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慈消极感受力分析
1
作者 杨帆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94-94,123,共2页
约翰·济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英诗作家,更是因为他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学理念而让他成为了英国浪漫派的先锋人物。济慈的诗歌着重强调意境的作用,强调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极感受力... 约翰·济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英诗作家,更是因为他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诗学理念而让他成为了英国浪漫派的先锋人物。济慈的诗歌着重强调意境的作用,强调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极感受力"更是吸引了国内外理论家的注意。此项研究以"消极感受力"为视角来分析探讨济慈的美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浪漫主义时期 消极感受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济慈“消极感受力”的智性光芒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锦 李敏刚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99-102,106,共5页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所提出的“消极感受力”的命题中所包蕴的现代性、后现代性思想和诗与艺术本真超越尘俗的精神在济慈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与文艺理论批评中都未得到完全,充分,足够的重视。本文正是试图从“消极感受力”这一命题的视...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所提出的“消极感受力”的命题中所包蕴的现代性、后现代性思想和诗与艺术本真超越尘俗的精神在济慈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与文艺理论批评中都未得到完全,充分,足够的重视。本文正是试图从“消极感受力”这一命题的视角出发,初步阐发了只活了26岁的年轻诗人济慈,用自己的诗意生命所体悟到的个人艺术才能与对诗学传统文化的“消极”状态的关系,及诗人自身的分裂与诗人无个性意识的伟大的现代性,后现代性思想的火花,并且大胆的把济慈对艺术的体悟与中国道家“为道日损”的境界相互阐发,体悟济慈对艺术本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消极感受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诗人无个性 为道日损
下载PDF
论《夜莺颂》中“消极感受力”与“自我情感”的冲突
3
作者 李航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4年第10期70-71,共2页
济慈和华兹华斯同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诗人,但是两位作者关于诗学创作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济慈强调诗人的完全自我否定,与客观事物融为一体,即济慈所称的"消极感受力"。而华兹华斯大力倡导诗歌作者"自然情感的外... 济慈和华兹华斯同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诗人,但是两位作者关于诗学创作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济慈强调诗人的完全自我否定,与客观事物融为一体,即济慈所称的"消极感受力"。而华兹华斯大力倡导诗歌作者"自然情感的外溢",强调诗人主体感情的表达。两种创作方式的冲突,实质是诗人感情内在冲突的外化。而本文就以济慈《夜莺颂》为例,探讨诗人在追求"消极感受力"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情感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感受 自然情感 夜莺颂
下载PDF
解读约翰·济慈《夜莺颂》中的“消极感受力”
4
作者 彭雅琼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B11期105-107,共3页
约翰·济慈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诗人,他提出利用诗人的“消极感受力”感受自然之美并进行创作,强调美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认为美和真理都不能用人类的理性去探究。以济慈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夜莺颂》为例,分析了诗人如何以夜莺... 约翰·济慈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诗人,他提出利用诗人的“消极感受力”感受自然之美并进行创作,强调美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认为美和真理都不能用人类的理性去探究。以济慈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夜莺颂》为例,分析了诗人如何以夜莺为载体在现实和幻象之间游离。诗人抹去了自我意识,进入了非理性的迷醉状态,更能接受向他绵绵不绝扑面而来的自然和死亡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莺颂》 浪漫主义 消极感受
下载PDF
商丘方言消极感受极性构式“x得够够的”
5
作者 丁可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70-73,共4页
河南商丘方言“X得够够的”是表消极感受的极性程度构式,是高频使用的特殊表达结构——其构式义可概括为主体对反复经历的事件或行为动作产生了极不好的感受与强烈的厌烦情绪;进入构式的选择变项“X”的语义特征要基本符合[+动作][+模... 河南商丘方言“X得够够的”是表消极感受的极性程度构式,是高频使用的特殊表达结构——其构式义可概括为主体对反复经历的事件或行为动作产生了极不好的感受与强烈的厌烦情绪;进入构式的选择变项“X”的语义特征要基本符合[+动作][+模糊态度][+支持感知][+忍受],隐喻与转喻的认知作用下,常项“够够的”的语义生成与“够”和构式义紧密相关;该构式还具有消极性、非现实性及主观夸大性等语用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丘方言 消极感受 极性构式 “够够的”
下载PDF
《夜莺颂》中的“消极感受力”思想及诗歌意象
6
作者 刘红霞 李隽译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3-75,共3页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领域的杰出代表,"消极感受力"是他提出的独特美学思想,对其诗歌创作实践影响颇大,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文章主要论述了"消极感受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成因,并以《夜莺颂》...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领域的杰出代表,"消极感受力"是他提出的独特美学思想,对其诗歌创作实践影响颇大,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文章主要论述了"消极感受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成因,并以《夜莺颂》中的意象运用为范例,分析和探讨了"消极感受力"思想在本诗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济慈 《夜莺颂》 消极感受 意象
下载PDF
诗人济慈的“消极感受力”浅析
7
作者 杜争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14,共3页
济慈提出的"消极感受力",在研究领域与文艺理论批评中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研究这一命题,尝试阐发济慈用自己的诗意生命体悟到的个人艺术与诗学传统文化的"消极"状态的关系,以及诗人自身的分裂与"诗人无个性&qu... 济慈提出的"消极感受力",在研究领域与文艺理论批评中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研究这一命题,尝试阐发济慈用自己的诗意生命体悟到的个人艺术与诗学传统文化的"消极"状态的关系,以及诗人自身的分裂与"诗人无个性"意识的的现代性并予以分析,再与王国维先生提出的"无我之境"相互印证,有利于感悟济慈对艺术本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消极感受 现代主义 个性 无我之境
下载PDF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中的“消极感受力”(英文)
8
作者 肖飚 黄雯琴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60-564,共5页
围绕被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极力推崇的创作禀赋——"消极感受力",采用新批评"文本细读法",仔细研读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并通过分析该剧在戏剧类型、人物塑造以及结尾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歧义性,指出该... 围绕被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极力推崇的创作禀赋——"消极感受力",采用新批评"文本细读法",仔细研读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并通过分析该剧在戏剧类型、人物塑造以及结尾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歧义性,指出该剧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消极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感受 一报还一报 戏剧类型 人物塑造
下载PDF
浪漫主义医学、消极感受力和济慈作品中的病理学身体图示
9
作者 陈毅栋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0,共8页
本文试图在浪漫主义医学的语境中重新定位济慈的诗歌。济慈学医的年代正值西方医学的转型期,文学和医学领域呈现出相互交叉的时代趋势,并极大地影响了济慈的诗歌创作和理念。浪漫主义医学所强调的外界刺激和身体可兴奋性之间的关系,构... 本文试图在浪漫主义医学的语境中重新定位济慈的诗歌。济慈学医的年代正值西方医学的转型期,文学和医学领域呈现出相互交叉的时代趋势,并极大地影响了济慈的诗歌创作和理念。浪漫主义医学所强调的外界刺激和身体可兴奋性之间的关系,构筑了济慈诗歌的具身化结构,也成为了展现书写者的身体强度起伏的窗口,并直接影响了其著名的消极感受力理论。消极感受力作为一种隐含的疾病书写,内置了一种病理学上的身体焦虑,同时也提供了对这种焦虑的想象性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济慈 浪漫主义医学 消极感受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元情绪疗法对急性期SP患者消极情绪感受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10
作者 廖吉平 朱少娟 金秀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元情绪疗法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SP)患者消极情绪感受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旨在为精神科心理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104例急性期S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 目的:探讨元情绪疗法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SP)患者消极情绪感受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旨在为精神科心理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104例急性期S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元情绪疗法,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消极情绪感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临床症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PANSS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期SP患者中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心理干预,抑制其消极情绪感受,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社会功能缺陷,并得到患者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情绪疗法 精神分裂症 消极情绪感受 临床症状
下载PDF
约翰·济慈“消极感受力”内涵解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擎 许诚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100,共9页
作为约翰·济慈诗论的核心,"消极感受力"建基于其丰厚多姿的诗歌创作实践,以深切的情感体验为底色,倡扬一种有别于运用逻辑推理务求事物本质的诗歌创作主体的介入方式,包含着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主客关系进程,即主体对客... 作为约翰·济慈诗论的核心,"消极感受力"建基于其丰厚多姿的诗歌创作实践,以深切的情感体验为底色,倡扬一种有别于运用逻辑推理务求事物本质的诗歌创作主体的介入方式,包含着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主客关系进程,即主体对客体悬停在"一知半解"的体认状态,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并视客体为平等的存在;通过主体想象力的作用,还原客体的自由本真状态;经由情感体验的作用,使主客关系进一步升华,由主客平等最终臻达物我交融的主客合一状态。济慈的诗学思想既生发于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语境之中,又具有超越其所处时代的现代性光芒。"消极感受力"所包含的尊重客体、解放客体、主客合一的意识对济慈著名的"诗人无个性"说具有重要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开放的认知方式,内蕴了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济慈 诗论 消极感受
原文传递
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改进的思考——从实习生的消极实习感受谈起 被引量:9
12
作者 原晋霞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2年第11期34-36,共3页
教育实习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机会。但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普遍地产生了消极感受,这已影响到教育实习课程效果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本文深入剖析了实习生消极实习感受产生的原因,... 教育实习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机会。但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普遍地产生了消极感受,这已影响到教育实习课程效果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本文深入剖析了实习生消极实习感受产生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了改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实习 消极感受 课程改进
下载PDF
从《夜莺颂》看济慈的消极感受力
13
作者 薛冬岩 蔡辉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7,共2页
约翰·济慈,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诗人,时至今日,人们把他的诗才与莎士比亚、弥尔顿相提并论,然而如果天以借年,人们有理由相信济慈的诗才与文学成就会远超二位。他用短暂的生命演绎了文学的精彩,留给后世无限的美好,让世... 约翰·济慈,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诗人,时至今日,人们把他的诗才与莎士比亚、弥尔顿相提并论,然而如果天以借年,人们有理由相信济慈的诗才与文学成就会远超二位。他用短暂的生命演绎了文学的精彩,留给后世无限的美好,让世人在他的诗篇里尽情地享受诗歌的魅力;他在与苦难作斗争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感受 《夜莺颂》 济慈 浪漫主义时期 文学成就 莎士比亚 弥尔顿 诗才
原文传递
济慈“消极感受力”与艾略特“非个性化”之比较研究
14
作者 王照岩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04-105,共2页
约翰·济慈作为浪漫派诗人中的一员,其诗歌及书信中所体现出的诗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消极感受力"理论备受评论界关注。不少评论者看到了该理论的现代性,认为其与现代派大师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具有相通之处... 约翰·济慈作为浪漫派诗人中的一员,其诗歌及书信中所体现出的诗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消极感受力"理论备受评论界关注。不少评论者看到了该理论的现代性,认为其与现代派大师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具有相通之处。但将两者理论简单地等同起来的作法却颇为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感受 自我 个性 非个性化 客观对应物
原文传递
济慈的“诗人无个性”、“消极感受力”与王国维的“无我之境”
15
作者 王广州 《外国语言文学》 2007年第1期53-56,62,共5页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无我之境”是中国近代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西文艺思想交融的结果。而济慈提出的“诗人无个性”与“消极感受力”是针对文学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提出的,在英国文学理论史的地位也不容...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无我之境”是中国近代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西文艺思想交融的结果。而济慈提出的“诗人无个性”与“消极感受力”是针对文学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提出的,在英国文学理论史的地位也不容忽视。“无我之境”与“诗人无个性”、“消极感受力”都是对文学创作的主体进行的重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之境 诗人无个性 消极感受 境界
原文传递
华兹华斯、雪莱及济慈三首咏鸟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谭立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73-7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雪莱及济慈三首咏鸟诗的分析比较,指出这三位浪漫主义诗人各自的美学观点和写作特色,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三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
关键词 浪漫主义 回归自然 自由精神 想象 消极感受
下载PDF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0,共4页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都提出过自己的美学观点。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就诗的本质、目的、题材、形式、想象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美学主张。济慈的唯美主义、消极感受力与雪莱的柏拉图主义等为后世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梳理19世...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都提出过自己的美学观点。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就诗的本质、目的、题材、形式、想象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美学主张。济慈的唯美主义、消极感受力与雪莱的柏拉图主义等为后世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梳理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学思想,从诗歌的题材、想象力和语言等角度讨论了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美学主张,分别阐述济慈与雪莱的柏拉图主义与唯美主义以及济慈的消极感受力;从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文学审美价值观和自然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唯美主义 柏拉图主义 消极感受
下载PDF
团队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元飞 于佳佳 +2 位作者 孙爱青 李萍 徐宁 《上海护理》 2021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了解实施团队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后临床护士的心理体验。方法于2019年5—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实行团队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病区的22名护士,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 目的了解实施团队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后临床护士的心理体验。方法于2019年5—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实行团队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病区的22名护士,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果团队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下临床护士的心理体验归纳为两大主题:积极感受与消极感受。积极感受包含4个方面:增进了护患沟通、激发了主动服务与学习意识、促进了护士的团队协作、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消极感受包括4个方面:感知人力支持不足、身体疲劳与情绪紧张、价值体现不足的挫败感、激励机制带来的困惑。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在团队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工作护士的真实感受与体验,通过分层培训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健全支持保障系统以减轻护士工作负荷,多措并举来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负责制 护理模式 积极感受 消极感受 责任护士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诗人济慈的真实观
19
作者 张锦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95-296,304,共3页
自由自觉的人类对“真”的探索与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不断丰富的过程,“真”的千彩纷呈阐释“人性”的淋漓尽致。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无疑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丰富的体验,执着的心灵为“艺术之真,美之真”的自觉添上了自由的翅膀,他... 自由自觉的人类对“真”的探索与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不断丰富的过程,“真”的千彩纷呈阐释“人性”的淋漓尽致。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无疑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丰富的体验,执着的心灵为“艺术之真,美之真”的自觉添上了自由的翅膀,他对美与艺术所营造的想象的可能世界的强大信心充盈着“艺术之真”“美即是真”的“真”命题。本文通过了讨论济慈为何,缘何,何为来补写我们对济慈真实观的认识的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即是真 想象力 消极感受 损与益
下载PDF
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体验的质性研究
20
作者 袁洪菊 洪瑾 《护理学》 2021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护理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感受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员45名和5名培训老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将访谈资料转录整理和分析。结果:养老机构护理员继续教育培训...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护理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感受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员45名和5名培训老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将访谈资料转录整理和分析。结果:养老机构护理员继续教育培训体验归纳为2大主题: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积极感受包含4方面:增加专业化护理人才就业机会和社会竞争力;激发护理员主动服务和学习的意识;前沿继教知识分析护理意外,培养护理信心;继教内容模式的认知。消极感受包含6个方面:护理技术含量低,培训在浪费时间;年龄大且文化水平低的护理员学习信心不高,自我效能感低;运用知识缺乏自律性,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参加继教;继教模式有待改进;价值体现不足的挫败感。结论:培训师应重视护理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真实感受体验,通过国家建立继教培训机制,制定合理的继教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模式以提升护理员综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护理员 继教培训体验 积极感受 消极感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