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的刑事归责理论之匡正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伟 熊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随着网络空间现实化治理机制的推动,社会秩序稳固的刑法保障应当依靠归责理论体系的更新得以实现。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的社会危害性蕴含着扰乱公共秩序的"严重性",其归责理论依据是公共秩序破坏的现实化。审视《刑法修正案(九... 随着网络空间现实化治理机制的推动,社会秩序稳固的刑法保障应当依靠归责理论体系的更新得以实现。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的社会危害性蕴含着扰乱公共秩序的"严重性",其归责理论依据是公共秩序破坏的现实化。审视《刑法修正案(九)》对网络谣言犯罪的规制,立法归责理论呈现出法益保护属性的模棱两可、答责基础的严苛认定等现实困境。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归责理论之匡正应当明晰网络谣言不同于虚假信息、公共秩序不同于社会秩序、涉众事件不同于群体事件,并在此基础上,更新刑事政策的方向指引,以此实现归责理论精准化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编造传播 涉众事件 公共秩序 社会危害性
下载PDF
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传播机理、罪罚及调整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伟 熊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在网络公共秩序现实化治理的新常态下,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的弊端愈加凸显于公众视野。首先应当明确网络谣言不同于虚假信息,公共秩序不同于社会秩序,涉众性事件不同于群体性事件。从传播行为和刑法立法的精细化角度分析,目前传播学界、... 在网络公共秩序现实化治理的新常态下,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的弊端愈加凸显于公众视野。首先应当明确网络谣言不同于虚假信息,公共秩序不同于社会秩序,涉众性事件不同于群体性事件。从传播行为和刑法立法的精细化角度分析,目前传播学界、刑法理论学界及其立法学界常常将两者予以混淆,导致归责层面存在着网络谣言认定范围的过窄、保护法益类型化的扩大、罪名适用的交叉模糊、主观罪过的同一框定等困境。为此,有必要在传播行为的多维度解读下,革新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的刑法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传播行为 涉众事件 公共秩序 刑法立法
原文传递
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的刑法防控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健 宣刚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7-52,共6页
在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涉案范围、资金和人数急剧膨胀,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应被学界所重视。但基于理想主义和克制主义的思想误区,刑法学界却并不重视对其防控的研究... 在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涉案范围、资金和人数急剧膨胀,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应被学界所重视。但基于理想主义和克制主义的思想误区,刑法学界却并不重视对其防控的研究。刑法应该本着务实的态度,从规范认定和政策适用的角度,合理防范及化解涉众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经济犯罪群体性事件 认识误区 被害人认定 宽严相济政策
下载PDF
涉众型经济案事件风险防控的实践与思考——以衢州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飞 毛志伟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2-57,共6页
涉案金额巨大、现实危害明显,区域特点显现、场所特征突出,风险不断涌入,出现"洼地"效应是当前涉众型案事件的主要特点。经济侦查部门坚持党政引领、以最大决心推动工作部署,坚持机制创新、以最实措施压实基层基础,坚持打宣... 涉案金额巨大、现实危害明显,区域特点显现、场所特征突出,风险不断涌入,出现"洼地"效应是当前涉众型案事件的主要特点。经济侦查部门坚持党政引领、以最大决心推动工作部署,坚持机制创新、以最实措施压实基层基础,坚持打宣结合、以最强力度推进打击防范,有效并控制区域内涉众型经济案事件,化解社会风险。要高度重视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显性犯罪与隐性犯罪的关系、准确把握主动靠前与被动兜底的关系,通过建立政府为主导、做强研判网、善打合成战、拓宽群防路,才能建立涉众型案事件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经济案事件 风险防控 长效机制 实践探索 衢州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