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先驱体转化法制备TaC抗烧蚀材料 被引量:22
1
作者 相华 徐永东 +1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3-898,共6页
报道了一种通过液相先驱体转化制备碳化钽的方法.用XRD分析材料高温处理后的相组成及晶态结构;用SEM观察和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随树脂含量的增加,碳化钽有机先驱体溶液的固化时间缩短.900℃处理后生成细小Ta2O5晶体;经高温处理后,试... 报道了一种通过液相先驱体转化制备碳化钽的方法.用XRD分析材料高温处理后的相组成及晶态结构;用SEM观察和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随树脂含量的增加,碳化钽有机先驱体溶液的固化时间缩短.900℃处理后生成细小Ta2O5晶体;经高温处理后,试样转化成立方相TaC.TaC颗粒分布较均匀且基体碳有一定程度的石墨化.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气孔率降低、致密度增大、基体的石墨化程度增强、石墨碳增多且TaC颗粒粒度也明显增大.TaC颗粒是在高温处理过程中通过液相反应机制生成的,且有“扩散-团聚”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先驱 抗烧蚀 碳化钽
下载PDF
液相先驱体转化法制备ZrC粉末及合成机理 被引量:17
2
作者 梅冰 苏勋家 +1 位作者 侯根良 王延斌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78,287,共5页
以氯氧化锆、丙醇、丙三醇和乙酰丙酮等为基本原料合成了锆的有机先驱体溶液,采用液相先驱体转化法在1 500℃制备了ZrC粉末。运用FTIR对锆的先驱体溶液的组成、结构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用XRD和EDS分析了粉末的形成机理,用SEM观察了... 以氯氧化锆、丙醇、丙三醇和乙酰丙酮等为基本原料合成了锆的有机先驱体溶液,采用液相先驱体转化法在1 500℃制备了ZrC粉末。运用FTIR对锆的先驱体溶液的组成、结构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用XRD和EDS分析了粉末的形成机理,用SEM观察了粉末的形貌。结果表明,有机锆的先驱体溶液具有螯和的链状或网状结构;先驱体溶液干燥后的粉末呈蜂窝状结构,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获得面心立方的ZrC粉末。经过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C还原锆的氧化物开始生成ZrC的最低温度为1594℃,实验温度低于理论温度,在1500℃时获得面心立方的ZrC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粉末 先驱 液相先驱转化法 合成机理 热处理
下载PDF
液相前驱体转化法制备ZrB_2粉末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运涛 陶雪钰 +2 位作者 邱文丰 赵京波 赵彤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2,共5页
采用液相前驱体转化法制备ZrB2粉末。首先以聚乙酰丙酮锆、硼酸、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了ZrB2前驱体,通过在高温下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热解前驱体得到ZrB2粉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热-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 采用液相前驱体转化法制备ZrB2粉末。首先以聚乙酰丙酮锆、硼酸、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了ZrB2前驱体,通过在高温下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热解前驱体得到ZrB2粉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热-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和扫描电镜(SEM)对ZrB2前驱体及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ZrB2前驱体易溶于常用溶剂,加工性能优良,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1600℃)下热解得到纯度较高的ZrB2粉末;ZrB2前驱体在pH值不大于4的反应环境下,反应时间越长制备的ZrB2陶瓷粉末纯度越高;ZrB2粉末颗粒尺寸为2~4μm,粉末中存在ZrC晶体、游离碳和少量氧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前驱转化 硼化锆 碳热还原反应
下载PDF
液相先驱体制备C/C-TaC复合材料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毅 徐永东 +1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1-543,551,共4页
采用液相先驱体,以3D针刺C/C多孔材料为反应基体,制备了C/C-TaC多元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对C/C-TaC多元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液相先驱体,以基体炭为炭源,简化了C/C-TaC制备工艺;经900℃预处理后,液相... 采用液相先驱体,以3D针刺C/C多孔材料为反应基体,制备了C/C-TaC多元复合材料。采用XRD和SEM对C/C-TaC多元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液相先驱体,以基体炭为炭源,简化了C/C-TaC制备工艺;经900℃预处理后,液相先驱体固化产物转化为纳米级别的Ta2O5,有助于TaC合成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温度有助于减少中间产物影响,至2 000℃可得到晶化度较高的化学计量比T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先驱 C/C多孔材料 C/C—TaC多元复合材料
下载PDF
液相前驱体转化法制备ZrC及其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庆刚 程新 +1 位作者 王志 史国普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采用前驱体转化法,在1 600℃下碳热还原反应热解含锆前驱体,制备碳化锆(ZrC)粉末,研究其裂解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ESM)及场发射投射电子显微镜(TEM),对ZrC粉末的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经1 60... 采用前驱体转化法,在1 600℃下碳热还原反应热解含锆前驱体,制备碳化锆(ZrC)粉末,研究其裂解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ESM)及场发射投射电子显微镜(TEM),对ZrC粉末的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经1 600℃热处理后获得面心立方的ZrC粉末为颗粒状球形,粒径≤100 nm,粒径及分布状况均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前驱转化 碳化锆粉末 热处理
下载PDF
KDP晶体中链状分布液相包裹体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德高 滕冰 +3 位作者 于涛 王东娟 王庆国 赵严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5-1329,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测了KDP晶体中出现的一种呈链状分布的液相包裹体,发现它们的尺寸从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不等,主要沿晶棱方向排列。对这类包裹体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分析发现,它们的形成与近年来新提出的KDP晶体棱边...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测了KDP晶体中出现的一种呈链状分布的液相包裹体,发现它们的尺寸从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不等,主要沿晶棱方向排列。对这类包裹体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分析发现,它们的形成与近年来新提出的KDP晶体棱边生长机制有关,讨论了KDP晶体生长过程中出现生长机制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 液相包裹 生长机制
下载PDF
液相先驱体转化结合溶胶凝胶法合成ZrC-SiC纳米复合粉体 被引量:5
7
作者 廉晓庆 隆万坤 +2 位作者 徐菊花 贾瑞强 彭龙贵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5-199,共5页
以八水合氧氯化锆为锆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蔗糖为碳源,采用液相先驱体转化结合溶胶凝胶法合成ZrCSiC纳米复合粉体。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有机锆先驱体的官能团,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Si/Zr摩尔比对复合粉体物... 以八水合氧氯化锆为锆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蔗糖为碳源,采用液相先驱体转化结合溶胶凝胶法合成ZrCSiC纳米复合粉体。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有机锆先驱体的官能团,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Si/Zr摩尔比对复合粉体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机锆先驱体具有链状或网状结构;1450℃烧成并保温2h,Si/Zr摩尔比0.28时复合粉体中仍存在未反应的m-ZrO_2相,Si/Zr摩尔比增加至1.11、2.56、5.88、23.17时均合成了纯相ZrC-SiC纳米复合粉体;随着Si/Zr摩尔比的增加,复合粉体粒径变化不大;Si/Zr摩尔比为2.56时平均粒径仅90nm,且元素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先驱转化法 溶胶凝胶法 ZRC SiC 纳米粉
下载PDF
液相前驱体制备单层MoS2薄膜
8
作者 曹邦麟 任启源 +1 位作者 叶子萌 王泽高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 2021年第2期66-71,共6页
MoS2薄膜生长主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备,本文使用液相金属前驱体替换传统的粉末原料,有效控制了生长基片表面的形核密度,提高了基片表面样品均匀度。并对生长过程中的基片前处理工艺、反应温度和时间、气压、前驱体量以及基片堆叠... MoS2薄膜生长主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备,本文使用液相金属前驱体替换传统的粉末原料,有效控制了生长基片表面的形核密度,提高了基片表面样品均匀度。并对生长过程中的基片前处理工艺、反应温度和时间、气压、前驱体量以及基片堆叠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实现了单层、单晶MoS2薄膜的可控制备,其单晶畴尺寸达到30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前驱 单层 单晶 MoS2
下载PDF
青海茶卡盐湖石盐中流体包裹体记录的古气候信息 被引量:17
9
作者 葛晨东 王天刚 +2 位作者 刘兴起 孟凡巍 刘吉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63-2068,共6页
内陆干旱区形成的盐湖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有效载体之一,而石盐中包裹体是揭示古气候的一种有效手段。青海茶卡盐湖是晚更新世晚期,逐渐演变形成的以石盐为主,固液相并存的综合性盐矿床。对茶卡盐湖钻孔样品中石盐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 内陆干旱区形成的盐湖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有效载体之一,而石盐中包裹体是揭示古气候的一种有效手段。青海茶卡盐湖是晚更新世晚期,逐渐演变形成的以石盐为主,固液相并存的综合性盐矿床。对茶卡盐湖钻孔样品中石盐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揭示出从5ka 以来,盐湖水温总体上逐渐升高,从20℃~30℃升高到接近400℃,反映出古气候的温度是逐渐升高的,与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研究表明,对石盐中原生单液相流体包裹体,采用冷冻-加热的方法测定均一温度,是获得盐湖古水温资料,进而恢复古气候变化的一种十分可信新手段,它在盐湖的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信息 液相包裹 均一温度 石盐 茶卡盐湖 青海
下载PDF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石盐包裹体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娟 高翔 +3 位作者 方勤方 彭强 马宏伟 刘广耀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古代氯化物型固体钾盐矿床,主要盐类矿物是石盐,其次是钾石盐和光卤石,其中钾石盐是该矿床主要的钾盐矿物。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冷冻加热法,对该矿床含矿层中的原生单一液相石盐包裹体进行了均一...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古代氯化物型固体钾盐矿床,主要盐类矿物是石盐,其次是钾石盐和光卤石,其中钾石盐是该矿床主要的钾盐矿物。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冷冻加热法,对该矿床含矿层中的原生单一液相石盐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测定,以期获得该矿床钾盐成矿和盐湖古水温方面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从白色石盐层→青灰色钾石盐层→含光卤石的青灰色钾石盐层,均一温度的均值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即由23.8℃→27.7℃→38.6℃,这与盐类矿物晶出的顺序一致,即由石盐→钾石盐→光卤石。可见,上部含光卤石的钾石盐层的蒸发强度明显高于其下部的钾石盐层和底部的石盐层,说明钾盐矿层的形成是湖盆卤水不断浓缩咸化的结果,这种咸化是缘于湖盆卤水温度的不断升高。湖盆卤水温度的变化是环境气候变化的结果。因此,原生包裹体均一温度可直接反映矿床形成时湖盆的古水温,同时可推测当时的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纯液相包裹 均一温度 石盐 古水温 勐野井 钾盐矿床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喷涂制备纳米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晖 陈礼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60,64,共4页
液相等离子喷涂是当今纳米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根据液相前驱体的特性将其分为悬浮液、有机或无机溶液、溶胶,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介绍了其研究进展;综述了该技术在SOFC、光催化、新一代热障涂层和超耐磨耐蚀涂层等方面的应用进... 液相等离子喷涂是当今纳米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根据液相前驱体的特性将其分为悬浮液、有机或无机溶液、溶胶,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和介绍了其研究进展;综述了该技术在SOFC、光催化、新一代热障涂层和超耐磨耐蚀涂层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机理研究、前驱体的制备和工艺优化将是该技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液相前驱 纳米涂层
下载PDF
硼化锆陶瓷前驱体法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运涛 陶雪钰 +2 位作者 邱文丰 赵京波 赵彤 《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4期27-29,共3页
以聚乙酰丙酮锆(PZO)、硼酸、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得到硼化锆液相前驱体;在1 400℃和氩气保护下使硼化锆前驱体发生碳热还原反应,得到硼化锆陶瓷.采用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镜表征了硼化锆前驱体... 以聚乙酰丙酮锆(PZO)、硼酸、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得到硼化锆液相前驱体;在1 400℃和氩气保护下使硼化锆前驱体发生碳热还原反应,得到硼化锆陶瓷.采用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镜表征了硼化锆前驱体及热解陶瓷产物.结果表明,在相对较低的温度(1 400℃)下热解得到的硼化锆陶瓷纯度较高;硼化锆陶瓷材料整体呈小块状,由硼化锆晶体层层堆积而成,其晶粒尺寸约为2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化锆陶瓷 液相前驱 碳热还原反应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喷涂La_2O_3-Y_2O_3-ZrO_2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其连 程旭东 《热喷涂技术》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一定化学配比的ZrOCl2·8H2O、YCl3和LaCl3三种盐溶液合成前驱体溶胶作为等离子喷涂液体喂料,制备二元稀土氧化物氧化镧与氧化钇共稳定的氧化锆陶瓷涂层,并测试分析了该涂层的组织结构、高温相稳定性及隔热性能。结果表明,氧化... 采用一定化学配比的ZrOCl2·8H2O、YCl3和LaCl3三种盐溶液合成前驱体溶胶作为等离子喷涂液体喂料,制备二元稀土氧化物氧化镧与氧化钇共稳定的氧化锆陶瓷涂层,并测试分析了该涂层的组织结构、高温相稳定性及隔热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镧与氧化钇共稳定的氧化锆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及高温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前驱 等离子喷涂 氧化镧氧化钇共稳定氧化锆 热障涂层
下载PDF
瑜伽呼吸控制技术增强肺部功能提高人体抵抗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明伟 刘思汐 《科技风》 2021年第25期144-146,共3页
笔者通过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生理学》,这些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数据来源于个案,又指导实践。瑜伽是较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没有相互竞争,也没有自己的利益;南充市瑜伽协会完全自费研究瑜伽,常年修习瑜伽;坚持练习瑜伽之后,瑜伽... 笔者通过系统学习《医学基础》《生理学》,这些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数据来源于个案,又指导实践。瑜伽是较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没有相互竞争,也没有自己的利益;南充市瑜伽协会完全自费研究瑜伽,常年修习瑜伽;坚持练习瑜伽之后,瑜伽呼吸控制技术对个体生命的健康、抵御病菌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包括对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脑出血等患者的康复给予辅助性帮助;内在式呼吸法通过大量的氧的吸入,从而对生理机能产生的奇妙功能,其锻炼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呼吸控制技术 肺部功能 深层物质 液相体
下载PDF
液相先驱转化法制备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岳 刘辉 +1 位作者 迟伟东 沈曾民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5-350,共6页
首先以八水氧氯化锆为原料合成了含锆液相先驱体,利用TG、XRD等研究了含锆液相先驱体的分解过程和产物;然后以含锆液相先驱体为浸渍剂对初始密度分别为1.0、1.2、1.4和1.6 g.cm-3的纯C-C复合材料进行浸渍处理,研究了锆掺杂C-C复合材料... 首先以八水氧氯化锆为原料合成了含锆液相先驱体,利用TG、XRD等研究了含锆液相先驱体的分解过程和产物;然后以含锆液相先驱体为浸渍剂对初始密度分别为1.0、1.2、1.4和1.6 g.cm-3的纯C-C复合材料进行浸渍处理,研究了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密度和ZrO2含量变化以及锆在复合材料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状态,同时研究了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液相先驱体于1 000、1 600℃处理后完全转化为纳米的ZrO2和ZrC粒子,其中m-ZrO2、t-ZrO2、ZrC的晶粒尺寸分别为32、19、28 nm;纳米ZrO2均匀分布于C-C复合材料的表面、基体中与碳纤维表面;在生成ZrC的过程中,纳米ZrO2不仅与C-C复合材料中的基体碳相互作用,还和增强体碳纤维相互作用,使其表面产生缺陷和孔洞而降低了部分纤维的增强作用;但相比于纯C-C复合材料,锆掺杂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液相先驱 真空浸渍法 纳米氧化锆 纳米碳化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ZrB_2/SiC前驱体的制备、表征及裂解行为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凯凯 邱文丰 +3 位作者 韩伟健 叶丽 赵爱军 赵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50-2054,共5页
以聚锆氧烷为锆源,聚硼硅氮烷兼作硼源、硅源和碳源,通过共混得到ZrB2/SiC液相前驱体,该前驱体经高温裂解得到ZrB2/SiC复相陶瓷.对ZrB2/SiC前驱体的裂解行为、陶瓷产物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ZrB2/SiC前驱体经1400℃裂解... 以聚锆氧烷为锆源,聚硼硅氮烷兼作硼源、硅源和碳源,通过共混得到ZrB2/SiC液相前驱体,该前驱体经高温裂解得到ZrB2/SiC复相陶瓷.对ZrB2/SiC前驱体的裂解行为、陶瓷产物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ZrB2/SiC前驱体经1400℃裂解后保持无定形状态,1500℃处理后析出t-ZrO2晶体,1600℃时体系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生成ZrC,同时析出SiC晶体,1700℃时生成ZrB2,最终陶瓷产物晶相组成为ZrB2/SiC.在1500~2000℃范围内,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陶瓷由致密结构变为多孔结构,最终陶瓷产物由尺寸为100~300 nm的纳米颗粒堆积而成,各元素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前驱 裂解 碳热还原 ZRB SiC复相陶瓷 纳米颗粒 多孔结构
下载PDF
宽叶缬草水提物镇痛作用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芳瑜 何茂秋 +3 位作者 徐昌艳 张环 罗忠圣 覃容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8-1000,共3页
疼痛是机体组织潜在或实际受损后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感觉,属于人体预警机制,而长期疼痛和过度伤害性刺激会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宽叶缬草(Valerian radix et rhizoma,VRR)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宽叶缬... 疼痛是机体组织潜在或实际受损后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感觉,属于人体预警机制,而长期疼痛和过度伤害性刺激会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宽叶缬草(Valerian radix et rhizoma,VRR)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宽叶缬草Valet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辛、苦、温,主治脘腹胀痛、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失眠[2-4],民间治疗疼痛及失眠多以水煎入药主,故将宽叶缬草水提物作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缬草 镇痛作用 热板实验 醋酸扭实验:高效液相色谱 AHP-CRITIC 谱效关系
下载PDF
Measurements of zinc oxide solubility i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from 25 to 100 °C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爱良 徐冬 +2 位作者 陈星宇 张文勇 刘旭恒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513-1516,共4页
The solubility of zinc oxide i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was measured in a clos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vessel from 25 to 100 ℃. The ZnO solu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employing the method of isothermal solution sat... The solubility of zinc oxide in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was measured in a clos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vessel from 25 to 100 ℃. The ZnO solu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employing the method of isothermal solution satu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ZnO solid exists in the equilibrium state in the low concentration alkali regions, and the solubility of zinc oxide is almost invariable with temperat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alkali concentration, equilibrium solid turns from ZnO to NaZn(OH)3 suddenly, this mutation is called invariant point. The alkali concentration of the invariant point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but the solubility of NaZn(OH)3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lkali concentration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At the same Na2O concentration,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is, the higher the solubility of NaZn(OH)3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solubility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Na2O-ZnO-H2O system equilibrium phase diagram
下载PDF
Effect of Quercetin on CYP1A2, CYP2E1, CYP3A2 Activities and its Inhibitory Mechanism Studies in Rat Liver Microsomes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江泉 汤致强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5年第4期231-236,共6页
Aim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quercetin (QU), an natural plant estrogen, on CYP1A2, CYP2E1, and CYP3A2 activities in rat liver microsomes; and to identify the magnitude of inhibitory effect and the probable ... Aim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quercetin (QU), an natural plant estrogen, on CYP1A2, CYP2E1, and CYP3A2 activities in rat liver microsomes; and to identify the magnitude of inhibitory effect and the probable inhibitory mechanism of QU. Methods QU and specific substrate were concurrently incubated, with HPLC detection of the substrate metabolites for data analysis. The magnitude of inhibitory effect of QU on CYP3A2 w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ketoconazole (Ket) and erythromycin (Ery). The mechanism of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CYP3A2 and CYP2E1 was derived from Lineweaver-Burk plots. Results HPLC methods were in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r〉0.999 1.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intra-day and inter-day were〈8.4%. Recovery of each analyte in the concentrations studied was between 91.1% and 107.6 %. QU (up to 8 μmol·L^-1) showed potent induction to CYP1A2 (338.1% of the negative control)while inhibited CYP2E1 (49.2% of the negative control) and CYP3A2 (60.3% of the negative control) activity. The magnitude of inhibitory effect for QU on CYP3A2 was between those for Ket and Ery (Ket〉QU〉Ery). QU exhibited competitive inhibition of CYP3A2 dextromethorphan N-demethylation reaction and expressed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of CYP2E1 chlorzoxazone-6-hydroxylation reaction. Conclusion HPLC assay has been validated with precision and accuracy. QU is an effective inhibitor of several CYP isoforms. It may cause relevant drug-drug interactions with CYP3A substrates. As a plant flavonoid, QU has potential not only in molecular advantage but also in CYP450 module capability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in cancer chem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RCETIN cytochrome P450 liver microsome HPLC INHIBITOR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stealthy etoposide proliposomes and the pharmacokinetics in rabbits
20
作者 李津明 张彦卓 +1 位作者 任君刚 曲韵志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4期303-308,共6页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prepare stealthy etoposide proliposomes and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in rabbits. Blank stealthy liposomes were prepared by film dispersion method. Stealthy etoposide lipos...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prepare stealthy etoposide proliposomes and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in rabbits. Blank stealthy liposomes were prepared by film dispersion method. Stealthy etoposide liposom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ammonium sulfate gradient loading procedure. Vacuum freeze-dry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dry stealthy etoposide liposomes.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stealthy etoposide proliposomes was determined by Sephadex chromatography. The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e. The particle size and zeta potential were measured by using electrophoretic light scattering technology. The pharmacokinetics in rabbits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son with etoposide injection and conventional liposomes, respectively. Mean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stealthy etoposide proliposomes was 83.92% ± 3.65% (n = 3). The liposomes were round or oval. Mean particle size was (124.5 ±26.9) nm, and zeta potential was (-39.50 ±1.04) mV. Following intravenous injection administration at a dose of 1.5 mg/kg etoposide, the three kinds of etoposide preparations were fitted with the two-compartment model. T1/2 β and A UC values of stealthy etoposide proliposomes were (19.26 ± 3.16) h and (26.04 ±3.53) μg/h/mL, respectively. T1/2 β and AUC values of etoposide injection were (0.94 ± 0.21) h and (0.98 ± 0.26) μg/h/mL, respectively. T1/2β and AUC values of conventional liposomes were (7.99 ± 1.36) h and (11.65 ± 1.70) μg/h/mL, respectivel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ealthy etoposide proliposomes could significantly extend the duration of etoposide in blood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oposide Stealthy proliposome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HARMACOKINE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