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中酒精消除速度与浓度推算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卓先义 吴建平 +4 位作者 卜俊 侯心一 沈保华 向平 刘伟 《中国司法鉴定》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血中酒精消除速度与血中酒精浓度的推算关系。方法 用呼气式酒精测定仪测定95位自愿受试者饮酒后一定时间内的血中酒精浓度,对时一浓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血中酒精的消除符合线性消除规律,消除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0.0... 目的 研究人血中酒精消除速度与血中酒精浓度的推算关系。方法 用呼气式酒精测定仪测定95位自愿受试者饮酒后一定时间内的血中酒精浓度,对时一浓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血中酒精的消除符合线性消除规律,消除线性相关系数为-0.989±0.011,最小值为-0.098,最大值-1.000;血中酒精消除速度为-0.140 mg·ml-1·h-1±0.028,最小值为-0.098 mg·ml-1·h-1,最大值-0.230 mg·ml-1·h-1。结论 血中酒精浓度可依据酒精消除速度[-0.10mg·ml-1·h-1]进行回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后驾车 酒精浓度 驾驶员 酒精消除速度
下载PDF
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玉波 张永恒 《中国药业》 CAS 1996年第10期45-46,共2页
药物半衰期是体内药物浓度从最高值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亦称血浆半衰期。在机体消除药物功能正常情况下,大多数药物的半量所需要的时间,对一具体药物来说是常数。药物半衰期是揭示药物在机体内代谢、排泄规律的重要药动学参数,是药物... 药物半衰期是体内药物浓度从最高值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亦称血浆半衰期。在机体消除药物功能正常情况下,大多数药物的半量所需要的时间,对一具体药物来说是常数。药物半衰期是揭示药物在机体内代谢、排泄规律的重要药动学参数,是药物消除率的标志。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现实意义。 一、药物半衰期的计算与应用。 药物半衰期(t1/2表示)的计算公式为:t1/2=0.693/K其中K为消除速度常数。只要求得某一药物的K值,即可按上式计算出该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例如某药服用2小时后的血药浓度为25ug%,5小时后血药浓度为19ug%,则该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lnco-lnc)/t=(ln25-ln19)/(5-2)=0.091h<sup>-1</sup>。该药物的半衰期t1/2=0.693/K=7.6小时。知道药物半衰期后,就可以适应参考半衰期的长短指导临床用药。如庆大霉素在正常人的半衰期为1.798±0.419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半衰期 血药浓度 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 给药间隔时间 甲磺丁脲 苯巴比妥 药动学参数 消除速度常数
下载PDF
可消去(erasable) LbL膜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3
作者 沈怡 江艳 +1 位作者 武培怡 杨玉良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4-822,共9页
自2000年以来,具有可消除性的LbL膜因其在药物缓释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归纳了这一新颖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前驱性工作,发现目前的可消除膜还存在两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消除速度无法精确控制;消除条件较为苛刻... 自2000年以来,具有可消除性的LbL膜因其在药物缓释领域的重要应用前景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归纳了这一新颖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前驱性工作,发现目前的可消除膜还存在两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消除速度无法精确控制;消除条件较为苛刻。针对这些现象,文中例举了作者自己的一个相关工作,经过分析探讨,发现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PTAA/PVP膜能够缓慢且持久地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 消除速度 消除条件
下载PDF
老年患者头孢唑啉钠血药浓度测定临床应用
4
作者 石春伟 陆以霞 王泽敏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9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头孢唑啉钠 老年患者 血药浓度测定 老年人 临床应用 青年患者 消除速度 调整剂 慢性支气管炎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1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40例。参考组运用干扰素凝胶治疗,试验组运用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症状消除速度。结果用... 目的探讨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40例。参考组运用干扰素凝胶治疗,试验组运用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症状消除速度。结果用药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7.5%高于参考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足疱疹消除时间为(3.4±0.5)d,少于参考组的(5.2±0.3)d,试验组退热时间为(2.2±0.3)d,少于参考组的(3.8±0.4)d,试验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2.9±0.6)d,少于参考组的(4.8±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运用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药物疗效,同时更快速的改善病灶症状,控制疾病不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 干扰素凝胶 炎琥宁 临床疗效 症状消除速度
下载PDF
接球运动的控制模型
6
作者 刘玉丽 唐日新 田洪刚 《人类工效学》 CSSCI 2008年第3期62-64,共3页
对接球运动的研究逐渐成为知觉与运动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提出的解释人的拦截运动的模型,比如OAC模型,LOT模型和GOAC模型以及涉及的争论。最后提出了作者对这类研究的观点。
关键词 拦截 接球 视觉加速度消除模型(OAC) 线性视觉轨迹模型(LOT) 体育心理学
下载PDF
智能防晕车坐垫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强 牟世刚 《河南科技》 2015年第22期22-,共1页
智能防晕车坐垫属于物联网领域。主要利用智能垫所包含的坐垫,靠背,靠枕以及按摩吹风部分等四部分内所安置的智能器械来调整人体头部在车发生各种运动时的朝向,保持人体头部的面部始终朝向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向,来消除头部运动中的角加速... 智能防晕车坐垫属于物联网领域。主要利用智能垫所包含的坐垫,靠背,靠枕以及按摩吹风部分等四部分内所安置的智能器械来调整人体头部在车发生各种运动时的朝向,保持人体头部的面部始终朝向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向,来消除头部运动中的角加速,来防止晕车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角加速度 智能控制 携带 拆卸方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