,个人意识兴起,集体意识衰落,一元人观发展到二元人观。费孝通认为,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将工厂置于乡土社区的空间之内,传统意识仍控制着社会,社会团结可以得到维持。涂尔干则在肯定社会分工进步性的同时,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增强职业伦理意识,以此实现社会团结的主张。二者是典型的类型学认识论,注重社会结构,忽视主体实践,难以解释变迁的具体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团结问题。积极倡导实践的理念,从社会团结更本质的起点——社会关系——着手研究,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机器时代 社会团结 费孝通问题 涂尔干主义 一元人观 二元人观
下载PDF
现代性的问题及处方:涂尔干主义的历史效果 被引量:37
2
作者 谢立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41,共13页
The word “Durkheimism”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set of proposals put forward by Emile Durkheim concerning the ways out of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spiritual crises he saw in his time. Those proposals were not jus... The word “Durkheimism”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set of proposals put forward by Emile Durkheim concerning the ways out of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spiritual crises he saw in his time. Those proposals were not just arguments on paper,but, in fact,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reform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20 th century.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at those proposals of Durkheimism had indeed brought som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alleviation of those crises faced by the liberal modernity institution in the end of the 19 th century, but they also had produced some unexpected harmful side effects which we must give serious consideration when we apply them to our own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主义 经典社会学 社会危机 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精神危机 社会分工 公民道德 社团主义 社会伙伴关系
原文传递
超越社会建构主义——评当前课程社会学中的两种后社会建构主义论述 被引量:3
3
作者 闫引堂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63,共10页
社会建构主义把批判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应用到课程研究中,认为课程是经由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学校合法知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经过不断的冲突、调和而形成的。但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对课程本身的社会属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结构如... 社会建构主义把批判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应用到课程研究中,认为课程是经由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学校合法知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经过不断的冲突、调和而形成的。但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对课程本身的社会属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课程这一课程社会学的本源问题上没有提出系统的解释框架,受到一系列的质疑和批判。课程社会学领域出现两种超越社会建构主义的尝试:一种为对现代性与课程内容之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的现代性模式;一种为吸收涂尔干社会理论对结构与课程、课程的社会属性进行深度研究的新涂尔干主义。这两类研究超越了仅仅把课程认为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互动的结果的认识,对课程自身的社会属性和获得机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课程社会学的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研究立场的转变,而是深层的知识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 现代性 课程内容 涂尔干主义 课程的社会属性
下载PDF
库尔德里“媒介仪式”研究的理论突破、局限和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建明 肖珈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41,共11页
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理论既属于仪式传播研究范畴,也属于媒介研究范畴。对既有的仪式传播研究和媒介研究而言,媒介仪式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媒介化传播仪式形式研究范畴的突破;对新涂尔干主义“媒介—社会”关系解读框架的突... 库尔德里的媒介仪式理论既属于仪式传播研究范畴,也属于媒介研究范畴。对既有的仪式传播研究和媒介研究而言,媒介仪式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媒介化传播仪式形式研究范畴的突破;对新涂尔干主义“媒介—社会”关系解读框架的突破;对媒介理论文本研究范式的突破;对汤普森、布尔迪厄符号权力研究的突破。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一方面媒介仪式赖以存在的媒介机构对符号权力的垄断被打破,另一方面媒介仪式现象仍然存在。这就使媒介仪式理论陷入悖论:要么媒介仪式理论在自媒体时代不再适用,要么媒介仪式的归因有误。这是一个二律背反问题,也是媒介仪式研究可能存在的理论局限。即便如此,无论是对于传播学研究,还是对于社会生活,媒介仪式理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克·库尔德里 媒介仪式 涂尔干主义 媒介实践范式 符号权力
下载PDF
另一种现代性批判:论涂尔干学派中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谢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5,共8页
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之关系的问题上,至今盛行着一种关于涂尔干学派的观点,它将涂尔干主义与总体主义及社会决定论画上等号,并进而认为涂尔干式的社会学家必然否认任何社会中任何成员的个体性。本文首先想要证明的是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为... 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之关系的问题上,至今盛行着一种关于涂尔干学派的观点,它将涂尔干主义与总体主义及社会决定论画上等号,并进而认为涂尔干式的社会学家必然否认任何社会中任何成员的个体性。本文首先想要证明的是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为此,有必要了解它建立在哪些理由之上。它们可以被归纳为三种,并都能在涂尔干自己的文本中找到根据:1.总体主义的社会学从本体论上就不承认个体性;2.这样的社会学将客观的功能视为对社会现象的真正解释,因而也就否认个人因素(例如意向或者说目的理性)对行动的决定作用;3.这样的社会学将以契约为基础的现代性规划视为不可能的任务。这三个理由背后有两个概念性预设:1.社会性如果要在唯实论的意义上被理解,社会就应该被理解成一种有机体;2.个体性要么建立在物理意义的自足之上,要么建立在道德意义的自律之上。这两个前设其实是对于"总体"和"个体"概念的窄化。对上述观点做出澄清后,本文将用涂尔干主义发展的两个路径来证明它应该被摈弃的理由。第一个路径始于涂尔干本人对"机制"的定义。它符合总体主义的要求,但并不落入有机主义。它在之后的涂尔干主义社会本体论中占主导地位。第二个路径则是莫斯和杜蒙在此基础上所发展出的对于"人格"和"个体"的分析,它们被呈现为现代人特有的机制,个体性因而也就不与社会性相冲突,而被证明是社会性的一种特殊的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 个体 机制 涂尔干主义 现代性 人格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