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系内镜发展简史
1
作者 周殿元 范义湘 +1 位作者 彭武和 郑普德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8年第3期185-189,共5页
为了提高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水平,医学界的先驱者们早在十八世纪后期即考虑研制内腔窥镜。自1795年德国学者Bozzini用金导管制成直肠镜以来经历了硬式内镜、软式内镜、胃内照相机、纤维内镜及电子内镜等阶段。而照明则从原始的烛光,酒精... 为了提高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水平,医学界的先驱者们早在十八世纪后期即考虑研制内腔窥镜。自1795年德国学者Bozzini用金导管制成直肠镜以来经历了硬式内镜、软式内镜、胃内照相机、纤维内镜及电子内镜等阶段。而照明则从原始的烛光,酒精+松节油燃油灯及电灯的反射光照明,内镜前端微型电灯泡照明及经光导纤维传导的冷光照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内镜 消化道疾病 硬式内镜 胆管镜 腹腔镜
下载PDF
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治疗消化系疾病患者260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莉 董蕾 +3 位作者 柳嘉 张军 万晓龙 王进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分析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APC)在各种消化系疾病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09-14/2008-10-2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室接受VIOAPC治疗的260患者,共接受VIOAPC治疗289次.对各种不同的疾病,均使用了VIOAPC系... 目的:分析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APC)在各种消化系疾病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09-14/2008-10-2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室接受VIOAPC治疗的260患者,共接受VIOAPC治疗289次.对各种不同的疾病,均使用了VIOAPC系统.每次治疗后对VIOAP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记录.结果:各种疾病,平均需要接受VIOAPC1.11±0.31次.其中胃癌的姑息治疗,平均需要接受2.50次;用于止血治疗,需要1.23次;治疗结肠直肠息肉,需要1.15次;治疗上消化系息肉,需要1.03次;治疗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需1.17次;用于Barrett食管的消融治疗,需1.13次;治疗胃不典型增生、疣状胃炎、胃黄色瘤及胃和十二指肠脂肪瘤,均仅需1次治疗.10.1%-20%的患者轻微并发症(疼痛、吞咽困难/吞咽痛、腹胀、无症状性肠壁积气);没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出血、穿孔、狭窄).结论:VIOAPC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各种消化系疾病,并可以广泛用于内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 消化系内镜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消化内镜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雅琼 栗凤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62-66,共5页
近年来,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内镜检查作为诊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肿瘤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阶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肿瘤早期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发现率较低,提高内镜下早癌的诊断率对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 近年来,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内镜检查作为诊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尤其在肿瘤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阶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肿瘤早期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发现率较低,提高内镜下早癌的诊断率对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及大数据时代到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内镜下疾病诊断的相关研究也蓬勃发展。该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胃肠镜下疾病诊断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人工智能 内镜检查 消化系 综述
下载PDF
虚拟现实在消化内镜培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宏 管鑫 +1 位作者 华雯俏 姜相君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消化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工具,随着消化道肿瘤筛查项目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和无症状健康人群将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因此消化内镜的培训尤为重要。传统的基于患者的培训模式将逐渐被更为规范化的培训模式所取代。虚拟现实(... 消化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工具,随着消化道肿瘤筛查项目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和无症状健康人群将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因此消化内镜的培训尤为重要。传统的基于患者的培训模式将逐渐被更为规范化的培训模式所取代。虚拟现实(VR)模拟器具有客观性、安全性、经济性等优势,其应用有助于逐步推进和完善我国消化内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模式。本文就VR技术在消化内镜培训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及其优势、局限性和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消化系 虚拟现实 计算机模拟 培训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黎健 冯莉 《胃肠病学》 2019年第6期369-372,共4页
人工智能(AI)在医学中的应用已引起广泛关注,AI辅助消化内镜诊断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临床上内镜操作由内镜医师完成,诊断则依靠医师肉眼结合病理活检完成,其本质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完善的过程。AI辅助内镜诊断有望提高内镜医师对... 人工智能(AI)在医学中的应用已引起广泛关注,AI辅助消化内镜诊断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临床上内镜操作由内镜医师完成,诊断则依靠医师肉眼结合病理活检完成,其本质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完善的过程。AI辅助内镜诊断有望提高内镜医师对消化道病灶的检出率,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本文就AI在消化系统疾病内镜诊断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消化系统疾病 内镜检查 消化系 诊断
下载PDF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上消化道内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艳超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究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上消化道内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1例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1例给予常规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盐酸达克... 目的:探究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上消化道内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1例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1例给予常规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比较2组患者胃部不同部位清晰度分值、一次检查成功率、检查时间、疾病检出率、平均耐受度积分、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疼痛度、满意度、临床检查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胃部不同部位清晰度分值高于对照组,一次检查成功率(95.08%)高于对照组(86.67%),检查时间[(10.35±1.23)min]低于对照组[(21.23±3.47)min],疾病检出率(96.72%)高于对照组(83.33%),平均耐受性积分[(2.32±0.10)分]低于对照组[(3.35±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检查舒适度[(4.23±1.27)分]和检查疼痛度[(2.35±0.53)分]低于对照组[(8.34±2.53)分、(5.23±1.38)分],麻醉效果和祛泡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96.72%)高于对照组的(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1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内镜诊疗中,采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为检查前用药,可有效提高胃部不同部位的检查清晰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和疾病检出率,增强检查舒适度,减轻检查疼痛感,提高整体检查满意度,检查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消化系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 一次检查成功率 麻醉润滑
下载PDF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内镜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宗晔 吴咏冬 +4 位作者 冀明 俞力 牛应林 张澍田 陈旭 《胃肠病学》 2011年第11期676-678,共3页
背景:成人过敏性紫癜(HSP)少见,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时较易误诊。目的:分析成人腹型HSP的临床、内镜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于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腹型紫癜"的22例成... 背景:成人过敏性紫癜(HSP)少见,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时较易误诊。目的:分析成人腹型HSP的临床、内镜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于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腹型紫癜"的22例成人患者纳入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成人腹型HSP患者以青年为主,14例(63.6%)有明显发病诱因。所有患者均出现皮肤紫癜伴腹痛,多数患者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相符,7例(31.8%)患者腹痛先于皮肤紫癜出现,18例(81.8%)患者有消化道出血表现(显性出血7例,隐血11例)。内镜检查见病变主要累及小肠,病变黏膜散在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斑,伴糜烂、浅溃疡。21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后腹痛、消化道出血明显缓解。结论:了解成人腹型HSP的临床和内镜特征有助于提高首诊诊断率。激素治疗对腹型HSP的消化道症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成年人 腹痛 胃肠出血 症状和体征 内镜检查 消化系
下载PDF
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云飞 高伟 +1 位作者 宋炜 周长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氩/治疗应用 内镜检查 消化系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
下载PDF
内镜消毒质量的保证
9
作者 杨咏梅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21期26-27,共2页
经过近年临床实践证明,消化系统内镜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胃肠道诊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很大的提高了消化系统的诊疗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现已将胃肠镜的检查纳入了体... 经过近年临床实践证明,消化系统内镜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胃肠道诊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很大的提高了消化系统的诊疗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现已将胃肠镜的检查纳入了体检项目。因为胃肠镜的广泛应用,如何充分发挥这种高科技工具的技术优势,首先得保证内镜的质量,其中洗消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不容忽视的工作,结合临床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内镜 消毒质量 临床实践 诊疗技术 生活质量 体检项目 胃肠镜 胃肠道
下载PDF
消化系统内镜的最新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延斌 母树清 逄天秋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2-963,共2页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消化系内镜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第七届国际消化内镜及消化系病学术会议纪要
11
作者 郭学刚 吴开春 +1 位作者 丁杰 樊代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年第6期375-375,共1页
由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和香港消化内镜学会联合主办、陕西省医学会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承办的第七届国际消化内镜及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于2002年9月24~26日在古城西安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我国香港... 由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和香港消化内镜学会联合主办、陕西省医学会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承办的第七届国际消化内镜及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于2002年9月24~26日在古城西安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我国香港特区和美国、德国、以色列、加拿大、日本、意大利、荷兰、智利等国的宾客约800多名.由国内、外著名消化内镜专家主持的内镜诊治讨论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进展卫星会以及<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会等内容为本次大会增色许多.本次会议有如下特点:1.大会以特邀报告的形式向与会代表系统而详实的介绍了消化内镜的发展以及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2.大会大部分时间用于操作技术的表演,突出了消化内镜技术的实践特征.而且,操作演示的数量大,范围广,技术水平高.3.本次大会介绍并演示了一批新技术胶囊内镜、三维超声内镜检查、管腔内三维超声检查、内镜下贲门缝扎术以及放大肠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届国际消化内镜消化系病学术会议 纪要 学术动态
原文传递
第二届中日消化内镜及消化系疾病学术研讨会纪要
12
作者 李兆申 张齐联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年第5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第二届中日消化内镜消化系疾病学术研讨会 会议纪要 消化系统疾病 内窥镜
原文传递
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组织学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莉 董蕾 +3 位作者 柳嘉 黎一鸣 马师洋 邹百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92,共5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式分别为强力电凝模式(forced,F)、脉冲电凝模式1(pulsed 1,P1)、脉冲电凝模式2(pulsed 2,P2),记录最大损伤直径及损伤深度。结果胃组织的损伤深度与功率(P<0.001)、能量(P=0.008)及不同的作用模式(P=0.013)均相关;胃组织的最大损伤直径与功率(P<0.001)、作用时间(P=0.001)、能量(P<0.001)及作用模式(P=0.001)均相关。胃组织有害损伤的发生主要与作用模式(P=0.012)有关。损伤深度为P1>F>P2(P<0.05),而损伤的最大直径为P2>P1>F(P<0.05)。结论不同模式的VIO APC对胃肠组织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与F模式相比,P1模式主要产生较深的组织损伤效应,而P2模式则产生直径较大但较表浅的损伤效应。但以上模式均可产生累及肌层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疗法 消融疗法 消化系内镜 组织学效应
下载PDF
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年胆囊结石疗效观察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立壮 李全福 +7 位作者 张立广 朱红伟 王前 刘志 张彬 赵洪涛 娄红 赵春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不同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年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术后结石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2例青年胆囊结石患者均应用腹腔镜、胆囊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1~4年,调查结石的复发率,分析结石复发危...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不同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年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术后结石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62例青年胆囊结石患者均应用腹腔镜、胆囊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1~4年,调查结石的复发率,分析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结果:16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随访1~4年,39例复发,总复发率24.07%;结石家族史、体重指数、饮食不规律以及高脂饮食是青年胆囊结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青年胆囊结石患者,联合应用不同内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创伤性小的手术方式,术后恢复好,可以保留胆囊以及其功能,但尚存在一定复发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治疗 复发 内镜镜检查 消化系 年轻人
下载PDF
胰管结石九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荣华 于聪慧 +2 位作者 张唯一 姚军波 余昌中 《华北国防医药》 2008年第5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胰管结石 诊断 外科手术 内镜检查 消化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林圣哲 李戈 +2 位作者 陈江枝 蔡欣然 陈燕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300-307,共8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LRCL)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图书馆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LRCL术后结石复...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LRCL)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Pub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图书馆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LRCL术后结石复发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对所获得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阅读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对行LRCL患者的性别、年龄、胆石症家族史、胆囊多发结石情况、胆囊功能是否异常、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发作史、是否服用熊去氧胆酸、有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以及是否肥胖、油腻饮食、运动等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得到符合纳入标准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文献共12篇,总共纳入7214名患者,其中术后结石复发9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胆囊多发结石(1.11,0.31~1.92,P<0.01)、胆石症家族史(1.37,0.76~1.98,P<0.01)、肥胖(1.04,0.61~1.48,P<0.0001)、高脂血症(1.12,0.65~1.58,P<0.001)、油腻饮食(1.41,0.45~2.37,P<0.01)、服用熊去氧胆酸(-0.85,-1.46^-0.24,P<0.01)、少数民族(0.65,0.47~0.84,P<0.0001)、胆囊功能(2.87,1.78~3.95,P<0.0001)、急性胆囊炎发作史(1.41,0.86~1.96,P<0.0001)。其他指标如胆囊壁厚度、性别、年龄、糖尿病、运动、高血压病等均P>0.05。结论胆囊多发结石、胆石症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油腻饮食是LRCL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胆囊功能异常、胆囊炎急性发作史、少数民族是结石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胆囊壁≥3 mm、高血压病、糖尿病、运动、年龄、性别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无明显关系。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可以减少结石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结石 腹腔镜 内镜检查 消化系 复发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Combined endoscopic and ursodeoxycholic acid treatment of biliary cast syndrome in a non-transplant patient 被引量:7
17
作者 Panagiotis Katsinelos Jannis Kountouras +3 位作者 Grigoris Chatzimavroudis Christos Zavos Ioannis Pilpilidis George Paroutogl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3期5223-5225,共3页
A 76-year-old diabetic man underwent cholecystectomy for gangrenous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His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complica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andida albicans esophagitis necessitating antifungal therapy... A 76-year-old diabetic man underwent cholecystectomy for gangrenous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His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complica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andida albicans esophagitis necessitating antifungal therapy, an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for 15 d. Seven weeks after cholecystectomy, he presented with cholangitis.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demonstrated extrahepatic filling defects. Despite endoscopic extraction of a biliary cast, cholestasis remained unchang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 750 mg/d, resulted in normalization of liver function tests. We, therefore, propose for the f irst time, combined endoscopic plus UDCA treatm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biliary cast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iary cast Ursodeoxycholic aci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下载PDF
Successful outcomes of EMR-L with 3D-EUS for rectal carcinoids compared with historical controls 被引量:7
18
作者 Tsuyoshi Abe Tadayoshi Kakemura +1 位作者 Sumio Fujinuma Iruru Maeta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5期4054-4058,共5页
AIM: To assess the results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a ligation device (EMR-L) combined with three dimensional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3D-EUS) using an ultrasonic probe for rectal carcinoids. In additi... AIM: To assess the results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a ligation device (EMR-L) combined with three dimensional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3D-EUS) using an ultrasonic probe for rectal carcinoids. In addition, diagnosis of the depth and size of lesions by EUS was evaluated.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3 and March 2007, 20 patients underwent EMR-L with 3D-EUS using an ultrasonic probe (group A). 3D-EUS was combined with EMR-L at the time of injection of sterile physiological saline into the submucosal layer. For comparison, 14 rectal carcinoids that had been treated by EMR-L with-out 3D-EUS between April 1998 and December 2002 were evaluated as historical controls (group B). EUS was conducted for all of the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to evaluate tumor diameter and depth of invasion. The percentage of complete resection and the verti-cal resection marg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epth of invasion upon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in complete agreement with the pre-operative fi ndings by EUS. The tumor diameter de-termined by EUS approximated that found in the tissue samples. There were no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nder, tumor sites or tumor di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ate of complete resection for groups A and B was 100% and 71%,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vertical resection margin of group A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group B. CONCLUSION: EMR-L is effective as an endoscopictreatment for rectal carcinoids. In combination with 3D-EUS, safe and complete resection is further as-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a ligation device Endoscopic therap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Rectal carcinoids
下载PDF
一次性电子消化内镜系统的初步临床应用(含视频)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俊雄 宋久刚 +5 位作者 焦月 宗晔 王拥军 李鹏 冀明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一次性电子胃镜和一次性结肠镜用于消化道检查及配合手术器械进行诊治的性能和安全性。方法应用EndoFresh®一次性电子内镜系统对拟行消化道检查的2例患者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同时进行规范化采图,对内镜操作性能、内镜图... 目的初步评价一次性电子胃镜和一次性结肠镜用于消化道检查及配合手术器械进行诊治的性能和安全性。方法应用EndoFresh®一次性电子内镜系统对拟行消化道检查的2例患者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同时进行规范化采图,对内镜操作性能、内镜图像质量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2例患者在静脉全身麻醉状态应用一次性胃镜和一次性结肠镜成功完成上消化道及全结肠检查。应用一次性内镜顺利完成规范图像采集,内镜吸气、送气及送水,大小钮弯曲以及镜身旋转等动作。利用配套的主机系统可进行图像拍照、视频录像、图文报告以及数据的传输。2例患者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过程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内镜操作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操作时间和普通内镜检查相近。结论一次性电子消化内镜系统初步临床应用安全可行,操作性能及内镜图像质量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检查 消化系 一次性胃镜 一次性结肠镜 初步评估
原文传递
The valu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hamartoma 被引量:3
20
作者 Guo-qiang XU Feng-ling HU Li-hua CHEN Guo-dong SHAN Bing-ling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62-666,共5页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values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hamartoma. Methods: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various kinds of imaging examinations such as barium esophagram,...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values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hamartoma. Methods: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various kinds of imaging examinations such as barium esophagram,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conventional gastroscopy in retrospectively review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an esophageal hamartoma patient seen in our clinic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Having received various imaging examinations, this patient was finally diagnosed with esophageal hamartoma and underwent gastroscopic resection of hamartoma with the diagnostic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EUS. The patient had been regularly followed up for 1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Barium esophagram, CT and conventional gastroscopy detected the lesion, but were unable to distinguish it from common esophagopolypus and other submucosal lesions, and unable to determine etiopathogenisis. EUS detected the hamartoma and identified its internal structure, echo, exact size, depth of invasion, origi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jacent tissues and organs, differentiating the lesion from other submucosal tumors and clearly defining the diagnosis. EUS-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 also helped to identify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Conclusion: EUS was superior to other imaging mean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amar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hamartoma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Gastroscopic rese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