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欲望能指的“叙事狂欢”——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新关系之一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文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20世纪90年代的传媒语境下,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一跃成为思想、文化以及艺术领域的霸权话语。"物欲"、"性欲"、"权欲"和"隐私"等欲望能指,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严厉看管的"反动"对象,... 20世纪90年代的传媒语境下,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一跃成为思想、文化以及艺术领域的霸权话语。"物欲"、"性欲"、"权欲"和"隐私"等欲望能指,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严厉看管的"反动"对象,在传媒参与建构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它们一举获得了合法性的历史身份,并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征服。在文学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期而遇中,大众文学因其自身的商品性、娱乐性和消遣性,率先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欲望能指演绎了历史空前的"叙事狂欢"。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同时开始了对精英文学的"能指征服",精英文学也在欲望叙事里,走向了"身份遗忘"与"未来混沌"的双重迷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语境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欲望能指 “叙事狂欢”
下载PDF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身体拟像叙事
2
作者 邓桂英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5-168,共4页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身体拟像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展示出其"视觉公共性",缔造了一种表层的凸显视觉快感和感官享乐的审美化生存,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众的潜意识需求,使集体潜意识欲望在虚幻的拟像世界中获得替代性、镜像式满...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身体拟像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展示出其"视觉公共性",缔造了一种表层的凸显视觉快感和感官享乐的审美化生存,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众的潜意识需求,使集体潜意识欲望在虚幻的拟像世界中获得替代性、镜像式满足,在同一个身体叙事的视觉空间中得到解放。与此同时,种种欲加实现的理想也最终转化成种种消费行为,建构出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生产加工逻辑。身体符号消费因此得以以隐秘方式成为社会再生产的一种强制性媒介。身体拟像的拟真特性和商品本性使得沉溺超真实世界中的受众对现实世界产生疏离,甚或产生身份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身体拟像叙事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抗拒——王安忆小说的时间意识解读
3
作者 柴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这里通过对王安忆小说时间意识的解读,剖析作家伤怀恋旧的文化心理,论述了王安忆在资本全球化时代与大众文化潮流对抗,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立场,揭示了她的繁荣精英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拯救当下出现的一种精神危机的理想。
关键词 王安忆 时间意识 怀旧心理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 被引量:6
4
作者 丁国浩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87,共4页
消费主义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具有内在的逻辑条件和原因,它是生产逻辑、符号逻辑、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 消费主义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具有内在的逻辑条件和原因,它是生产逻辑、符号逻辑、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个逻辑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从而使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在本质上具有虚假性特征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生产逻辑 符号逻辑 资本逻辑
下载PDF
“歧视性对比”、心理竞争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勇 《天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0-185,共6页
无可置疑,中国社会正在"发神经",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物(折射出某种价值符号的商品)已控制了人的灵魂。消费主义的狂热席卷到了社会下层,成为穷人和羞辱他们的富人的"共同语言"。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社会神经症... 无可置疑,中国社会正在"发神经",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物(折射出某种价值符号的商品)已控制了人的灵魂。消费主义的狂热席卷到了社会下层,成为穷人和羞辱他们的富人的"共同语言"。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社会神经症"的歇斯底里。消费主义所制造的富人和穷人的"平等"不过是一种幻觉,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价值符号 歧视性 价值排序
原文传递
“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论布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晓珊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以"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理论为基点,揭示了隐藏在丰盛的"物"背后的使用价值拜物教,补充了马克思商品交换价值拜物教的缺憾,进而揭示了需要是如何被意识形态所编码,直至最后完成了消费社会... 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以"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理论为基点,揭示了隐藏在丰盛的"物"背后的使用价值拜物教,补充了马克思商品交换价值拜物教的缺憾,进而揭示了需要是如何被意识形态所编码,直至最后完成了消费社会符号价值体系的建构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 消费社会 布希亚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下载PDF
当下中国商业娱乐电影的媒介消费学分析——从《越光宝盒》说起
7
作者 魏宝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98-102,共5页
当下中国商业娱乐电影已经明显表现出媒体文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电影文本内蕴上的故事消费,电影形式表征上的符号消费,电影受众指涉上的消费与沉醉,以及意义、快感与文化认同上的倾向性与完形。商业娱乐电影正在掀... 当下中国商业娱乐电影已经明显表现出媒体文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电影文本内蕴上的故事消费,电影形式表征上的符号消费,电影受众指涉上的消费与沉醉,以及意义、快感与文化认同上的倾向性与完形。商业娱乐电影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受众培育与引导、塑造,并非以暂时性的受众需要的满足为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娱乐电影 媒介学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受众 文化认同 《越光宝盒》
下载PDF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美国后现代文学童话
8
作者 回春萍 《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8期117-119,共3页
发轫于口传民间故事传统的文学童话在传播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当民间传说被转变成文学童话时,客观的社会文化语境、作家主观的价值伦理取向等因素都为这些故事增加了一种新的意义维度。进入到20世纪后半叶的消费主义时代,... 发轫于口传民间故事传统的文学童话在传播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当民间传说被转变成文学童话时,客观的社会文化语境、作家主观的价值伦理取向等因素都为这些故事增加了一种新的意义维度。进入到20世纪后半叶的消费主义时代,童话的传播获得了更好的媒介支持,而后现代童话以其复杂精细的审美和深度尖锐的政治反思,赋予了童话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下独特的意义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童话 《白雪公主》 文学童话 巴塞尔姆 罗伯特·库弗 后现代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大众文化的僭越与文化领导权重构 被引量:1
9
作者 范玉刚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33-38,共6页
大众文化不断越界向其他文化类型和领域侵蚀,在日常生活领域建构了文化霸权。它在当下的显现方式不是意识形态似的强制灌输,而是一种自愿基础上的同意和服从。面对这一情形,主导文化要善于借鉴,要认识到它既是全球化平台上文化帝国主义... 大众文化不断越界向其他文化类型和领域侵蚀,在日常生活领域建构了文化霸权。它在当下的显现方式不是意识形态似的强制灌输,而是一种自愿基础上的同意和服从。面对这一情形,主导文化要善于借鉴,要认识到它既是全球化平台上文化帝国主义实施文化侵蚀的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规范其他文化、增强社会核心价值凝聚力的方式。执政党亦须以文化的方式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霸权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主导文化 大众文化
下载PDF
以香港街头招牌解读视觉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三石 《美术大观》 2014年第5期109-109,共1页
本文以香港街头招牌为例,分析视觉文化在其中的某些相关逻辑。针对我们现在正置身于"世界图像的时代",阐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和视觉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口传文化、读写文化对于人类文化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招牌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世界图像 视觉文化 口传文化 读写文化
下载PDF
全球化文化与空间在中国的复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逢振 谢少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全球化在扩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其经济文化渗透的策略来适应当地的需要,从而形成表面的地方化和文化多样性,但在这表面之下却隐蔽着一种同一性: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从文化和空间方面探讨全球化的本质,... 全球化在扩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其经济文化渗透的策略来适应当地的需要,从而形成表面的地方化和文化多样性,但在这表面之下却隐蔽着一种同一性: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从文化和空间方面探讨全球化的本质,以中国的文化和空间变化为实例,我们发现不论全球化的外表显得多么具有民族性,实际上它仍然是资本主义文化与空间的复制。尽管全球化的力量巨大,但我们仍然存在着可选择的现代性的希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和空间 全球资本主义 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看NBA的传播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馨天 《新闻传播》 2015年第9期10-12,共3页
NBA早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竞技赛事,而是集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为一体的传播政治经济建构的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笔者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和认知NBA的传播建构,试图分析和批判NBA在商品化、空间化和结构... NBA早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竞技赛事,而是集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为一体的传播政治经济建构的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笔者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和认知NBA的传播建构,试图分析和批判NBA在商品化、空间化和结构化三个进程中的传播及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A 传播政治经济学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大众媒介 文化霸权
下载PDF
变化的城市景观、不变的危机与中东新兴建筑实践
13
作者 科万茨·科林茨 卡拉·阿拉莫尼 庞凌波(译) 《世界建筑》 2020年第4期8-9,127,共3页
本期专辑从两个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视角概述了从大到小尺度的中东地区当代建筑与城市生活,不仅介绍了杰出建筑项目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还展现了在应对全球挑战中新兴的地方实践。与世界其他地区相仿,新自由主义城市政策在塑造中东当... 本期专辑从两个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视角概述了从大到小尺度的中东地区当代建筑与城市生活,不仅介绍了杰出建筑项目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还展现了在应对全球挑战中新兴的地方实践。与世界其他地区相仿,新自由主义城市政策在塑造中东当代城市景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2]。在过去的40年中,公共服务私有化、经济适用房项目预算缩减、士绅化以及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兴起占主导地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经济适用房 建筑与城市 项目预算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中东地区 私有化 当代城市
下载PDF
消费美学何以成为可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玉刚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8-102,共5页
经典美学的核心是审美无利害和审美自律;消费美学则凸显经济维度,日益成为消费社会的组织原则,在审美整合原则下寻求日常生活的重构。相对于经典美学的批判功能,消费美学通过提供成就感的标准,借助如火如荼的文化产业,拥有了改造社会的... 经典美学的核心是审美无利害和审美自律;消费美学则凸显经济维度,日益成为消费社会的组织原则,在审美整合原则下寻求日常生活的重构。相对于经典美学的批判功能,消费美学通过提供成就感的标准,借助如火如荼的文化产业,拥有了改造社会的力量。所谓"消费美学"是指消费文化语境下,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消费性审美体验的一种建构,在学理上它受到学科群的"文化研究"的支持,在实践上受到产业群的文化产业的力量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美学 消费美学 消费文化 文化产业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世俗社会的中国人精神生活 被引量:38
15
作者 许纪霖 《天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3-173,1,共12页
1990年代中期以后,物欲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笼罩市场,并对人进行重新塑造,麦克弗森称之为“占用性资本主义”在一个占用性的市场社会中,个人的本质被理解为他就是自己的所有者,既不是一个道德主体,也不是某个社群的的组成部分,他就是... 1990年代中期以后,物欲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笼罩市场,并对人进行重新塑造,麦克弗森称之为“占用性资本主义”在一个占用性的市场社会中,个人的本质被理解为他就是自己的所有者,既不是一个道德主体,也不是某个社群的的组成部分,他就是他自己。他通过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财产的占有,来证明自己。由这样的个人组成的社会,有怎样的特点,会产生怎样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理想主义 世俗社会 物欲主义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民间宗教 世界观 主流价值观 占有性个人主义 物欲化
原文传递
关于当代雕塑的价值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振华 《雕塑》 2008年第1期62-63,共2页
  中国当代雕塑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见证了中国社会如何由一个后理想主义的社会向一个世俗化的、物质化的经济社会过渡的现实.中国当代雕塑这些年所发展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现实.……
关键词 当代雕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时俗社会 世俗社会
原文传递
微短剧的“爽”与“不爽”:原质快感理论下的悖反机制与竞速陷阱
17
作者 黄美笛 《南京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135-147,共13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微短剧正逐渐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微短剧中的快感并非纯粹欲望满足,而是与人的本体存在密切相关。“爽”作为快感“解蔽-遮蔽”存在逻辑的对象化显现,恰恰是对现代人竞速生存状态“不爽”的印证...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微短剧正逐渐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微短剧中的快感并非纯粹欲望满足,而是与人的本体存在密切相关。“爽”作为快感“解蔽-遮蔽”存在逻辑的对象化显现,恰恰是对现代人竞速生存状态“不爽”的印证。微短剧快感机制正是在“爽”的这种悖反状态中展开的。具体而言,微短剧首先通过知觉体验、情绪体验和思维意识体验三个层次的“爽感”生产,为观众提供了超我快感与原质快感的满足。其次,微短剧适应于时空压缩与阶层分隔的现实境况,围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进行“爽感”获得的合理分配。最后,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微短剧“爽”的文化意义逐渐商品化,致力于剩余快感的创造和实现,放逐了观众真正精神生活的满足,将观众更深地卷入快感消费的意识形态漩涡。在一定程度上,微短剧快感机制中“爽”与“不爽”的交织循环开辟了现代人思考自身存在问题的空间。然而,这亦引致资本力量的介入,将快感变成遮蔽金钱的外衣,使微短剧沦为商品逻辑支配的对象,加速了消费者社会的结构变迁,阻碍了微短剧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快感机制 精神分析 竞速生存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