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转型时期消极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与化解之策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维艳
-
机构
中共葫芦岛市委党校
-
出处
《经济师》
2015年第1期41-42,45,共3页
-
文摘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一些消极社会心态,主要是失衡、迷茫、浮躁、功利。化解这些消极心态,必须从核心价值入手,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形成关注民生的人文环境,建立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
-
关键词
转型时期
消极社会心态主要表现
化解对策
-
分类号
F123.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机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申燕
-
机构
山东英才学院
-
出处
《现代教育》
2016年第8期47-49,共3页
-
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社会心态特点及调节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13WH59)
-
文摘
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标准、情感体验、政治观点、价值取向六个方面,其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其消极、负性的方面也不容忽视。大学生能否形成和保持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成长成才,而且事关全社会的精神状态。需要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节机制。
-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社会心态
调节机制
学习生活
主要表现
人际交往
择业标准
情感体验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当代大学生消极价值观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旷勇
-
机构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77,共2页
-
基金
南华大学2003年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科研课题
课题编号为:5-03-XJ-03-2005
-
-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价值观
成因及对策
消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等教育改革
市场经济条件
价值取向
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
主要表现
祖国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F275.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当前亏损企业职工心态的调查与思考
- 4
-
-
作者
厉燮桃
周云祥
杨碧烟
-
机构
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中共磐安县委信访办公室
-
出处
《学习与思考》
1994年第10期36-37,共2页
-
文摘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里,企业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会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一些企业甚至会处于亏损的困境,职工当中也会随之产生一些思想问题和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对扭转企业的亏损面貌,稳定职工队伍,特别是稳定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此,我们就"当前亏损企业职工心态"这个问题,以个别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有关企业和部门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所反映的情况看,有些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一。
-
关键词
企业职工心态
思想问题
企业主管部门
企业亏损
亏损企业
市场经济
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主要表现
稳定社会
提高经济效益
-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析合同制青年工人消极心理的发生及消除
- 5
-
-
作者
陈前宜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地区机械厂团委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9,共2页
-
文摘
企业青年职工的结构在实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主要成分是招收的合同制工人.合同制青年工人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富有创造精神和竞争意识,反映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但有少数合同制工人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消极心理,其主要表现有:1.有的人集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脆弱,盲目崇拜西方的物质生活方式,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对政治学习比较冷漠,视政治教育为多余,信奉"国事、天下事、心中只有我自己的事."在认识事物发展方面,目光短浅,只见眼前,不看长远.2、有的人在社会公共生活和交流接触中,举止言谈缺乏社会公德,目中无人。
-
关键词
合同制工人
消极心理
青年工人
用工制度改革
竞争意识
政治教育
主要表现
时代气息
企业
资本主义社会
-
分类号
D669.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党员干部反腐倡廉中的消极心理及其对策
- 6
-
-
作者
瞿敬
金鎏
-
机构
无锡市南长区委宣传部
-
出处
《江南论坛》
1996年第2期33-33,共1页
-
文摘
当前,认真开展反腐败斗争,积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保证重大改革措施和行政、经济决策顺利实施,已成为全党上下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行动.在这场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全社会作出了表率.但不可忽视的是,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当前反腐倡廉斗争中,思想认识不清,措施行动不力,其原因从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自觉不自觉地被一些消极的社会心理所左右.这些消极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
-
关键词
党员干部
反腐倡廉
消极心理
社会心理
党风廉政建设
自我约束
主要表现为
反腐败斗争
个人主义
自制力
-
分类号
D26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国有企业职工心态分析与对策
- 7
-
-
作者
王本立
-
机构
重庆清平机械厂
-
出处
《现代企业》
2005年第6期15-15,共1页
-
-
关键词
分析与对策
职工心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国有企业职工
纵深发展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思想观念
主要表现
-
分类号
F276.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重视培育构建和谐社会心态
- 8
-
-
作者
胡红生
-
机构
深圳市委党校福田分校
-
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7年第2期30-31,共2页
-
文摘
社会和谐,不仅表现为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个体间、社会区域等方面的和谐,而且表现为人们自我心灵的和谐,也就是深层次的社会精神文化和社会心态的和谐。和谐的社会心态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结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过程,还是检验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对和谐心态的构建和培育。
-
关键词
社会心态
社会和谐
主要表现
重要内容
社会阶层
社会结构
社会群体
精神文化
培育
心态观念
-
分类号
C912.6
[经济管理]
-
-
题名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被引量:1
- 9
-
-
作者
侯保田
陈琼艳
-
出处
《社会》
1984年第6期15-17,共3页
-
文摘
女性犯罪行为是社会情况的一面镜子。了解女性犯罪的现实状况,分析女性犯罪的内部结构及变化情况,探索犯罪心理特征,对于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某省某市调查结果表明,1983年审理的女性犯罪案件主要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首先,案件迅速增加,绝对数几乎比1982年增加一倍。第二,犯罪种类构成发生很大变化。侵犯人身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及妨害婚姻家庭罪,无论从绝对数和相对数来说都占显著地位。第三,从犯罪表现方式看,在“文化大革命”前,女性犯罪主要表现为盗窃;前几年主要表现为诈骗;近来,流氓集团、贩毒等严重刑事犯罪和重婚犯罪成倍增加。这就是说,犯罪虽说也有象以往那样求物、求财的动机,但足为了寻求刺激的倾向大大加强了。第四,数罪并罚情况多了。1982年审理的女性犯罪中双重犯罪的仅1人,1983年犯双重罪的4人,犯三重罪的1人。这表明,女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严重了。
-
关键词
心理特征
女青少年
女性犯罪行为
消极因素
主要表现
犯罪案件
个性品质
侵犯人身权利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犯罪心理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
-
题名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的特点及反腐败对策
- 10
-
-
作者
王志清
陈敬平
-
出处
《廉政瞭望》
1996年第3期43-45,共3页
-
文摘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反腐败斗争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特点。正确认识腐败现象的表现、特点,牢牢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使消极腐败现象得到遏制,对于保证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党内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在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各种原因,社会生活中的消极腐败现象呈现出不断滋生和发展蔓延之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当前,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经济上违法违纪。乐山市最近五年共查处党员干部经济上违法违纪的案件941件,占违纪总数的34.27%,一直占整个违纪案件的第一位,成为当前最严重的一种腐败现象,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在,这类案件违纪的金额越来越大,由过去的几百元、几千元发展到动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贪污盗窃,索贿受贿,私分滥发钱物等等;作案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一般事前都早有预谋,作案中已有防范措施,作案后千方百计订立攻守同盟,造成案件暴露难、查处难。
-
关键词
消极腐败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反腐败斗争
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
市场经济条件
健康发展
加速发展
违法违纪
乐山市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当前反腐败斗争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理论问题
- 11
-
-
作者
刘春锦
王铁
刘鸿炜
-
机构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出处
《红旗文稿》
1996年第16期27-30,共4页
-
文摘
四、关于腐败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一)权力是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有的同志认为,“权力的普遍存在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原因”,“腐败的实质,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腐败是权力的赘生物,其实质是权力变异”。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
消极腐败现象
理论问题
反腐败斗争
公共权力
最低限度
国家权力
主要表现
法制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道德:求真与求美
- 12
-
-
作者
陈二林
-
出处
《东北史地》
1998年第Z1期19-19,共1页
-
文摘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及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正确合理的认识。这一认识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求真理的过程。道德求真,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轨迹及个人成长道路的探究与揭示,注重宏观把握与整体描述,定性分析较多,也可进行一些定量分析。道德之求真,是对人们从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社会活动加以剖析与解释,对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加以分析和确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又可列入科学的范畴,成为道德科学。正因为道德求真,所以道德才有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道德才是属于人的道德,才是有生命活力的道德。而违背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缺乏人性的"道德"。
-
关键词
道德科学
求真
主要表现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求美
积极与消极
宏观把握
身心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
各种关系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