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PA涉火涉危工业控制软件安全性分析方法探索
1
作者 庞红彪 欧阳阳 +2 位作者 盛珂 杨荫钊 李欣桐 《微型计算机》 2024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本文针对涉火涉危工业控制软件安全性测试存在的六个难点,包括需求分析依据不明确、安全要求简单、源代码缺失、故障注入难、与工艺紧密相连、专业性强,提出基于STPA的涉火涉危工业控制软件安全性分析方法,确定软件安全性测试的前期准... 本文针对涉火涉危工业控制软件安全性测试存在的六个难点,包括需求分析依据不明确、安全要求简单、源代码缺失、故障注入难、与工艺紧密相连、专业性强,提出基于STPA的涉火涉危工业控制软件安全性分析方法,确定软件安全性测试的前期准备、安全需求分析步骤和安全性测试重点,提出工业控制软件研制应注意事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危工业控制软件 STPA 软件安全性 软件安全性测试重点
下载PDF
基于因果论的研究生涉危试验安全管理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庄众 孙欣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第5期219-220,223,共3页
高校通常涉及多种危险试验,而危险试验的安全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并可能产生严重的事故。研究生的创新培养需参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科研试验,保障他们在试验中的人身安全十分重要。通过对高校涉及危险有害因素的科研试验特点和研究生... 高校通常涉及多种危险试验,而危险试验的安全管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并可能产生严重的事故。研究生的创新培养需参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科研试验,保障他们在试验中的人身安全十分重要。通过对高校涉及危险有害因素的科研试验特点和研究生的各种不安全状态及行为进行分析,依据因果论的事故模型提出适用于研究生涉危试验的安全管理对策,以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研究生的人身安全,为高校研究生的涉危试验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论 研究生 涉危试验 安全管理
下载PDF
综合治理加强高校涉危涉爆实验室安全管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庄众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第4期215-215,217,共2页
通过对高校涉危涉爆类实验室的特点、易发事故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由此提出针对涉危涉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基本对策,以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 涉危 安全管理
下载PDF
青岛市涉危涉重企业环境风险隐患及改进措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改丛 仲卫成 +1 位作者 袁磊 王春晖 《山东化工》 CAS 2014年第6期195-197,共3页
对青岛市65家涉及危险化学品和重金属使用或排放企业进行了现场环境风险评估,提出了企业现状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评估过程中企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隐患和改进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危废暂存场所或不... 对青岛市65家涉及危险化学品和重金属使用或排放企业进行了现场环境风险评估,提出了企业现状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评估过程中企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隐患和改进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危废暂存场所或不规范,原料桶、包装废物、废桶露天存放,无应急事故水池或事故水池不完善,无初期雨水收集池或不规范,环境应急预案和应急制度不完善,泄露、火灾远程监控及报警系统不完善,车间及物料存放区缺少围堰或无防渗防漏设施等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隐患,所占比例依次为17.17%,16.16%,16.67%,17.68%,9.09%,3.54%,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危重企业 环境风险评估 隐患 改进措施
下载PDF
涉危治安灾害事故的社会预防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彬 王占军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48-52,共5页
现阶段涉危事故频发,公安机关危险物品管理目标与管理现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及时改进安全管理理念、健全企业安全文化、严格日常监管责任、优化行业管理基础、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切实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规范... 现阶段涉危事故频发,公安机关危险物品管理目标与管理现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及时改进安全管理理念、健全企业安全文化、严格日常监管责任、优化行业管理基础、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切实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规范危险物品生产经营,以促进危险物品行业健康发展,有效预防涉危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危 治安灾害事故 管理 预防
下载PDF
涉重危废中有价金属的生物浸提回收及脱毒残渣的建材化利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崔延超 王佳 +4 位作者 李惠民 张明顺 葛亚军 田炳阳 辛宝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4-867,873,共5页
综述了涉重危废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涉重危废有价金属回收的常规工艺及主要问题,介绍了涉重危废中有价金属的生物沥浸技术及涉重危废脱毒残渣建材化利用适用性分析,评价了涉重危废处理处置技术前景。总结了针对各类涉重危废,回收... 综述了涉重危废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涉重危废有价金属回收的常规工艺及主要问题,介绍了涉重危废中有价金属的生物沥浸技术及涉重危废脱毒残渣建材化利用适用性分析,评价了涉重危废处理处置技术前景。总结了针对各类涉重危废,回收稀贵/有价金属,去除剧毒/有毒金属,减低/消除脱毒残渣的建材化利用风险,实现涉重危废的资源回收、循环利用、(近)零排放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价金属 生物沥浸 建材化
下载PDF
美国《濒危物种法》 被引量:5
7
作者 蓝楠 《世界环境》 2002年第6期35-36,共2页
野生动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美国《濒 危物种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美国 涉危物种法》 野生动植物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进出口管理
下载PDF
化学—生物两段浸出锰烟尘中的锰
8
作者 崔延超 田炳阳 +4 位作者 李志华 褚会超 王旭 王佳 辛宝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1-795,共5页
单一的化学沥浸或者生物沥浸达不到目标金属高效浸出的效果,所以需要考虑两种工艺结合的方式。第一段用化学酸对锰烟尘进行化学沥浸,然后第二段用生物酸对化学沥浸渣进行生物沥浸,对比原样和沥浸渣中锰的赋存形态和浸出液中锰的含量,得... 单一的化学沥浸或者生物沥浸达不到目标金属高效浸出的效果,所以需要考虑两种工艺结合的方式。第一段用化学酸对锰烟尘进行化学沥浸,然后第二段用生物酸对化学沥浸渣进行生物沥浸,对比原样和沥浸渣中锰的赋存形态和浸出液中锰的含量,得到化学—生物沥浸的机理。结果表明:固液比10 g∶100 mL、pH 0.8、温度35℃、转速135 r/min的条件下,第一段化学沥浸锰的浸出率为67.36%;第二段生物沥浸锰的浸出率为22.45%,化学—生物两段整体锰浸出率为8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烟尘 化学沥浸 生物沥浸 两段浸出 浸出率
下载PDF
杭州石荠苧不同地方种群分化及空间利用策略研究
9
作者 卢毅军 葛滢 +2 位作者 常杰 关保华 岳春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4-259,共6页
从杭州石荠 (Moslahangchowensis) 5个不同地方种群采集种子 ,在实验室萌发 ,幼苗移植到实验地。在营养生长末期时 ,研究了株高、冠幅、主茎长、最大分枝长、基茎粗、叶面积、一级分枝数、平均二级分枝数、主茎叶对数、根长和根幅等 1... 从杭州石荠 (Moslahangchowensis) 5个不同地方种群采集种子 ,在实验室萌发 ,幼苗移植到实验地。在营养生长末期时 ,研究了株高、冠幅、主茎长、最大分枝长、基茎粗、叶面积、一级分枝数、平均二级分枝数、主茎叶对数、根长和根幅等 11个空间结构参数 ,分析不同种群的空间利用策略和分化程度。结果发现 :基本无基因交流的各地方种群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方式 ,并在表型上有可见的差异。其中惠安种群以扩大冠幅占领较大的横向空间 ,种群分化程度最大 ;杭州种群以增加高度占领较大的纵向空间 ,分化程度次之 ;临海、天台和普陀种群分化程度较小。临海和天台种群水选下层种子萌发生长的植株个体比水选上层种子形成植株个体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石荠ling 空间结构 分化 种群 涉危植物 唇形科
下载PDF
中国大熊猫发展史新探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斌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0,共10页
从出土的大熊猫化石看 ,大熊猫最早产生于地质时代第三纪的上新世后期 .到第四纪的更新世和全新世 ,大熊猫的数量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 ,再到少的发展过程 .其体型发展也经历了由小到大 ,再到小的演变过程 .出土大熊猫化石的地域 ,主要在... 从出土的大熊猫化石看 ,大熊猫最早产生于地质时代第三纪的上新世后期 .到第四纪的更新世和全新世 ,大熊猫的数量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 ,再到少的发展过程 .其体型发展也经历了由小到大 ,再到小的演变过程 .出土大熊猫化石的地域 ,主要在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 ,黄河流域虽有出土 ,但数量很少 .从古文献看 ,最早记载大熊猫的书是成书于商代的《尚书·牧誓》 .记载大熊猫最早出现于黄帝时代的书 ,是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 .大熊猫在文献里有多种名称 .越过先秦 ,直到两汉、魏晋的 6 0 0多年时间里 ,在今长江沿岸的大部分省和黄河流域的陕、晋、豫、冀等少部分省以及东北各省 ,甚至朝鲜北部 ,仍有大熊猫生存 .经过南北朝到民国年间的 16 0 0多年的日益衰减 ,到今天大熊猫仅仅分布在川、陕、甘三省接壤的少数县里 ,其数量仅存几千只 ,已经沦为濒危动物 .究其主观原因是 ,大熊猫自身存在种种弱点 ,而客观原因是第四纪冰川期的影响和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开发 ,特别是人类任意捕猎大熊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化石 第四纪冰川期 古文献 生存环境 发展史 中国 第三纪 涉危动物
下载PDF
涉重危废概念的提出及其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辛宝平 王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危险废物作为具有较高危害特性的固体废物,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政府管理部门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呈现量大、面广、源多、物杂的特点,因此,科学分级分类既是其精细管理、精确监控、精准处置的现实需求,也是环境... 危险废物作为具有较高危害特性的固体废物,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政府管理部门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呈现量大、面广、源多、物杂的特点,因此,科学分级分类既是其精细管理、精确监控、精准处置的现实需求,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学科体系构建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危险废物中有一重要类别,其共有的危险特性源于重金属的毒性。重金属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该类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和环境危害具有持久性;重金属的不可再生性又决定了该类危险废物的资源属性具有稀缺性。为此,探讨并定义了以重金属毒性为危险特性的这一重要而独特的危险废物细分领域,明确了其内涵和外延;提出了金属五分法及该类别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实现路径;分析了不同重金属提取工艺的适用性,并论述了该类别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核心要务和技术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险废物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生物沥浸 资源化利用
原文传递
涉重危废三维属性及其精细化分级分类体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辛宝平 王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5-362,共8页
涉重危废是危险废物中非常独特的大类类别。重金属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其环境危害具有持久性,重金属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资源属性具有稀缺性,因此,涉重危废的资源-环境交互属性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但涉重危废的资源属性和污染... 涉重危废是危险废物中非常独特的大类类别。重金属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其环境危害具有持久性,重金属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资源属性具有稀缺性,因此,涉重危废的资源-环境交互属性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但涉重危废的资源属性和污染属性与物料本身的结构复杂性存在密切关联。一方面,昂贵/高价金属的提取回收受到其复杂结构的干扰;另一方面,高毒/有毒金属的环境行为也受到其复杂结构的影响。为此,首次提出了涉重危废三维(资源、污染和结构)属性的概念,给出了三维属性的表征方法和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三维属性的涉重危废精细化分级分类体系,建立了有助于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边界识别的三维属性指标体系,以期为涉重危废的精准高效监管及切实可靠的无害化处置和科学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属性 无害化处置 资源化利用 精细化分级分类体系 边际识别三维属性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涉重危废资源化利用理论体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辛宝平 王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5-713,共9页
涉重危废是危险废物中污染属性和资源属性都极为突出的大类类别。从涉重危废中提取昂贵/高价/有价金属不但可从源头上阻断重金属进入环境,而且可实现稀缺金属资源的永续利用,因而成为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热点课题。当前,涉重危废中金属提... 涉重危废是危险废物中污染属性和资源属性都极为突出的大类类别。从涉重危废中提取昂贵/高价/有价金属不但可从源头上阻断重金属进入环境,而且可实现稀缺金属资源的永续利用,因而成为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热点课题。当前,涉重危废中金属提取回收工艺研究及工程实践大都基于离散物料的孤立个案和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指导,难以适应涉重危废高效、高值、高质的资源化利用需求。为此,以涉重危废、金属五分法、重金属三维属性及涉重危废精细化分级分类4组创制概念为基础,阐述了涉重危废精细化分级分类体系、涉重危废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边际识别指标体系、涉重危废金属提取和危险属性降级技术体系、涉重危废脱毒残渣建材化利用标准体系4大体系建设必要性及建设内容,构建了涉重危废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体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涉重危废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险废物 金属提取 金属五分法 三维属性 资源化利用 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微生物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吉 杨书辉 +2 位作者 祁诗月 贾纯友 辛宝平 《环境生态学》 2019年第2期71-76,共6页
通过介绍三种典型固体废弃物,进一步阐述其危害。对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涉重危废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微生物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最后展望了微生物处理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微生物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 工业固体废弃物
下载PDF
涉重危废概念的提出及其资源化利用探究
15
作者 傅翠利 肖智 《区域治理》 2022年第38期188-190,214,共4页
危险废物作为一种具有极高危害性的固体废物,现如今已经受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由于危险废物具备排放量大、覆盖面积较广等各类特征,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危险废物等级,运用更加可续合理的金属提取技术,从而保证危险废物能够... 危险废物作为一种具有极高危害性的固体废物,现如今已经受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由于危险废物具备排放量大、覆盖面积较广等各类特征,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危险废物等级,运用更加可续合理的金属提取技术,从而保证危险废物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用率。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涉重危废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并给予了不同类型危险废物有价金属提取的技术原理和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险废物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implications for the Rotolon creek valley(Northern Italy) 被引量:6
16
作者 SALVATICI Teresa MORELLI Stefano +2 位作者 PAZZI Veronica FRODELLA William FANTI Riccard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636-648,共13页
On 4th November 2OLO, a debris flow detached from a large debris cover accumulated above the lowermost portion of the Rotolon landslide (Vicentine Pre-AIps, NE Italy) and channelized in the valley below within the R... On 4th November 2OLO, a debris flow detached from a large debris cover accumulated above the lowermost portion of the Rotolon landslide (Vicentine Pre-AIps, NE Italy) and channelized in the valley below within the Rotolon Creek riverbed. Such event evolved into a highly mobile and sudden debris flow, damaging some hydraulic works and putting at high risk four villages located along the creek banks. A monitoring campaign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a ground based radar interferometer (GB-InSAR) to evaluate any residual displacement risk in the affected area and in the undisturbed neighbouring materials. Moreover,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lope condition, a landslide runout numerical modelling was performed by means of DAN-3D code to assess the impacted areas, flow velocity, and deposit distribution of the simulated events. The rheological parameters necessary for an accurate modelling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back analysis of the 2010 debris flow event. Back analysis was calibrated with all of the available terrain data coming from field surveys and ancillary documents, such as topographic, geomorphological and geological maps, with pre- and post-event LiDAR derived DTMs, and with orthophotos. Finally, to identify new possible future debris flow source areas as input data for the new modelling, all the obtained terrain data were reanalysed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GB-InSAR displacement maps; consequently, new simulations were made to forecast future ev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elected modelling technique with ancillary data and radar displacement maps can be a very useful tool for managing problems related to debris flow events in the examined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DAN-3D GB-InSAR Numerical modelling Deep Seated Gravitational Slope Deformation (DSGSD) Rotolon Creek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