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液相烧结法制备钢用耐磨覆层材料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永国 李兆前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2-715,共4页
反应液相烧结法在1 290℃下真空烧结成功制备出16 Mn钢用耐磨覆层材料,其表面硬质覆层的硬度HRA可达82-90。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能谱对此种覆层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质覆层中硬质相和粘结相分散均匀;硬... 反应液相烧结法在1 290℃下真空烧结成功制备出16 Mn钢用耐磨覆层材料,其表面硬质覆层的硬度HRA可达82-90。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能谱对此种覆层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质覆层中硬质相和粘结相分散均匀;硬质覆层的组织为α-Fe和Mo2FeB2,其中硬质相Mo2FeB2,约占体积比的70%;硬质覆层与16 Mn的界面为反应型,界面结合良好。磨损实验表明此种覆层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液相烧结法 制备 钢用耐磨覆层材料 微观结构 界面
下载PDF
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材料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正 刘福田 +1 位作者 张英才 李文虎 《山东冶金》 CAS 2006年第2期44-46,共3页
采用液相烧结法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将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的优异性能赋予钢基体表面,获得了耐磨抗蚀、界面结合强度高的新型硬质覆层材料。同时确定了硬质合金覆层的化学配比(B、Fe、Mo元素成分的配比)和C、Cr、Ni... 采用液相烧结法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覆层,将三元硼化物硬质合金的优异性能赋予钢基体表面,获得了耐磨抗蚀、界面结合强度高的新型硬质覆层材料。同时确定了硬质合金覆层的化学配比(B、Fe、Mo元素成分的配比)和C、Cr、Ni合金元素的添加量。对硬质合金覆层的洛氏硬度的测量结果表明,覆层的硬度明显高于钢基体的硬度,其中5Cr2Ni0.8C材料试样的硬度最大;对硬质合金覆层以及覆层与钢基体的界面结合处的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表明,铬加入后部分进入陶瓷硬质相,加强了其硬度,而镍元素只在铁基粘结相中存在,并且覆层与钢基体之间形成了致密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烧结法 三元硼化物 硬质合金 覆层材料
下载PDF
液相烧结法制备陶瓷颜料简述
3
作者 王风贺 李月云 《山东陶瓷》 CAS 2002年第4期26-27,共2页
本文介绍了液相烧结法合成陶瓷颜料的原理、方法和优点 ,为其他高纯度。
关键词 液相烧结法 制备 陶瓷颜料 纳米材料
下载PDF
液相烧结法聚晶金刚石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坤 《陶瓷》 CAS 2019年第8期53-62,共10页
笔者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以粒度为5μm的金刚石微粉为原材料,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了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坯,分别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其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了PCD拉丝模坯材料的烧结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聚晶金刚石... 笔者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以粒度为5μm的金刚石微粉为原材料,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了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坯,分别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其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了PCD拉丝模坯材料的烧结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坯的力学性能(磨耗比、维氏硬度)均随着烧结时间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在烧结时间为180s时达到最大,烧结时间过短,其微观组织孔隙较大,烧结时间过长,金刚石石墨化严重;而在以烧结温度为变量的对比实验中发现,聚晶金刚石拉丝模坯的力学性能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在烧结温度为1550℃时达到最大,烧结温度过低,金刚石晶粒棱角分明,晶粒间隙较大,而烧结温度过高,晶粒发生异常生长。所以,在压力为5.7GPa,温度为1550℃,烧结时间180s的条件下进行液相烧结得到的聚晶金刚石的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烧结法 聚晶金刚石 拉丝模 烧结温度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含反应合成碳硼铝化合物相的碳化硅陶瓷及其液相烧结法
5
《中国建材》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3-93,共1页
该发明专利是一种含反应合成碳硼铝化合物相的碳化硅陶瓷及其液相烧结法。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液相烧结法 化合物相 反应合成 发明专利
下载PDF
含反应合成碳硼铝化合物相的碳化硅陶瓷及其液相烧结法
6
《科技开发动态》 2003年第3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碳硼铝化合物 碳化硅陶瓷 液相烧结法
原文传递
国外烧结不锈钢的发展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华生 《功能材料》 EI CAS 1988年第3期158-164,共7页
一、前言不锈钢是最重要的耐腐蚀材料,用途广泛,但是难于切削加工,而且塑性加工性差,因此在制造机械零件中存在许多技术疑难。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可以不通过切削加工而制成复杂形状的高精度制品。因此,国外工业先进国家都重视发展烧结不... 一、前言不锈钢是最重要的耐腐蚀材料,用途广泛,但是难于切削加工,而且塑性加工性差,因此在制造机械零件中存在许多技术疑难。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可以不通过切削加工而制成复杂形状的高精度制品。因此,国外工业先进国家都重视发展烧结不锈钢。近几年来,国外对不锈钢技术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例如通过液相烧结可制成高密度、高强度和弥散硬质颗粒的高耐磨性不锈钢以及非晶材料。不锈钢管技术的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表材料 马氏体 雾化粉 机械性能 力学性质 烧结不锈钢 粉末冶金方法 奥氏体 γ固溶体 金相相组成 液相烧结法
下载PDF
浅谈两种无压烧结制备B4C复合陶瓷的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洋洋 王帅 +3 位作者 姜胜南 祁琰童 邢鹏飞 都兴红 《铁合金》 2020年第5期17-19,26,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针对无压烧结工艺制备B4C复合陶瓷的两种生产方法:液相烧结法和两步烧结法,并且简述了它们在实践中的不同应用,对无压烧结制备碳化硼复合陶瓷的工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为其他陶瓷的烧结工艺提供了借鉴及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 无压烧结 碳化硼 液相烧结法 两步烧结法
下载PDF
Gd_(2)O_(3)掺杂BiFeO_(3)陶瓷的漏电流特性及磁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璇 郭菲菲 +3 位作者 龙伟 惠增哲 何爱国 徐瑰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1167,共7页
本文采用快速液相烧结法制备了Gd_(2)O_(3)掺杂BiFeO_(3)陶瓷,并对陶瓷样品进行了物相、形貌、漏电流特性和磁性能研究。XRD分析结果表明,Gd_(2)O_(3)的加入促进了富铋相(Bi 25 FeO 40)的形成且使晶胞体积减小,同时陶瓷的物相由三方相... 本文采用快速液相烧结法制备了Gd_(2)O_(3)掺杂BiFeO_(3)陶瓷,并对陶瓷样品进行了物相、形貌、漏电流特性和磁性能研究。XRD分析结果表明,Gd_(2)O_(3)的加入促进了富铋相(Bi 25 FeO 40)的形成且使晶胞体积减小,同时陶瓷的物相由三方相向正交相转变;SEM分析结果表明,Gd_(2)O_(3)掺杂能起到细化陶瓷晶粒的作用;电学性能分析表明,陶瓷样品漏电流较大,但Gd_(2)O_(3)的掺杂可显著降低陶瓷的漏电流;漏电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陶瓷在低电场下的漏电流特性是欧姆传导机制,在高电场下纯BiFeO_(3)陶瓷的漏电流特性为肖特基发射机制,但随着Gd_(2)O_(3)掺杂量的增加而逐渐变为空间电荷限制电流传导(SCLC)机制;磁性研究结果表明,掺杂引入的磁性Gd_(2)O_(3)颗粒均匀分布在陶瓷的晶界处从而显著提高陶瓷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eO_(3)陶瓷 Gd_(2)O_(3)掺杂 液相烧结法 电学性能 漏电流特性 磁性能
下载PDF
钢结硬质合金/碳钢界面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高建平 李炎 +1 位作者 魏世忠 龙锐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27,共4页
在烧结温度为1350℃时,采用液相烧结法将爆炸压实后的钢结硬质合金粉末复合在碳钢表面,获得了覆层材料。对界面的组织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区的组织为珠光体,有新相M23C6、Fe3W3C生成,剪切强度为106MPa,在覆层/碳钢的界面... 在烧结温度为1350℃时,采用液相烧结法将爆炸压实后的钢结硬质合金粉末复合在碳钢表面,获得了覆层材料。对界面的组织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区的组织为珠光体,有新相M23C6、Fe3W3C生成,剪切强度为106MPa,在覆层/碳钢的界面结合处,存在有覆层的高硬度到钢基体低硬度的狭窄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硬质合金 界面 显微结构 性能 液相烧结法 碳钢
下载PDF
氧化铝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在立磨辊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纪晓楠 杨一 +1 位作者 李萍 佟伟平 《陶瓷》 CAS 2021年第8期29-34,共6页
笔者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出氧化铝颗粒增强过共晶高铬铸铁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RD检测,EBSD检测和摩擦磨损实验等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氧化铝颗粒均匀分布于基体材料中,并与基体材料形成了明显的润湿界面,复合材料具有良好... 笔者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备出氧化铝颗粒增强过共晶高铬铸铁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RD检测,EBSD检测和摩擦磨损实验等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氧化铝颗粒均匀分布于基体材料中,并与基体材料形成了明显的润湿界面,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工业应用实验显示,在水泥生料立磨上,采用氧化铝颗粒增强过共晶高铬铸铁复合材料制备的耐磨辊套的使用寿命可以达到原高铬铸铁辊套寿命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颗粒 过共晶高铬铸铁 液相烧结法 耐磨性
下载PDF
读者信箱
12
作者 丁力 《陶瓷》 CAS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卫生陶瓷 快速烧成 陶瓷砖 红坯 液相烧结法 陶瓷颜料
下载PDF
碳包覆改性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双 庄雪 +3 位作者 王冰 唐立丹 刘亮 齐锦刚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0-536,共7页
先以高锰酸钾(KMnO4)和硫酸锰(MnSO4·H2O)为原料用电脉冲辅助氧化还原法制备二氧化锰(MnO2)粉末,再以葡萄糖(C6H(12)O6)为碳源用液相烧结法制备出不同碳包覆量的MnO2/C复合材料,研究了碳包覆量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 先以高锰酸钾(KMnO4)和硫酸锰(MnSO4·H2O)为原料用电脉冲辅助氧化还原法制备二氧化锰(MnO2)粉末,再以葡萄糖(C6H(12)O6)为碳源用液相烧结法制备出不同碳包覆量的MnO2/C复合材料,研究了碳包覆量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的加入使MnO2晶型由γ型转变为α型,葡萄糖加热分解后生成无定型的碳覆着在二氧化锰颗粒的表面,抑制了晶粒生长而使晶粒细化。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浓度为1.5g/L、电流密度为2 A·g^-1条件下二氧化锰的比电容为722.2 F·g^(-1)。与包覆二氧化锰前比较,包覆后比电容提高了64.6%。经过4000圈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74.72%,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包覆二氧化锰 电脉冲辅助氧化还原法/液相烧结法 机理分析
原文传递
Ba,Ti双位共掺杂BiFeO_3多铁功能陶瓷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炎 朱永丹 +1 位作者 胡诚 李美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1-337,共7页
采用快速液相烧结法制备出多铁BiFeO_3(BFO),Bi_1-xBa_xFe_(0.950)Ti_(0.050)O_3(x=0.100,0.150,0.200,0.300,0.350) 和Bi_(0.800)Ba_(0.200)Fe_(1-y)Ti_yO_3(y=0.025,0.050,0.075,0.100)陶瓷.研究了不同Ba,Ti掺杂含量对BFO陶瓷微观结... 采用快速液相烧结法制备出多铁BiFeO_3(BFO),Bi_1-xBa_xFe_(0.950)Ti_(0.050)O_3(x=0.100,0.150,0.200,0.300,0.350) 和Bi_(0.800)Ba_(0.200)Fe_(1-y)Ti_yO_3(y=0.025,0.050,0.075,0.100)陶瓷.研究了不同Ba,Ti掺杂含量对BFO陶瓷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介电性能以及磁性的影响.XRD测试表明制得的陶瓷样品为菱形钙钛矿结构,属于R3c空间群,Ba,Ti掺杂含量较高时会引起结构发生畸变.陶瓷的漏电流密度随Ba掺杂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却随Ti掺杂含量的升高而减小.磁性测试表明,Ba,Ti双位共掺杂BFO陶瓷具有饱和的磁滞回线,其剩余磁化强度随Ba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Ti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x=0.350时陶瓷样品的最大剩余磁化强度达到0.29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BiFeO3陶瓷 Ba和Ti双位共掺杂 磁性增强 快速液相烧结法
原文传递
The development of Bi Fe O_3-based ceramics 被引量:1
15
作者 Ahmad Hussain Xijun Xu +5 位作者 Guoliang Yuan Yiping Wang Ying Yang Jiang Yin Junming Liu Zhiguo Li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36期5161-5169,共9页
The multiferroic properties of Bi Fe O3-based ceramics were improved through optimizing their sintering method and doping with certain rare earth elements in pure Bi Fe O3. Some methods, especially liquid-phase sinter... The multiferroic properties of Bi Fe O3-based ceramics were improved through optimizing their sintering method and doping with certain rare earth elements in pure Bi Fe O3. Some methods, especially liquid-phase sintering method has largely decreased the densities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Fe2in Bi Fe O3-based ceramics, and thus their resistivity became high enough to measure the saturated polarization and the large piezoelectric d33 coefficient under the high electric field of [150 k V/cm. Besides,multiferroic properties were improved through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doping in pure Bi Fe O3. Magnetization commonly increases with the proportional increase of Nd,La, Sm and Dy contents up to *30 %, while ferroelectric phase can transform to paraelectric phase at a certain proportion. An improved magnetoelectric coupling was often observed at ferroelectric phase with a relatively large proportion. Besides, an enhanced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is expected in Bi Fe O3-based ceramics with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ies as they are already observed in thin epitaxial Bi Fe O3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FE 陶瓷 纯铋 稀土元素掺杂 液相烧结法 压电系数 铁电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