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痰散结方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晶 王琦苑 +1 位作者 钱蓉 李成银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消痰散结方联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对晚期胃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选自晚期胃癌患者80例,随机抽取平均分两组,各有40例,对照组采取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观察组采取消痰散结方联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内复... 目的:研究探讨消痰散结方联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对晚期胃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选自晚期胃癌患者80例,随机抽取平均分两组,各有40例,对照组采取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观察组采取消痰散结方联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内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卡氏功能评分(KPS)、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复发转移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复发转移率55.00%(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32.5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KP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改善(P<0.05),MMP-3、MMP-9有所升高,但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80.00%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总不良反应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50%(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消痰散结方联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可有助调节机体免疫力,降低复发转移率,预防或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消痰散结 卡培他滨 化疗 糖类抗原199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辅助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
作者 邹文彬 舒永安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6-88,113,共4页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7例术后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5,采用消痰散结方辅助化疗联合OFL化疗)与对照组(n=42,采...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7例术后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5,采用消痰散结方辅助化疗联合OFL化疗)与对照组(n=42,采用单一OFL化疗方案).对两组术后胃癌患者均进行化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胃癌患者的肿瘤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8+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联合OFL化疗,能够更好地控制胃癌患者病情,可降低症状积分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消痰散结 OFL化疗 近期疗效 症状积分
下载PDF
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用于胃癌术后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施俊 秦志丰 +4 位作者 王晓伟 张映城 张慈安 王丹 魏品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金龙蛇颗粒+华蟾素注射液)用于胃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3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消痰组(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41例、化疗组(OFL化疗方案)42例,治疗3个月,评价2组患者肿...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金龙蛇颗粒+华蟾素注射液)用于胃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3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消痰组(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41例、化疗组(OFL化疗方案)42例,治疗3个月,评价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变化、毒性反应及生活质量(卡氏评分与QLQ-30评分)。结果消痰组与化疗组CA19-9、CA12-5、CA72-4、CEA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反应:白细胞降低、感觉性神经病、呕吐、厌食化疗组高于消痰组(P<0.01),静脉炎则反之(P<0.01)。生活质量化疗组低于消痰组,卡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1);QLQ-30评分:总体健康状况(P=0.003 2)、情绪功能(P=0.001 5)、疲倦症状(P=0.004 9)、恶心与呕吐症状(P=0.001 2)、食欲丧失症状(P=0.000 9)子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用于胃癌术后可减轻毒性反应,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癌术后 金龙蛇颗粒 华蟾素注射液 毒性反应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为基础的中药辨证治疗对中晚期胃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颖 王晓炜 +4 位作者 陆烨 刘煊 修丽娟 岳小强 魏品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3-1337,共5页
目的 探讨消痰散结方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中药组(消痰散结方治疗组)和化疗组。中药组根据辨证,以消痰散结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每日1剂,晚期胃癌患者至少... 目的 探讨消痰散结方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中药组(消痰散结方治疗组)和化疗组。中药组根据辨证,以消痰散结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每日1剂,晚期胃癌患者至少连续服用3个月,胃癌根治术患者至少连续服用6个月;化疗组采用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进行化疗,疗程为3-6个周期。测定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LQ-C30)评分、卡氏(KPS)评分、体质量变化及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中药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优于化疗组,在缓解疲倦、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情绪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的治疗费用也较化疗组低(P〈0.05),未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中药组的总体健康状况也优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患者KPS评分以及体质量管理均优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的毒性反应轻于化疗组(P〈0.05)。结论 消痰散结方可以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维持体能状态和体质量,且毒性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消痰散结 辩证论治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VEGFR-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庞斌 魏品康 +1 位作者 李勇进 毛竹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建立MKN-45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消痰散结方组,每组均为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和消痰散结方干预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micro-vessel density,LMVD),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消痰散结方组可以降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LMVD,下调肿瘤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和mRNA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5-Fu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控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和mRNA的表达,可能是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移
下载PDF
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叶敏 孙大志 +4 位作者 顾雨芳 裴蓓 魏品康 王晓炜 岳小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7-811,共5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金龙蛇口服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用于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以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消痰散结组(36例)和化学治疗组(32例),...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金龙蛇口服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用于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以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消痰散结组(36例)和化学治疗组(32例),前者采用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金龙蛇口服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后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6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毒性反应、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消痰散结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与化学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痰散结组出现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过敏等毒性反应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化学治疗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痰散结组卡氏评分高于化学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ELOX化学治疗方案相比,消痰散结中医治疗方案用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减轻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消痰散结 金龙蛇口服液 毒性反应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消痰散结方抑制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SGC-7901的生长转移 被引量:14
7
作者 许玲 魏品康 +5 位作者 陈亚琳 苏晓妹 秦志丰 施俊 李峻 何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消痰散结方对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建立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模型;实验分组: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各10只;观察和比较各组肿瘤抑制率和肿瘤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法定性分析和比较肿瘤转移相... 目的:研究中药消痰散结方对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建立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模型;实验分组: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各10只;观察和比较各组肿瘤抑制率和肿瘤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法定性分析和比较肿瘤转移相关指标P21 ras,P185,VEGF蛋白,KDR蛋白的表达,用RT-PCR法定量分析和比较各组ras,cerbB2, vEGF,KDR的表达. 结果:中药组、化疗组和联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2.0%、51.3%、70.1%;在远处淋巴结转移率和脏器转移率方面, 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化疗组和联合组均减少了转移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化疗组、联合组在不同程度上下调了ras,cerbB2,VEGF和KDR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 结论:消痰散结方具有抑制裸鼠原位移植入胃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了肿瘤转移相关基因ras, cerbB2,VEGF,KD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消痰散结 抑制作用 裸鼠 原位移植 胃癌 SGC-7901 生长转移 中医
下载PDF
中药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VEGF,KDR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许玲 苏晓妹 +1 位作者 陈亚琳 魏品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988-990,共3页
目的:研究消痰散结方(以下简称消方)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瘤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 KDR)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种植高转移模型,实验动物... 目的:研究消痰散结方(以下简称消方)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种植瘤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 KDR)表达的影响. 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种植高转移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荷瘤对照组、消痰散结方组、5-FI化疗组、联合组),于接种第12 wk处死动物,取肝脏及淋巴结, 作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消方对肿瘤转移的抑制率,同时留取部分标本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VEGF、KDRmRNA作定量检测. 结果:所有荷瘤鼠胃壁均有肿瘤生长,且有不同程度的远处转移.RT-PCR检测发现,消方组、化疗组、联合组癌组织内VEGF、KDRmRNA含量均显著低于荷瘤对照组(P<0.01),且消方组中癌组织VEGF、KDRmRNA表达量较化疗组、联合组亦明显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消方具有一定抑制胃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下调了肿瘤组织VEGF、KDRmRNA表达水平而起到抗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消痰散结 胃癌 裸鼠 原位移植瘤 VEGF KDRmRNA 基因表达 肿瘤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细胞周期及CDK4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相勇 魏品康 +1 位作者 许玲 秦志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主要由半夏、胆南星、鸡内金、全蝎等组成)对胃癌细胞周期及CDK4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胃癌增殖的机理。[方法]将人胃癌MKN-45接种于裸鼠腋部皮下,分别给予小鼠消痰散结方、环磷酰胺或生理盐水21 d后处死小鼠,...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主要由半夏、胆南星、鸡内金、全蝎等组成)对胃癌细胞周期及CDK4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胃癌增殖的机理。[方法]将人胃癌MKN-45接种于裸鼠腋部皮下,分别给予小鼠消痰散结方、环磷酰胺或生理盐水21 d后处死小鼠,取出瘤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胃癌组织中处于G1、S期的细胞数,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K4的表达。[结果]中药组G1期细胞数为(66.84±1.14)%,空白组为(54.66±8.72)%,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化疗组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组S期细胞数也明显低于化疗组(P<0.01)。中药组胃癌组织中CDK4表达总阳性率、中度及以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和化疗组(均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CDK4的表达来影响细胞周期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癌 细胞周期 CDK4 实验研究 免疫组化SABC法 药理学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中癌基因ras及cerbB_2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亚琳 魏品康 +1 位作者 许玲 苏晓妹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中ras及cerbB_2癌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用40只BALB/c无胸腺裸鼠,建立人胃腺癌SGC—7901原位移植模型,建模次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5—氟脲嘧啶(5-...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织中ras及cerbB_2癌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用40只BALB/c无胸腺裸鼠,建立人胃腺癌SGC—7901原位移植模型,建模次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中药组、中药加化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5—氟脲嘧啶(5-Fu)、消痰散结方及5-Fu加消痰散结方,共给药3周,12周左右拉颈处死。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胃癌组织中ras及cerbB_2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移植瘤组织ras/β-肌动蛋白(β-actin)值及cerbB_2/β-actin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中药组作用优于化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消痰散结方对SGC-7901胃癌组织中ras及cerbB_2癌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这可能是消痰散结方抑瘤抗转移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癌 癌基因 RAS CERBB2 mRNA表达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小鼠胃移植瘤及瘤旁胃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巨大维 魏品康 +3 位作者 林晖明 孙大志 俞珊 修丽娟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小鼠胃移植瘤和瘤旁胃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和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2,CXCR2)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消痰散结方抑瘤、防复发的部分...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小鼠胃移植瘤和瘤旁胃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和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2,CXCR2)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消痰散结方抑瘤、防复发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清热解毒方组、喃氟啶组和消痰散结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移植S180瘤块,建立小鼠胃移植瘤模型。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3周后,剥取肿瘤,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及瘤旁胃组织中IL-8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CR1、CXCR2蛋白表达。结果:肿瘤及瘤旁胃组织中IL-8及其受体CXCR1和CXCR2蛋白表达较正常小鼠胃组织明显升高(P<0.01);消痰散结方下调肿瘤及瘤旁组织中IL-8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对照药清热解毒方和喃氟啶(P<0.05);消痰散结方下调肿瘤中CXCR1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喃氟啶(P<0.01),对瘤旁胃组织中CXCR1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喃氟啶及清热解毒方(P<0.01);消痰散结方下调肿瘤中CXCR2蛋白表达的作用优于喃氟啶及清热解毒方(P<0.01),而3种药物对瘤旁胃组织中CXCR2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可明显下调胃肿瘤及瘤旁胃组织中IL-8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是其抑瘤、防复发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肿瘤 白细胞介素8 趋化因子受体1 趋化因子受体2 小鼠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胃腺癌组织中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郭晓冬 魏品康 许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立足于痰浊凝结为癌瘤形成与转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设计观察了消痰散结方 (半夏、胆南星、茯苓、枳实、陈皮、炙甘草等组成 )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 目的 :立足于痰浊凝结为癌瘤形成与转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设计观察了消痰散结方 (半夏、胆南星、茯苓、枳实、陈皮、炙甘草等组成 )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MKN - 4 5胃腺癌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 ,同时观察了不同用药组瘤组织重量和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裸鼠体内实验观察中 ,消痰散结方组抑瘤率大于 30 % ,其瘤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与化疗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中药组裸鼠胃癌组织PC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表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结论 :消痰散结方可抑制裸鼠胃癌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肿瘤 腺癌 中医药疗法 PCNA
下载PDF
中药消痰散结方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3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秦志丰 魏品康 +1 位作者 许玲 张慈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2-823,共2页
关键词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消痰散结 方案治疗 中药 化疗治疗 恶性肿瘤 人类生命 NP方案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伟 李勇进 魏品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右前肢腋部皮下移植人胃癌瘤块建立荷瘤模型。造模后的荷瘤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消痰散结组(10只)和多西环素组(10只),...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右前肢腋部皮下移植人胃癌瘤块建立荷瘤模型。造模后的荷瘤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消痰散结组(10只)和多西环素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4周后,脱颈椎处死荷瘤鼠。剥取肿瘤,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计数肿瘤中VM的数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消痰散结组和多西环素组裸鼠移植瘤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消痰散结组和多西环素组VM个数分别为(24.50±3.03)和(14.70±1.34),与模型组(33.10±2.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痰散结组和多西环素组MMP-2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痰散结方可抑制裸鼠移植瘤VM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癌 血管生成拟态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敏 孙大志 +2 位作者 修丽娟 陆烨 魏品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KN-45人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皮下传3代作为实验模型的瘤源,采用0B胶黏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KN-45人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皮下传3代作为实验模型的瘤源,采用0B胶黏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痰散结方组、替加氟组,每组10只。消痰散结方组给予消痰散结方灌胃,替加氟组给予替加氟灌胃,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正常饮食喂养。干预6周后,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消痰散结方组瘤质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P<0.05,P<0.01),其抑瘤率为46.2%;电镜观察可见胃癌细胞出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消痰散结方具有诱导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诱导细胞凋亡是消痰散结方治疗胃癌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癌 细胞超微结构 小鼠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庞斌 魏品康 +1 位作者 毛竹君 李勇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建立MKN-45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消痰散结方组...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建立MKN-45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消痰散结方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和消痰散结方干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瘤组织VEGF-D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消痰散结方可不同程度下调肿瘤组织中VEGF-D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调控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D蛋白和mRNA的表达是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裸鼠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皮下移植瘤模型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天池 魏品康 +1 位作者 贾占民 魏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皮下移植瘤模型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nu/nu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采用瘤块接种方法造模。正常组自由饮食,模型组、干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痰散结方灌胃。...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皮下移植瘤模型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nu/nu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采用瘤块接种方法造模。正常组自由饮食,模型组、干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消痰散结方灌胃。运用蛋白质组学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观察3组之间的血清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与消痰散结方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其进行质谱鉴定,确认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身份。结果去除血清中高丰度蛋白质后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稳定性好的血清2-DE图谱。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找到25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12个表达上调,13个表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中找到19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14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3组间比较共找到差异表达蛋白点9个,与正常组比较,在模型组中表达上调、在干预组表达回调至正常组水平的3个,最终鉴定为结合珠蛋白、泛素蛋白连接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与正常组比较,在模型组中表达下调、在干预组表达回复至正常组水平的有6个,其中3个鉴定为载脂蛋白A1、过氧化物酶1、超氧化物歧化酶。结论消痰散结方对载脂蛋白A1、过氧化物酶1等功能蛋白表达的综合性调节可能是其发挥抗胃癌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癌 血清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昱岐 叶敏 +1 位作者 吕灿 魏品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消痰散结方浸膏冻干粉末溶解在细胞培养液中,制备消痰散结方保存液。以不同浓度消痰散结方作用HCT116细胞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取0.94、1.88 mg/m L消痰散结方作用于HCT...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消痰散结方浸膏冻干粉末溶解在细胞培养液中,制备消痰散结方保存液。以不同浓度消痰散结方作用HCT116细胞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取0.94、1.88 mg/m L消痰散结方作用于HCT116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消痰散结方(0.24、0.47、0.94、1.88 mg/m L)作用细胞72 h后,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干预后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消痰散结方对HCT11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作用72 h IC50为0.94 mg/m L,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有交互作用;消痰散结方促进HCT116细胞凋亡,随药物浓度增高,凋亡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作用后Pro-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消痰散结方在体外对HCT116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aspase3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消痰散结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瘤RUNX3、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修丽娟 刘煊 +4 位作者 刘宁宁 陆烨 孙大志 岳小强 魏品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瘤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的抗胃癌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瘤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的抗胃癌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消痰散结方)、化疗组(卡培他滨)及对照组(0.9%Na Cl溶液),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干预共32天。观察各组裸鼠体质量、瘤体积、瘤重,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RUNX3、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及化疗组的瘤体积及瘤重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中药组比较,化疗组的瘤体积及瘤重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4.91%和83.23%。中药组和对照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的肿瘤组织RUNX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具有较好的抗胃癌疗效,虽然在抑瘤率方面不及卡培他滨,但没有引起体质量下降的副作用;上调RUNX3蛋白并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裸鼠 胃肿瘤 RUNT相关转录因子3 核转录因子κB p65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胃癌微血管密度及VEGF-A/VEGFR-2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继贵 魏品康 张映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研究消痰散结方对胃癌MVD及VEGF-A/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例自愿进行单纯中药抗肿瘤治疗的胃癌患者,留取消痰散结方进行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胃癌(癌组织、癌旁近端、远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VD,... 目的研究消痰散结方对胃癌MVD及VEGF-A/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例自愿进行单纯中药抗肿瘤治疗的胃癌患者,留取消痰散结方进行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胃癌(癌组织、癌旁近端、远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RT-PCR检测VEGF-A/VEGFR-2的表达。结果消痰散结方对胃癌组、癌旁近端组、远端组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A/VEGFR-2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胃癌组消痰散结方治疗后微血管密度和VEGF-A/VEGFR-2下降幅度最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近端组、远端组治疗后微血管密度和VEGF-A/VEGFR-2略有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治疗胃癌的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EGF-A/VEGFR-2信号通路降低微血管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 胃癌 微血管密度 VEGF-A VEGFR-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