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涪县(绵阳)在蜀汉时期的战略地位
1
作者 杨伟立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3期37-40,共4页
涪县 (绵阳 )位于成都东北 ,是成都北面最重要的屏障 ,又是成都至汉中的咽喉要地 ,水陆四通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蜀汉晚期 ,涪县成为蜀汉北伐、抗魏的指挥中心。
关键词 涪县 蜀汉 战略地位
下载PDF
涪县所属州郡暨绵州沿革考述
2
作者 向芸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95-99,共5页
“涪县”于西汉高帝时始设,自设立起,其所属州郡历代多有变迁。经过考证,涪县西汉初设时应属蜀郡,至汉武开边才属广汉郡,东汉因之。三国蜀汉时属梓潼郡。魏晋南北朝时废置改隶频繁,出现双头州郡,涪县属巴西梓潼双头郡,且为双头郡治。西... “涪县”于西汉高帝时始设,自设立起,其所属州郡历代多有变迁。经过考证,涪县西汉初设时应属蜀郡,至汉武开边才属广汉郡,东汉因之。三国蜀汉时属梓潼郡。魏晋南北朝时废置改隶频繁,出现双头州郡,涪县属巴西梓潼双头郡,且为双头郡治。西魏改巴西梓潼郡为“潼州”,改“涪县”为“巴西县”,巴西县为潼州州治,下辖巴西、梓潼二郡。隋改“潼州”为“绵州”,此时涪县名称已为巴西县取代,且已为绵州的核心部分,历代相沿。“涪县县域”也曾分置巴西县、魏城县、涪城县等县,其如同涪县之“残影”,实质属绵州。元代以后,涪县的“影子”彻底消失,已经完全为绵州区域。至清雍正时绵州升为直隶州,绵州即今绵阳市的前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县 广汉郡 潼州 绵州
下载PDF
试论自治县财政自治权
3
作者 张德秀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前辽宁省已拥有十个自治县。究竟怎样才能正确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使自治县更有效地行使自治权,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文就自治县财政自治权问题分述以下几点看法。一、自治县财政自治权在实行区域自治当中的地位 自治县财政... 目前辽宁省已拥有十个自治县。究竟怎样才能正确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使自治县更有效地行使自治权,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本文就自治县财政自治权问题分述以下几点看法。一、自治县财政自治权在实行区域自治当中的地位 自治县财政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速自治县经济文化发展,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一) 财政自治权是自治县自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财政自治权 自洽 民族自治地方 供给型 民族区域自治 涪县 自治机关 经济文化 各民族
下载PDF
蜀汉名臣蒋琬墓
4
作者 赵树中 《四川文物》 1985年第3期34-35,共2页
蒋琬墓位于绵阳市郊西山,墓呈八角形,分为座、身、檐、顶四部分。通高三米,周围约二十五米。墓前有“汉大司马蒋恭侯墓”碑,墓道有翁仲、石马等圆雕立像。全墓轮廓朴素庄严,(图一)系四川地区一处重要的三国遗迹。但是,由于史籍对此墓无... 蒋琬墓位于绵阳市郊西山,墓呈八角形,分为座、身、檐、顶四部分。通高三米,周围约二十五米。墓前有“汉大司马蒋恭侯墓”碑,墓道有翁仲、石马等圆雕立像。全墓轮廓朴素庄严,(图一)系四川地区一处重要的三国遗迹。但是,由于史籍对此墓无记或语焉不详,特别是此墓在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被重修,因而有些人怀疑此墓是清代附会名胜之物。为此,笔者进行了必要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绵阳 西山 大司马 墓道 涪县 大将军 汉中 绵阳市 道光
下载PDF
绵阳市四十年文物考古综述
5
作者 王代升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9,共7页
绵阳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边缘西北部的涪江中上游,距成都市135公里。汉时,为清县,属广汉郡。安帝元初二年(115年)郡治移至涪县,三国、晋属梓潼郡。隋、唐至宋、元、明、清皆为绵州。县治位于绵山之阳,故名绵阳。 绵阳“古蜀国之地,禹贡... 绵阳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边缘西北部的涪江中上游,距成都市135公里。汉时,为清县,属广汉郡。安帝元初二年(115年)郡治移至涪县,三国、晋属梓潼郡。隋、唐至宋、元、明、清皆为绵州。县治位于绵山之阳,故名绵阳。 绵阳“古蜀国之地,禹贡粱州之域。”①地处金牛、阴平古道和涪江、安昌江的交汇点,北接秦陇,南联成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国蜀汉名臣蒋琬视为军事要塞,上疏曰:“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②《元和志》记:“依山作固,东据天池,③形如北斗,卧龙伏马,为蜀东北之要冲”。④“控制西川,推为要塞”。⑤舟车辐辏,商贾云集,四塞之郡,⑥有蜀道咽喉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阳市 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 文物考古 江油 崖墓 宋代窖藏 瓷器 涪县 平武
下载PDF
汉唐名邦 巴褪重镇
6
作者 左启 李贤 郑怡 《中国西部》 2015年第9期20-25,共6页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其有明确记载可考的历史,在2200年以上,加上商周时期创建的"郪王城",其历史远远超过3000年。唐朝梓州时期的东川道和宋朝潼川府时期的梓州路、潼川府路(治所在今天的三台县),是...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三台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其有明确记载可考的历史,在2200年以上,加上商周时期创建的"郪王城",其历史远远超过3000年。唐朝梓州时期的东川道和宋朝潼川府时期的梓州路、潼川府路(治所在今天的三台县),是省级行政机构。在四川,一度有"北有梓州,南有成都"之谓,梓州(今三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曾与成都不相伯仲,在全国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州路 潼川府 东川道 商周时期 南有 四川发展 剑南道 剑南东川节度 梓州草堂
下载PDF
《杜诗详注》引《杜臆》考(一):辑补
7
作者 储晓军 谷玲玲 《古籍研究》 2016年第1期222-231,共10页
在杜诗注释史上,《杜诗详注》无疑是一部集大成式的著作,征引的文献多达百部。在这些著作中,《杜臆》是其征引较多的明代著作。我们在详细梳理了《杜诗详注》中引自《杜臆》的材料后,发现其中所引《杜臆》,有相当部分为今本《杜臆》所... 在杜诗注释史上,《杜诗详注》无疑是一部集大成式的著作,征引的文献多达百部。在这些著作中,《杜臆》是其征引较多的明代著作。我们在详细梳理了《杜诗详注》中引自《杜臆》的材料后,发现其中所引《杜臆》,有相当部分为今本《杜臆》所缺。因此我们辑录、整理这些文献,希望能为《杜臆》研究提供帮助。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中所引《杜臆》悉数摘出,与今本《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逐一比对,以辑出今本《杜臆》所无的部分。列举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详注》 辑补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使君 部集 侍御 瞿唐峡 夔府 夏日李公见访
原文传递
汉、唐间蜀境之民族移徙与户口升降 被引量:3
8
作者 蒙文通 《南方民族考古》 1991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汉、唐间蜀境户口之升降变化,与同期全国各地情况颇不协调。以东汉与西汉相较,全国户口稍有下降,而蜀境各郡则颇有上升。又自刘宋至隋、唐,全国户口皆呈上升,蜀境虽亦上升,然比率则较低。及至隋代,蜀中户口在全国所占之比重仍远不及汉时... 汉、唐间蜀境户口之升降变化,与同期全国各地情况颇不协调。以东汉与西汉相较,全国户口稍有下降,而蜀境各郡则颇有上升。又自刘宋至隋、唐,全国户口皆呈上升,蜀境虽亦上升,然比率则较低。及至隋代,蜀中户口在全国所占之比重仍远不及汉时;至唐开天之际,则又突升至与汉时所占比重略等,其上升比率又远较全国同期各地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中 越禽 僚人 移徙 舆地纪胜 邢峦 宕渠 刘宋 晋安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