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地形因子作用下的西南山地丘陵过渡带景观格局研究:以涪江流域中上游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侯兰功 刘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1-751,共11页
山地丘陵过渡带地形独特,地形因子分析不仅可以对复杂地理单元的景观格局做出合理解释,而且能进一步了解景观格局分布规律,为优化空间配置奠定基础。以2017年Google Earth影像、DEM和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分布指... 山地丘陵过渡带地形独特,地形因子分析不仅可以对复杂地理单元的景观格局做出合理解释,而且能进一步了解景观格局分布规律,为优化空间配置奠定基础。以2017年Google Earth影像、DEM和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分布指数、景观格局指数和移动窗口法等方法,分析了涪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景观类型随高程、坡度、起伏度和坡向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地形因子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高程、坡度和起伏度的增加,景观类型由人为主导的耕地、建设用地过渡为以自然为主导的林地、草地;从阳坡到阴坡,建设用地分布由优势到劣势下降最为明显。(2)流域景观类型最为丰富的地貌为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海拔>500~650 m、坡度0~5°和起伏度>10~30 m的区域;高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地区的景观格局单一化趋势明显,破碎化程度较轻。(3)山地区的多样化景观主要分布在涪江沿岸,丘陵区涪江沿岸景观呈现单一化趋势,冲积平原区景观由外向内呈现出相对单一化—多样化—相对单一化的趋势,城乡结合部景观最为丰富。(4)不同地形因子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为高程>坡度>起伏度>坡向,高程、坡度、起伏度与景观格局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坡向则表现为弱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过渡带 地形因子 景观格局 涪江中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