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
1
作者 解垩 高梦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1,共12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公共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公共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民生性转移支付,生产性转移支付显著缓解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县和高抚养比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公共转移支付主要通过降低家庭收入相对剥夺、改善收入不确定性和提高社会信任水平来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本研究为缓解个体消费相对剥夺、改善居民福利水平,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转移支付 消费相对剥夺 收入相对剥夺 收入不确定 社会信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均衡提升了吗--基于消费相对剥夺缓解的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卫星 柴宏蕊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7,共14页
消费水平的均衡提升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测算居民消费相对剥夺指数,从消费相对剥夺缓解这一视角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在居民消费水平均衡提升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 消费水平的均衡提升是共同富裕背景下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测算居民消费相对剥夺指数,从消费相对剥夺缓解这一视角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在居民消费水平均衡提升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缓解居民消费相对剥夺,且主要缓解了衣着、食品类等生存型消费相对剥夺;(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支付便利性以及增强社会互动三个机制来缓解居民消费相对剥夺;(3)在充分考虑了人口经济特征以及数字普惠金融自身发展状况后,文章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中间收入群体,中、高金融素养,使用智能手机以及城镇居民的消费相对剥夺缓解效应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消费相对剥夺 生存型消费相对剥夺 发展型消费相对剥夺
下载PDF
“不患寡患不均”——基于消费相对剥夺的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学梁 马吉雨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51,共16页
近年来,“负债消费”已经成为诸多中国家庭消费新模式,随之而来的是家庭部门杠杆率的攀升,这是否能够切实提高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值得深入探讨。通过使用2017年和2019年的CHFS混合截面数据,综合考察了家庭负债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消... 近年来,“负债消费”已经成为诸多中国家庭消费新模式,随之而来的是家庭部门杠杆率的攀升,这是否能够切实提高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值得深入探讨。通过使用2017年和2019年的CHFS混合截面数据,综合考察了家庭负债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消费相对剥夺和健康渠道效应。研究发现:家庭负债可以通过缓解消费相对剥夺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但因为负债恶化居民健康状况降低幸福感的负向效应,这种正向效应被掩盖了;负债缓解消费相对剥夺提升幸福感的正向效应,主要发生在享受型消费中,且主要是非住房负债发挥了作用。此外,该正向效应主要发生在财富水平和教育程度较低的“弱势群体”,且主要发生在非一线城市。研究拓展了负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理论分析,政府和有关金融机构应“扬长避短”,完善信贷产品供给结构和配套政策,发挥负债对于建设“幸福中国”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资产负债率 主观幸福感 消费相对剥夺
下载PDF
数字鸿沟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加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彦芳 王恺涛 +1 位作者 陈则霖 姚景民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51,共16页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家庭消费增长,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使不同家庭享有不同的数字红利,从而产生新的消费不平等,导致数字化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程度增加。采用2015、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分析发现:数字鸿沟的扩...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家庭消费增长,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使不同家庭享有不同的数字红利,从而产生新的消费不平等,导致数字化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程度增加。采用2015、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分析发现:数字鸿沟的扩大会增强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程度,该影响在各年度均显著存在,且对发展享乐型消费相对剥夺的强化作用比对基础生存型消费相对剥夺的强化作用更大;家庭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行为具有中介作用,即数字鸿沟扩大可以通过削弱家庭社会网络和抑制家庭创业来加剧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数字鸿沟扩大对不同类型家庭均具有显著的消费相对剥夺加剧效应,但在影响强度上具有异质性,表现为对使用移动支付家庭、农村家庭、抚养比较低家庭、男性户主家庭的影响更大。因此,一方面应积极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和数字消费意识培育;另一方面,应针对数字鸿沟加剧消费不平等的机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促进弱势家庭的社会网络改善和创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家庭消费相对剥夺 数字化水平 社会网络 创业行为 消费不平等
下载PDF
青年群体债务与消费相对剥夺
5
作者 张敏锋 吴小丽 《消费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2,共14页
青年群体是我国消费的主力军,降低其消费相对剥夺是释放消费潜力和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2017—2019年CHFS的平衡面板数据,探讨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有显著的... 青年群体是我国消费的主力军,降低其消费相对剥夺是释放消费潜力和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2017—2019年CHFS的平衡面板数据,探讨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促进了青年消费升级;而青年过度负债则会加剧消费相对剥夺。从债务来源来看,正规信贷更能缓解青年消费相对剥夺;从债务结构来看,具有人力资本投资属性的教育负债缓解作用最大。机制分析发现,青年通过债务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缓解流动性约束和促进社会互动,缓解了消费相对剥夺;从债务需求和供给两端来看,青年债务对消费相对剥夺的缓解作用在“相对困难”的月光族、低就业质量、高年龄段和农村等青年群体,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达地区更大。因此,应营造有利于青年合理消费的舆论环境,科学开发符合青年发展特点和需求的信贷产品,防范青年过度负债风险,引导青年合理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债务 消费相对剥夺 正规信贷 收入不平等 社会互动
原文传递
家庭负债与消费相对剥夺——基于住房负债与非住房负债的视角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雅淋 姚玲珍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4-79,共16页
近年来,“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理念和政府良好的信贷政策助推了我国居民的负债性消费行为,家庭负债也迅速增加。作为平滑跨期消费的重要手段,负债会通过改善家庭的外在消费模式,对个体的消费相对剥夺产生影响。而所谓消费相对剥夺... 近年来,“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理念和政府良好的信贷政策助推了我国居民的负债性消费行为,家庭负债也迅速增加。作为平滑跨期消费的重要手段,负债会通过改善家庭的外在消费模式,对个体的消费相对剥夺产生影响。而所谓消费相对剥夺是指将个体和参照群中消费水平更高的其他个体进行比较,所得到的相对消费地位或消费状况,可直接反映居民间真实的福利差异。但是,由于在借贷规模、还款期限和消费指向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住房负债与非住房负债对消费相对剥夺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此展开相关探讨。首先,实证结果显示,负债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显著低于无负债家庭,这表明负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相对剥夺。其次,对负债家庭而言,负债规模和消费相对剥夺之间具有U形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再次,细分负债类别后发现,住房负债规模与非住房负债规模对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是相反的,前者起到加剧作用,后者则具有缓解效应。但是,当非住房负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加剧消费相对剥夺。而影响程度也与家庭特征和地区特征有关。最后,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两种负债对消费相对剥夺存在一定的调节效应,并且这种调节效应对于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品的相对剥夺更为有效。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文章就进一步平衡“促消费”与“防风险”的关系、降低消费相对剥夺、减缓相对贫困和增进民生福祉提出了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债 消费相对剥夺 住房负债 非住房负债
原文传递
住房财富“寡”而消费“不均”?——青年群体住房财富对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雅淋 吴义东 姚玲珍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113,共16页
青年群体既是我国住房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集中群体,又是推动实现消费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对于青年群体而言,其个体层面的消费不平等(即消费相对剥夺)是否会因住房财富匮乏而加剧?对此,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 青年群体既是我国住房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集中群体,又是推动实现消费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对于青年群体而言,其个体层面的消费不平等(即消费相对剥夺)是否会因住房财富匮乏而加剧?对此,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财富增加会显著缓解青年群体的消费相对剥夺程度。换言之,青年群体住房财富的“寡”会加剧个体层面的消费“不均”,财富效应和“房奴”效应是主要影响机制。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消费相对剥夺程度越高的群体对住房财富的敏感程度也越高。异质性分析发现,30~45岁、女性、已婚和中低收入群体对住房财富的依赖性更强。区分生存型、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相对剥夺之后发现,住房财富所带来的缓解效应仅作用于后者。进一步分析表明,消费相对剥夺能够显著降低生活满意度,且青年群体的住房财富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此外,住房资产配置过高,也会加剧青年群体的消费相对剥夺。本文研究为缓解青年群体消费相对剥夺、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财富 消费相对剥夺 青年群体
原文传递
“多轨制”养老金与家庭消费相对剥夺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晓飞 臧旭恒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147,共18页
我国“多轨制”养老金与消费不平等特征共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多轨制”养老金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研究发现,“多轨制”养老金不平衡显著加剧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机制为:... 我国“多轨制”养老金与消费不平等特征共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多轨制”养老金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研究发现,“多轨制”养老金不平衡显著加剧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机制为: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降低家庭收入相对剥夺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加剧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这种影响在食品、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消费类型上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多轨制”养老金对女性户主、养老金依赖度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更大。扩展分析结果显示,“多轨制”养老金通过预期效应加剧了未退休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通过调节效应减弱了未退休家庭的预期效应。因此,应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轨制”养老金 养老金不平衡 消费不平等 消费相对剥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