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马西平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爱社 田新红 +3 位作者 李成文 蔡庆春 李伟 王少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建立卡马西平(CBZ)长期应用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60)。正常对照组每d灌胃蒸馏水,其余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以CBZ灌胃,剂量由600mg/kg始,每5d增加200mg/kg,至120... 目的:建立卡马西平(CBZ)长期应用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60)。正常对照组每d灌胃蒸馏水,其余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以CBZ灌胃,剂量由600mg/kg始,每5d增加200mg/kg,至1200mg/kg维持,共计灌胃120d,然后停用CBZ,继续观察30d。模型组于给药第30d、60d、90d、120d及停药30d后各取大鼠12只测肝功能指标,然后处死大鼠,观察肝、胃和小肠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状态良好,组织学观察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差,肝细胞弥漫性水肿、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胃黏膜萎缩、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浅表溃疡;肝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断裂,线粒体面积增大,密度下降,脂肪滴面积增加;血清AST、ALT、ALP活性升高,ALB含量下降(P<0.05)。结论:CBZ长期应用致大鼠消化系统损伤模型成功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消化系统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失重环境对消化系统创伤和应激损伤及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彬彬 陈正阳 +2 位作者 郭松 孙宏伟 崔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1088-1094,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航天医学研究亦取得长足进步.研究证实,失重环境对机体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由于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失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特殊性.如何保障航天员在执行航天任务及参加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迅猛,航天医学研究亦取得长足进步.研究证实,失重环境对机体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由于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失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特殊性.如何保障航天员在执行航天任务及参加模拟失重训练过程中消化系统的稳定状态,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围绕失重环境对消化系统创伤和应激损伤与修复的研究新进展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消化系统 创伤 应激损伤 修复
下载PDF
超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损伤修复术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安全性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艾青 王野 +12 位作者 程强 王保军 黄庆波 史涛坪 张鹏 范阳 江彬 卢崯 高帆 艾星 张旭 马鑫 李宏召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超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实验动物模型,验证超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损伤修复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民用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其主从系统分别放置在北京和三亚(两地间距约3000公里并跨越琼州海峡),建立下段输尿... 目的:通过构建超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实验动物模型,验证超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损伤修复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民用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其主从系统分别放置在北京和三亚(两地间距约3000公里并跨越琼州海峡),建立下段输尿管完全离断的动物模型,采用超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修复损伤。记录单次手术操作时间(分钟)、单次手术出血量(毫升)、网络环境指标如带宽、延迟、丢帧等。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动态将带宽限制在不同区间内进行手术,并采用问卷调查反馈操作感受。结果:所有8台超远程机器人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均顺利完成。单次手术操作时间30~45分钟,平均(37.5±4.5 min);单次手术出血量1~5毫升,平均(2.8±1.2 ml)。实验动物生命体征平稳。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生机器和器械故障。在正常网络环境下数据传输稳定;人为动态限制带宽后,手术视野清晰度有所降低,但术者在精细操作上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但不会损失关键信息,能够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结论:本研究证实超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损伤修复术在动物模型中是安全可行的,为后续人体超远程手术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外科手术 机器人 输尿管损伤修复动物模型
下载PDF
牙根损伤修复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吕影涛 徐平平 +4 位作者 黄建生 元佩燕 王晶 许曼波 张治勇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9期475-478,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牙根损伤修复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只Beagle犬后牙区共64个位点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损伤牙根,并即刻旋出,观察其自然修复情况,制备动物模型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位点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牙根有效损伤率达73.4%,...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牙根损伤修复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只Beagle犬后牙区共64个位点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损伤牙根,并即刻旋出,观察其自然修复情况,制备动物模型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位点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牙根有效损伤率达73.4%,组织学观察可见损伤的牙根面有新生的牙骨质形成及牙周膜的再附着,牙根损伤修复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动物模型稳定、可复制性强,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充分满足研究牙根修复机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 损伤 修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犬牙根暴露损伤后自然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王晶 吕影涛 +2 位作者 元佩燕 徐平平 黄建生 《广东牙病防治》 2011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评估犬牙根暴露损伤后在自然状态下修复的情况。方法 4只Beagle犬上下颌第三切牙和尖牙在不同时间点切开暴露牙根后用低速球钻造成损伤,制备相应部位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 4只犬共计48个牙根损伤位点中21个位点成... 目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评估犬牙根暴露损伤后在自然状态下修复的情况。方法 4只Beagle犬上下颌第三切牙和尖牙在不同时间点切开暴露牙根后用低速球钻造成损伤,制备相应部位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 4只犬共计48个牙根损伤位点中21个位点成功观察到牙根损伤修复,占43.8%。余位点或未损伤牙根,或损伤过深达牙髓。有部分损伤的牙根未观察到牙骨质修复现象。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牙根暴露损伤后自然修复观察模型,对此类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损伤 动物模型 修复
下载PDF
气虚血瘀型Corti器毛细胞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桂原 李松键 +2 位作者 杨黎 杨朝杰 谭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9期7384-7390,共7页
背景:随着中医药对耳鸣耳聋的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其机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利用动物模型进行中医药治疗耳鸣耳聋的机制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目的:建立一种气虚血瘀证型的Corti器毛细胞损伤动物(豚鼠)模型并评价其效果... 背景:随着中医药对耳鸣耳聋的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其机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利用动物模型进行中医药治疗耳鸣耳聋的机制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目的:建立一种气虚血瘀证型的Corti器毛细胞损伤动物(豚鼠)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12只成年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首先采用改良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处理15 d进行气虚造模,之后以光化学反应法复制血瘀Corti器毛细胞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干预。造模后检测两组豚鼠血清的D-木糖浓度,行耳声发射DPOAE测试,并观察光镜下耳蜗组织形态。结果与结论:(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血清D-木糖浓度较低(P<0.01);(2)耳声发射DPOAE测试结果显示,造模组1 560,3 125 Hz DPOAE幅值较正常对照组及造模前降低(P<0.01);(3)造模组耳蜗组织形态发生变化:螺旋韧带、基底膜微血管及蜗轴毛细血管内有血管扩张、微血栓形成,血管纹水肿变性;Corti器内毛细胞变性、坏死或缺失;(4)提示:模型成功模拟了豚鼠气虚血瘀型Corti器毛细胞损伤的过程,未来可应用于中医药治疗耳鸣耳聋特别是突发性耳聋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听觉 CORTI器 耳鸣 豚鼠 模型 动物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细胞损伤与修复模型 气虚血瘀 Corti器毛细胞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29
7
作者 吴杨鹏 范筱 张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9期7341-7348,共8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脊髓损伤模型的设计种类繁多,各有其优缺点,但尚未有一种客观化、标准化的模型以满足临床研究。目的:设计一种简易打击器并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通过与NYU(New York University)打击器建立的脊髓损伤模型进行对比,评估自制... 背景:目前国内外脊髓损伤模型的设计种类繁多,各有其优缺点,但尚未有一种客观化、标准化的模型以满足临床研究。目的:设计一种简易打击器并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通过与NYU(New York University)打击器建立的脊髓损伤模型进行对比,评估自制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模型的参数及稳定性。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A组6只),自制打击器5,10 cm组(B1,B2组),NYU打击器1.25,2.5 cm组(C1,C2组),A组不打击,其余各组根据分组的不同高度进行打击,每组6只;各组分别与造模术后1,3,5,7 d进行行为学评分,冰冻切片后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行为学评分、脊髓损伤面积比和脊髓前、后角神经元半定量分析中,同一时间点,其他4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1组和C1组、B2组和C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1组和B2组、C1组和C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病理学改变:A组见脊髓灰、白质分界清晰,呈蝴蝶状,神经元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数量较多,胞质内斑块状或虎斑样尼氏体清晰;余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灶,神经元数目减少,损伤处可见细胞肿胀,轴突脱髓鞘改变,部分细胞呈空泡样改变,尼氏体模糊或消失;(3)结果证实,自制打击器能制备出不同损伤程度的脊髓损伤模型,与NYU脊髓损伤模型效果相近,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可为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模型 动物 神经行为学表现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 改良Allen’s法 感觉评分 BBB评分 尼氏染色 冰冻切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闻力 刘浩 李坛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对国内外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文献,对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分类和综合分析。结果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分为两大类:诱发性和自发性椎间盘退变模型。其中前者... 目的对国内外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文献,对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分类和综合分析。结果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分为两大类:诱发性和自发性椎间盘退变模型。其中前者可分别通过改变椎间盘生物力学环境、损伤椎间盘自身结构以及用基因技术改变动物的遗传性状来诱发退变。在各类建模方法中,以鼠或兔制作的诱发性椎间盘退变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结论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发病机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为退变椎间盘的修复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载体。虽然目前报道的各类模型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动物模型和人类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和可比性逐渐明确,其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损伤 修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诗军 李钰婷 李淳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0期6067-6073,共7页
背景:从颈椎病的动物模型向临床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然而目前颈椎病的病理学研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回顾颈椎病常用的建模方法以及评价不同造模方法的优劣。方法:以"cervic... 背景:从颈椎病的动物模型向临床转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然而目前颈椎病的病理学研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回顾颈椎病常用的建模方法以及评价不同造模方法的优劣。方法:以"cervical spondylosis,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vertebroarterial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animal model"为英文检索词,以"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动物模型"为中文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Medline,CNKI数据库1991至2015年与颈椎病动物模型构建相关的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经过筛选最终获得4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现阶段对于颈椎病的建模方法虽然很多,如植入法、螺钉拧入法、球囊压迫法、机械性压迫、注射法、椎管插线法、力学平衡失调法等,各有优缺点,在研究颈椎病时,应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和建立综合的动物模型,仍然是努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骨软骨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颈椎病 动物模型 病理变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脊髓3/4横断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电生理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景德 卢培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57-260,共4页
背景:建立稳定、标准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修复的前提。目的:建立一种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脊髓损伤组:打开T8胸椎对应脊髓,剪开硬膜,用特殊设计的眼科... 背景:建立稳定、标准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修复的前提。目的:建立一种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脊髓损伤组:打开T8胸椎对应脊髓,剪开硬膜,用特殊设计的眼科维纳斯剪横跨脊髓背侧中线剪断脊髓的后3/4,深度1.5mm。1h后行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查。对照组:只打开椎板,剪开硬膜,暴露脊髓进行假手术。结果与结论:造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造模后1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脊髓损伤组造模后第2周开始恢复,到第4周基本停止,最终运动功能评分未超过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脊髓损伤组可以明显看到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值急剧降低,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3/4横断伤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研究脊髓再生修复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电生理 BBB评分 再生修复
下载PDF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波 何生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796-797,共2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细胞外基质合成 损伤修复 应答反应 慢性损伤 病理特征 结节形成 肝小叶 肝硬化
下载PDF
构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模方法的改进及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春丽 李忠海 +2 位作者 周颖 刘彦 侯树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4-759,共6页
背景:通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和发生发展过程,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都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归纳和总结骨质疏松症建模方法及研究思路,揭示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和进展,比较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 背景:通过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和发生发展过程,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都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归纳和总结骨质疏松症建模方法及研究思路,揭示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的现状和进展,比较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69年1月至2015年10月,以"动物模型;骨质疏松症"和"animal model;osteoporosis"为检索词,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分别以骨质疏松症建模方法、方法的改进以及各自方法的优缺点等几方面出发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收集576篇相关文献,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的文献,共纳入5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可能只侧重于表现该疾病的某种病因、某一阶段、某些主要症状及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和实验动物。大鼠手术去势法是目前骨质疏松症建模中最常应用的模型。药物法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以糖皮质激素最常用。失用性法及营养性法应用局限,往往结合去势法或药物法一起使用。转基因、基因突变及脑源性模型的应用效果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动物 骨质疏松症 实验动物 骨软骨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 建模方法 去势 药物性骨质疏松 失用性骨质疏松 营养性骨质疏松 脑源性骨质疏松 转基因小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头颈部不同部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长转移特性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晋 牛金亮 +3 位作者 朱莉 王涛 王瑜 余佳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8-753,共6页
背景:建立头颈部肿瘤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及转移机制,寻找积极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比较头颈部不同部位动物模型肿瘤的生长特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特性。方法:VX2肿瘤细胞株复苏培养传代后建立... 背景:建立头颈部肿瘤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及转移机制,寻找积极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比较头颈部不同部位动物模型肿瘤的生长特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特性。方法:VX2肿瘤细胞株复苏培养传代后建立荷瘤种兔,麻醉后从荷瘤处剥离肿瘤,制成肿瘤组织细胞悬液,在兔大腿内侧肌肉处注入瘤细胞悬液,制成传代兔,2周后传代。从传代兔大腿内侧获取肿瘤,制备肿瘤组织悬液,分别在兔耳部、舌部和鼻咽部注入,建立兔头颈部VX2肿瘤模型。结果与结论:3组兔精神、饮食、活动等存在明显差异,耳部移植兔明显好于舌部和鼻咽部。兔耳部、舌部、鼻咽部接种VX2肿瘤细胞悬液,2周后均可成功的建立兔头颈部VX2肿瘤模型,成瘤率耳部最高,为100%(15/15),舌部和鼻咽部成瘤率为93%(14/15);不同部位VX2肿瘤模型经历了肿瘤迅速增长、中心坏死、表面破溃等阶段,生存期为4-6周;3组均出现头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肺转移。苏木精伊红染色证实兔VX2肿瘤组织以及转移淋巴结为中至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说明VX2肿瘤组织细胞悬液接种建立的兔头颈部肿瘤模型具有建模周期短,稳定性好、易于重复、移植瘤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兔头颈部不同部位VX2瘤生长各具特点,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种植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肿瘤转移 肿瘤 模型 动物 组织工程 实验动物 细胞损伤与修复模型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癌 VX2瘤株 动物模型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神经组织联合移植修复成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
14
作者 郭庆山 王爱民 蒋祖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9-490,共2页
目的 建立带血管周围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修复成鼠脊髓损伤模型。方法 成鼠胸髓左后柱损伤后 ,先用自体带血管正中神经转位移植 ,使神经与脊髓间形成一间隙 ,再植入胚胎脊髓 ,观察其生长、发育和分化情况。结果 术后 8周 ,有 60 ... 目的 建立带血管周围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修复成鼠脊髓损伤模型。方法 成鼠胸髓左后柱损伤后 ,先用自体带血管正中神经转位移植 ,使神经与脊髓间形成一间隙 ,再植入胚胎脊髓 ,观察其生长、发育和分化情况。结果 术后 8周 ,有 60 %的动物存活。胚胎脊髓存活率为 10 0 % ,体积增长 3 78%。结论 该模型操作简便 ,动物存活率较高 ,能充分保证胚胎脊髓的存活、生长和发育 ,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方面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神经组织联合移植 修复 胚胎脊髓 周围神经
下载PDF
冻干血小板裂解液制品对大鼠关节软骨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
15
作者 刘广亚 许育兵 +4 位作者 张喻 朱展鸿 周谋 张卫 单桂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冻干血小板裂解液(PL)对大鼠关节软骨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25只,分别于实验d1、d3、d5对大鼠行右膝关节腔注射Ⅱ型胶原酶[200μL/(只·次)],末次注射胶原酶后d14观察造模情况,将在≤14 d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均分为冻... 目的探讨冻干血小板裂解液(PL)对大鼠关节软骨损伤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SD大鼠25只,分别于实验d1、d3、d5对大鼠行右膝关节腔注射Ⅱ型胶原酶[200μL/(只·次)],末次注射胶原酶后d14观察造模情况,将在≤14 d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均分为冻干PL注射组[A组,注射1 mL/(只·次)],PL组(B组,注射1 mL/(只·次)]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注射1 mL/(只·次)];3组大鼠于治疗的d0、d7、d14、d21分别注射相应药物,观察比较3组大鼠膝关节直径的变化并于治疗的d14、d28从各组随机处死1只动物,取关节腔2个/只,作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Ⅱ型胶原酶注射造模14 d时大鼠造模成功的比例为84%(21/25),造模前后其膝关节直径(mm)12.84±1.14 vs 14.11±1.17(P<0.01);A、B、C 3个组大鼠在注射不同治疗液的d14、d21和d28时膝关节直径(mm)为13.33±1.16 vs 13.37±1.08 vs 14.21±1.08、13.10±1.09 vs 13.01±1.04 vs 14.09±1.09和12.38±1.08 vs 12.51±1.03 vs 14.01±1.07(均为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软骨细胞生成、细胞排列,Ⅱ型胶原蛋白的阳性表达等,A、B 2个大鼠组无明显变化,但均优于C组。结论冻干PL对大鼠关节软骨损伤模型的治疗修复作用具有与PL相近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 冻干 关节软骨损伤 动物模型 SD大鼠 软骨损伤修复
下载PDF
天麻素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雪飞 李娟娟 +4 位作者 黄辉 张翔 黄鹞 李经辉 余化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8-56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天麻素在体外可以抑制无血清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改善脊髓损伤微环境,减轻继发损伤。目的:观察天麻素对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神经功能恢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组建... 背景:研究表明,天麻素在体外可以抑制无血清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改善脊髓损伤微环境,减轻继发损伤。目的:观察天麻素对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神经功能恢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组建立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天麻素组造模后给予天麻素100 mg/(kg·d)治疗;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分别于1,3,7,14,21,28 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评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8 d进行灌注、取材,观察损伤节段脊髓形态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尼氏小体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造模后各组大鼠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评分均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各组评分逐渐升高,假手术组评分于各时相点均高于其余各组(P<0.05),天麻素组在术后3 d及其后各时相点评分均明显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2)术后28 d,天麻素组和脊髓损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P<0.05),天麻素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较脊髓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3)天麻素组和脊髓损伤组Nissl小体计数均较假手术组少(P<0.05),染色较浅,部分Nissl小体溶解,天麻素组Nissl小体计数较脊髓损伤组明显增多(P<0.05);(4)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脊髓损伤组脊髓结构形态紊乱,脊髓空洞形成,灰白质界限不清,天麻素组脊髓空洞较小,灰白质界限尚清晰;(5)结果表明,天麻素可以在脊髓损伤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和保护神经元,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钳夹型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尼氏小体 运动功能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理气补血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宝军 王和鸣 +1 位作者 王竹凤 吴翊钦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 :观察理气补血汤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 ,SD大鼠 6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再依观察时间的不同 ,两组再分为 2、4、6周三个时间组 ,每日分别给予理气补血汤水煎剂和生理... 目的 :观察理气补血汤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 ,SD大鼠 6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再依观察时间的不同 ,两组再分为 2、4、6周三个时间组 ,每日分别给予理气补血汤水煎剂和生理盐水灌胃。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实验组大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SFI)恢复率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组织形态学观察 :有髓神经轴突计数、再生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的恢复率 ,实验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实验组再生轴突中细胞器丰富 ,髓鞘结构成熟 ,神经再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理气补血汤可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早期的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补血汤 周围神经损伤 修复 神经再生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构建急进高海拔地区急性应激性胃肠道损伤大鼠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志华 王鲲 +1 位作者 哈小琴 张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75-6479,共5页
背景:前急进高海拔地区胃肠道急性应激损伤的模型建立鲜有报道,建立稳定的急进高海拔肠应激性损伤模型成为当前研究急进高海拔应激性胃肠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前提。目的:建立急进高海拔引起的急性应激性肠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方法:将雄性W... 背景:前急进高海拔地区胃肠道急性应激损伤的模型建立鲜有报道,建立稳定的急进高海拔肠应激性损伤模型成为当前研究急进高海拔应激性胃肠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前提。目的:建立急进高海拔引起的急性应激性肠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高海拔下限正常对照组、高海拔假手术组和高海拔缺血再灌注组各8只。大鼠急进海拔地区,缺血再灌注组以血管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完全阻断血流60 min,之后松开动脉血管夹,恢复肠道血流形成再灌注,时间为60 min。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作夹闭。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大鼠再灌注60 min后,以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并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与结论:急进高海拔并行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肝、肾、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肠黏膜出血,腺体断裂甚至发生溶解,黏膜层和黏膜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提示采用急进高海拔地区后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的方法制备急进高海拔地区急性应激性胃肠道损伤的大鼠模型病情相对稳定,方法简单,适于进行急进高海拔地区急性应激性胃肠道损伤的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消化系统损伤动物模型 急进高海拔 应激 缺血再灌注 肝功能 肾功能 心功能 Chiu’s分级 损伤 模型
下载PDF
肝脏干细胞及其在肝脏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忠杰 马俊勋 方驰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肝脏干细胞 肝脏损伤 修复作用 研究进展 肝脏疾病 动物模型 分离培养 分化 人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 siRNA神经干细胞后期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利丽 李秋菊 +2 位作者 徐长妍 王春玲 张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13-621,共9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iRNA鼠神经干细胞(NSCs)后期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TGF-β1 siRNA质粒病毒转染至NSCs,转染时分对照组、转染对照组、转染组共3组,Western blot检测NSCs被转染后TGF-β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iRNA鼠神经干细胞(NSCs)后期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TGF-β1 siRNA质粒病毒转染至NSCs,转染时分对照组、转染对照组、转染组共3组,Western blot检测NSCs被转染后TGF-β1蛋白的表达。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78只,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移植组及TGF-β1-siRNA组。通过BBB评分、斜板试验、改良的Tarlov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造摸后1周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区周围突触素及TGF-β1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造模后4周,HE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测CMDil标记的NSCs存活及分布情况,HRP逆行示踪评估神经纤维再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脊髓损伤区超微结构改变。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GF-β1低表达可持续14 d。造模后1周起,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价TGF-β1-siRNA组优于NSCs移植组,NSCs移植组优于对照组。HE染色NSCs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空洞较小,TGF-β1-siRNA组脊髓空洞几乎消失,对照组可见脊髓组织缺失及脊髓空洞形成。TGF-β1-siRNA组TGF-β1 mRNA表达为5.33±0.24,较对照组(10.47±0.54)和NSCs移植组(8.06±0.36)显著降低(P <0.05),突触素的表达为11.36±0.28,明显高于NSCs移植组(8.27±0.33)及对照组(5.04±0.30);移植后4周,对照组HRP阳性神经纤维数(48.66±8.94个/高倍视野)和CM-Dil阳性细胞(0±0.00个/高倍视野)最少,TGF-β1-siRNA组最多,分别为(162.46±16.65个/高倍视野)、(38.68±4.89个/高倍视野),NSCs移植组次之,分别为(85.86±11.24个/高倍视野)、(22.38±3.45个/高倍视野)。在透射电镜观察下,TGF-β1-siRNA组大鼠脊髓组织损伤区可见大量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轴突数量较多,再生轴突髓鞘完整;NSCs移植组可见较多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对照组损伤区可见胶质瘢痕和少量有髓神经纤维,坏死的有髓神经纤维。结论:TGF-β1siRNA神经干细胞能有效降低脊髓损伤区TGF-β1表达,促进突触素表达,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改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修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神经干细胞移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