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与脉络膜、涡静脉、巩膜改变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熊晓媚 林振强(综述) +3 位作者 蔡晨希 王强 崔金利 林英(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693-699,共7页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achychoroid disease spectrum,PCD)包括肥厚型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pachychor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PP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achychoroid disease spectrum,PCD)包括肥厚型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pachychor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PP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achychoroid neovasculopathy,PNV)、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al excavation,FCE)和盘周肥厚型脉络膜综合征(peripapillary pachychoroid syndrome,PPS)。有学者将PCD看作脉络膜功能障碍引发的一系列连续疾病过程,但关于PCD的发病机制、形态改变尚未明确。该文对PCD的脉络膜、涡静脉及巩膜相关改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 脉络膜 涡静脉 巩膜 综述
下载PDF
眼外肌涡静脉定位眼内金属异物摘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英 于秀敏 +2 位作者 毛瑞和 申家泉 唐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巩膜表面径线定位新方法 ,提高眼内异物摘出手术效果。方法 根据眼外肌、涡静脉在巩膜表面不同时钟方位及功能 ,对 5 1例 5 1眼眼内及眼球壁异物患者 ,运用眼外肌、涡静脉巩膜表面径线定位切口摘出异物 ,并与角膜缘标记法对... 目的 探讨巩膜表面径线定位新方法 ,提高眼内异物摘出手术效果。方法 根据眼外肌、涡静脉在巩膜表面不同时钟方位及功能 ,对 5 1例 5 1眼眼内及眼球壁异物患者 ,运用眼外肌、涡静脉巩膜表面径线定位切口摘出异物 ,并与角膜缘标记法对比。结果 一次性切口摘出异物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脱盲率均有较大差异 (P<0 .0 5 )。结论 眼外肌、涡静脉解剖学径线定位法 ,简单易行 ,创伤小 ,眼球前后段径线位均较准确可靠 ,优于角膜缘标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涡静脉定位 眼异物摘出
下载PDF
正常人涡静脉壶腹的吲哚菁绿造影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蕴随 郭希让 赵朝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 观察正常人涡静脉壶腹及其所属收集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 对50例正常人行常规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 (l)涡静脉壶腹分为无壶腹、柱状、类圆形及不规则4种类型;无壶腹占6.41%,其中象限完全无... 目的 观察正常人涡静脉壶腹及其所属收集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 对50例正常人行常规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 (l)涡静脉壶腹分为无壶腹、柱状、类圆形及不规则4种类型;无壶腹占6.41%,其中象限完全无壶腹者占象限的4.75%,主要出现在颞上象限;柱状壶腹占62.08%;类圆形壶腹占27.64%;不规则形壶腹占3.87%。(2)收集静脉主干直接注入壶腹,每个壶腹所属收集静脉主干2~10支,平均3.88支。(3)壶腹面积以颞下象限高于其他象限,其他象限之间无差异;颞侧象限壶腹面积大于鼻侧象限。结论 正常人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脉络膜静脉引流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此形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静脉壶腹 吲哚菁绿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眼科诊断
下载PDF
涡静脉烧灼诱发兔急性高眼压
4
作者 解正高 管怀进 +1 位作者 陈钦进 孙建全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涡静脉烧灼法诱发兔急性高眼压的效果。方法60只兔先随机分为3组,第1组左眼用于对照组,右眼用于模型Ⅰ组;第2组左眼用于模型Ⅱ组,右眼用于模型Ⅲ组;第3组左眼用于模型Ⅳ组,右眼不用;每组20眼。对照组只打开球结膜,涡静脉不作处... 目的探讨涡静脉烧灼法诱发兔急性高眼压的效果。方法60只兔先随机分为3组,第1组左眼用于对照组,右眼用于模型Ⅰ组;第2组左眼用于模型Ⅱ组,右眼用于模型Ⅲ组;第3组左眼用于模型Ⅳ组,右眼不用;每组20眼。对照组只打开球结膜,涡静脉不作处理;模型Ⅰ、Ⅱ、Ⅲ、Ⅳ组分别烧灼阻断1、2、3、4条涡静脉。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每小时测量1次眼压,8h后每日测量1次眼压,并观察眼部表现。结果术后各组眼压均立即升高,以模型Ⅳ组最为显著;模型Ⅰ组术后2h达高峰,平均眼压为(33.25±5.50)mmHg(1kPa=7.5mmHg),3h后降至正常水平;模型Ⅱ、Ⅲ组术后1h达高峰,平均眼压分别为(38.50±3.00)mmHg、(41.50±13·30)mmHg,3h后均降至正常水平;模型Ⅳ组术后眼压立即升高至(56.75±10.44)mmHg,术后1h达高峰,平均眼压为(64.25±6.24)mmHg,维持于40mmHg以上达8h;模型Ⅳ组有8眼发生少量前房积血,未发生玻璃体出血。结论烧灼阻断4条涡静脉是建立兔急性高眼压模型简单、有效、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涡静脉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脉络膜血管系统及涡静脉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青楠 刘炯 +3 位作者 杨光 李静 吴怡 许兰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067-2070,共4页
目的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3例PCV患者(53只眼)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给予相关影响学检查,对比影... 目的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3例PCV患者(53只眼)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给予相关影响学检查,对比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脉络膜血管分布指数(choroidal vascular distribution index,CVI)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密度(choroidal capillary layer density,CCVD)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对象眼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涡静脉血流速度、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低于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对象睫状后短动脉的PSV及涡静脉血流速度与SFCT、CVI呈负相关,与CCVD呈正相关,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与SFCT呈负相关。结论PCV具有脉络膜毛细血管收缩、脉络膜中层/大血管层增宽及脉络膜变厚特点,而这些特点与脉络膜血液回流障碍、血流速度降低、循环阻力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涡静脉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在眼内异物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晓丽 王玉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 探讨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在眼内异物 ,尤其是后极部异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6例 (36眼 )眼内异物患者 ,先行X线缝环定位后 ,以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的巩膜表面标志作参考 ,确定切口位置 ,摘出异物。结果 异物摘出... 目的 探讨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在眼内异物 ,尤其是后极部异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6例 (36眼 )眼内异物患者 ,先行X线缝环定位后 ,以涡静脉、睫状后长动脉的巩膜表面标志作参考 ,确定切口位置 ,摘出异物。结果 异物摘出率 10 0 %。 19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12例视力不变 ,5例视力下降。结论 涡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静脉 后长睫状动脉 眼内异物 定位
下载PDF
渦静脈、睫状后长动脈在眼内异物定位中的应用
7
作者 孟曉丽 王玉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討渦静脉、睫狀后長動脉在眼内异物,尤其是后極部异物定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26例(26只眼)眼内异物患者,先行X绕縫環定位后,以渦静脉、睫狀后長動脉的鞏膜表面標志作參考,確定切口位置,摘出异物。結果 异物摘出率100%。1... 目的 探討渦静脉、睫狀后長動脉在眼内异物,尤其是后極部异物定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26例(26只眼)眼内异物患者,先行X绕縫環定位后,以渦静脉、睫狀后長動脉的鞏膜表面標志作參考,確定切口位置,摘出异物。結果 异物摘出率100%。18例術后視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例視力下降,7例視力不變。結論 渦静脉、睫狀后長動脉鞏膜表面標志對眼内异物具有可靠的輔助定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睫状后长动脉 眼内异物
下载PDF
涡静脉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3,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中年男性视觉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CSC的特征是脉络膜增厚和脉络膜血管通透性过高,从而导致浆液性视网膜下液,目前关于CS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自从引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以来,关于涡静...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中年男性视觉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CSC的特征是脉络膜增厚和脉络膜血管通透性过高,从而导致浆液性视网膜下液,目前关于CS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自从引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以来,关于涡静脉在CSC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的证据不断积累,厚脉络膜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涡静脉充血导致脉络膜重塑,从而通过涡静脉吻合形成新的脉络膜引流途径。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阐述了CSC发病机制的新概念,加深了对该病的理解认识,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对CSC病理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以期能够在临床中对风险患者分层并对CSC患者评估优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涡静脉 发病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涡静脉扩张模式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9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叶娅 黄珍 闫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不同涡静脉扩张模式患眼脉络膜厚度(ChT)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23年4~10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患者80例89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4例71只眼,女...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不同涡静脉扩张模式患眼脉络膜厚度(ChT)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2023年4~10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患者80例89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4例71只眼,女性17例18只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名28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名26只眼,女性1名2只眼。采用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BM400K BMizar行黄斑区超广角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扫描速率1536 A扫描×1280 B扫描,扫描范围24 mm×20 mm。设备自带软件记录颞上、鼻上、颞侧、中心凹区、鼻侧、颞下、下方、鼻下等9个分区的ChT。横断面(en-face)OCTA模式观察脉络膜中大血管层上下涡静脉解剖和功能吻合情况。依据en-face图像脉络膜中大血管层显示的涡静脉扩张差异,将CSC组患眼再分为上优势型组、对称型组、下优势型组,分别为36、35、18只眼。两组间比较采用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黄斑中心凹区及不同区域ChT均增厚,其中中心凹差异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5、5.018、2.902、4.667、7.276、3.307、3.868、4.795、2.583,P<0.05)。与对照组ChT比较,上优势型组颞下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0,P>0.05);其他各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7、5.163、2.526、4.310、6.285、2.656、3.812、2.173,P<0.05)。对称型组中心凹区及其他各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8、5.554、3.457、5.314、7.256、3.507、5.584、6.019、2.994,P<0.05)。下优势型组颞上、鼻上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1.465,P>0.05);其他各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8、4.168、5.244、2.783、5.040、3.432、2.095,P<0.05)。结论En-face超广角OCTA上涡静脉扩张分布与ChT呈对应关系,CSC患眼脉络膜引流的首选途径可能是上优势型涡静脉引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 涡静脉 超广角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涡静脉吻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培 安广琪 +4 位作者 张敏 方海新 杨帆 杜利平 金学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涡静脉吻合情况。方法临床的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74.0%,37/50),女性13例(26.0%,13/5...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涡静脉吻合情况。方法临床的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74.0%,37/50),女性13例(26.0%,13/50);年龄(44.30±9.59)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将CSC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对侧眼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0名5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检查。横断面OCT观察水平分水岭涡静脉吻合率和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设备自带软件计算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平均脉络膜厚度(MCT)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三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若组间方差不齐,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SFCT分别为(567.12±129.02)、(513.26±133.17)、(327.64±97.40)μm;MCT分别为(407.38±97.54)、(388.24±94.13)、(275.46±60.55)μm;CVI分别为0.34±0.05、0.32±0.04、0.27±0.04;涡静脉吻合率分别为98%(49/50)、78%(39/50)、40%(20/50);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分别为96%(48/50)、88%(44/50)、48%(24/50)。三组受检眼SFCT(F=53.974)、MCT(Z=51.415)、CVI(F=28.082)、涡静脉吻合率(χ^(2)=43.056)、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χ^(2)=37.7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侧眼比较,患眼组SFCT、MCT、CVI、涡静脉吻合率、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明显大于对侧眼组。其中,SFCT(t=2.054)、CVI(t=2.211)、涡静脉吻合率(χ^(2)=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Z=7.490)、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χ^(2)=2.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40)。结论单眼CSC患者患眼、对侧眼SFCT、MCT、CVI显著增大;对侧眼涡静脉吻合率与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低于患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 涡静脉吻合 脉络膜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原文传递
涡静脉
11
作者 吕刚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6-706,共1页
患者女性,10岁。因自幼双跟视力差,就诊于长存爱尔眼科阪院。全身体检:患儿全身皮肤及、大发色泽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0.5,矫正视力为0.6(+1.00 DS-1.25DC×l75°);庄眼裸眼视力为0.1,矫小视力为0.15(-4.00 ... 患者女性,10岁。因自幼双跟视力差,就诊于长存爱尔眼科阪院。全身体检:患儿全身皮肤及、大发色泽正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0.5,矫正视力为0.6(+1.00 DS-1.25DC×l75°);庄眼裸眼视力为0.1,矫小视力为0.15(-4.00 DS=-3.00DC×10°);H艮压右眼为14mmHg(1mmHg=0.133kPa),芹眼为16mmHg;双眼虮膜颜色正常,纹理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静脉 右眼视力 眼部检查 矫正视力 裸眼视力 视力差 全身
原文传递
眼肌、涡静脉方位定位眼内异物摘除临床研究
12
作者 高国起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8年第22期14-15,共2页
由该院眼外伤专家王玉英副教授主持、于路珍和于秀敏教授等参与的“眼肌、涡静脉方位定位眼内异物摘除临床研究”,不久前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利用巩膜表面解剖学标志方位定位。
关键词 眼内异物摘除 方位定位 涡静脉 临床研究 眼内异物伤 表面解剖学 摘除异物 视网膜脱离 眼外伤 摘除术
原文传递
视盘旁超大涡静脉
13
作者 李新伊 张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5-545,共1页
患者女性,30岁。左眼撞伤后视力下降1 d,到青岛市立医院眼科中心就诊。既往体健,否认遗传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2(-9.00 DS=1.0),左眼为0.01(-9.00 DS=0.8);眼压右眼为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 患者女性,30岁。左眼撞伤后视力下降1 d,到青岛市立医院眼科中心就诊。既往体健,否认遗传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2(-9.00 DS=1.0),左眼为0.01(-9.00 DS=0.8);眼压右眼为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视网膜平伏,呈豹纹状眼底;左眼豹纹状眼底,视网膜动脉和静脉走形正常,黄斑区可见出血,中央为黄色病灶(精粹图片1中A)。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左眼见大量迂曲的脉络膜静脉汇聚成粗大的支干并稍微收缩形成壶腹,呈蜘蛛样外观,该超大涡静脉于视盘颞侧边缘穿出巩膜,黄斑区相应病灶见低荧光,间略有高荧光(精粹图片1中B)。临床诊断:左眼视盘旁超大涡静脉;双眼高度近视眼眼底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病史 眼部检查 高度近视眼 黄斑区 豹纹状眼底 眼科中心 涡静脉 青岛市立医院
原文传递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中涡状静脉的形态分布
14
作者 张红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08-209,F002,共3页
目的 通过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观察和分析涡状静脉形态和分布。方法 对 2 4例 ( 2 8只眼 )门诊患者中单眼发病的对侧健康眼和正常人进行ICGA检查 ,并对 92支涡状静脉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 1)涡... 目的 通过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观察和分析涡状静脉形态和分布。方法 对 2 4例 ( 2 8只眼 )门诊患者中单眼发病的对侧健康眼和正常人进行ICGA检查 ,并对 92支涡状静脉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 1)涡状静脉的血管形态 :在穿透巩膜前的涡状静脉管壁粗细均匀、光滑 ,排列整齐 ,涡状静脉的血管数量不等 ,形态各异。其中菊花形 5 6支 ,粗条纹形 2 4支 ,不规则形 12支。 ( 2 )涡状静脉的壶腹 :67支涡状静脉可见明显壶腹 ,但壶腹方向各异 :平行于眼底水平线者和垂直于眼底水平线者最常见。 ( 3 )涡状静脉的分布 :4支涡状静脉分布于 4个象限内 ,出巩膜部位多在赤道部附近。本观察组单眼中未见 4支以上的涡状静脉。 ( 4 )涡状静脉距视乳头的距离 :大多数涡状静脉距视乳头约为 5~ 6PD ,3支涡状静脉距视乳头的距离小于 4PD ,位于黄斑颞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患眼与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
15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叶娅 黄珍 闫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37-94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04/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76例88眼及单眼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35例35眼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04/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CSC患者76例88眼及单眼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35例35眼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50岁)和中老年组(>50岁),观察不同年龄段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中青年组患者患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487.30±83.33μm)明显大于中年组(414.17±96.02μm,P<0.05)和中老年组(409.4±107.42μm,P<0.05)。中老年组患者患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67)。中青年组患者对侧眼SFCT(511.29±40.89μm)明显大于中老年组(364.76±82.26μm,P<0.05)。纳入患者患眼涡静脉吻合率高于90%,且对侧眼均存在涡静脉吻合或扩张。结论:不同年龄段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SFCT普遍增厚,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薄,中老年患者患眼CNV发生率最高,同时,CSC患者患眼及其无症状对侧眼普遍存在涡静脉吻合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年龄 脉络膜厚度 涡静脉 超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对侧眼
下载PDF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对侧眼脉络膜参数比较研究
16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眼科23例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23眼和19例PNV患者无症状对侧眼19眼,以及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2例健康人2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SC对侧眼组、PNV对侧眼组及健康眼组。三组受试者年龄、男性比例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行UWF SS-OCTA成像检查及比较,记录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鼻侧、颞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血流像素面积与目标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管腔体积与脉络膜血管及基质总体积的比值)。同时检查并比较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涡静脉不对称扩张及吻合情况。结果三组人员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受试者涡静脉不对称扩张或吻合眼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C对侧眼组鼻上及鼻侧分区CVI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鼻下分区CVI及平均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在颞上、上方、鼻上、中心凹、颞下、平均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各分区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SC对侧眼组颞上及鼻上分区CT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及鼻下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上方、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从对侧眼角度侧面提供了CSC和PNV可能不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验证。CSC与PNV并非单眼疾病,而是单眼表现的双眼脉络膜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血管指数 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涡静脉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手术致眼静脉空气栓塞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川 万光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73-1477,共5页
眼静脉空气栓塞(OVAE)是玻璃体切割手术中一种罕见的致命并发症。因手术部位靠近心脏且位于心脏上方,OVAE可能是所有手术中引起静脉空气栓塞(VAE)最严重的。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发展,免缝合状态的灌注套管可出现向外滑动,使得灌注气体... 眼静脉空气栓塞(OVAE)是玻璃体切割手术中一种罕见的致命并发症。因手术部位靠近心脏且位于心脏上方,OVAE可能是所有手术中引起静脉空气栓塞(VAE)最严重的。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发展,免缝合状态的灌注套管可出现向外滑动,使得灌注气体进入脉络膜上腔,导致涡静脉撕裂。玻璃体腔气体灌注时,外伤及脉络膜黑色素瘤手术导致的脉络膜血管伤口暴露于气体中,这使得加压气体可能通过撕裂的涡静脉或异常的脉络膜静脉开口进入循环系统导致OVAE。目前OVAE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在不断完善,但多数玻璃体视网膜外科医生和麻醉医师仍不了解该医源性并发症。提高对OVAE的认识将有助于早期发现该并发症,进而做出及时处理,同时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通过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可不断优化OVAE防治原则。充分认识OVAE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关注OVAE继发性病变的特征以及重视多学科间的合作有助于OVAE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的建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空气栓塞 玻璃体切割手术 气体灌注 并发症 涡静脉撕裂 脉络膜损伤
下载PDF
眼内异物摘出术中巩膜表面解剖学标志定位法
18
作者 王玉英 孟晓丽 +3 位作者 刘丽萍 鲁凤菊 李琳 李润梅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 探讨眼球后段异物外路 (后径 )摘出术中巩膜表面径线定位新方法 ,提高眼后段异物摘出手术效果。方法 以离体及原位眼球巩膜表面的解剖学标志为根据 ,对 95例眼球后段异物 ,按术前X线摄片所示的眼内不同位置 ,术中选用眼外肌、涡... 目的 探讨眼球后段异物外路 (后径 )摘出术中巩膜表面径线定位新方法 ,提高眼后段异物摘出手术效果。方法 以离体及原位眼球巩膜表面的解剖学标志为根据 ,对 95例眼球后段异物 ,按术前X线摄片所示的眼内不同位置 ,术中选用眼外肌、涡静脉或睫状后长动脉径线定位切口摘出异物。结果 本法定位的 95例与 2 0例角膜缘缝线标志法的术后效果进行对照分析 ,体会到 ,前者一次性切口异物摘出成功率、脱盲脱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后者。结论 术中巩膜解剖学标志定位 ,方法简单、创伤小、准确性高 ,可避免术中牵拉旋转眼球所造成的径线位误差 ,是外路异物摘出术中一种较为可靠的径线定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涡静脉 睫状后长动脉 眼内异物 定位
下载PDF
巩膜环扎术后继发青光眼原因兼论压陷深度与环扎带缩短长度的公式(摘要)
19
作者 赵克敏 赵晓慧 孟然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517-517,共1页
本文报告78例巩膜环扎术后继发青光眼12例(15.4%),其中4例眼压在40mmHg以上,证实为闭角者经及时放松环扎带治愈。其余病例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及全身应用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综合疗法治愈。巩膜环扎术后继发青光眼的... 本文报告78例巩膜环扎术后继发青光眼12例(15.4%),其中4例眼压在40mmHg以上,证实为闭角者经及时放松环扎带治愈。其余病例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及全身应用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综合疗法治愈。巩膜环扎术后继发青光眼的原因可能为:(1)晶状体虹膜隔前移;(2)葡萄膜反应性充血水肿;(3)压迫涡静脉;(4)环扎过度。本文重点讨论如何掌握环扎压陷程度和环扎带缩短长度,视网膜下积液多少各异、放液后眼压情况不同。故环扎后压陷程度和球扎囊缩短长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环扎术 继发青光眼 虹膜隔前移 睫状体平坦部 膜反应性 视网膜下积液 碳酸酐酶抑制剂 放液 皮质类固醇 涡静脉
下载PDF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联合广角接触镜观察涡状静脉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亚明 林冰 +1 位作者 刘晓玲 瞿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5-397,共3页
目的应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联合Staurenghi 230广角接触镜观察和分析人眼涡状静脉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28例32只眼进行广角接触镜联合ICGA检查。受检者中女性16例19只眼,男性12例13只眼;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71岁。根... 目的应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联合Staurenghi 230广角接触镜观察和分析人眼涡状静脉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28例32只眼进行广角接触镜联合ICGA检查。受检者中女性16例19只眼,男性12例13只眼;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71岁。根据受检眼不同屈光度分为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前者15只眼,屈光度数≥-6.0D;后者17只眼,屈光度数〈-6.0D或正视。结果本组受检者中,共发现166支涡状静脉,其中,漩涡状118支,占71.1%;粗条纹状34支,占20.5%;不规则状14支,占8.4%。右眼发现涡状静脉71支,平均每一只眼有涡状静脉5.07支;左眼发现涡状静脉95支,平均每一只眼有涡状静脉5.28支。颞下、鼻下、颞上及鼻上象限发现的涡状静脉数分别为47、42、39、38支,平均每个象限1.34支,以颞下象限最多,每一只眼平均为1。53支。160支涡状静脉出巩膜点在赤道部附近,距视盘约4~6个视盘直径(DD),占96.4%;6支涡状静脉出巩膜点距离视盘较近约3~4DD,占3.6%。123支涡状静脉可见明显壶腹,占74.1%,壶腹方向以平行或垂直于眼底水平线者多见。高度近视组和非高度近视组在涡状静脉数目、形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眼涡状静脉形态呈漩涡状、粗条纹状、不规则状;高度近视眼与非高度近视眼涡状静脉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以颞下象限最多,出巩膜点多在距视盘约4~6DD处,多数可见明显壶腹。广角接触镜下ICGA检查视角广,能在一个视野内同时观察到几乎全部的涡状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吲哚花青绿/诊断应用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