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化石油气含氧化合物闪蒸仪进样重复性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小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3期0162-0165,共4页
NB/SH/T 0230—2019《液化石油气组成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对液化石油气含氧化合物色谱分析的进样方式未进行详尽的规定,液化石油气含氧化合物的液体标准样品进行校正因子标定,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液化石油气原料在液体进样过程中差异性... NB/SH/T 0230—2019《液化石油气组成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对液化石油气含氧化合物色谱分析的进样方式未进行详尽的规定,液化石油气含氧化合物的液体标准样品进行校正因子标定,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液化石油气原料在液体进样过程中差异性较大。笔者研究发现不同的进样方式对液化石油气含氧化合物组成的测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选择了当前主要应用的三种进样方式对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验证了不同进样方式在不同条件下的可行性,通过考察钢瓶进样方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找出重复性高、准确性好的操作方式,解决液化石油气含氧化合物分析重复性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含氧化合物 液体标准样品 钢瓶进样方式
下载PDF
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测定液化石油气中甲缩醛等9种含氧化合物 被引量:3
2
作者 任成龙 闻环 +3 位作者 钟少芳 徐玲 温佛钱 李海珊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9期199-200,189,共3页
采用微板流路控制Deans Switch中心切割技术、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双柱气相色谱系统,建立了测定液化石油气中甲缩醛等多科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将适量试样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通过阀的两次切换,将强极性的含氧化合... 采用微板流路控制Deans Switch中心切割技术、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双柱气相色谱系统,建立了测定液化石油气中甲缩醛等多科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将适量试样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通过阀的两次切换,将强极性的含氧化合物组分从非极性柱导入到极性柱,使得甲缩醛、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丙酮、甲醇、乙醇、丙醛和丁醛共9种含氧化合物与液化石油气中烃类组分完全分离.结果显示,甲缩醛等9种含氧化合物在0.01%(v/v)~5.0%(v/v)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样品重复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在92.11%~104.40%之间,含氧化合物检出限可达0.0003%(v/v)~0.0021%(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切割 气相色谱 液化石油气 甲缩醛 含氧化合物
下载PDF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中的硫化合物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宏标 《湖北化工》 2002年第1期47-48,共2页
研究了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测定天然气中硫化合物 ,分析了从不同油田收集的天然气样品 ,所得结果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 ,每种硫化合物的检测极限都在 1× 10 -6之下 (质量比 )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 化合物 液化石油气 液化天然气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中含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史得军 陈菲 +3 位作者 吴小飞 杨晓彦 王春燕 霍明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7-871,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测定液化石油气中含硫化合物组成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两种不同的色谱进样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对色谱程序升温条件的优化,实现了对30种含硫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高压液体进样阀更适用... 建立了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测定液化石油气中含硫化合物组成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两种不同的色谱进样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对色谱程序升温条件的优化,实现了对30种含硫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高压液体进样阀更适用于气相色谱分析液化石油气含硫化合物的组成,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该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200μg/g,回收率大于95.0%,同时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可以满足工业液化石油气试样中含硫化合物分子形态分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含硫化合物 硫化学发光检测器 分离
下载PDF
轻质油或液化石油气脱硫醇性硫化合物用制剂及脱除工艺
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46,共1页
关键词 轻质油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性硫化合物 制剂 脱除工艺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塑料表面上的吸附研究
6
作者 陈光伟 《现代商检科技》 1996年第6期8-10,共3页
液化石油气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塑料表面上的吸附研究陈光伟(南通商检局)近年来,我国进口液化石油气的数量急增,而液化石油气中的总硫含量是其在安全性、卫生要求及使用性能方面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此国际通行标准及国家标准均将液... 液化石油气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塑料表面上的吸附研究陈光伟(南通商检局)近年来,我国进口液化石油气的数量急增,而液化石油气中的总硫含量是其在安全性、卫生要求及使用性能方面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此国际通行标准及国家标准均将液化石油气中的挥发性总硫含量定为强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含硫化合物 塑料表面 吸附
下载PDF
基于热力学模型的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燃烧放热及排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明 王浩国 张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85,共4页
通过燃用汽油及液化石油气的对比试验得出了两种燃料的对比燃烧特性 ,从而在燃烧机理上分析了其燃烧及排放特性。结论表明以汽油机改装的LPG(液化石油气 )发动机自身带有一些缺陷 ,但通过改装及调试是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动力性并改善排放... 通过燃用汽油及液化石油气的对比试验得出了两种燃料的对比燃烧特性 ,从而在燃烧机理上分析了其燃烧及排放特性。结论表明以汽油机改装的LPG(液化石油气 )发动机自身带有一些缺陷 ,但通过改装及调试是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动力性并改善排放指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燃烧 放热分析 液化石油气 排放 碳氢化合物 一氧化碳 热力学模型
下载PDF
液化气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正兴 王晓莉 +2 位作者 鲁卫平 杨传安 邢江博 《分析仪器》 CAS 2013年第6期25-28,共4页
采用中心切割技术,将二甲醚从烃类中切割出来,用一台色谱仪同时对液化气中微量甲醇、甲基叔丁基醚和二甲醚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精度能够满足分析要求,准确度较高,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液化 含氧化合物 中心切割
下载PDF
联合循环电厂液化石油气燃料系统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
9
作者 李国才 《科技资讯》 2005年第24期53-53,共1页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具有高热值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可以用来进行发电。因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液化石油气进行发电的电厂的数量还很少。但是对于一些欠发达且又缺少能源的国家,应用液化石油气进行发电却是一个很...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具有高热值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可以用来进行发电。因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液化石油气进行发电的电厂的数量还很少。但是对于一些欠发达且又缺少能源的国家,应用液化石油气进行发电却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本文给出了以液化石油气作为主燃料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电厂的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气化 燃烧 联合循环电厂 发电 燃料系统 处理方法 联合循环发电 碳氢化合物 经济价值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与消防
10
作者 庄满园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05年第39期8-9,共2页
一、前言 液化石油气主要是石油经过深度裂解和化学加工而获得的,其成份主要是小分子烷烃、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常温常压下大多是气体,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由于液化石油气几乎不含有不可燃烧成分,发... 一、前言 液化石油气主要是石油经过深度裂解和化学加工而获得的,其成份主要是小分子烷烃、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常温常压下大多是气体,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由于液化石油气几乎不含有不可燃烧成分,发热量高,燃烧充分,无粉尘灰渣,具有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优质能源而普遍受到欢迎,尤其是对于住在高层楼宇的家庭,管道液化气的使用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方便。当前,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生活能源,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庭用火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安全使用 消防 生活能源 碳氢化合物 管道液化 化学加工 二氧化碳 高层楼宇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与防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春华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6年第6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安全使用 防范 生活能源 碳氢化合物 化学加工 二氧化碳 发热量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的无碱精制方法
12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61-661,共1页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无碱精制方法 硫化氢 硫醇类杂原子化合物
下载PDF
介绍一种火焰光度计用液化石油气过滤器
13
作者 李彦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301-301,共1页
我室用液化石油气代替丙烷作为火焰光度计燃气,价格便宜,获取容易。但是经过多次试用发现有光电流不稳,数字显示呈大幅度跳跃的缺点。经研究主要原因是液化石油气除含丙烷外还含有一些甲烷、乙炔及其它双键或三键烃类化合物。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火焰光度计 过滤器 数字显示 烃类化合物 光电流 有机玻璃 活性炭吸附 丙烷 质控血清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混空气输配管网通气置换方案
14
作者 赵国栋 赵继东 《山西焦煤科技》 2007年第z1期136-137,142,共3页
在我国天然气使用不十分普及的情况下,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替代产品,在沿海一些中小城市应用而生。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对液化石油气的输配管网进行了全面地阐述,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置换方案。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含氧 混合气 爆炸极限
下载PDF
浅淡液化石油气储运事故的特点及危险特性
15
作者 汉志明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06年第2期6-6,共1页
液化石油气(简称LPG),其主要成分是C3、C4的烷烃和烯烃及C4的化合物和异构体。LPG是一种高热值的洁净燃料,具有使用方便、热效率高及污染小等优点。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危险特性 油气储运 特点 事故 主要成分 洁净燃料 异构体 化合物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瓶火灾扑救浅谈
16
作者 马军峰 《消防月刊》 1997年第3期29-29,共1页
液化石油气是原油蒸馏或其它石油加工中提炼出的烃类化合物,主要成份是由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组成。液化石油气除作工业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工业、民用燃料。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易于扩散。因石油气一般为压力储存,由液态变成气态、密... 液化石油气是原油蒸馏或其它石油加工中提炼出的烃类化合物,主要成份是由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组成。液化石油气除作工业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工业、民用燃料。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易于扩散。因石油气一般为压力储存,由液态变成气态、密度比空气重1.5倍。若有泄漏,随风向地面四处扩散,易积聚低洼处。 2 受热膨胀。石油气的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体积增大。其液态体积膨胀率比水大10—16倍。 3 爆炸强烈。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较大,约为2~10%。1公斤石油液化气的爆炸威力约等于4—10公斤梯恩梯炸药数量。爆炸后易形成大面积燃烧,造成重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爆炸后钢瓶的碎片能飞出100米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钢瓶 火灾扑救 气瓶 建筑物火灾 梯恩梯炸药 石油液化 体积膨胀率 爆炸极限 烃类化合物 正丁烷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发生爆炸性火灾的预防
17
作者 李新波 《品牌与标准化》 2011年第22期23-24,共2页
液化石油气是以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易燃易爆的特性,在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引起火灾,甚至造成灾难性的爆炸事故。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爆炸性火灾... 液化石油气是以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易燃易爆的特性,在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引起火灾,甚至造成灾难性的爆炸事故。加强对液化石油气爆炸性火灾预防和扑救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火灾预防 爆炸性 碳氢化合物 化工原料 易燃易爆 爆炸事故 扑救措施
下载PDF
浅谈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的安全管理工作
18
作者 孙元明 《江苏安全生产》 2010年第10期21-22,共2页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开采和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经过加压液化而得的。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丁烯等碳氢化合物。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为2%-10%,气态比重比空气重1.5—2倍,属一级可燃气体。由于气态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一...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开采和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经过加压液化而得的。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丁烯等碳氢化合物。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为2%-10%,气态比重比空气重1.5—2倍,属一级可燃气体。由于气态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一旦液化石油气从容器或管道中泄露出来,很容易在地面聚积而达到爆炸极限浓度,如遇到明火或静电产生的火花就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 安全管理工作 爆炸极限 碳氢化合物 石油开采 可燃气体 极限浓度 静电产生
下载PDF
发展液化石油气汽车
19
作者 孙企贤 《生命与灾害》 1997年第5期16-16,共1页
据环保部门测定,上海市中心区大气污染物中90%的一氧化碳和92%的碳氢化合物就来自汽车尾气。汽车排出的废气,已成了空气最大的污染源。为此,大力开发非汽油型汽车已势在必行。被人们称为“无形杀手”的汽车尾气,成分十分复杂。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汽车 汽车尾气 一氧化碳 大气污染物 碳氢化合物 污染源 汽车排出 汽油辛烷值 市中心区 环保部门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重油胶质和沥青质中杂原子化合物的分子表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琦 毛学锋 +3 位作者 李文博 曲思建 李军芳 钟金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研究沸点大于360℃的煤直接液化重油中胶质、沥青质的组成,通过在分子水平上对杂原子化合物进行表征分析胶质、沥青质中杂原子类型、碳数分布和等效双键(DBE)。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重油中胶... 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研究沸点大于360℃的煤直接液化重油中胶质、沥青质的组成,通过在分子水平上对杂原子化合物进行表征分析胶质、沥青质中杂原子类型、碳数分布和等效双键(DBE)。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重油中胶质及沥青质中杂原子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十分复杂,采用正离子电喷雾结合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鉴定出了N1、N1O1、N2、N2O2、N2S15类不同分子组成的碱性氮化物和S1、S22种含硫化合物;采用负离子电喷雾鉴定出了N1、N1O1、N1O2、N2、N2O1、N2O26类非碱性氮化物和O1、O2、O3、O4、O5、O6、O1S1、O2S1、O3S1、O4S110类含氧化合物,其中碱性氮化物相对丰度较高的是N1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相对丰度较高的是S1类化合物,非碱性氮化物相对丰度最高的是N1O2类化合物,含氧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的是O2类化合物。根据各类化合物的DBE和碳数分布,获得了煤直接液化重油中胶质、沥青质分子组成的重要信息。碱性N1类化合物主要母核结构是吡啶和喹啉为中心官能团的化合物,非碱性N1类化合物主要母核结构是苯并咔唑,S1类化合物主要以高缩合、长侧链的稠环含硫芳烃为主,O2类化合物主要母核结构是菲二酚及蒽二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重质油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含氧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