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ranaftate的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陆豪杰 张芳 郭寅龙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用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 ICRMS)和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串级质谱 (FT/ ICRMSn,n=2 )研究新药 Liranaftate的裂解机理 ,探讨了相应的碎裂方式和机理 ,发现了该化合物的一个七元环重排裂解规律 ,给出了相应的准确分子量... 用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 ICRMS)和傅立叶变换 -离子回旋共振串级质谱 (FT/ ICRMSn,n=2 )研究新药 Liranaftate的裂解机理 ,探讨了相应的碎裂方式和机理 ,发现了该化合物的一个七元环重排裂解规律 ,给出了相应的准确分子量测定数据加以证实 ,同时也对比了 EI和 MAL DI两种不同离子化方式所得到的质谱结果 ,进一步证实了该重排是一个通过 Liranaftate吡啶环上氮原子的七元环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ranaftate研究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抗真菌活性 药物研究 裂解机理 重排反应
下载PDF
线性离子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的结构原理及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卞利萍 张洪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7-253,共7页
介绍了线性离子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TQ-FT-MS)的结构和特点,并以美国热电集团的LTQ-FT-MS为例,介绍了该仪器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LTQ-FT-MS将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联用,将测量精度提高到1~2μg/g,可以显著提高全新肽链... 介绍了线性离子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TQ-FT-MS)的结构和特点,并以美国热电集团的LTQ-FT-MS为例,介绍了该仪器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LTQ-FT-MS将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联用,将测量精度提高到1~2μg/g,可以显著提高全新肽链测序的确定性.FT-MS可通过电子捕获解离技术对天然蛋白质的结构进行鉴定;还可用于蛋白质分子的'由上而下'的多级质谱分析,对高度同源的蛋白质序列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离子-傅立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LTQ-FT-MS)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鉴定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数据采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曾家伟 贾伟 +1 位作者 应万涛 钱小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38-1242,共5页
探讨了线性离子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TQ-FT)的数据采集模式对蛋白质组鉴定结果的影响,比较和分析了针对不同复杂程度样本的最佳采集模式。对于α-乳清蛋白4种标准蛋白质酶切肽段混合物的简单体系,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 探讨了线性离子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TQ-FT)的数据采集模式对蛋白质组鉴定结果的影响,比较和分析了针对不同复杂程度样本的最佳采集模式。对于α-乳清蛋白4种标准蛋白质酶切肽段混合物的简单体系,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腔中选3个最强母离子进行选择离子监测扫描后,再实施二级碎裂的方法(SIM3)得到的肽段覆盖率,分别是直接选10个最强母离子进行二级碎裂(FT10)方法得到的肽段覆盖率的1.5~1.9倍。另外,对酵母蛋白酶切肽段混合物的复杂体系鉴定时,只采集双电荷和三电荷母离子进行二级扫描的方法(FT10_23)比单电荷、双电荷和三电荷都采集的方法(FT10_123)得到的图谱鉴定成功率提高64.1%。实验还对不同数据采集模式下图谱的特点进行了考察。本研究表明,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样本,应采取不同的质谱数据采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质谱采集模式 线性离子-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乳及乳制品中青霉素类残留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佳 胡雪 +4 位作者 白艳梅 康恺 段国霞 刘丽君 李翠枝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4年第6期26-30,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在乳及乳制品中青霉素类残留及其主要酶解代谢产物、体内代谢产物等方面检... 综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在乳及乳制品中青霉素类残留及其主要酶解代谢产物、体内代谢产物等方面检测中的应用。从样品的提取、净化、色谱分离方式和质谱检测方式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青霉素 代谢产物
下载PDF
LC FT-ICR MS精确分析卵清蛋白在真空干燥过程中的糖基化修饰 被引量:2
5
作者 涂宗财 王辉 +2 位作者 刘成梅 刘光宪 肖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2,95,共4页
研究了卵清蛋白与葡萄糖混合物在真空干燥的过程中,卵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情况。首次采用胃蛋白酶和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LC-FT-ICR)精确质谱分析技术对卵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位点进行研究,其蛋白质覆盖率可以达到100%,研究发现... 研究了卵清蛋白与葡萄糖混合物在真空干燥的过程中,卵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情况。首次采用胃蛋白酶和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LC-FT-ICR)精确质谱分析技术对卵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位点进行研究,其蛋白质覆盖率可以达到100%,研究发现在真空干燥过程中,卵清蛋白中的赖氨酸会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初级反应,形成糖基化修饰,主要发生在卵清蛋白的K47,56,62,182,190,323和370的赖氨酸氨基上,而卵清蛋白中的精氨酸和氮末端氨基未发现被糖基化修饰;同时,采用离子碰撞诱导解离三级质谱CID-MS3验证m/z7863+的离子峰为m/z7323+的离子峰上添加一个162Da。本论文的研究为精确分析蛋白质修饰的一级结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为真空干燥在实验分析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干燥 糖基化 卵清蛋白 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cFT-ICRMS) 胃蛋白酶
下载PDF
HPLC-FT-ICR MS法研究中药大花红景天在阿尔茨海默模型大鼠血中的移行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凯 褚晓文 +3 位作者 王雪 李欣彤 张晓雪 韩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9,共12页
目的研究中药大花红景天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血中的移行成分。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2致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造模后次日开始灌胃给予大花红景天(2.24 g·kg^(-1)),连续给药28 d,采用M... 目的研究中药大花红景天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血中的移行成分。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2致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造模后次日开始灌胃给予大花红景天(2.24 g·kg^(-1)),连续给药28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试验考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利用HPLC-FT-ICR-MS方法研究大花红景天醇提取物灌胃给药后的大鼠血浆样品的基峰离子流色谱图、提取离子流色谱图及二级质谱图等信息。通过对比空白血浆和给药血浆中各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精确质量数、二级碎片等特征,确认其在AD模型大鼠血浆中的移行成分。结果在模型大鼠血浆中共检测到42个与大花红景天相关的化学成分,包括19个原形化学成分和23个相关的代谢产物。结论本研究为阐明中药大花红景天治疗AD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大花红景天 阿尔茨海默病 移行成分
下载PDF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体泛黑物质分子组成及形成机理
7
作者 黎明杰 蒋彬 +6 位作者 郭晋川 潘越 蒋然 廖玉宏 张晓红 朱新海 陈子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9-1081,I0008,共14页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在秋冬季频繁出现黑水现象。现有研究指出,桉树叶中单宁酸等物质与金属离子(如铁离子)反应产生的金属-有机质络合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于桉树叶中能形成金属-有机质络合物的潜在有机质前体...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在秋冬季频繁出现黑水现象。现有研究指出,桉树叶中单宁酸等物质与金属离子(如铁离子)反应产生的金属-有机质络合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于桉树叶中能形成金属-有机质络合物的潜在有机质前体物认识仍然有限,基于分子组成层面的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也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等手段,对桉树叶浸泡液与典型桉树林区水库(金窝水库和天雹水库)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物进行了分子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桉树叶浸泡液主要由以苯三酚、没食子酸为母体的多酚类化合物及其多聚衍生物构成,其中最典型的化合物是鞣花酸(C_(14)H_(6)O_(8))。冬季水库水中鞣花酸强度远高于夏季,且表层水体高于底层水体,这表明秋冬季大量凋落的桉树叶释放出的这些芳香多酚类物质会显著促进水库黑水的形成。进一步的实验证明,鞣花酸、苯三酚和没食子酸都会与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这些结果均表明,桉树叶溶解出的芳香多酚类物质是导致水库变黑的核心因素。本研究基于分子组成层面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对于桉树人工林区的黑水治理和保障水库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黑水 芳香多酚类物质 鞣花酸 金属-有机质络合物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下载PDF
碱液萃取前后原油中酸性化合物组成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陆小泉 史权 +3 位作者 赵锁奇 高金森 张亚和 何俊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4-618,共5页
采用改进的碱液萃取方法分离杜巴原油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萃取过程中不同组分酸性化合物组成,以研究碱萃取前后酸性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ESI-FT-... 采用改进的碱液萃取方法分离杜巴原油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萃取过程中不同组分酸性化合物组成,以研究碱萃取前后酸性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ESI-FT-ICR-MS)是分析原油中酸性化合物的强有力的手段;酸性化合物分布于碱萃取前后的各个组分中,但其组成有明显的差异,碱液萃取出的石油酸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酸性组分,增加反萃取溶剂的用量和极性有利于脱除萃取物中的非碱性氮化合物,对石油羧酸的组成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碱液萃取 石油酸 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FT-ICR-MS)
下载PDF
加拿大油砂沥青中极性化合物的电喷雾—高分辨质谱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鹏 黎茂稳 +3 位作者 孙永革 蒋启贵 陶国亮 曹婷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4,101,共7页
目前,生物降解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芳香烃生物标志物参数以及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参数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分子极性化合物组成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分析不同降解级别的加... 目前,生物降解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芳香烃生物标志物参数以及小分子含氮化合物参数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分子极性化合物组成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分析不同降解级别的加拿大油砂沥青中酸性及非碱性氮化合物分子组成,结果表明,加拿大油砂沥青中杂原子化合物组成非常复杂,共鉴定出10种不同杂原子类型(N1、N1O1、N1O2、N1S1、O1、O1S1、O2、O2S1、O3、O4)的化合物,其中以O2类化合物为主。随着生物降解程度的加深,N1、N1O1及O1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而O2及O2S1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显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高分辨质谱分析在石油大分子杂原子化合物研究方面所独有的优势,为石油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沥青 生物降解 极性化合物 环烷酸 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加拿大
下载PDF
石油芳烃组分中未知化合物——三叔丁基苯基磷酸酯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亚和 廖晶 +4 位作者 卢鸿 任丽敏 郭绍辉 徐春明 史权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26-1030,共5页
将大气压光电离(APPI)、电喷雾(ESI)、实时直接分析(DART)多种电离源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联用对石油芳烃样品中的未知化合物进行研究。通过高分辨质谱的精确质量,结合碰撞诱导解离(CAD)技术,经分析并与文献标准物... 将大气压光电离(APPI)、电喷雾(ESI)、实时直接分析(DART)多种电离源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联用对石油芳烃样品中的未知化合物进行研究。通过高分辨质谱的精确质量,结合碰撞诱导解离(CAD)技术,经分析并与文献标准物质谱图比对,推断未知物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TDTBPP),并研究了其在不同大气压电离源中的电离特性。APPI谱图中主要为[M+H]^+峰,同时存在M.^+峰。ESI谱图中主要为[M+Na]^+(不加甲酸)或[M+NH4]^+峰(加甲酸)。DART谱图中主要为[M+NH4]^+峰,而EI谱图中基峰为m/z 57(叔丁基),次强峰为[M-CH3]^+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2 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 大气压光电离(APPI) 电喷雾(ESI) 实时直接分析(DART)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芳烃
下载PDF
《质谱学报》2008年(第29卷)总目次
11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79-383,共5页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质谱裂解 电喷雾 飞行时间质谱 串联质谱 刘淑莹 质谱学报 MS GC 挥发油 挥发性成分 质谱研究 目次
下载PDF
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一级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辉 涂宗财 +2 位作者 刘光宪 石燕 肖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89,共4页
以卵清蛋白和葡萄糖混合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制备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采用胃蛋白酶解和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LC-FT-ICR)精确质谱技术研究不同加热方式及30d贮存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一级结构的影响... 以卵清蛋白和葡萄糖混合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制备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采用胃蛋白酶解和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LC-FT-ICR)精确质谱技术研究不同加热方式及30d贮存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一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均可以导致卵清蛋白的糖基化修饰,且修饰位点相同,但是,不同加热方式得到的糖基化卵清蛋白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得到的糖基化卵清蛋白在贮存30d后发生明显降解,尤其是K47和K56赖氨酸上的糖基化侧链会逐渐丢失水分子和醛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加热 微波加热 糖基化卵清蛋白 液相-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lc FT-ICR MS) 一级结构
下载PDF
栀子大黄汤抗肝内胆汁淤积有效部位的筛选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天凤 马丽 +3 位作者 李艳婷 韩飞 宋爱华 尹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44-653,共10页
目的筛选栀子大黄汤(Zhi-Zi-Da-Huang decoction,ZZDHD)抗肝内胆汁淤积的有效部位,分析表征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制备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 目的筛选栀子大黄汤(Zhi-Zi-Da-Huang decoction,ZZDHD)抗肝内胆汁淤积的有效部位,分析表征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制备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和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水平,对栀子大黄汤的5个不同溶剂萃取部位进行药效学评价,筛选出栀子大黄汤抗肝内胆汁淤积有效部位;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UHPLC-FT-ICR MS)方法,对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结果栀子大黄汤乙酸乙酯部位能非常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血清ALT和TBIL水平(P<0.01),并显著改善血清ALP、TBA、γ-GT和肝组织MDA、SOD水平(P<0.05);栀子大黄汤正丁醇部位对模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P<0.01);UHPLC-FT-ICR MS分析在乙酸乙酯部位定性表征了55个化学成分,在正丁醇部位定性表征了65个化学成分。结论通过药效学评价,筛选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栀子大黄汤抗肝内胆汁淤积的有效部位;通过高分辨质谱鉴定,揭示了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为栀子大黄汤抗肝内胆汁淤积药效物质的阐明和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大黄汤 肝内胆汁淤积 有效部位 Α-萘异硫氰酸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京秀 张志勇 +4 位作者 万云洋 潘立刚 金晶 赵立平 张忠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54-3460,共7页
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 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考察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通过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室内实验,在修复过程中测定了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考察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菌株3#、4#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其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最好,将其混合菌液与植物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经过150 d的温室降解,最高降解率达到73.47%。ESI FT-ICR MS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植物组的O1、O2和N1类等化合物相对丰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石油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降解菌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