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7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身体”与“环境”看认知的“涉身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姜孟
邬德平
《英语研究》
2011年第4期1-8,共8页
"涉身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从"身体"与"环境"及其交互的角度探讨了认知涉身性的基本含义,认为"涉身认知观"把"身体基础方案"作为其理论内核,反对笛卡尔在心身、在人...
"涉身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从"身体"与"环境"及其交互的角度探讨了认知涉身性的基本含义,认为"涉身认知观"把"身体基础方案"作为其理论内核,反对笛卡尔在心身、在人与动物等问题上采取的二元间断性思维,主张二者之间存在进化上连续性,赞同通过身体主体与环境的互动来理解人类认知,强调认知需要结合社会文化情境性维度,认为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是认知科学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
体
环境
涉身性
认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麦克道尔和德雷福斯论涉身性技能行动
被引量:
4
2
作者
郁锋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3期3-11,196,共10页
如果我们既要避免陷入所予神话,又要能够说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对其思考的外在限制,就必须认为概念能力渗透于经验世界的任何领域中。约翰·麦克道尔以此作为辩护概念论最重要的论据。对这种思想最直接的批判是一种非概念论的观点,其...
如果我们既要避免陷入所予神话,又要能够说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对其思考的外在限制,就必须认为概念能力渗透于经验世界的任何领域中。约翰·麦克道尔以此作为辩护概念论最重要的论据。对这种思想最直接的批判是一种非概念论的观点,其证据源自我们对感觉经验和技能性行动精细性和丰富性的现象把握。非概念论并非处理这一问题的令人满意的方式,在麦克道尔与德雷福斯的著名辩论中,麦克道尔不断调整他的观点,一方面认为感知、行动与思想的关系是一种连续的差异而非“顶层—基础层”的二元划界,另一方面又主张理性的概念能力已然贯穿于涉身性的技能行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神话
应对
涉身性
概念能力
实践智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梅洛-庞蒂的涉身性思想及其认知科学意蕴
被引量:
2
3
作者
孟伟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4,共6页
梅洛-庞蒂的知觉观中包含着丰富的涉身性思想。批判传统实体二元论是梅洛-庞蒂涉身性思想的出发点。其涉身性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觉活动的主体不是内在心灵、而是活的身体;知觉的含混性是知觉的本质特征;知觉活动具有非表征的特征。梅洛-...
梅洛-庞蒂的知觉观中包含着丰富的涉身性思想。批判传统实体二元论是梅洛-庞蒂涉身性思想的出发点。其涉身性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觉活动的主体不是内在心灵、而是活的身体;知觉的含混性是知觉的本质特征;知觉活动具有非表征的特征。梅洛-庞蒂的涉身性思想与当代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主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
身
体
涉身性
涉
身
认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程的隐喻认知及其涉身性分析
4
作者
刘宗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9,共4页
课程是语言的,语言是隐喻的,隐喻是课程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随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系统科学的发展,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隐喻研究不再局限于修辞学的范围,而是延伸并深入到认识论与本体论研究。本文讨论了课程的语言性质及...
课程是语言的,语言是隐喻的,隐喻是课程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随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系统科学的发展,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隐喻研究不再局限于修辞学的范围,而是延伸并深入到认识论与本体论研究。本文讨论了课程的语言性质及其隐喻作为课程认知的原理、方法与功能,分析了课程隐喻认知涉身性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隐喻分析
认知手段
涉身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的涉身性与EFLT情境化学习
5
作者
肖家燕
李恒威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8-60,共3页
当代认知观认为人最初的认知活动相应于人的身体结构和运动特点,高水平的认知是情境中的身体与事物接触的各种感觉运动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外语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认知过程,它既有基于语言认知的高水平认知活动,同样它也有基于身体...
当代认知观认为人最初的认知活动相应于人的身体结构和运动特点,高水平的认知是情境中的身体与事物接触的各种感觉运动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外语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认知过程,它既有基于语言认知的高水平认知活动,同样它也有基于身体活动的语言学习以及涉身的、情境化的认知过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涉身性的教学方法、情境化的教学过程、生态型的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涉身性
英语教学(EFLT)情境化学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阅读理解的涉身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
2
6
作者
亚瑟·M.格林柏格
姜孟
+1 位作者
丁玲
潘雪瑶
《英语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与情境理解和口语理解类似,阅读理解也具有涉身性。理解在根本上是人基于身体、物质世界、个人目标和文化准则的物用性来采取有效行为的能力。在语境中,我们借助知觉、行为和情感的神经系统及身体系统对语言内容进行模拟,继而在行为基...
与情境理解和口语理解类似,阅读理解也具有涉身性。理解在根本上是人基于身体、物质世界、个人目标和文化准则的物用性来采取有效行为的能力。在语境中,我们借助知觉、行为和情感的神经系统及身体系统对语言内容进行模拟,继而在行为基础上理解语言。立足这一理论框架,提出一种教授阅读理解的新方法 :教授儿童如何在阅读中模拟。通过采用“阅读干预”的方法,分两个阶段教儿童如何模拟。第一阶段,身体操控:儿童通过操控玩具来模拟阅读内容;第二阶段,意象操控:成功地操控玩具之后,教儿童在想象中操控玩具。研究表明,身体操控和意象操控对记忆和理解都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理解
涉身性
阅读干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涉身性、隐喻与基本算数——莱考夫涉身认知思想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韩大勇
《科学.经济.社会》
2018年第4期52-58,共7页
莱考夫的数学哲学思想来源于他对日常语言中概念和范畴的研究,然后扩展到符号语言。认为数学概念以及运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推理本质上是涉身的,概念隐喻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是把基本算术延伸到数的复杂应用的核心认知机制。...
莱考夫的数学哲学思想来源于他对日常语言中概念和范畴的研究,然后扩展到符号语言。认为数学概念以及运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推理本质上是涉身的,概念隐喻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是把基本算术延伸到数的复杂应用的核心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是描述算术的运算及其特性的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莱考夫阐述了四种基本的基础隐喻:物体集合隐喻,对象建构隐喻,量尺隐喻和沿路线运动隐喻。这四种基础隐喻都把数学概念建立在日常经验活动的基础之上。莱考夫的涉身隐喻思想给当前的数学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身性
认知
隐喻
基础隐喻
算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语义韵及译者涉身性——以《骆驼祥子》及两个英译本为例
8
作者
仝益民
王文帅
汪书琪
《现代语文》
2020年第4期67-72,共6页
通过对自建语料库进行计算,分析《骆驼祥子》中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倾向,阐述葛浩文和施晓菁两位译者对该结构的语义韵翻译策略,并从涉身性角度探究译者翻译差异背后的原因。统计发现,该结构总体呈积极语义韵,在...
通过对自建语料库进行计算,分析《骆驼祥子》中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倾向,阐述葛浩文和施晓菁两位译者对该结构的语义韵翻译策略,并从涉身性角度探究译者翻译差异背后的原因。统计发现,该结构总体呈积极语义韵,在大部分情况下两位译者都成功再现了原文的语义韵,都采用了构建相似类联接、句式转换、删减法等方法。同时,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葛浩文多采用句式转换法,而施晓菁则多使用构建相似类联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祥子》
“连词+能+动词”结构
语义韵
翻译策略
涉身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言涉身性的原型论与语言构造的拓扑变换原理
被引量:
6
9
作者
吕公礼
布占廷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6,共9页
涉身假设是认知语言学的立论之本。该假设试图在身体经验中解释心智和语言,但具体的界定大多超越身体经验,演变为涉身又非涉身的悖论。本文从涉身与非涉身的对立出发,对涉身性进行二元参量的多维综合界定。在全面考察和解析认知语言学...
涉身假设是认知语言学的立论之本。该假设试图在身体经验中解释心智和语言,但具体的界定大多超越身体经验,演变为涉身又非涉身的悖论。本文从涉身与非涉身的对立出发,对涉身性进行二元参量的多维综合界定。在全面考察和解析认知语言学和相邻学科思想基础上,本文提出涉身性的原型解释,认为语言以身体经验为有限结构原型,把表征扩展到无限非身体经验范围,形成共时层面的涉身与非涉身形态。语言在原型与非原型变换中演化建构,认知和语言建构是不变性基础上的拓扑变换,主要通过同域和跨域两种形式实现。本文对Talmy的语言拓扑论和Lakoff的不变性假设的深入阐释表明,语言通过认知拓扑变换实现与世界的非等同性同构,原型与非原型拓扑变换是统摄语言历时演化和共时建构的普遍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身性
原型
拓扑变换原理
原文传递
涉身心智和语言涉身性的神经科学背景
被引量:
4
10
作者
吕公礼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9,共6页
认知科学和语言的认知研究通过心智的涉身性正在发生深刻演变。现代神经科学的重大发现正汇聚为一个基本认识:涉身性是认知过程中多种通道神经系统的同时激活而实现的神经共享,共享在功能上是一种内在"模拟"。"模拟"...
认知科学和语言的认知研究通过心智的涉身性正在发生深刻演变。现代神经科学的重大发现正汇聚为一个基本认识:涉身性是认知过程中多种通道神经系统的同时激活而实现的神经共享,共享在功能上是一种内在"模拟"。"模拟"假设改变了传统的"表征观",对重新探索和认识心智、意义及语言的认知基础具有特殊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
身
心智
语言
涉身性
神经科学
神经模拟
原文传递
作为认知手段的隐喻及其涉身性分析
被引量:
10
11
作者
周昌乐
《心智与计算》
2008年第3期272-278,共7页
传统的比喻研究主要是将比喻作为修辞手法来加以展开的,强调的是比喻语言材料的收集、辞格分析、归纳和分类。至于对于隐喻认知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语言活动中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机理、人类隐喻能力的神经生物学与认知心理学基础等...
传统的比喻研究主要是将比喻作为修辞手法来加以展开的,强调的是比喻语言材料的收集、辞格分析、归纳和分类。至于对于隐喻认知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语言活动中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机理、人类隐喻能力的神经生物学与认知心理学基础等,均相对忽略。随着当代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智能科学的迅速发展,随着希望用机器部分代替人类语言能力需要的日见强烈,隐喻研究也不再停留在修辞学的范围之内,而是更加关注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的研究工作。本文就是讨论隐喻作为认知手段的一些特点,并着重分析了隐喻的涉身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分析
认知手段
涉身性
原文传递
从概念空间到范畴空间——逻辑学与概念的涉身性
被引量:
3
12
作者
周北海
《心智与计算》
2008年第3期219-229,共11页
以逻辑学为主线,概念理论有传统逻辑、经典逻辑、认知语义学以及现代逻辑+认知语义学四种类型。G?rdenfors的概念空间是认知语义学的概念理论的代表之一。概念空间理论用代数几何学方法探讨概念的内部结构,与现代逻辑有良好的可结合前...
以逻辑学为主线,概念理论有传统逻辑、经典逻辑、认知语义学以及现代逻辑+认知语义学四种类型。G?rdenfors的概念空间是认知语义学的概念理论的代表之一。概念空间理论用代数几何学方法探讨概念的内部结构,与现代逻辑有良好的可结合前景。范畴空间是由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的概念的外部结构。概念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共同形成关于概念的认知基础。与概念空间类似,范畴空间也要受到认知主体的先天构造的影响,形成概念之间关系方面的先天形式。范畴也是概念,在这个意义上范畴也是涉身的。此外,作为最大的概念还有多一层意义的涉身性。范畴空间根据逻辑学和认知语言学两方面的概念理论提出,属现代逻辑+认知语言学类型的概念理论。逻辑学不仅可以也应该开展涉身性背景下的概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范畴空间
概念空间
涉身性
原文传递
从涉身认知科学看语言涉身性研究的维度
被引量:
8
13
作者
林克勤
姜孟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5,共9页
"涉身性"是方兴未艾的涉身哲学和涉身认知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目前对语言涉身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释语言的涉身形成机制,重在回答身体体验活动如何塑造了语言。但是从"涉身性"在认知科学中的广阔含义来看,对语言...
"涉身性"是方兴未艾的涉身哲学和涉身认知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目前对语言涉身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释语言的涉身形成机制,重在回答身体体验活动如何塑造了语言。但是从"涉身性"在认知科学中的广阔含义来看,对语言涉身性的探讨应当多维多元,至少可以从身体构造、语言机制、言语活动和环境因素等几个维度来进行,其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
身
哲学
涉
身
认知科学
语言
涉身性
研究维度
原文传递
语言的涉身性研究综述
14
作者
王慧莉
李建嵘
《中国外语研究》
2020年第1期20-29,121,共11页
根据涉身认知理论,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人体的感知和运动系统会被激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手部动作语言理解的涉身性研究,主要包括行为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1)在研究内容方面,应进一...
根据涉身认知理论,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人体的感知和运动系统会被激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手部动作语言理解的涉身性研究,主要包括行为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1)在研究内容方面,应进一步探究抽象手部动作语言的涉身性;(2)研究应将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寻找不同方法的研究结果之间的相关性;(3)研究结果不仅要基于涉身模拟理论,还应考虑个体知识系统、意识、注意力和社会经验等在语言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动作
语言理解
涉身性
行为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原文传递
涉身性、涉身心灵与认知重构(英文)
15
作者
孟伟
《心智与计算》
2008年第1期54-69,共16页
本文聚焦涉身性理念及其对人类认知研究的影响。认知主义等传统认知科学研究进路遇到了理论瓶颈,它们很难对人类自然智能提供合理解释。涉身性思想启示了一条认知研究的新进路。涉身认知研究预示了涉身心灵的新观念,并且由此展现了重新...
本文聚焦涉身性理念及其对人类认知研究的影响。认知主义等传统认知科学研究进路遇到了理论瓶颈,它们很难对人类自然智能提供合理解释。涉身性思想启示了一条认知研究的新进路。涉身认知研究预示了涉身心灵的新观念,并且由此展现了重新建构认知活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身性
涉
身
认知
涉
身
心灵
认知重构
原文传递
批评认知语言学与主体间性
被引量:
4
16
作者
张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0-49,共20页
主体间性是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分享情感、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经验内容。语言根植于我们的身体,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根植于社会和主体间性。本文指出,在解释语义的认知基础时,认知语言学奉行的是个体化的原则,涉身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
主体间性是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分享情感、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经验内容。语言根植于我们的身体,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根植于社会和主体间性。本文指出,在解释语义的认知基础时,认知语言学奉行的是个体化的原则,涉身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借助现象学的观点。Zlatev提出涉身主体间性的概念,把涉身性和主体间性有机地融合起来,作为同一现象两个互补的方面。根据这一观点,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进行“认知协调”,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邀请听话人参与语言表达所引起的推理,改变听话人的认知系统,从而相应地调整双方的共同基础。正常的语言使用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论证性”功能,说话者可以通过语言影响他人的思维、态度、立场以及即时的行为等。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体现主体间性,因为它关注的是言语使用及其所引起的相关联的概念结构,以及这些概念结构在话语语境中所承担的意识形态或合法化的功能,即通过语言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立场、观点、看法以及人们对某一意识形态或观点的接受程度。批评认知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认知语言学忽视社会性与主体间性的缺陷,是认知语言学“社会转向”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
性
涉
身
认知
涉
身
主体间
性
现象学
批评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蛙》中人名的涉身隐喻问题
17
作者
姚海斌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1-76,122,共6页
《蛙》中人物多以身体的某个部位命名,这类涉身性人名反映了汉语乃至人类语言通过涉身性完成隐喻的认知规律。在《蛙》的语境以及由其叙述的特定时空情境内,涉身性人名被赋予内涵的基本条件是人们以自我身体的认知结果为原型,在语词符...
《蛙》中人物多以身体的某个部位命名,这类涉身性人名反映了汉语乃至人类语言通过涉身性完成隐喻的认知规律。在《蛙》的语境以及由其叙述的特定时空情境内,涉身性人名被赋予内涵的基本条件是人们以自我身体的认知结果为原型,在语词符号的使用价值基础上通过源域、目标域初始的任意性关系实现隐喻映射。涉身性人名的隐喻机制在于:第一,原型映射。语言使用者以身体作为原型,以此原型作源域映射目标域。第二,相似映射。身体原型的生理特性、功能与人的社会价值、意义具有相似性关联。第三,符码转换。基于涉身性的人名一旦约定,其能指与所指即会被压缩成“能指”,与新的所指结合,由个体意义的人名转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普通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
涉身性
隐喻
《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模态认证主体性验证的考察及批判
被引量:
1
18
作者
吴新民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6期56-61,共6页
就认知科学而言,虽然认知逻辑研究的是知识推理,重点之一就是研究各种有关知识和信念认知模态词所形成的认知命题,但是,如果从公理系统的角度看,认知逻辑则属于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而所谓"批判的"意味着可评价的、公共的、...
就认知科学而言,虽然认知逻辑研究的是知识推理,重点之一就是研究各种有关知识和信念认知模态词所形成的认知命题,但是,如果从公理系统的角度看,认知逻辑则属于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而所谓"批判的"意味着可评价的、公共的、多元的,并且以平等的和异质的福利为导向。所以,模态认证主体性验证就是在知识推理的前提下,从模态认证以及涉身性与主体性验证的角度,来探究模态认证主体性验证及关于它的考察与批判问题。文章在分析模态认证的主体性、涉身性以及主体性验证等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知识推理与模态认证,以及模态认知中主体性验证等诸多的认知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推理
认知主体
模态认证
涉身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具身认知视野下“身心融合”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
1
19
作者
朱姝
李耀平
石修银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现行的教师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培训主体做了各种尝试,但是总体改观不大。“具身认知”教育理论揭示了人们认知世界、获取能力的核心方法,具有涉身性和情境性,对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把...
现行的教师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培训主体做了各种尝试,但是总体改观不大。“具身认知”教育理论揭示了人们认知世界、获取能力的核心方法,具有涉身性和情境性,对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把现行教师培训纳于具身视野中,去反思和审视,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支持下,变革现有教师培训,打造“身心融合”式教师培养模式,以期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
身
认知
身
心融合
教师培训模式
涉身性
情境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具身认知视域下创客教育的理念本质研究
被引量:
5
20
作者
胡甜
熊才平
+1 位作者
葛军
张越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年第3期1-3,8,共4页
创客运动的兴起在给全球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旨在厘清创客教育到底是什么、其核心特征是什么、蕴藏在创客教育背后丰富的教育理念又有哪些。伴随着这些问题,进一步从具身...
创客运动的兴起在给全球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旨在厘清创客教育到底是什么、其核心特征是什么、蕴藏在创客教育背后丰富的教育理念又有哪些。伴随着这些问题,进一步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三大特性,即涉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探讨创客教育理念的本质,以期为创客教育的实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教育
具
身
认知
涉身性
情境
性
生成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身体”与“环境”看认知的“涉身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姜孟
邬德平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出处
《英语研究》
2011年第4期1-8,共8页
基金
第一作者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认知科学视域下的二语习得研究"(项目编号:11XYY024)
重庆市社科基金"第二语言习得概念观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0YBWX44)
+2 种基金
四川外语学院科研项目"第二语言习得概念能力研究"的资助
第二作者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英汉行走域词汇的认知语义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1C0195)
衡阳师范学院教研项目:"英汉对比视野下的文化理据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新思路--以行走域词汇为例"(项目编号:Jykt201037)的资助
文摘
"涉身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从"身体"与"环境"及其交互的角度探讨了认知涉身性的基本含义,认为"涉身认知观"把"身体基础方案"作为其理论内核,反对笛卡尔在心身、在人与动物等问题上采取的二元间断性思维,主张二者之间存在进化上连续性,赞同通过身体主体与环境的互动来理解人类认知,强调认知需要结合社会文化情境性维度,认为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是认知科学的潜在资源。
关键词
身
体
环境
涉身性
认知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麦克道尔和德雷福斯论涉身性技能行动
被引量:
4
2
作者
郁锋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3期3-11,196,共10页
文摘
如果我们既要避免陷入所予神话,又要能够说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对其思考的外在限制,就必须认为概念能力渗透于经验世界的任何领域中。约翰·麦克道尔以此作为辩护概念论最重要的论据。对这种思想最直接的批判是一种非概念论的观点,其证据源自我们对感觉经验和技能性行动精细性和丰富性的现象把握。非概念论并非处理这一问题的令人满意的方式,在麦克道尔与德雷福斯的著名辩论中,麦克道尔不断调整他的观点,一方面认为感知、行动与思想的关系是一种连续的差异而非“顶层—基础层”的二元划界,另一方面又主张理性的概念能力已然贯穿于涉身性的技能行动中。
关键词
心智神话
应对
涉身性
概念能力
实践智慧
Keywords
the myth of the mental
coping
embodiment
conceptual capacities
phronesis(practical wisdom)
分类号
B80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洛-庞蒂的涉身性思想及其认知科学意蕴
被引量:
2
3
作者
孟伟
机构
山东聊城大学哲学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9-24,共6页
基金
教育部重点基地项目"认知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研究"资助
文摘
梅洛-庞蒂的知觉观中包含着丰富的涉身性思想。批判传统实体二元论是梅洛-庞蒂涉身性思想的出发点。其涉身性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觉活动的主体不是内在心灵、而是活的身体;知觉的含混性是知觉的本质特征;知觉活动具有非表征的特征。梅洛-庞蒂的涉身性思想与当代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主题密切相关。
关键词
知觉
身
体
涉身性
涉
身
认知
分类号
N0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程的隐喻认知及其涉身性分析
4
作者
刘宗南
机构
湖北科技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9,共4页
基金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重点学科建设2014年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kj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课程是语言的,语言是隐喻的,隐喻是课程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随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系统科学的发展,作为语言学领域的隐喻研究不再局限于修辞学的范围,而是延伸并深入到认识论与本体论研究。本文讨论了课程的语言性质及其隐喻作为课程认知的原理、方法与功能,分析了课程隐喻认知涉身性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课程
隐喻分析
认知手段
涉身性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的涉身性与EFLT情境化学习
5
作者
肖家燕
李恒威
机构
襄樊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8-60,共3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A2004143)
文摘
当代认知观认为人最初的认知活动相应于人的身体结构和运动特点,高水平的认知是情境中的身体与事物接触的各种感觉运动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外语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认知过程,它既有基于语言认知的高水平认知活动,同样它也有基于身体活动的语言学习以及涉身的、情境化的认知过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涉身性的教学方法、情境化的教学过程、生态型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
认知
涉身性
英语教学(EFLT)情境化学习
分类号
G623.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阅读理解的涉身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
2
6
作者
亚瑟·M.格林柏格
姜孟
丁玲
潘雪瑶
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英语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基金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涉身认知前沿理论文献编译”(SISUYY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与情境理解和口语理解类似,阅读理解也具有涉身性。理解在根本上是人基于身体、物质世界、个人目标和文化准则的物用性来采取有效行为的能力。在语境中,我们借助知觉、行为和情感的神经系统及身体系统对语言内容进行模拟,继而在行为基础上理解语言。立足这一理论框架,提出一种教授阅读理解的新方法 :教授儿童如何在阅读中模拟。通过采用“阅读干预”的方法,分两个阶段教儿童如何模拟。第一阶段,身体操控:儿童通过操控玩具来模拟阅读内容;第二阶段,意象操控:成功地操控玩具之后,教儿童在想象中操控玩具。研究表明,身体操控和意象操控对记忆和理解都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
阅读理解
涉身性
阅读干预
Keywords
reading comprehension
embodiment
moved by reading
分类号
G62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涉身性、隐喻与基本算数——莱考夫涉身认知思想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韩大勇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科学.经济.社会》
2018年第4期52-58,共7页
文摘
莱考夫的数学哲学思想来源于他对日常语言中概念和范畴的研究,然后扩展到符号语言。认为数学概念以及运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推理本质上是涉身的,概念隐喻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是把基本算术延伸到数的复杂应用的核心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是描述算术的运算及其特性的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莱考夫阐述了四种基本的基础隐喻:物体集合隐喻,对象建构隐喻,量尺隐喻和沿路线运动隐喻。这四种基础隐喻都把数学概念建立在日常经验活动的基础之上。莱考夫的涉身隐喻思想给当前的数学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涉身性
认知
隐喻
基础隐喻
算术
Keywords
Embodiment
Cognition
Metaphor
Grounding metaphors
Arithmetic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语义韵及译者涉身性——以《骆驼祥子》及两个英译本为例
8
作者
仝益民
王文帅
汪书琪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
2020年第4期67-72,共6页
文摘
通过对自建语料库进行计算,分析《骆驼祥子》中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的语义韵倾向,阐述葛浩文和施晓菁两位译者对该结构的语义韵翻译策略,并从涉身性角度探究译者翻译差异背后的原因。统计发现,该结构总体呈积极语义韵,在大部分情况下两位译者都成功再现了原文的语义韵,都采用了构建相似类联接、句式转换、删减法等方法。同时,两位译者的翻译策略也有所不同,葛浩文多采用句式转换法,而施晓菁则多使用构建相似类联接法。
关键词
《骆驼祥子》
“连词+能+动词”结构
语义韵
翻译策略
涉身性
Keywords
LuotuoXiangzi
“conjunction+Neng+verb”
semantic prosody
translation
embodiment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言涉身性的原型论与语言构造的拓扑变换原理
被引量:
6
9
作者
吕公礼
布占廷
机构
青岛大学
出处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6,共9页
文摘
涉身假设是认知语言学的立论之本。该假设试图在身体经验中解释心智和语言,但具体的界定大多超越身体经验,演变为涉身又非涉身的悖论。本文从涉身与非涉身的对立出发,对涉身性进行二元参量的多维综合界定。在全面考察和解析认知语言学和相邻学科思想基础上,本文提出涉身性的原型解释,认为语言以身体经验为有限结构原型,把表征扩展到无限非身体经验范围,形成共时层面的涉身与非涉身形态。语言在原型与非原型变换中演化建构,认知和语言建构是不变性基础上的拓扑变换,主要通过同域和跨域两种形式实现。本文对Talmy的语言拓扑论和Lakoff的不变性假设的深入阐释表明,语言通过认知拓扑变换实现与世界的非等同性同构,原型与非原型拓扑变换是统摄语言历时演化和共时建构的普遍原理。
关键词
涉身性
原型
拓扑变换原理
Keywords
embodiment
prototype
the principle of top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涉身心智和语言涉身性的神经科学背景
被引量:
4
10
作者
吕公礼
机构
青岛大学
出处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39,共6页
文摘
认知科学和语言的认知研究通过心智的涉身性正在发生深刻演变。现代神经科学的重大发现正汇聚为一个基本认识:涉身性是认知过程中多种通道神经系统的同时激活而实现的神经共享,共享在功能上是一种内在"模拟"。"模拟"假设改变了传统的"表征观",对重新探索和认识心智、意义及语言的认知基础具有特殊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涉
身
心智
语言
涉身性
神经科学
神经模拟
Keywords
embodied mind
embodiment of language
neuroscience
neural simulation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为认知手段的隐喻及其涉身性分析
被引量:
10
11
作者
周昌乐
机构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
出处
《心智与计算》
2008年第3期272-278,共7页
文摘
传统的比喻研究主要是将比喻作为修辞手法来加以展开的,强调的是比喻语言材料的收集、辞格分析、归纳和分类。至于对于隐喻认知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语言活动中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机理、人类隐喻能力的神经生物学与认知心理学基础等,均相对忽略。随着当代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智能科学的迅速发展,随着希望用机器部分代替人类语言能力需要的日见强烈,隐喻研究也不再停留在修辞学的范围之内,而是更加关注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的研究工作。本文就是讨论隐喻作为认知手段的一些特点,并着重分析了隐喻的涉身性问题。
关键词
隐喻分析
认知手段
涉身性
Keywords
metaphor analysis
cognitive means
embodiment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概念空间到范畴空间——逻辑学与概念的涉身性
被引量:
3
12
作者
周北海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心智与计算》
2008年第3期219-229,共11页
文摘
以逻辑学为主线,概念理论有传统逻辑、经典逻辑、认知语义学以及现代逻辑+认知语义学四种类型。G?rdenfors的概念空间是认知语义学的概念理论的代表之一。概念空间理论用代数几何学方法探讨概念的内部结构,与现代逻辑有良好的可结合前景。范畴空间是由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的概念的外部结构。概念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共同形成关于概念的认知基础。与概念空间类似,范畴空间也要受到认知主体的先天构造的影响,形成概念之间关系方面的先天形式。范畴也是概念,在这个意义上范畴也是涉身的。此外,作为最大的概念还有多一层意义的涉身性。范畴空间根据逻辑学和认知语言学两方面的概念理论提出,属现代逻辑+认知语言学类型的概念理论。逻辑学不仅可以也应该开展涉身性背景下的概念研究。
关键词
概念
范畴空间
概念空间
涉身性
Keywords
concept
categorical space
conceptual space
embodiment
分类号
B812 [哲学宗教—逻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涉身认知科学看语言涉身性研究的维度
被引量:
8
13
作者
林克勤
姜孟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1XYY024)
重庆社科基金(2010YBWX44)
四川外语学院科研基金的资助
文摘
"涉身性"是方兴未艾的涉身哲学和涉身认知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目前对语言涉身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释语言的涉身形成机制,重在回答身体体验活动如何塑造了语言。但是从"涉身性"在认知科学中的广阔含义来看,对语言涉身性的探讨应当多维多元,至少可以从身体构造、语言机制、言语活动和环境因素等几个维度来进行,其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涉
身
哲学
涉
身
认知科学
语言
涉身性
研究维度
Keywords
embodied philosophy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
the embodiment of language
dimensions to be investigated into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语言的涉身性研究综述
14
作者
王慧莉
李建嵘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出处
《中国外语研究》
2020年第1期20-29,121,共11页
文摘
根据涉身认知理论,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人体的感知和运动系统会被激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手部动作语言理解的涉身性研究,主要包括行为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1)在研究内容方面,应进一步探究抽象手部动作语言的涉身性;(2)研究应将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寻找不同方法的研究结果之间的相关性;(3)研究结果不仅要基于涉身模拟理论,还应考虑个体知识系统、意识、注意力和社会经验等在语言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手部动作
语言理解
涉身性
行为研究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Keywords
manual actio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embodiment effect
behavioral studies
neurological studies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涉身性、涉身心灵与认知重构(英文)
15
作者
孟伟
机构
山东聊城大学哲学研究所
出处
《心智与计算》
2008年第1期54-69,共16页
文摘
本文聚焦涉身性理念及其对人类认知研究的影响。认知主义等传统认知科学研究进路遇到了理论瓶颈,它们很难对人类自然智能提供合理解释。涉身性思想启示了一条认知研究的新进路。涉身认知研究预示了涉身心灵的新观念,并且由此展现了重新建构认知活动的可能性。
关键词
涉身性
涉
身
认知
涉
身
心灵
认知重构
Keywords
Embodiment
Embodied Cognition
Embodied Mind
Reconstruction of Cognition
分类号
B842.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批评认知语言学与主体间性
被引量:
4
16
作者
张辉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0-49,共2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二语语法加工的神经认知与个体差异研究”(项目编号:20AYY019)的部分成果,并受到“十四五”南京师范大学重点学科(交叉学科)“语言认知科学与艺术”的资助。
文摘
主体间性是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分享情感、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经验内容。语言根植于我们的身体,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根植于社会和主体间性。本文指出,在解释语义的认知基础时,认知语言学奉行的是个体化的原则,涉身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借助现象学的观点。Zlatev提出涉身主体间性的概念,把涉身性和主体间性有机地融合起来,作为同一现象两个互补的方面。根据这一观点,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进行“认知协调”,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邀请听话人参与语言表达所引起的推理,改变听话人的认知系统,从而相应地调整双方的共同基础。正常的语言使用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论证性”功能,说话者可以通过语言影响他人的思维、态度、立场以及即时的行为等。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体现主体间性,因为它关注的是言语使用及其所引起的相关联的概念结构,以及这些概念结构在话语语境中所承担的意识形态或合法化的功能,即通过语言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立场、观点、看法以及人们对某一意识形态或观点的接受程度。批评认知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认知语言学忽视社会性与主体间性的缺陷,是认知语言学“社会转向”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主体间
性
涉
身
认知
涉
身
主体间
性
现象学
批评认知语言学
Keywords
intersubjectivity
embodied cognition
embodied intersubjectivity
phenomenology
critic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蛙》中人名的涉身隐喻问题
17
作者
姚海斌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1-76,122,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汉语诗性语篇多义模型与映射机制研究”(14JHQ042)
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诗性语篇多义性的生成机制研究”(L16AYY001)
文摘
《蛙》中人物多以身体的某个部位命名,这类涉身性人名反映了汉语乃至人类语言通过涉身性完成隐喻的认知规律。在《蛙》的语境以及由其叙述的特定时空情境内,涉身性人名被赋予内涵的基本条件是人们以自我身体的认知结果为原型,在语词符号的使用价值基础上通过源域、目标域初始的任意性关系实现隐喻映射。涉身性人名的隐喻机制在于:第一,原型映射。语言使用者以身体作为原型,以此原型作源域映射目标域。第二,相似映射。身体原型的生理特性、功能与人的社会价值、意义具有相似性关联。第三,符码转换。基于涉身性的人名一旦约定,其能指与所指即会被压缩成“能指”,与新的所指结合,由个体意义的人名转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普通符号。
关键词
人名
涉身性
隐喻
《蛙》
Keywords
name
embodiment
metaphor
Frog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模态认证主体性验证的考察及批判
被引量:
1
18
作者
吴新民
机构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6期56-61,共6页
文摘
就认知科学而言,虽然认知逻辑研究的是知识推理,重点之一就是研究各种有关知识和信念认知模态词所形成的认知命题,但是,如果从公理系统的角度看,认知逻辑则属于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而所谓"批判的"意味着可评价的、公共的、多元的,并且以平等的和异质的福利为导向。所以,模态认证主体性验证就是在知识推理的前提下,从模态认证以及涉身性与主体性验证的角度,来探究模态认证主体性验证及关于它的考察与批判问题。文章在分析模态认证的主体性、涉身性以及主体性验证等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知识推理与模态认证,以及模态认知中主体性验证等诸多的认知科学问题。
关键词
知识推理
认知主体
模态认证
涉身性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具身认知视野下“身心融合”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
1
19
作者
朱姝
李耀平
石修银
机构
福建教育学院
出处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基金
福建教育学院培训2021年专项研究课题“具身认知视野中‘三位一体’教师培训方式研究”(课题编号:2020ZX-02)。
文摘
现行的教师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培训主体做了各种尝试,但是总体改观不大。“具身认知”教育理论揭示了人们认知世界、获取能力的核心方法,具有涉身性和情境性,对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据此,把现行教师培训纳于具身视野中,去反思和审视,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支持下,变革现有教师培训,打造“身心融合”式教师培养模式,以期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具
身
认知
身
心融合
教师培训模式
涉身性
情境
性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具身认知视域下创客教育的理念本质研究
被引量:
5
20
作者
胡甜
熊才平
葛军
张越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年第3期1-3,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础教育公平实现机制与服务均等化研究"(项目编号:71433004)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学习云服务及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15B010109003)
文摘
创客运动的兴起在给全球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旨在厘清创客教育到底是什么、其核心特征是什么、蕴藏在创客教育背后丰富的教育理念又有哪些。伴随着这些问题,进一步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三大特性,即涉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探讨创客教育理念的本质,以期为创客教育的实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创客教育
具
身
认知
涉身性
情境
性
生成
性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身体”与“环境”看认知的“涉身性”
姜孟
邬德平
《英语研究》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麦克道尔和德雷福斯论涉身性技能行动
郁锋
《哲学分析》
CSSCI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梅洛-庞蒂的涉身性思想及其认知科学意蕴
孟伟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课程的隐喻认知及其涉身性分析
刘宗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认知的涉身性与EFLT情境化学习
肖家燕
李恒威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阅读理解的涉身性及其意义
亚瑟·M.格林柏格
姜孟
丁玲
潘雪瑶
《英语研究》
CSSCI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涉身性、隐喻与基本算数——莱考夫涉身认知思想研究
韩大勇
《科学.经济.社会》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汉语“连词+能+动词”结构语义韵及译者涉身性——以《骆驼祥子》及两个英译本为例
仝益民
王文帅
汪书琪
《现代语文》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语言涉身性的原型论与语言构造的拓扑变换原理
吕公礼
布占廷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6
原文传递
10
涉身心智和语言涉身性的神经科学背景
吕公礼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原文传递
11
作为认知手段的隐喻及其涉身性分析
周昌乐
《心智与计算》
2008
10
原文传递
12
从概念空间到范畴空间——逻辑学与概念的涉身性
周北海
《心智与计算》
2008
3
原文传递
13
从涉身认知科学看语言涉身性研究的维度
林克勤
姜孟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8
原文传递
14
语言的涉身性研究综述
王慧莉
李建嵘
《中国外语研究》
2020
0
原文传递
15
涉身性、涉身心灵与认知重构(英文)
孟伟
《心智与计算》
2008
0
原文传递
16
批评认知语言学与主体间性
张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蛙》中人名的涉身隐喻问题
姚海斌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关于模态认证主体性验证的考察及批判
吴新民
《江淮论坛》
CSSCI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具身认知视野下“身心融合”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
朱姝
李耀平
石修银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具身认知视域下创客教育的理念本质研究
胡甜
熊才平
葛军
张越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