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液柱流表面真空蒸发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峰榛 魏文韫 +2 位作者 余徽 夏素兰 朱家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23-3329,共7页
真空条件下连续液柱流表面蒸发现象及模型表达是低能耗汽-液分离过程设计的重要基础。研究了重力作用下通过孔口的连续液柱流条件,获得了液柱断裂的判据。研究了该体系表面蒸发的机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结... 真空条件下连续液柱流表面蒸发现象及模型表达是低能耗汽-液分离过程设计的重要基础。研究了重力作用下通过孔口的连续液柱流条件,获得了液柱断裂的判据。研究了该体系表面蒸发的机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结果表明:绝热闪蒸条件下,汽液相界面附近液相侧温度梯度显著,过程阻力主要在液相;增加孔口流速、增加液体过热度、减小孔径均可提高蒸发速率,但必须满足液柱断裂判据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液柱流 断裂判据 真空蒸发 模型与模拟 温度梯度 蒸发速率
下载PDF
连续液柱流自由表面非平衡绝热蒸发
2
作者 张峰榛 魏文韫 +2 位作者 余徽 夏素兰 朱家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0-184,共5页
分析连续液柱流自由表面绝热蒸发过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汽液界面温度及蒸发通量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表面非平衡蒸发过程速率仅为按热力学平衡条件下最大理论计算量的20%,并且受液柱内部向自由表面传热控制。表面蒸发过程迅速衰减,... 分析连续液柱流自由表面绝热蒸发过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汽液界面温度及蒸发通量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表面非平衡蒸发过程速率仅为按热力学平衡条件下最大理论计算量的20%,并且受液柱内部向自由表面传热控制。表面蒸发过程迅速衰减,当x/L=0.5,表面释放的蒸发热与液柱内部过热量之比水ηx(蒸发进程)仅为0.25,蒸发进程已接近尾声,揭示了强化液柱表面更新是强化该过程的主要因素。本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了单液柱流绝热真空蒸发实验数据的验证,蒸发速率模拟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液柱流 自由表面 绝热蒸发 非平衡
下载PDF
横掠液柱流的微粒运动机理及PM_(2.5)捕获(Ⅰ) 附面运动轨迹与分离半径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治良 魏文韫 +3 位作者 朱家骅 郭沈 夏素兰 余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01-2009,共9页
提出了横掠液柱流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推动PM2.5微粒附面运动机理,建立了微粒附面运动微分方程和数值积分反演方法,计算粒子运动轨迹并预测可吸收的微粒运动最大分离半径。定义最大分离半径与液柱表面之间附面层的厚度为分离厚度,以气溶胶... 提出了横掠液柱流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推动PM2.5微粒附面运动机理,建立了微粒附面运动微分方程和数值积分反演方法,计算粒子运动轨迹并预测可吸收的微粒运动最大分离半径。定义最大分离半径与液柱表面之间附面层的厚度为分离厚度,以气溶胶流体通过该区域的体积流量与横掠单液柱的总体积流量之比代表单液柱吸收效率;热泳推动力是强化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单液柱吸收效率,按串联模型导出规则排列的液柱群整体分离效率计算公式,依据液柱交叉流几何结构、流体流动和气液两相传热传质参数即可确定整体分离效率。对交叉流Reynolds数为170的实例计算显示,直径4mm的单液柱吸收效率为1.18%,由195排液柱群组成的长度为1170mm的分离通道整体分离效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吸收 交叉 热泳 界面 附面层
下载PDF
横掠液柱流的微粒运动机理及PM_(2.5)捕获(Ⅱ) 重型柴油机尾气PM_(2.5)捕获效率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治良 魏文韫 +3 位作者 朱家骅 夏小全 夏素兰 余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10-2016,共7页
根据(Ⅰ)报提出的液柱交叉流PM2.5颗粒附面运动与吸收机理及模型计算方法,设计了以钻井废水吸收钻井柴油机尾气PM2.5的液柱交叉流吸收现场试验装置。吸收器具有高温绝热蒸发与低温绝热冷凝两个操作空间,柴油机尾气通过绝热蒸发空间降温... 根据(Ⅰ)报提出的液柱交叉流PM2.5颗粒附面运动与吸收机理及模型计算方法,设计了以钻井废水吸收钻井柴油机尾气PM2.5的液柱交叉流吸收现场试验装置。吸收器具有高温绝热蒸发与低温绝热冷凝两个操作空间,柴油机尾气通过绝热蒸发空间降温增湿,携带水蒸气到绝热冷凝空间通过扩散在液柱表面冷凝,形成热泳和扩散双重强化PM2.5吸收分离机制。模型计算显示该机制下0.01~1.0μm范围内颗粒粒径与分离效率关系不显著,设计工况下单液柱分离效率1.17%~1.36%。由200排三角形布置的液柱构成的吸收器总体分离效率90%~93%。该过程可同时蒸发废水461.2kg.h-1。但颗粒分离效率随蒸发负荷及液柱温度的上升而降低,温升10℃、单液柱分离效率降低60%。现场模型试验装置监测数据与本文模型计算总分离效率基本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 柴油机尾气 PM2.5分离 热泳 传质强化
下载PDF
含湿气体横掠冷却液柱流阵列冷凝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峰榛 余徽 杨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8,共7页
建立了含湿气体横掠冷却液柱流阵列冷凝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冷却液柱流表面的影响,冷凝阻力主要集中在液柱流表面附近;凝雾产生受湿蒸汽过饱和度控制,其分布受冷凝推动力影响;因液柱的降液流动,增... 建立了含湿气体横掠冷却液柱流阵列冷凝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冷却液柱流表面的影响,冷凝阻力主要集中在液柱流表面附近;凝雾产生受湿蒸汽过饱和度控制,其分布受冷凝推动力影响;因液柱的降液流动,增强了气相的湍动,强化了传热传质过程。本文研究结果得到了含湿气体冷凝实验数据的验证,模拟值与实验数据较吻合,相对误差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柱流阵列 冷凝 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对地震作用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修勇 孙洪鑫 陈政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3,共5页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在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减振装置。建立了MR-TLCD数学模型,采用了等效阻尼线性化处理方法,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对不同质量比、频率比以及可调控制剪切力等参数变化下对减振效果的影...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在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减振装置。建立了MR-TLCD数学模型,采用了等效阻尼线性化处理方法,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对不同质量比、频率比以及可调控制剪切力等参数变化下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对地震作用下单自由振动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调谐阻尼器 动力模型 地震分析 谱分析 振动控制
下载PDF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对结构风致抖振控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洪鑫 陈政清 王修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由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和磁流变液阻尼器(MRD)组成的新型半主动控制装置。建立了含有半主动控制力项的MR-TLCD力学模型以及MR-TLCD与单自由结构耦合运动方程,等效线性化处理了MR-TLCD力学方程中的非...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由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和磁流变液阻尼器(MRD)组成的新型半主动控制装置。建立了含有半主动控制力项的MR-TLCD力学模型以及MR-TLCD与单自由结构耦合运动方程,等效线性化处理了MR-TLCD力学方程中的非线性阻尼项。采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MR-TLCD对单自由结构风致抖振情况下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比和频率比一定的情况下,MR-TLCD能够通过只改变外接电源进而改变MR-TLCD阻尼力即可实现良好的优化减振性能。且加速度控制效果优于位移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调谐阻尼器 动力模型 风致抖振 谱分析 振动控制
下载PDF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抑制结构地震作用半主动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洪鑫 王修勇 陈政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8,共7页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由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和磁流变液阻尼器(MRD)组成的新型半主动控制装置。依据Lagrange方程建立了MR-TLCD与单自由结构耦合运动方程,基于线性二次型经典控制计算出最优主动控制力,采用Bang-Bang、离...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由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和磁流变液阻尼器(MRD)组成的新型半主动控制装置。依据Lagrange方程建立了MR-TLCD与单自由结构耦合运动方程,基于线性二次型经典控制计算出最优主动控制力,采用Bang-Bang、离复位以及限界Hrovat最优控制三种算法来实现半主动控制策略,以Northridge地震动为例在Matlab/Simulink模块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半主动控制策略中离复位控制最优,限界Harvot,Bang-Bang次之,且都优于被动控制效果。相对位移控制效果好于相对加速度,均方根值效果好于峰值效果。但MR-TLCD抑制结构受到此类特征周期地震作用时有放大加速度峰值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调谐阻尼器 动力方程 半主动控制 地震控制 减震效果指标
下载PDF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的两级双态半主动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洪鑫 王修勇 陈政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0-165,共6页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由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和磁流变液阻尼器(MRD)组成的新型半主动控制装置。依据Lagrange方程建立MR-TLCD与单自由度结构耦合动力方程,从耗能受力角度详细阐述MR阻尼力、TLCD液体恢复力是阻尼力还是负...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由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和磁流变液阻尼器(MRD)组成的新型半主动控制装置。依据Lagrange方程建立MR-TLCD与单自由度结构耦合动力方程,从耗能受力角度详细阐述MR阻尼力、TLCD液体恢复力是阻尼力还是负阻尼力。基于MTALAB/Simulink工具箱,仿真分析单自由度被控结构受风致振动时简单双态控制、离复位控制和两级双态控制三种半主动算法下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级双态控制算法效果最优,离复位控制次之,简单双态控制远好于被动控制效果。综合考虑MR-TLCD与被控结构组成的动力系统,两级双态控制最趋于稳定。三种控制算法均显示良好控制效果,且结构位移控制效果略好于结构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调谐阻尼器 两级双态控制 半主动控制 风振控制
下载PDF
酶解法测定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β构型糖含量的研究
10
作者 黄世好 康如龙 +2 位作者 苏小建 张道平 刘倩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5期85-87,共3页
本研究是用酶解的方法测定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β构型糖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罗汉果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首先测得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总糖含量为23.50%,游离还原糖含量为12.97%;在β-葡萄糖苷酶最佳酶... 本研究是用酶解的方法测定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β构型糖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罗汉果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首先测得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总糖含量为23.50%,游离还原糖含量为12.97%;在β-葡萄糖苷酶最佳酶水解条件pH值为4.5,温度为45℃,加热时间为40min,β-葡萄糖苷酶用量为0.2g下,测得柱流液干燥固体中β构型糖的含量为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酶水解 β构型糖
下载PDF
利用树脂脱色对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还原糖的测定研究
11
作者 康如龙 刘倩 苏小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385-7386,7394,共3页
[目的]探索利用树脂脱色对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方法]将罗汉果甜甙生产过程中的柱流液柱进行酸水解后,对稀释浓度为0.4%、深褐色和不透明的柱流溶液,用D941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之后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罗... [目的]探索利用树脂脱色对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方法]将罗汉果甜甙生产过程中的柱流液柱进行酸水解后,对稀释浓度为0.4%、深褐色和不透明的柱流溶液,用D941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之后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罗汉果加工柱流液干燥固体中游离还原糖含量和总还原糖含量。[结果]罗汉果加工柱流浓缩液含固量为56.3%,树脂脱色后固体产物的得率为35.05%。用D941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色,脱色效果显著,可用于直接滴定,滴定终点明显,且经脱色后还原糖回收率可达98.48%。测得罗汉果柱加工流液干燥固体中游离还原糖含量为12.55%,总还原糖含量为23.50%。[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罗汉果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总还原糖 游离还原糖 树脂脱色
下载PDF
磁流变调谐液柱阻尼器半主动地震反应控制研究
12
作者 宋璨 王修勇 陈政清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4,共6页
结构的半主动控制装置是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一种新型的减振驱动器。文中提出了抑制结构水平振动的MR-TLCD模型,建立了MR-TLCD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运动方程。在经典线性最优控制(COC)和瞬时最优控制(I... 结构的半主动控制装置是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是一种新型的减振驱动器。文中提出了抑制结构水平振动的MR-TLCD模型,建立了MR-TLCD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运动方程。在经典线性最优控制(COC)和瞬时最优控制(IOC)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Clipped-optimal半主动控制策略的减振效果,并与被动控制的减振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且优于被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调谐阻尼器 理论模型 地震反应 最优控制算法 半主动控制
下载PDF
SDOF-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系统半主动控制试验研究
13
作者 孙洪鑫 王修勇 +1 位作者 陈政清 禹见达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68,共7页
结合磁流变(MR)阻尼器与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特点,研制具有半主动控制性能的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基于Bingham模型,设计旋转剪切式MR阻尼器;依据Langrage方程,建立带有阻尼比修正系数的MR-TLCD、MR-TLCD与单自由度(SDOF)... 结合磁流变(MR)阻尼器与调谐液柱阻尼器(TLCD)特点,研制具有半主动控制性能的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基于Bingham模型,设计旋转剪切式MR阻尼器;依据Langrage方程,建立带有阻尼比修正系数的MR-TLCD、MR-TLCD与单自由度(SDOF)结构耦合动力方程。从耗能受力角度,分析该系统的简单双态控制算法。制作SDOF结构与MR-TLCD系统的半主动控制试验装置,实现系统的简单双态控制的半主动控制试验。从SDOF结构的位移峰值、MR-TLCD峰值响应、结构时程曲线对比、MR-TLCD半主动控制实时阻尼力方面,分析半主动控制算法的实时试验效果。结果表明MR-TLCD半主动控制装置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峰值和加速度峰值减振百分比达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调谐阻尼器 旋转剪切式MR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 简单双态控制 实时控制
下载PDF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的离复位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璨 王修勇 陈政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0,共5页
提出了抑制水平振动的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模型,建立了单自由度结构——MR-TLCD的耦合运动方程。从系统动力方程出发,根据离复位控制策略,确定了MR-TLCD与单自由度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合理阻尼大小。数值计算中,利用谐波... 提出了抑制水平振动的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模型,建立了单自由度结构——MR-TLCD的耦合运动方程。从系统动力方程出发,根据离复位控制策略,确定了MR-TLCD与单自由度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合理阻尼大小。数值计算中,利用谐波叠加法模拟风荷载作用于该系统,并通过调节MR-TLCD的电压进行实时控制。仿真结果说明了在离复位控制策略下,MR-TLCD用于结构风振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理想的半主动控制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调谐阻尼器 系统动力方程 离复位控制策略 风振控制
下载PDF
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对桥梁风致扭转振动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洪鑫 王修勇 +1 位作者 陈政清 李春光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5,共8页
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与桥梁单自由度扭转耦合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依据试验数据把磁流变液阻尼器简化成Bingham模型并采用等效线性化处理。在简谐荷载激励情况下,在时域和频域内优化了随输入电流值变化... 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磁流变式调谐液柱阻尼器(MR-TLCD)与桥梁单自由度扭转耦合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依据试验数据把磁流变液阻尼器简化成Bingham模型并采用等效线性化处理。在简谐荷载激励情况下,在时域和频域内优化了随输入电流值变化的4种截面MR-TLCD的参数;在随机风荷载激励情况下,进一步评估了优化后的MR-TLCD对桥梁风致扭转振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这4种MR-TLCD都存在相应的最小平均动力放大系数比,且截面面积越大对应的最优电流值越大,平均动力放大系数比越小;扭转角位移峰值减小了43.9%,扭转加速度减小了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变式调谐阻尼器 时程分析 振动控制 风致扭转振动
原文传递
酶解法测定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α构型糖含量的研究
16
作者 康如龙 苏小建 +2 位作者 张道平 刘倩 黄继来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4-176,180,共4页
用酶解的方法测定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糖的α型结构及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罗汉果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首先测得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总还原糖含量为23.50%和游离还原糖含量为12.55%;在α-糖苷酶最佳酶水解... 用酶解的方法测定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糖的α型结构及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罗汉果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首先测得罗汉果深加工柱流液中总还原糖含量为23.50%和游离还原糖含量为12.55%;在α-糖苷酶最佳酶水解条件pH值为5.5、温度为65℃、加热时间为1h、α-糖苷酶用量为0.4g下,测得柱流液干燥固体中α构型糖的含量为6.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酶水解 α构型糖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Local Flow Regime Transition Criteria of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Vertical Upward Tube with a Horizontal Rod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志华 杨燕华 +1 位作者 刘磊 周芳德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42-449,共8页
The upward multiphase cross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vertical tube may occur in oil production and chemical facilities. In this study, the local flow patterns of an upward gas-water two phase cross flow in a vert... The upward multiphase cross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vertical tube may occur in oil production and chemical facilities. In this study, the local flow patterns of an upward gas-water two phase cross flow in a vertical tube with a horizontal ro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an optical probe and the digital high speed video system. The local flow patterns are defined as the bubble, slug, churn and annular flow patterns. Optical probe signals are ana- lyzed in terms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and it is proved that the local flow patterns can be recognized by this method. The transi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itional models are proposed. Finally, local flow pattern maps of the upward gas-water two-phase flow in the vertical tube with a horizontal rod are 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LIQUID two-phase cross flow local flow pattern transition
下载PDF
Fluid Flow Past a Circular Cylinder with Tandem Rod and Staggered Rod at Low Reynolds Number 被引量:2
18
作者 WU Wenbo WANG Jias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53-1065,共13页
The flow past a primary cylinder with one tandem control rod and one staggered control rod is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solving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wo examples are simulat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and ... The flow past a primary cylinder with one tandem control rod and one staggered control rod is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solving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wo examples are simulat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and the results matched well with those of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Reynolds number based on the diameter of the primary cylinder is 500. The diameter ratio between the control rod and the primary cylinder (d/D) is 0.25.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one upstream tandem control rod and one staggered control rod on the hydrodynamics of the primary cylinder is a linear superposition of the effect of a corresponding single control rod, and the effect of the upstream tandem control rod is dominant at larger spacing ratios such as G/D=2. For the combination of a downstream tandem control rod and a staggered control rod, the effect of the control rod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single control rod in the region of 0.2〈G/D〈0.5 & 30°〈a〈120° and 0.9〈G/D〈1.4 & 30°〈a〈50°, where the additional effect is obvious. In this case, the effect of the downstream tandem control rod is dominant at small spacing ratios (such as G/D=0.1). At moderate spacing ratios such as G/D=0.4, the effects of the tandem control rod and the staggered control rod are comparable in both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dem and staggered control rods additional effect of double control rods vortex shedding drag and lift coefficients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Turbulent Liquid Flow in a Gas-Liquid Bubble Column
19
作者 王树立 张敏卿 +1 位作者 范敏英 余国琮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9-195,共7页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xial component of time-average liquid velocity and turbulent intensity in a gas-liquid bubble column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Laser Doppler Anemometer (LDA). The effects of...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xial component of time-average liquid velocity and turbulent intensity in a gas-liquid bubble column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Laser Doppler Anemometer (LDA).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liquid turbulent intensity are studied and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urbulent intensity and viscosity was established. Such a relationship can be used conveniently in the calculation of liquid velocity profiles in bubble colum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e column liquid velocity field turbulent intensity turbulent viscosity
下载PDF
Effect of plunger number on hydraulic transformer's flow pulsation rate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成强 Jiang Jihai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3年第1期30-36,共7页
In order to supply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hydraulic transformer's design and application,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plungers in hydraulic transformer on its flow characteristic is analyzed,theoretical analysis a... In order to supply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hydraulic transformer's design and application,the effect of the number of plungers in hydraulic transformer on its flow characteristic is analyzed,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re done on hydraulic transformer's flow characteristic when the number of plungers is different.Based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wash plate piston hydraulic components,mathematical models of instantaneous flow and flow pulsation rate are built,and simulation study is done with MATLAB.As a result,the effect is found,and some conclusions worth referring to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transformer instantaneous flow flow beat rate simulation researc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