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释的消逝性: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诗学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帅 《哲学评论》 2019年第1期194-206,共13页
伽达默尔将自己解释学理论很好地应用在了诗学中。他以提出问题为开端,将读者引入到与诗歌文本的对话中。在一问一答的结构中,解释学循环的原理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将从声响、语词、句子到整首诗歌的一体化含义呈现出来,并且推动读者进入... 伽达默尔将自己解释学理论很好地应用在了诗学中。他以提出问题为开端,将读者引入到与诗歌文本的对话中。在一问一答的结构中,解释学循环的原理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将从声响、语词、句子到整首诗歌的一体化含义呈现出来,并且推动读者进入到理解的新经验之中,在此新经验中解释消逝了。由此,伽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消逝性原则:只有当一个解释最终能够完全消失,才不失成为正确的解释,因为解释已经完全融入到对诗文的新经验中。解释学的消逝性原则与视域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判断理解完成程度的标尺,解释的消逝是一个不断进入到新经验的历程。然而,这个理解的历程有无尽头、理解有无可能最终完成,所有的解释之词是否会完全消逝仍是留给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的应用 诗的经验 理解 消逝性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