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7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性眩晕的中医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饶凯华 黄春华 +1 位作者 张卫华 郭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609-1613,共5页
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颅外段受压、病变有关,临床以头晕、颈部疼痛、恶心欲呕、耳鸣、眼球震颤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干症状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性... 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颅外段受压、病变有关,临床以头晕、颈部疼痛、恶心欲呕、耳鸣、眼球震颤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干症状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性眩晕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趋势。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和中医证型分布尚存争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本文基于国内近年来颈性眩晕的研究成果,对颈性眩晕的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颈性眩晕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中医证型 治疗方法 综述
下载PDF
糖尿病性腹泻的病机浅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概述
2
作者 陈维军 刘明 +2 位作者 陈斌 铁明慧 李巽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26-129,137,共5页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致病机制复杂,治疗措施多样化。西医对该病缺乏特异治疗措施,多采取对症治疗。中医认为该病辨证证型诸多,其发病多与脾胃两脏关系紧密,也与肝、肾有关。根据不同证型、症候施予中医药治疗,灵活调...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致病机制复杂,治疗措施多样化。西医对该病缺乏特异治疗措施,多采取对症治疗。中医认为该病辨证证型诸多,其发病多与脾胃两脏关系紧密,也与肝、肾有关。根据不同证型、症候施予中医药治疗,灵活调配,因病施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腹泻 中医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晓明 柳越冬 +1 位作者 都静 臧思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2,共7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是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感染、免疫、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相关。中医学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泄泻”“久痢”“休息痢...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是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感染、免疫、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相关。中医学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泄泻”“久痢”“休息痢”“肠风”“滞下”等范畴。中医学基础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与五脏相关,六腑相应,生理与病理互为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也离不开上述原则,疾病的发生不外乎由于内因(先天、情志)及外因(外感六淫、饮食、过劳)所导致的身体脏腑亏虚、气血阴阳失和、经络阻滞后,所产生一系列的病理产物(瘀、痰、湿、火、毒)而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是复杂的病理过程,而绝不是局部单独某一肠段因素。各种病因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合而致病,病程也有缓急长短之分,病性又有寒热、虚实之别,出现错综复杂的证候。该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但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发病的基础。本虚以脾肾亏虚,阴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毒邪蕴结,气血阻滞,兼有肝郁,肺气失宣等。本虚标实共致气血瘀滞,湿毒瘀互结,合而为病。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作为指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满意疗效,有着广阔的治疗前景;历代及近代医家根据中医理论对此病病因病机有多样化理解。故该文就此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土虚木郁”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同发病机制及证治
4
作者 李璇 李中玉 +3 位作者 马金鑫 陈婷 王凤云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木郁”是此二者疾病共同的发病机制,治疗时从肝脾论治往往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多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土虚木郁”与脑肠互动异常、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等IBS-D和UC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理念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以“土虚木郁”为切入点,探讨IBS-D和UC共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证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结肠炎 土虚木郁 健脾疏肝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水兰 张磊昌 +4 位作者 高强强 郭昌 谭书法 王宏福 崔亚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6-212,共7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临床上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治疗UC在目前国际上仍旧是一个医学难题。中医认为UC发病是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等因素所致发病。现代医学则认为发病与基因遗传、病菌感染、免疫异常、...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临床上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炎症性肠病,治疗UC在目前国际上仍旧是一个医学难题。中医认为UC发病是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等因素所致发病。现代医学则认为发病与基因遗传、病菌感染、免疫异常、肠道环境、防御机能、精神因素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机制研究上与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系统紊乱、氧化还原失衡、精神心理刺激等方面相关。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有手术指征的行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上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口服、灌肠及传统中医特色治疗等,作用以调节控制免疫系统、修复肠道黏膜屏障、肠道菌群调节、纠正氧化-抗氧化失衡、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近些年中医药治疗UC的研究机制逐渐深入,但中医药关于全面整理防治作用机制的文章相对较少。文中基于UC发病的中西医研究,对中医药防治UC的机制进行综述,提供较为全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认识,为进一步深入探讨UC的发病、治疗及相应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作用 研究进展 中医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肠外表现病机
6
作者 奚玉杰 奚玉鑫 +2 位作者 白静 崔海栋 梁国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89-492,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中医学“痢疾”“泄泻”“肠澼”等范畴,是一种迁延难治的消化系统疾病,还可引起皮肤、骨关节、肝胆等多种肠外系统及组织器官病变,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但UC肠外表现的病机尚未形成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于中医学“痢疾”“泄泻”“肠澼”等范畴,是一种迁延难治的消化系统疾病,还可引起皮肤、骨关节、肝胆等多种肠外系统及组织器官病变,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但UC肠外表现的病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其临床诊疗带来一定阻碍。根据络脉系统网络全身、灌渗气血的特性,提出基于“络病”理论探究UC肠外表现的病机,认为脾虚为本,损伤肠络为UC发生的病机关键,湿、热、瘀、毒入络,浸淫他脏,而出现诸多肠外表现。在此基础上阐述UC患者出现皮肤、关节、肝胆病变的病变机制,总结皮肤病变的病机为肺脾失调、络虚邪郁,关节病变的病机为脾肾亏虚、外邪壅络,肝胆病变的病机为湿热入(肝)络、气血失调,以期为UC肠外表现的诊疗提供中医特色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痢疾 肠外表现 肠络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冯朝印 张杨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829-833,共5页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被认为是消化系统中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它的特点是病程漫长、治疗困难且容易复发,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历史悠久...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被认为是消化系统中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它的特点是病程漫长、治疗困难且容易复发,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历史悠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诊疗效果显著,成为更多人民治疗疾病的选择。现通过查阅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文献,从不同的辨证论治角度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思路。Peptic ulcer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long course of disease, is difficult to treat and prone to recurrence, which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reduc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may even threaten their liv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after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 and it has become the choice of more people to treat diseases. By review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peptic ulcer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eptic ulcer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中医 综述
下载PDF
十灰散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方案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8
作者 黄媚兰 唐忠银 +3 位作者 龚璇 沈林艳 黄海荣 赵云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9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十灰散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方案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8月桂林市某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8月—2022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2... 目的探讨十灰散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方案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8月桂林市某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8月—2022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2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短期内再出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差异。结果护理后,治疗组的大便转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短期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II)各项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取十灰散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干预,可促进症状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短期内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灰散 穴位贴敷 中医护理 消化溃疡出血
下载PDF
香砂平胃颗粒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陈云香 陈志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探究香砂平胃颗粒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诊治的PU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究香砂平胃颗粒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诊治的PU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香砂平胃颗粒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相关肠胃激素[包含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PU总治疗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腹痛、嗳气、泛吐酸水、少食、倦怠乏力)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血清MOT、GAS水平明显升高,SS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U患者的治疗中辅以香砂平胃颗粒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肠激素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平胃颗粒 消化溃疡 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胃肠激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虚肝郁证)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的影响
10
作者 赵长城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PU)脾虚肝郁证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95例PU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奥美拉唑+瑞巴派特)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PU)脾虚肝郁证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95例PU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奥美拉唑+瑞巴派特)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分泌功能、肠屏障功能、生长因子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7%vs.8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治疗组胃脘隐痛、得食痛减、胸胁胀痛、胃纳呆滞、四肢倦怠、畏寒肢冷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分泌功能[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肠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ET)]、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得到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26%vs.18.75%)(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加减治疗PU脾虚肝郁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胃分泌功能、肠屏障功能及生长因子,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脾虚肝郁证 香砂六君子合失笑散 中医证候积分 复发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察
11
作者 王雨露 褚丽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26-229,共4页
观察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病例择取消化性溃疡患者,研究阶段介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抽取62例并随机分组,两组人数均相同各计31例,单数计入对照组,双数计入实验组,分别展开常规护理与中医特色护理两种... 观察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病例择取消化性溃疡患者,研究阶段介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抽取62例并随机分组,两组人数均相同各计31例,单数计入对照组,双数计入实验组,分别展开常规护理与中医特色护理两种不同方案,就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展开观察。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经计算分别为96.77%、83.87%,后者计算值更高,P<0.05。HAMA量表各项指标在护理前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指标评分值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表现更佳,P<0.05。SF-36量表各项指标在展开护理干预前评分值差异较小,P>0.05。经护理干预后评分值均有所上升,且实验组表现更好,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分别为93.55%(29例)、74.19%(23例),实验组更高,P<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整体预后佳,而且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 消化溃疡 效果 观察
下载PDF
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人工溃疡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
12
作者 叶露 倪思忆 +3 位作者 刘勇攀 黄秋薇 张馨瑞 钟继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尽管内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是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术后人工溃疡的修复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是当前治疗的“模糊地带”。从中医角度理解,该病可归属于“胃脘痛”“胃疡”“嘈杂”等范畴。目前中医... 尽管内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是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术后人工溃疡的修复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是当前治疗的“模糊地带”。从中医角度理解,该病可归属于“胃脘痛”“胃疡”“嘈杂”等范畴。目前中医认为该病的核心病机以及演变规律可概括为“正气不足、淤毒内结、热盛肉腐”。在治疗方面,临床医生从不同角度入手,使用经方、自拟方、单药、中成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加速溃疡愈合。该文通过对该病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整理、归纳,为该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新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人工溃疡 中医 治疗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3
作者 张哲 张兴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31-0134,共4页
分析中医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本院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比较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中医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本院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护理。比较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的开展,使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好转,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改善了其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而提升了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消化溃疡 辩证施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比较分析
14
作者 辛丽敏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6期62-64,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炎症性肠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和抑郁特征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化科门诊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同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炎症性肠病组(n=125)、消化性溃疡组(n=134)... 目的比较分析炎症性肠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和抑郁特征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化科门诊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及同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炎症性肠病组(n=125)、消化性溃疡组(n=134)和对照组(n=141)。比较三组焦虑抑郁患病率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消化性溃疡组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升高,HAM-A评分和HAM-D评分升高;炎症性肠病组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升高,HAM-A评分和HAM-D评分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消化性溃疡组比较,炎症性肠病组抑郁患病率升高,HAM-A评分和HAM-D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及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均高于正常人群,且炎症性肠病患者抑郁患病率及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消化溃疡 焦虑 抑郁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土壅木郁”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情志不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辨治思路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凡艳 张杨 柳越冬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55-58,共4页
基于“土壅木郁”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情志不畅的发病机制,认为“土壅木郁”是UC合并情志不畅的关键病机。炎症堆积、肠道菌群紊乱、脑肠肽异常分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壅状态,并通过进一步作用导致肝郁,进而影响UC合并情... 基于“土壅木郁”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合并情志不畅的发病机制,认为“土壅木郁”是UC合并情志不畅的关键病机。炎症堆积、肠道菌群紊乱、脑肠肽异常分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壅状态,并通过进一步作用导致肝郁,进而影响UC合并情志不畅的发生发展。治疗时应注重恢复脾运、通畅气机,积极干预情志因素。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肝郁脾虚证 焦虑 抑郁 肠道菌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病因病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国政 杨硕 肖景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2-65,共4页
在临床上,消化性溃疡属于“胃疡”“胃痈”“胃脘痛”等一类的消化道疾患。其病位在胃腑,与脾与肝(胆)相关,多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毒热”有关。疾病活动期病因为外邪伤中,或情志犯胃,胃络气机壅阻,日久累积,而化毒热,致使肉腐血败... 在临床上,消化性溃疡属于“胃疡”“胃痈”“胃脘痛”等一类的消化道疾患。其病位在胃腑,与脾与肝(胆)相关,多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毒热”有关。疾病活动期病因为外邪伤中,或情志犯胃,胃络气机壅阻,日久累积,而化毒热,致使肉腐血败,疾病发展符合中医络病理论中“久病入络”。故可从中医络病理论出发,探讨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病因病机与“毒热”理论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和论证“毒热”的病因观,“病因毒起,热因毒化”病机观。从络病理论角度阐明消化性溃疡病机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毒热 消化溃疡 消化溃疡活动期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中医病机及治法浅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蒋军 裘华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2期2845-2847,共3页
关键词 消化溃疡 中医 治法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优势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雯迪 李伟 +3 位作者 许博洋 贾晓宇 贾志春 徐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2-95,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但与环境、遗传、免疫、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结、直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在治疗上西医进行阶梯化治疗,而中医认为本病有虚实、轻重缓急之分,且发病与肝、脾、...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但与环境、遗传、免疫、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结、直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在治疗上西医进行阶梯化治疗,而中医认为本病有虚实、轻重缓急之分,且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且会受到寒、湿、热等病理因素的影响,故常基于“四诊合参、病证结合、精准辨证”进行个体化治疗,该治疗方式既能改善患者肠道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又能降低复发率,优势显著,在长期疗效上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阶梯化治疗 四诊合参、证结合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中医治疗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越颍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11期27-28,共2页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机制较为复杂,可概括为胃、十二指肠黏膜侵袭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所致.造成消化性溃疡的侵袭因素主要有:①胃酸、胃蛋白酶;②幽门螺杆菌(Hp)感染;③药物因素:如阿司匹林、非甾体...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机制较为复杂,可概括为胃、十二指肠黏膜侵袭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所致.造成消化性溃疡的侵袭因素主要有:①胃酸、胃蛋白酶;②幽门螺杆菌(Hp)感染;③药物因素: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药物(NSAID);④乙醇、胆盐.除此以外自身防御-修复系统功能的紊乱也是导致该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中医治疗 十二指肠黏膜 非甾体类药物 自身防御 修复系统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脾虚瘀热病机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20
作者 黄绍刚 周福生 +1 位作者 黄穗平 张学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28-729,740,共3页
在系统整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论述和辨证论治文献,总结本病中西医治疗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其根本,而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虚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 在系统整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论述和辨证论治文献,总结本病中西医治疗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其根本,而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虚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故健脾清热化瘀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溃疡及复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因学 消化性溃疡/中医病机 @脾虚瘀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