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宋代涂岭驿道的桥梁建设
- 1
-
-
作者
庄景辉
-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54-60,共7页
-
文摘
驿道,是我国古代陆地交通的要道,同时也是军事设施之一.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洛阳桥的建造,途经涂岭的泉州往福州的主要驿道路线由此生成.早在近千年前,涂岭驿道便开始发挥其"北通省会,南抵泉漳"的重要作用了.念此利涉,莫如桥梁,那些"官路驿道"上跨越河流山谷架空道路的大中型石桥,多是宋代建造起来的,仅涂岭境内,"临要冲大道,工巨而利溥者"就有6座.历代官绅筑路建桥,以及修缮维护不遗余力.千百年来,涂岭驿道历尽沧桑,桥梁重修改造,虽面貌全非,但遗迹尚存.考证宋代涂岭驿道的桥梁建设,再现"车马腾骧"的历史场景,揭示蕴含的文化精神,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地域特色旅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宋代涂岭
驿道生成
桥梁建设
-
分类号
K87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近代泉州民教冲突及教案初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钟鑫
-
机构
华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华侨华人研究所
-
出处
《海交史研究》
2004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
文摘
所谓冲突,<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意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1]近代基督教自传入以来,即与中国本土发生激烈冲突.大多数中国民众心中的基督教,是妖言惑众,灭绝人性,心怀叵测,意欲侵我疆土的"洋教",对之深恶痛绝;而基督教则自视救渡中国这一愚昧文明的福音使者,近乎傲慢而不近"人情",正如孔汉思所言:"传教士和所有的白种人一样相信自己的种族优越,一旦面对它国本地传统问题,他们十有八九表现得不体谅、不变通并且倨傲不逊."[2]是以,近代基督教与本土文化的冲突,就主要外化为教会及其教士、信徒与中国绅民之间的"激烈对立",成为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面.
-
关键词
天主教徒
基督教徒
礼拜堂
民教冲突
杜嘉德
涂岭
教会
信徒
泉州
福建
在华传教
基督教
县知事
初探
-
分类号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故园不了情 家乡事农耕
- 3
-
-
作者
一青
琪孟
-
出处
《绿色大世界》
1996年第2期30-30,共1页
-
文摘
惠安肖厝镇涂岭办事处出现了一件令远近人们议论的新鲜事:台北市惠安县同乡会理事、63岁的吴细川先生,放下在台湾的家业由妻女管理,只身来到老家惠安县涂岭办事处寨后村,不顾年迈体衰,毅然承包了100多亩山地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吴先生每天拄着拐杖,蹒珊地来到山上,指挥弟弟侄儿们在山地上精耕细作,整园、除草、挖穴、栽种,汗水洒满山头。短短几个月里,已种植龙眼两千多株,以及大量的桃李、
-
关键词
不了情
涂岭
农业综合开发
肖厝
后村
细川
挖穴
兴办公益事业
事业有成
农业观光园
-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草原雄鹰闽海飞
- 4
-
-
作者
陈国华
-
出处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15,共1页
-
文摘
蒙古族原是生长在北方风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而今在“一冬无雪却闻雷”的沿海惠安县,也居住着数百户鲜为外界所知的蒙古族同胞.他们散居在北部山区的涂岭乡小坝行政村的11个自然村,有523户,共2733人. 这里地瘠民穷,1985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78元.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他们体现出了本民族慓悍、英勇顽强的性格。
-
关键词
村人均收入
英勇顽强
涂岭
盘山公路
在北方
王德明
羊肠小路
百户
白虎岭
自来水管
-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天罗地网──“南海反共集训纵队”覆灭记
- 5
-
-
作者
王振海
-
出处
《党史纵横》
2000年第9期42-43,共2页
-
-
关键词
涂岭
民兵
地方武装
惠安县
南海
领海
反共
-
分类号
D23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娘家人”的身影
- 6
-
-
作者
彭耕耘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泉州文学》
2019年第11期56-57,共2页
-
文摘
一今年4月26日下午4点半,泉港涂岭镇涂岭村许宅,许志强的遗孀从泉州市直单位的工会专职副主席张春森手中接过7万多元爱心捐款时,难抑内心的激动,她签署收据的手微微颤动着。现年42岁的许志强,在泉州市直单位当保安。4月20日,他突发大面积脑溢血,送福医大附二院救治未果,5天后即撒手人寰,留下了就读初中与小学的两个年幼孩子及年迈的双亲。所在单位工会当即发动全体员工发扬团结友爱互助互帮的精神,伸出援手,帮助许家渡过难关。
-
关键词
爱心捐款
撒手人寰
友爱互助
专职副主席
许志强
涂岭
工会
-
分类号
D41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躬耕山野 扶贫“造梦”
- 7
-
-
作者
无
-
机构
共青团泉州市泉港区委
-
出处
《福建青年》
2020年第7期65-65,共1页
-
文摘
凭借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娴熟的栽培技术,“80后”青年农民周一平回乡创业,在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溪西村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一边躬耕田地,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提升综合效益,一边推广农业种植技术,用科技指导和帮扶困难群众。在涂岭镇樟脚村,周一平经常指导村民蔡玉华种植火龙果。周一平说,“从前期的搭架子、铺水管再到种苗,整个过程我们全部给她包下来了。”
-
关键词
回乡创业
种植经验
火龙果
涂岭
栽培技术
困难群众
综合效益
扶贫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