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化湿清热法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病机浅议 被引量:1
1
作者 于鹰 路广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89-290,共2页
认为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病机为虚实夹杂 ,脾胃虚弱 ,湿热蕴结。运用健脾化湿清热法 ,既从整体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又能彻底祛除中焦湿热之邪 ,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环境中 ,从而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 ,减少复发。
关键词 消化溃疡抗复发 健脾益气 湿:临床研究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洪京 赵明 《中医研究》 2008年第4期6-9,共4页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复习,发现祖国医学对湿热胃痛的认识,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学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对我们今天深入研究和探讨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论治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通过长期观察和研...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复习,发现祖国医学对湿热胃痛的认识,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学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对我们今天深入研究和探讨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论治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认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体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异,使现代人的体质出现了形盛体实、痰湿(或湿热)蕴积的特点和倾向。若素体痰湿(或湿热)内阻,可以影响到脾胃的健运功能,脾胃不健,运化失职,再遇外界的湿热之邪加临,内外相引,若人体形盛体实,湿邪多从热化,湿热内盛,蕴积脾胃,损伤胃、肠粘膜,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因此,人体形盛体实、痰湿(或湿热)内阻是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发生的内在因素。脾胃湿热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消化性/中医病机脾胃湿热
下载PDF
脾虚瘀热病机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绍刚 周福生 +1 位作者 黄穗平 张学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28-729,740,共3页
在系统整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论述和辨证论治文献,总结本病中西医治疗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其根本,而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虚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 在系统整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论述和辨证论治文献,总结本病中西医治疗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其根本,而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虚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故健脾清热化瘀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溃疡及复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因学 消化溃疡/中医 @脾虚瘀
下载PDF
脾胃湿热、Hp感染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胡玲 周建红 +1 位作者 韩棉梅 劳绍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78-80,共3页
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在慢性胃病患者口腔牙菌斑、唾液中以及胃内能同时检测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而伴有Hp感染的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的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提示口腔为Hp重要的聚... 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在慢性胃病患者口腔牙菌斑、唾液中以及胃内能同时检测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而伴有Hp感染的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的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提示口腔为Hp重要的聚集地之一,Hp感染与ROU发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结合既往的相关证候研究提示的脾胃湿热证为Hp相关疾病发生过程中邪气最盛、邪正交争最剧烈的阶段,及Hp感染率较高之观点,初步提出:临床ROU反复发作的原因部分可能是缘于湿热粘滞及致病隐匿、渐进和缠绵的特征以及Hp感染;脾胃受损,运化失调,湿热内蕴,熏蒸口舌可能是ROU缠绵难愈的关键病机之一。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口腔中Hp感染的相关研究需要多部位、多方法的同时检测,才有可能综合反映口腔内Hp感染的真实情况,有关脾胃湿热、Hp感染与ROU发病关系的探讨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脾胃湿/中医 复发口腔溃疡/中医
下载PDF
脾胃湿热证病因病机及疾病分布规律浅探
5
作者 吕冠华 劳绍贤 《国医论坛》 2005年第1期 15-17,共3页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证候中一个常见的实性证候,在气候潮湿、高温多雨的地区容易发生,尤其在岭南地区多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于纵恣口腹、偏嗜肥甘或嗜食辛辣等导致脾胃损伤、蕴湿生热者也逐渐增多.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脾...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证候中一个常见的实性证候,在气候潮湿、高温多雨的地区容易发生,尤其在岭南地区多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于纵恣口腹、偏嗜肥甘或嗜食辛辣等导致脾胃损伤、蕴湿生热者也逐渐增多.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脾胃湿热证的病因与发病,探讨其疾病分布规律,有助于推动中医脾胃学说理论的发展,提高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论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 分布 中医 常见 脾胃学说 脾胃损伤 人民生活水平 发展 理论
下载PDF
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65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姚德才 王洪京 《光明中医》 2010年第11期2011-2012,共2页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119例经日本Olympus GIF-V70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湿热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119例经日本Olympus GIF-V70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湿热证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疗程6周。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溃疡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1~6月复发率、7~12月复发率、1年总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溃疡复发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湿愈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具有显著疗效,还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愈疡合剂 消化溃疡 胃脘痛 脾胃湿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出血与脾胃湿热关系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善余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溃疡 出血 脾胃湿 中医
下载PDF
略论脾胃湿热病机与证治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河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由于我省地理气候条件的特点 ,湿邪为病甚广 ,其病机包括体内外湿邪合化及脾胃升降失司两个方面。本文分下列四类讨论其证治 :1、头昏、鼻塞、咽喉不利、卧不安 ;2、胸痞、脘痛、呕逆、纳呆 ;3、腹满、腹痛、下利或便秘 ;4、浸淫咽、肛。
关键词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脾胃湿 证治
下载PDF
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35
9
作者 劳绍贤 周正 +3 位作者 林文良 陈更新 黄志新 欧阳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 采用病证结合和现代流行病学的方法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方法】 通过文献整理和专家调查建立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调查表;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146例,其中脾胃湿热证81例,非脾胃湿热证65例,经过问卷... 【目的】 采用病证结合和现代流行病学的方法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方法】 通过文献整理和专家调查建立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调查表;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146例,其中脾胃湿热证81例,非脾胃湿热证65例,经过问卷调查和判别分析法统计后,根据判别函数和频数分析,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和简化标准。【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初步诊断标准为:以舌苔黄腻、胃脘痞满或胀或痛、大便溏、纳呆为主要症状;口苦而粘、胸闷、口渴少饮、肢体困重、恶心为次要症状;只要具备舌苔黄腻,再同时具备其余两个主症,或具备其余1个主症和2个次症,或具备3个以上次症,即可诊断。简化诊断标准为:同时具备舌苔黄腻和胃脘痞满或胀或痛,即可诊断。【结论】 初步建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中医 脾胃湿/诊断 辨证规范化
下载PDF
从六淫致病之“湿热为患”谈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4
10
作者 石洋 白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9期1399-1401,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均可致病。作者通过探讨湿热致病特点,论述湿热之邪与本病的联系,从"湿热为患&qu...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均可致病。作者通过探讨湿热致病特点,论述湿热之邪与本病的联系,从"湿热为患"探究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并根据湿热之邪的致病特点,认为本病发作期,属湿热邪实雍盛;缓解期,属湿热留恋难去。在临床治疗上,以清热与燥湿为大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还需佐以泻火解毒、凉血止血、补脾益气、温中补虚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为患 溃疡结肠炎 中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2在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谭永振 陈佩婵 +4 位作者 李云鹏 武凯歌 李长海 黄璜 文小敏 《陕西中医》 2009年第5期619-621,共3页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及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大鼠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的变化,以探讨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尿液中AQP2的变化规律及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及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干预下大鼠尿液中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的变化,以探讨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之间尿液中AQP2的变化规律及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湿偏重组、热偏重组、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采用肥甘饮食、湿热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建立脾胃湿热证湿、热偏重型的动物模型。分别用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湿偏重、热偏重型大鼠模型进行干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AQP2的变化。结果:湿偏重组、热偏重组大鼠胃窦尿液中AQP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湿偏重组AQP2水平较热偏重组增高更明显;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分别与湿偏重组、热偏重组比较,AQP2的含量降低,三仁汤组、白虎加苍术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脾胃湿热证大鼠湿、热偏重模型存在AQP2含量增高;三仁汤、白虎加苍术汤对大鼠尿液中的AQP2含量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已增高的AQP2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中医 三仁汤 白虎加苍术汤 水孔蛋白类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脾胃湿热证研究概要 被引量:22
12
作者 劳绍贤 胡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对脾胃湿热证的中医文献、诊断标准、发生机理及动物模型复制的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初步提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诊断标准和脾胃湿热证内外合邪、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聚化热的病机特点;临床上脾胃湿热证往往呈亢进的病理反... 对脾胃湿热证的中医文献、诊断标准、发生机理及动物模型复制的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初步提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诊断标准和脾胃湿热证内外合邪、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聚化热的病机特点;临床上脾胃湿热证往往呈亢进的病理反应,有感染、炎症的基础,也有胃肠动力障碍、胃黏膜攻击和防御因子高水平异常表达及胃肠微生态明显改变的病理状况,与脾气虚证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以及嗜酸乳酸杆菌(LA)的生物拮抗为切入点,从炎症反应网络调节通路和胃内微生态改变多角度、多层次、多靶点探讨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形成病理基础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证/诊断 脾胃湿/中医 证候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脾胃湿热证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星 廖荣鑫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62,共2页
脾胃湿热证是湿热证中的常见证候之一,也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临床证型。脾胃病的诸多症状,都可由脾胃湿热产生。因此,从生理、病理、辨证、治疗等方面.对脾胃湿热证有一个全面、正确、系统的认识.对于进一步加强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研... 脾胃湿热证是湿热证中的常见证候之一,也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临床证型。脾胃病的诸多症状,都可由脾胃湿热产生。因此,从生理、病理、辨证、治疗等方面.对脾胃湿热证有一个全面、正确、系统的认识.对于进一步加强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研究和提高脾胃病的临床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 中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浅谈胃肠湿热型寻常性痤疮的成因与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洪钢 段渠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痤疮是一种以颜面、胸、背等处出现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据对痤疮近20年文献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对其分型达206种,其中肺经风热型占27%,脾胃湿热型占23%,痰瘀凝结型占17%,冲任不调型占16%,
关键词 寻常痤疮 中医疗法 中医因与 胃肠湿
下载PDF
脾胃湿热证治心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宪海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33-534,共2页
脾胃湿热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 ,其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辨证应在把握脾湿和胃热两组主要症状的基础上 ,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及口味与舌苔。治疗要点是清热、化湿、理气 ,即清胃热、化脾湿、调... 脾胃湿热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 ,其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辨证应在把握脾湿和胃热两组主要症状的基础上 ,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及口味与舌苔。治疗要点是清热、化湿、理气 ,即清胃热、化脾湿、调畅气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 黄连温胆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德朝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多潘立酮,10mg/次,3次/d。治疗组40例辨证分型,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大枣13g,黄芪20g,白芍15g,桂枝9g...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多潘立酮,10mg/次,3次/d。治疗组40例辨证分型,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大枣13g,黄芪20g,白芍15g,桂枝9g,炙甘草9g,白术12g,延胡索12g);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川芎9g,柴胡12g,炙甘草6g,郁金、延胡索各10g,白芍12g);肝胃湿热-化肝煎(黄连、青皮各9g,牡丹皮12g,佛手、陈皮各10g,白芍15g,甘草6g);1剂/d,水煎500m L,早晚口服,250m L/次。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胃痛、胃胀、呕吐、胃出血等)。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胃溃疡 腹痛 胃脘痛 辨证分型 脾胃虚寒 黄芪建中汤 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 肝胃湿 化肝煎 多潘立酮 中医药治疗 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湿热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宇珍 钟宇 +5 位作者 叶华 郭蒙 叶石才 冯锦山 迟宏罡 郑学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68-173,I0006,共7页
目的:探讨湿热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因(高脂高糖饮食)和外因(高湿高温气候)因素刺激,再辅以DNCB/乙酸灌肠建立湿热UC大鼠模型,探讨湿热对UC大鼠证候学、病理学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湿热UC比单纯UC更早出... 目的:探讨湿热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因(高脂高糖饮食)和外因(高湿高温气候)因素刺激,再辅以DNCB/乙酸灌肠建立湿热UC大鼠模型,探讨湿热对UC大鼠证候学、病理学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湿热UC比单纯UC更早出现与大肠湿热UC患者相似的临床症状,DAI、病理学评分均升高;湿热UC血清SOD、MPO、MIF和组织TXB_2水平明显高于单纯UC(P<0.05);湿热UC血清和组织MPO、P选择素、组织MIF、TXB_2与单纯UC表达水平一致,均比正常组升高。结论:血清SOD、MPO、MIF和组织TXB_2水平可作为判断湿热病因所致UC的免疫标识物;湿热能促进UC的发生和进一步加重炎症程度,是UC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溃疡结肠炎 中医 免疫标识
下载PDF
浅论小儿厌食与脾胃湿热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伏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5-65,76,共2页
笔者近年所遇厌食小儿,临床多表现为厌食、拒食,胃脘或脐周胀满疼痛,或有呕恶,口苦,口臭,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腻或厚腻,脉濡数。符合脾胃湿热的辨证标准。现就该型厌食辨证施治的粗略体会浅述如下。1 辨证标准 笔者对小儿厌食中脾胃湿热... 笔者近年所遇厌食小儿,临床多表现为厌食、拒食,胃脘或脐周胀满疼痛,或有呕恶,口苦,口臭,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腻或厚腻,脉濡数。符合脾胃湿热的辨证标准。现就该型厌食辨证施治的粗略体会浅述如下。1 辨证标准 笔者对小儿厌食中脾胃湿热型的诊断,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辨证标准——湿热证”(1989年,南昌)。①主症: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尿黄,脘腹痞闷,渴不欲饮。②次症: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③舌脉: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或濡数。④辨证:具备主症2项,舌脉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 脾胃湿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10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刚 崔桂娟 《河北中医》 2011年第1期66-67,共2页
2004-08—2009-10,我们采用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100例,并与温胃舒颗粒口服治疗1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关键词 脾胃虚寒 消化溃疡 中医 中药疗法
下载PDF
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与中医脾胃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少珍 何灵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35期159-160,共2页
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胃炎、胃溃疡发病与脾胃的关系,主要阐述脾胃与气机升降、脾胃病的病因形成、中医辨证分型及症状、中医治法等方面,探讨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实质,为临床实施胃炎胃溃疡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胃炎 消化溃疡 中医脾胃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