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CMPA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5例CMPA婴儿作为CMPA组,同时选取25例正常婴儿作...目的探索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CMPA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5例CMPA婴儿作为CMPA组,同时选取25例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婴儿粪便200mg,采用16SrDNA高通量检测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检测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并将微生物多样性与代谢产物进行联合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且α-多样性显著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内厚壁菌门、梭状芽孢杆菌目、拟杆菌丰度显著降低,而梭菌科、支原体科、鞘脂单胞菌科丰度显著增加(P<0.001)。代谢组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丁酸和异戊酸水平显著下降,并与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粪杆菌属、罗氏菌属等丰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MPA患儿肠道内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增加。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以消化道症状首诊的不同月龄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婴儿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更有针对性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以消化道不适症状为首诊的CMPA患儿共67例,根据月龄不同分...目的分析以消化道症状首诊的不同月龄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婴儿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更有针对性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儿科以消化道不适症状为首诊的CMPA患儿共67例,根据月龄不同分为3组:28天~3月龄组,4月龄~6月龄组以及7月龄~12月龄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有无明显差异。结果67例CMPA患儿中,28天龄~3月龄组32例(47.8%),4月龄~6月龄组22例(32.8%),7月龄~12月龄组13例(19.4%)。不同月龄CMPA婴儿常见消化道症状不完全一样:28天~3月龄组以血便、哭闹、肠绞痛最为常见,其次为呕吐,便秘最为少见;4月龄~6月龄组亦以血便、哭闹、肠绞痛最为常见,但便秘出现比例较前组增高;7月龄~12月龄组以血便最为常见,其次为便秘、哭闹、肠绞痛。各组在哭闹、肠绞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消化道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症状可出现在各月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喘息、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MPA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比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比例、血红蛋白下降比例、大便镜检红细胞阳性率、大便潜血阳性率以及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w’s milk-related symptom scores,CoMiSS)等实验室检查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月龄段CMPA患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月龄越小临床比例越高,月龄越小消化道受累症状越明显,随着月龄增长,呼吸道受累症状渐表现显著。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以胃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门诊就诊的224例诊断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临床资料,应用Co Mi SS表...目的:探讨以胃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门诊就诊的224例诊断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临床资料,应用Co Mi SS表进行症状量化评估。结果:224例患儿中,男108例,女116例,发病年龄以0~6个月为主。胃肠道首发症状就诊中腹泻50.0%,便血28.6%,反流或呕吐8.9%,阵发性哭闹7.1%,便秘5.3%。患儿治疗前Co Mi SS评分为(10.25±2.61)分,饮食回避2~4周后评分为(3.69±1.18)分,下降〉50%以上。224例患儿中误诊病例148例,不同胃肠道首发症状患儿的误诊率为腹泻54.1%,便血29.7%,阵发性哭闹5.4%,反流或呕吐5.4%,便秘5.4%。既往误诊病例中抗生素使用率达60.8%。误诊病例中发生营养不良56例,非误诊病例中发生营养不良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型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主要症状为腹泻及便血。因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实践中误诊发生率较高。Co Mi SS症状评分法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病轻中度患儿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初步探讨孕期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关系。方法:数据来自一项“中国儿童对牛奶蛋白过敏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的子队列,包括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生的婴儿,根据随访至1岁时有无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分为病例组(CMPA组)和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婴儿及其母亲孕前和孕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孕期多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78例婴儿,CMPA患儿52例,对照组226例;男性婴儿143例,女性婴儿135例,其中男性婴儿在CMPA组比例(69.2%)高于对照组(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MPA患儿和对照组在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合并免疫性疾病、贫血者以及孕期存在抗生素暴露者在CMPA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如子痫/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在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PA组与对照组孕期多项血常规指标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婴儿、母亲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贫血以及孕期抗生素暴露是CM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婴儿、母亲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贫血以及孕期抗生素暴露是CM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摘目的探索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患儿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明确其在CMPA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5例CMPA婴儿作为CMPA组,同时选取25例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婴儿粪便200mg,采用16SrDNA高通量检测技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检测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并将微生物多样性与代谢产物进行联合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且α-多样性显著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患儿肠道内厚壁菌门、梭状芽孢杆菌目、拟杆菌丰度显著降低,而梭菌科、支原体科、鞘脂单胞菌科丰度显著增加(P<0.001)。代谢组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MPA组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丁酸和异戊酸水平显著下降,并与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粪杆菌属、罗氏菌属等丰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MPA患儿肠道内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增加。
文摘目的:探讨以胃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门诊就诊的224例诊断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临床资料,应用Co Mi SS表进行症状量化评估。结果:224例患儿中,男108例,女116例,发病年龄以0~6个月为主。胃肠道首发症状就诊中腹泻50.0%,便血28.6%,反流或呕吐8.9%,阵发性哭闹7.1%,便秘5.3%。患儿治疗前Co Mi SS评分为(10.25±2.61)分,饮食回避2~4周后评分为(3.69±1.18)分,下降〉50%以上。224例患儿中误诊病例148例,不同胃肠道首发症状患儿的误诊率为腹泻54.1%,便血29.7%,阵发性哭闹5.4%,反流或呕吐5.4%,便秘5.4%。既往误诊病例中抗生素使用率达60.8%。误诊病例中发生营养不良56例,非误诊病例中发生营养不良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型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主要症状为腹泻及便血。因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实践中误诊发生率较高。Co Mi SS症状评分法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病轻中度患儿的诊断和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