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浮游枝角类和涟虫类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徐兆礼 高倩 +2 位作者 陈华 陈佳杰 蔡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82-1787,共6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综合调查资料,以及2002-2003年长江口外海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资料,对浮游枝角类、涟...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综合调查资料,以及2002-2003年长江口外海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资料,对浮游枝角类、涟虫类丰度和同步的表层温、盐度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计算各物种分布的最适温度和盐度,分析其地理分布和生态特征,确定物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是亚热带近海种,具有广温广盐的生态特征;诺氏三角溞(Evadne nordmanni)、萨氏异涟虫(Heterocumasarst)和细长涟虫(Iphinoe tenera)是亚热带外海种,其中诺氏三角溞具有暖温种的特征,后两种涟虫(Bodotria ovalis)是典型的亚热带外海种;卵圆涟虫仅仅在长江口近海出现,是亚热带近海种。东海浮游枝角类大多数物种最适盐度偏低,尤其是鸟喙尖头溞和肥胖三角溞,它们的高丰度分布区是沿岸水团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枝角类 涟虫类 生态类型 指示种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枝角类和涟虫类生态学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佳杰 徐兆礼 陈雪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长江口邻近海域枝角类和涟虫类总丰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丰度的季节差异与水团的关系,分析了种类...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长江口邻近海域枝角类和涟虫类总丰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丰度的季节差异与水团的关系,分析了种类的数量变动,并与东海外海的生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涟虫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平面分布变化与盐度有关。平均丰度夏季最高(0.59ind./m3),春季最低(0.05ind./m3)。本次调查共发现涟虫类4种,分别为三叶针尾涟虫(Diastylis tricincta)、卵圆涟虫(Bodotria ovalis)、亚洲异针尾涟虫(Dimorphostylis asiatica)和细长涟虫(Iphinoe tenera)。其中,三叶针尾涟虫四季均出现,四季优势度分别为0.04、0.03、0.04和0.06;卵圆涟虫出现在夏、秋和冬季,优势度分别为0.11、0.00和0.07;亚洲异针尾涟虫和细长涟虫仅秋季出现,优势度分别为0.17和0.002。仅在夏季发现两种枝角类,分别为肥胖三角牻(Evadne tergestina)和鸟喙尖头楩(Penilia avirostris)。在长江口,枝角类和涟虫类的分布特征与长江冲淡水都有一定的关系,显示出这两大类浮游动物具有咸淡水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枝角类 涟虫类 生态特征 长江口
下载PDF
东海浮游等足类和涟虫类的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兆礼 王云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共8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等足类和涟虫类种类的组成、数量变化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出现浮游等足类2种,其...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等足类和涟虫类种类的组成、数量变化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出现浮游等足类2种,其中圆柱水虱(Cirolanasp.)在东海等足类数量中具有绝对优势(占总丰度的98%),中国急游水虱(Tachaeachlnensis)是稀有种。等足类主要在夏季出现,并分布在东海近海。浮游涟虫类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和东海南部海域。浮游涟虫类有4种,细长涟虫(Iphinoe tenera)和萨氏异涟虫(Heterocuma sarsi)在3个季节出现,丰度和出现率较高,是东海涟虫类的常见种;无尾涟虫(Leueon sp.)在2个季节出现,丰度和出现率与前2个种相似,是次常见种。卵圆涟虫(Bodotria ovalis)仅出现在秋季,数量和出现率极低,是稀有种。细长涟虫、萨氏异涟虫和无尾涟虫都是暖水种。相比之下,无尾涟虫有更广泛的适温能力。卵圆涟虫在盐度较低的长江口出现,是一个近岸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等足类 涟虫类 东海
下载PDF
渤海涟虫类和软体动物幼虫食性的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纪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38,共3页
根据消化道内食物分析结果得出 :涟虫类 (细长涟虫 ( Iphinoe tenera)、三叶针尾涟虫( Diastylistricincta)和驼背涟虫 ( Campylaspissp.)、瓣鳃类 ( Lamellibranchia)后期幼虫和腹足类 ( Gastropoda)后期幼虫都营浮游植物食性 ,以硅藻... 根据消化道内食物分析结果得出 :涟虫类 (细长涟虫 ( Iphinoe tenera)、三叶针尾涟虫( Diastylistricincta)和驼背涟虫 ( Campylaspissp.)、瓣鳃类 ( Lamellibranchia)后期幼虫和腹足类 ( Gastropoda)后期幼虫都营浮游植物食性 ,以硅藻类为主要食物。细长涟虫以星脐圆筛藻、未查明的圆筛藻和辐射圆筛藻为主要摄食对象 ;三叶针尾涟虫以舟形藻和新月菱形藻为主要摄食对象 ;驼背涟虫以辐射圆筛藻为主要摄食对象。瓣鳃类后期幼虫以辐射圆筛藻和未查明的圆筛藻为主要摄食对象 ;腹足类后期幼虫以未查明的圆筛藻、辐射圆筛藻和中心圆筛藻为主要摄食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涟虫类 瓣鳃类 后期幼虫 食性 软体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