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流变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崔伟香 舒玉华 +1 位作者 崔明月 王春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0-254,264,共6页
针对目前CO_2干法压裂工艺技术存在压裂液黏度低、携砂困难等技术难题,将氟醚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增稠剂(FAL-16)和络合金属离子(铝)有机盐增稠助剂(FAL-31)分别按1%加量加入液态CO_2中制备了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采用高压管路流变实验模... 针对目前CO_2干法压裂工艺技术存在压裂液黏度低、携砂困难等技术难题,将氟醚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增稠剂(FAL-16)和络合金属离子(铝)有机盐增稠助剂(FAL-31)分别按1%加量加入液态CO_2中制备了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采用高压管路流变实验模拟了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在管路内的增稠过程,研究了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液态CO_2中加入1%的增稠剂FAL-16和1%增稠助剂FAL-31能显著提高液态CO_2压裂液的黏度,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的黏度最高可以达到20 m Pa·s(压力20 MPa、温度0℃、剪切速率393 s-1),增黏倍数在90数498之间,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呈现剪切稀化特性,黏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随温度的升高,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体系的流动指数n增大,稠度系数k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干法压裂 液态co2增稠压裂液 高压管路流变测试 黏度
下载PDF
100%液态CO_2增稠压裂液流变性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伟香 邱晓惠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针对液态CO2干法压裂增稠性能要求,研制了适用于液态CO2物理化学性能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通过高压管路流变实验,在线模拟了液态CO2增稠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液态CO2形成棒状或蠕虫状胶束而增加体系粘度,增黏倍数在8... 针对液态CO2干法压裂增稠性能要求,研制了适用于液态CO2物理化学性能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通过高压管路流变实验,在线模拟了液态CO2增稠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液态CO2形成棒状或蠕虫状胶束而增加体系粘度,增黏倍数在86-218之间,且混合体系呈现出剪切稀释特性;压力的增大或者稠化剂体积分数的增大对液态CO2增稠压裂液黏度的影响较小,对流变参数的影响均较小,而液态混合体系的有效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呈指数规律递减的趋势;液态混合体系的流动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稠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2 压裂液 度系数 有效黏度 流动指数
下载PDF
CO_(2)干法压裂用支化硅氧烷及含氟聚合物类增稠剂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3
作者 杜代军 李金涛 +2 位作者 蒲万芬 赵金洲 熊颖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2,共11页
近年来,CO_(2)干法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已成为致密油气藏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调研发现,CO_(2)干法压裂技术尚未成熟,主要是因液态或超临界CO_(2)黏度低而存在滤失量大、携砂性能差等问题,需要加入增稠剂来提高CO_(2)的... 近年来,CO_(2)干法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已成为致密油气藏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调研发现,CO_(2)干法压裂技术尚未成熟,主要是因液态或超临界CO_(2)黏度低而存在滤失量大、携砂性能差等问题,需要加入增稠剂来提高CO_(2)的黏度。针对硅氧烷类增稠剂需借助大量助溶剂、其他增稠剂而增稠效果不理想、温度压力适应性差等问题,从增稠机理和增稠特性两方面概述了目前支化硅氧烷类(不使用或少量使用助溶剂)及含氟类增稠剂CO_(2)压裂液增稠剂的研究进展,并在增稠特性部分综述了这两类增稠剂的结构特征和性能特点。其次,对国内相关液态CO_(2)和超临界CO_(2)干法压裂技术现场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分别从增稠机理、增稠性能和现场应用方面对干法压裂CO_(2)增稠剂及其压裂液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压裂 超临界CO_(2) 压裂液
下载PDF
硅氧烷增稠CO_2压裂液高压流变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宾飞 柏浩 +4 位作者 李强 左家强 李爱山 李兆敏 王彦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压裂过程中CO_2压裂液的相态和流变特性复杂多变,CO_2压裂液的高压流变性是压裂设计的基础。制备一种硅氧烷类增稠剂,测试其增稠性能,并通过改变增稠剂质量分数、温度、压力研究增稠后的CO_2压裂液在毛细管内流动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8... 压裂过程中CO_2压裂液的相态和流变特性复杂多变,CO_2压裂液的高压流变性是压裂设计的基础。制备一种硅氧烷类增稠剂,测试其增稠性能,并通过改变增稠剂质量分数、温度、压力研究增稠后的CO_2压裂液在毛细管内流动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8~16 MPa条件下,硅氧烷增稠CO_2压裂液表现为典型的幂律流体特性;温度和压力对硅氧烷增稠的CO_2流变性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硅氧烷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降低,稠度系数与流变指数均减小,在30~40℃,CO_2由液态变为超临界状态,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大幅度下降;随着压力升高,硅氧烷增稠CO_2表观黏度升高,稠度系数增大,流变指数减小,CO_2压裂液的非牛顿性增强,压力由8 MPa升高至16 MPa,硅氧烷增稠CO_2的表观黏度增大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压裂液 高压流变性 硅氧烷 流变参数
下载PDF
液态CO_2干法加砂压裂增稠剂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满学 何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2,共6页
CO_2干法加砂压裂是低压、低渗透、强水敏等非常规储层高效开发的有效措施之一。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液态CO_2干法加砂压裂技术中增稠剂现状,对现有增稠剂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归类,指出了增稠剂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开发的难点。通过对目... CO_2干法加砂压裂是低压、低渗透、强水敏等非常规储层高效开发的有效措施之一。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液态CO_2干法加砂压裂技术中增稠剂现状,对现有增稠剂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归类,指出了增稠剂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开发的难点。通过对目前国内液态CO_2干法压裂技术现状和现场试验情况梳理发现:国内液态CO_2增稠剂技术滞后于现场应用,压裂液携砂效率低,影响了压裂施工效果;分析国内外液态CO_2增稠剂研究存在的问题,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依据CO_2分子结构特征和理化特性,构建能使液态CO_2高效增黏的新型增稠剂分子结构,合成高质量的液态CO_2增稠剂,是实现液态CO_2干法加砂压裂的技术关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建议将液态CO_2干法压裂技术与常规无水压裂技术结合,既发挥了液态CO_2干法压裂技术优势,又实现了高砂比对压裂施工技术要求,满足非常规储层压裂开发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2 干法压裂 压裂液 技术展望
下载PDF
液态CO_2增稠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洲 周明 +1 位作者 王刚 丁申影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28,共4页
根据类型的不同对目前已有的液态CO_2增稠剂进行了分类,对液态CO_2增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CO_2增稠剂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液态co_2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新型CO_2压裂用增稠剂的增稠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强 王彦玲 +3 位作者 李庆超 王福玲 原琳 柏浩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了改善CO_2压裂液的黏度,需要加入适合该体系的增稠剂,笔者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五甲基二硅氧烷为支链添加剂,四甲基氢氧化铵与氯铂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支链聚硅氧烷CO_2增稠... 为了改善CO_2压裂液的黏度,需要加入适合该体系的增稠剂,笔者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五甲基二硅氧烷为支链添加剂,四甲基氢氧化铵与氯铂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支链聚硅氧烷CO_2增稠剂,并对该增稠剂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FT-IR)分析。此外,对加入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的CO_2压裂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7%的加量下,加入相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CO_2压裂液的黏度为1.66mPa·s,而加入硅氧烷增稠剂CO_2压裂液的黏度为6.67 mPa·s,硅氧烷增稠剂增稠效果明显;CO_2压裂液的黏度随着增稠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改善,增稠剂的浓度在1%~3%时,随压力从8 MPa升高到14 MPa,含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的CO_2压裂液黏度升高明显。然而,压裂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增大明显降低。新型支链聚硅氧烷增稠剂比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增稠效果明显优异,与国外产品的增黏效果相差较小。同时提出了聚硅氧烷对CO_2压裂液的增稠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压裂液 硅氧烷 性能 油田开发 温室效应
下载PDF
基于含硅类增稠剂的新型超临界CO2压裂液的流变特性及岩心伤害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柳 付美龙 +2 位作者 黄倩 王杰 赵众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针对超临界CO2压裂液黏度低、携砂能力差的应用现状合成了含硅类增稠剂,并研究了超临界CO2压裂液的流变特性及岩心伤害情况,旨在为增稠剂的优选以及现场压裂施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溶液聚合法室内合成了聚甲基倍半硅氧烷PMSQ和聚甲基倍... 针对超临界CO2压裂液黏度低、携砂能力差的应用现状合成了含硅类增稠剂,并研究了超临界CO2压裂液的流变特性及岩心伤害情况,旨在为增稠剂的优选以及现场压裂施工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溶液聚合法室内合成了聚甲基倍半硅氧烷PMSQ和聚甲基倍半硅氧烷-醋酸乙烯酯PMSQ-VAc二元共聚物增稠剂,采用红外光谱测试验证了增稠剂样品的主要官能团,运用高压长管管流实验法测试了超临界CO2压裂液的增黏效果及其流变特性,最后评价了超临界CO2压裂液在人造裂缝天然长岩心中的滤失性、岩心伤害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2种增稠剂的增黏效果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增稠剂注入量的增大,2种CO2压裂液的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在超临界CO2流体中,PMSQ-VAc的增黏效果相对较好,可使其黏度最大达到3.892 mPa·s;在渗透率为0.551 mD的岩心中,PMSQ-VAc与超临界CO2流体混合后压裂液的滤失系数为1.435×10^-2 m/min1/2,滤失速度为0.010 m/min,岩心的伤害率为16.33%~25.36%,滤失系数和滤失速度较小,伤害程度属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类 超临界co2压裂液 流变特性 滤失性 伤害性
下载PDF
液态二氧化碳增稠过程中相态变化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满学 何静 +1 位作者 陈刚 朱彤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98,共5页
液态二氧化碳(LCO_2)压裂液黏度低一直是制约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首次利用LCO_2与增稠剂LPE和胶束促进剂CJ-1混合后LCO_2的相态变化,探讨研究LCO_2-LPE-CJ-1压裂液的增稠机理,同时借助HAAKE黏度计的D300/400系统验证LPE-CJ-1体系... 液态二氧化碳(LCO_2)压裂液黏度低一直是制约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首次利用LCO_2与增稠剂LPE和胶束促进剂CJ-1混合后LCO_2的相态变化,探讨研究LCO_2-LPE-CJ-1压裂液的增稠机理,同时借助HAAKE黏度计的D300/400系统验证LPE-CJ-1体系对LCO_2增稠效果,利用偏光显微镜对LCO_2-LPE-CJ-1压裂液的胶束形态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LPE-CJ-1体系可使LCO_2-LPE-CJ-1压裂液增黏且最大黏度为112 m Pa·s左右,是目前文献报道的LCO_2的最大黏度(20 m Pa·s)的将近6倍。LCO_2-LPE-CJ-1压裂液体系的增稠机理是LPE-CJ-1分子间的离子络合作用后形成的棒状胶束,类似于交联聚合物形成分子间相互缠绕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2 压裂液 机理 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