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僧肇《涅槃无名论》的最后四节——以其包含的佛性思想为中心
1
作者 李子捷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本文通过对僧肇的《涅槃无名论》最后四节的解读,分析了其中体现出的佛性思想,并对其般若性空背后反映出的大乘有宗思想进行了初步剖析。同时,僧肇立足于中国玄学思想而对涅榘所作出的理解也是本文讨论的一个问题。经过分析,笔者认... 本文通过对僧肇的《涅槃无名论》最后四节的解读,分析了其中体现出的佛性思想,并对其般若性空背后反映出的大乘有宗思想进行了初步剖析。同时,僧肇立足于中国玄学思想而对涅榘所作出的理解也是本文讨论的一个问题。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这最后四节为后人加入或僧肇晚年思想变化后所作的可能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涅槃无名论 佛性 玄学
下载PDF
《肇论·涅槃无名论》伪书说考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本华 《中国佛学》 2021年第2期276-296,共21页
自汤用彤先生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论证《涅槃无名论》为“伪书”,即非僧肇所作,此后承袭此说者颇多,这一研究史大体形成了“引用后出经文说”“存在后世思想说”“文体文义不合说”“古今文句出入说”“上表秦王时间说”“文... 自汤用彤先生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论证《涅槃无名论》为“伪书”,即非僧肇所作,此后承袭此说者颇多,这一研究史大体形成了“引用后出经文说”“存在后世思想说”“文体文义不合说”“古今文句出入说”“上表秦王时间说”“文章辞力浮薄说”“古时已有怀疑说”七条主题的观点,但通过仔细考察七条意见可以发现这些观点都有待商榷,《涅槃无名论》非僧肇所作的“伪书说”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用彤 涅槃无名论 真伪 僧肇
下载PDF
《肇论》篇目《宗本义》与《涅槃无名论》文本真伪再辨——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的新考察
3
作者 张鋆良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7-20,共4页
《肇论》是东晋高僧僧肇的代表作,其对大乘佛教般若中观学原旨的阐述历来受到佛教内外学界的关注,在佛教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学界对其中《宗本义》和《涅槃无名论》两篇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论,至今久悬未决。有鉴于前... 《肇论》是东晋高僧僧肇的代表作,其对大乘佛教般若中观学原旨的阐述历来受到佛教内外学界的关注,在佛教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学界对其中《宗本义》和《涅槃无名论》两篇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论,至今久悬未决。有鉴于前辈学者将争论焦点集中在经学层面的局限性,有必要运用新兴的现代语言学考证方法,对这两个文本中以虚词用法为代表的语言现象进行考察,结果发现两者在写作习惯上与《肇论》其余诸篇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肇论 宗本义 涅槃无名论 真伪
下载PDF
《涅槃无名论》及其注疏的形成与演变
4
作者 杨本华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佛教涅槃观源于以“缘起论”改造外教思想,经过不断发展,演变出中观空宗的涅槃性空思想。《涅槃无名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儒道玄文化作了中国化的涅槃性空诠释。其后,《涅槃无名论》注疏则呈现出灌顶天台圆教与别教涅槃说、澄观... 佛教涅槃观源于以“缘起论”改造外教思想,经过不断发展,演变出中观空宗的涅槃性空思想。《涅槃无名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儒道玄文化作了中国化的涅槃性空诠释。其后,《涅槃无名论》注疏则呈现出灌顶天台圆教与别教涅槃说、澄观华严涅槃说、德清禅宗涅槃说等中国佛教宗派化诠释,涅槃思想也呈现出般若“性空”与佛性“妙有”如鸟双翼般地融合在一起的特点,这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佛教经典诠释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涅槃无名论 空有结合 佛教中国化 中国佛教经典诠释
原文传递
“解空第一”:僧肇《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振复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149,共11页
《般若无知论》与《涅槃无名论》,同是僧肇佛学著述的"解空"之作。作为对应性研究,其各自所论的佛学境界不一:"般若无知",摒除显性概念、范畴、逻辑、推理与判断,以成般若中观,与瞬时发生的审美直觉相通;"涅... 《般若无知论》与《涅槃无名论》,同是僧肇佛学著述的"解空"之作。作为对应性研究,其各自所论的佛学境界不一:"般若无知",摒除显性概念、范畴、逻辑、推理与判断,以成般若中观,与瞬时发生的审美直觉相通;"涅槃无名",舍弃名言而臻成不可言说、不可思议之境,与绝对审美理想、审美妙悟相融。二者共同拓进了中华美学意蕴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般若无知 槃无名 美学意蕴
原文传递
惠达《肇论疏》的中道佛性论诠释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本华 《普陀学刊》 2022年第2期39-53,338-339,共17页
随着晋宋中国佛教思想界从般若性空向涅槃佛性妙有的思潮席卷全国,惠达《肇论疏》在诠释僧肇般若性空著作《肇论》的同时加入了融摄佛性妙有的内容,并围绕佛性本有始有之辨、因果感应之辨以及大小顿悟之辨,创造性地提出“非本非始”“... 随着晋宋中国佛教思想界从般若性空向涅槃佛性妙有的思潮席卷全国,惠达《肇论疏》在诠释僧肇般若性空著作《肇论》的同时加入了融摄佛性妙有的内容,并围绕佛性本有始有之辨、因果感应之辨以及大小顿悟之辨,创造性地提出“非本非始”“非因非果”“非顿非渐”的中道方式解决了当时空有合流中的思想界争议问题。不仅是对晋宋中国佛教思潮转变的一次思想史总结,也开启了《肇论》注疏从空入有的转变,奠定了后世《肇论》注疏空有互摄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达 《肇论疏》 魏晋南北朝 空有合流 涅槃无名论
下载PDF
浅析晋宋之际般若学向涅槃学发展的多元化径路
7
作者 张雪松 《宗教研究》 2011年第1期127-143,共17页
一、从两则史料谈起:毗昙学与《法华经》在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中的作用论及晋宋之际佛学思潮变革,有两则材料值得我们重视,一是僧叡法师的《喻疑论》(《出三藏记集》卷五),认为佛教自汉末魏初'始有讲次',至西晋时粗具规模,到&#... 一、从两则史料谈起:毗昙学与《法华经》在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中的作用论及晋宋之际佛学思潮变革,有两则材料值得我们重视,一是僧叡法师的《喻疑论》(《出三藏记集》卷五),认为佛教自汉末魏初'始有讲次',至西晋时粗具规模,到'亡师'道安之后,特别是鸠摩罗什来华,'洋洋十数年中,当是大法后兴之盛也。'然后作者借鸠摩罗什之口说道:'大圣随宜而进,进之不以一途,三乘杂化由之而起。三藏祛其染滞,《般若》除其虚妄,《法华》开一究竟,《泥洹》阐其实化,此三津开照,照无遗矣。'~①这段话向我们梳理了大乘佛学发展,由《般若》,经《法华》而趋向《涅槃》(泥洹)的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涅槃无名论 涅槃 《般若无知论》 般若学 庐山慧远 《肇论》 晋宋之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