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磷素水平对小麦淀粉粒形态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付凯勇 徐芳芳 +4 位作者 史晓艳 朱永琪 覃安祥 李诚 李春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磷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大量元素之一,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探讨磷素对小麦胚乳淀粉粒积累及其对淀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主栽的中强筋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研究不同施磷水平(P0:... 磷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大量元素之一,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探讨磷素对小麦胚乳淀粉粒积累及其对淀粉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主栽的中强筋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和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研究不同施磷水平(P0:P2O50 kg/hm2;LP:P2O5105 kg/hm2;HP:P2O5210 kg/hm2)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粒形态、粒径分布、淀粉降解酶活性以及淀粉持水力、膨胀势、溶解度和破损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水平下2个参试品种的淀粉粒均为明显的双向分布,淀粉粒的基本形态特征未改变,但对2个小麦品种A-和B-型淀粉粒的发育进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磷和低磷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α-淀粉酶活性在灌浆后期(花后28-35 d)最高,且变幅较大。高磷处理下新冬20号小麦淀粉的持水力、膨胀势和溶解度均显著高于对照;高磷和低磷处理可显著增加新冬23号小麦淀粉的持水力。不同施磷量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与参试品种的遗传特性有关,从淀粉粒形态和品质特性变化的角度,相对于新冬23号,新冬20号小麦对磷素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形态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主要坚果类淀粉粒形态对比 被引量:51
2
作者 杨晓燕 孔昭宸 +2 位作者 刘长江 张芸 葛全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8,共6页
近年,考古学家发现坚果类植物在农业起源中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对考占器物上附着的淀粉粒进行鉴定,我们对中国北方现代主要坚果类栗属(Castanea)中的板栗(C.mollisima)、栎属(Quercus)中的槲树(p.dentata)、槲栎(Q.a... 近年,考古学家发现坚果类植物在农业起源中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对考占器物上附着的淀粉粒进行鉴定,我们对中国北方现代主要坚果类栗属(Castanea)中的板栗(C.mollisima)、栎属(Quercus)中的槲树(p.dentata)、槲栎(Q.alien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p.viriabilis)、蒙古栎(Q.mongolicus)和胡桃属(Juglans)中的胡桃楸(J.mandshurica)共7个样品进行了淀粉粒形态对比分析,以求为建立北方坚果类淀粉粒的鉴定标准积累资料。实验结果发现,除胡桃楸未发现淀粉物质以外,其他6个样品的淀粉粒不仅可以与其他科、属进行区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进行种问的区分。板栗的脐点是闭合的,有层纹,无裂隙;麻栎脐点是偏心的;槲树栓皮栎的淀粉粒近乎80%都具有裂隙特征,但栓皮栎的淀粉粒中会出现横裂隙和相当数量的星形裂隙而只有槲树的淀粉粒才具有相当数量的纵向裂隙;蒙古栎的淀粉也大多具有裂隙(〉70%)而且纵向型裂隙占主要地位,但是蒙古栎淀粉粒表面有细密的放射线;60%的槲栎淀粉粒不具有裂隙特征。所有样品的淀粉粒均由大小不一的各种卵圆形组成,而且6个样品的长轴最大值(约20μm)和6个样品的平均值(约10μm)都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坚果类 淀粉形态
下载PDF
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4
3
作者 杭悦宇 徐珞珊 +2 位作者 史德荣 秦慧贞 周义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对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40个种类地下茎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主要有单粒和复粒2种形态。单粒淀粉粒以类圆形为主,脐点多为点状。复粒淀粉粒可分为2类:A型由2~3个淀粉小粒构成,... 对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40个种类地下茎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主要有单粒和复粒2种形态。单粒淀粉粒以类圆形为主,脐点多为点状。复粒淀粉粒可分为2类:A型由2~3个淀粉小粒构成,以卵圆形和三角形为主,脐点点状且大多不明显,少数种类层纹清晰;B型由10个以上的淀粉小粒构成,以圆形为主,脐点不明显,无层纹。根状茎组(Sect.Stenophora Uline)、基生翅组(Sect.Opsophyton Uline)和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um Uline)均为单粒淀粉粒;顶生翅组(Sect.Shannicorea Prain et Burkill)为复粒淀粉粒A型;丁字型毛组(Sect.Combilium Pra Jnet Burkill)和白薯莨组(Sect.Lasiophyton Uline)为复粒淀粉粒B型;复叶组[Sect.Botryosicyos(Hochst.)Uline]兼有单粒和复粒淀粉粒。淀粉粒形态特征支持白薯蓣(D.hispida Dennst.)由复叶组分出单列成组及毛芋头薯蓣(D.kamoonensis Kunth)和高山薯蓣(D.delavayi Franch.)互为独立种的分类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属 地下茎 淀粉形态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粟、黍和狗尾草的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在植物考古研究中的潜在意义 被引量:43
4
作者 杨晓燕 吕厚远 +1 位作者 刘东生 韩家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为了区分农作物与野生草类的淀粉粒形态,对现代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粟的淀粉粒以圆球形单粒为主,脐点位于中央,大部分由脐点向外有1~3条放射线... 为了区分农作物与野生草类的淀粉粒形态,对现代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粟的淀粉粒以圆球形单粒为主,脐点位于中央,大部分由脐点向外有1~3条放射线,表面光滑,淀粉粒平均长度约19μm.黍的淀粉粒以多角形单粒为主,脐点位于中央,但很多淀粉粒的脐点不是很明显.在一些脐点形成1~3条射线,表面光滑,淀粉粒平均长度约为19μm.狗尾草淀粉粒以卵形为主,脐点位于中央,表面可见层纹,边缘凹凸不平且常有裂隙形成,淀粉粒平均长度约为18μm.研究证明,利用粟、黍和狗尾草的淀粉粒形态特征,可以有效地对考古遗存中的这几种禾本科植物遗迹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黍和狗尾草 淀粉形态 植物考古
下载PDF
中国北方现代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淀粉粒形态数据分析 被引量:46
5
作者 杨晓燕 孔昭宸 +1 位作者 刘长江 葛全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371,共8页
对来自中国北方不同区域的9个粟(Setaria italica)样品及其野生祖本青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7个样品,9个黍(Panicum miliaceum)样品及其近缘野生种糠稷(Panicum bisulcatum)和野黍(Eriochloa villosa)样本各1个,共27个样品进行了淀... 对来自中国北方不同区域的9个粟(Setaria italica)样品及其野生祖本青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7个样品,9个黍(Panicum miliaceum)样品及其近缘野生种糠稷(Panicum bisulcatum)和野黍(Eriochloa villosa)样本各1个,共27个样品进行了淀粉粒分析。针对每个样品,统计100~200颗淀粉粒粒径数据,100颗形态特征数据,在此基础上初步明确了5种植物淀粉粒如下判别特征:1)5种淀粉粒中,除野黍淀粉粒为小粒径(X=4.8±0.8μm)的椭球形和球形外,其余4种淀粉粒都以多面体为主,球形或近球形为辅,脐点居中开放,黍、粟、青狗尾草和糠稷淀粉的平均粒径分别为(?)=7.3±1.4μm,(?)=9.9±2.3μm,(?)=7.7±1.4μm和(?)=6.9±1.2μm。2)粒径大于12μm的淀粉粒一般不是黍的淀粉粒。3)粒径大于14μm的淀粉粒99.9%来自粟。3)粒径小于11μm的淀粉粒,如果超过40%的淀粉粒表面无裂隙,极有可能为黍属的淀粉粒;如果有超过30%的淀粉粒表面具有裂隙,则非常有可能来自狗尾草属。4)近乎45%的粟淀粉粒粒径处于11~14μm,而只有约4%的青狗尾草淀粉粒粒径位于这一区间。如果粒径在11~14μm的淀粉粒含量超过获得淀粉粒总量的4%,则其中很可能包含有粟的淀粉粒。以上标准在鉴定时还需要综合考虑。高粱(Sorghum bicolor)与薏米(Coix chinensis)在粒径和形态上与狗尾草属和黍属有部分重合,但大部分高粱的淀粉粒具有层纹,薏米则有30%的粒径大于14μm,与粟只有5%的淀粉粒位于这一粒径范围有很大的区别。通过研究发现,在现阶段,典型黍亚科(Panicoideae)种类淀粉形态在统计上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仅依靠少量颗粒特征进行区分是困难的,如何把现代淀粉特征准确应用到考古样品的鉴定中,还有待更多的淀粉埋藏学研究。目前,针对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鉴别,植硅体分析的效果明显好于淀粉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黍及其近缘野生种 淀粉形态 中国北方
下载PDF
成熟度对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尹旭敏 赵小皖 +2 位作者 赵国华 明建 曾顺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110,共7页
以不同成熟度渝甜糯玉米为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布拉班德黏度仪等考察成熟度对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随着成... 以不同成熟度渝甜糯玉米为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布拉班德黏度仪等考察成熟度对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渝甜糯玉米淀粉颗粒形状为圆形和多角形,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多角形颗粒的数量逐渐增多;渝甜糯淀粉为A-型结晶淀粉,其2θ在15.15°、17.50°、23.00°附近,随着成熟度增加,淀粉结晶晶粒的X衍射强度增大,淀粉结构由吡喃型α-型葡萄糖构成;成熟度对渝甜糯玉米淀粉相变起始温度(To)、相变高峰温度(Tp)、相变终止温度(Tc)和相变热焓(ΔH)的影响不大,To在70.00~72.00℃范围内,Tp在74.90~76.80℃范围内,Tc在80.90~83.40℃范围内;布拉班德黏度曲线显示,授粉后25d采收的渝甜糯玉米淀粉峰值黏度最大,授粉后23d采收的渝甜糯玉米淀粉糊的热稳定性较好,以授粉后30d采收的渝甜糯玉米淀粉的冷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甜糯玉米 成熟度 淀粉颗粒形态 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垩白度粳稻胚乳淀粉体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福 宋惠 +1 位作者 崔喜艳 高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08,T002,共4页
关键词 垩白度 粳稻 胚乳细胞 淀粉体发育 扫描电镜 淀粉形态
下载PDF
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块根淀粉粒结构观察比较
8
作者 张玉 罗兴录 +2 位作者 黄学荣 朱艳梅 宁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6-8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块根淀粉粒结构差异及其与淀粉含量的潜在关系,为研究木薯块根淀粉存储状态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淀粉木薯品种GR891、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为材料,通过块根形态解剖、石蜡切... 【目的】探讨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块根淀粉粒结构差异及其与淀粉含量的潜在关系,为研究木薯块根淀粉存储状态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淀粉木薯品种GR891、辐选01和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为材料,通过块根形态解剖、石蜡切片观察、电镜扫描等方法比较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块根淀粉粒的结构特点。【结果】苗期时木薯块根淀粉主要存在于次生木质部。块根形成期淀粉粒大量存在;淀粉储藏区是木薯块根淀粉储藏的最主要区域,皮层部分少量分布,储藏区淀粉粒密度高于皮层;靠近中柱的次生木质部区域,其淀粉粒呈放射线状排列分布。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品种在淀粉粒形态上无明显差别,多数为一面不规则的半球形、椭球形。高淀粉品种的淀粉粒直径小于低淀粉品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的主要位置是淀粉储藏区,导管内部及临近区域的淀粉粒数量多、直径小、填充程度高,且在块根膨大期高淀粉木薯品种淀粉粒聚集程度高于低淀粉木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淀粉形态结构 石蜡切片 电镜扫描
下载PDF
桔梗皂甙对玉米淀粉糊部分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纵伟 李翠翠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1,共4页
为了研究桔梗皂甙对玉米淀粉糊部分理化特性的影响,在玉米淀粉糊中添加桔梗皂甙,测定添加皂甙后玉米淀粉的颗粒形态、玉米淀粉糊的表观黏度、凝沉特性和淀粉糊形成的凝胶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皂甙添加量的增大,淀粉颗粒变小,淀粉糊的黏... 为了研究桔梗皂甙对玉米淀粉糊部分理化特性的影响,在玉米淀粉糊中添加桔梗皂甙,测定添加皂甙后玉米淀粉的颗粒形态、玉米淀粉糊的表观黏度、凝沉特性和淀粉糊形成的凝胶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皂甙添加量的增大,淀粉颗粒变小,淀粉糊的黏度增加,抗凝沉能力增加;桔梗皂甙的添加也对淀粉糊形成的淀粉凝胶特性产生影响,玉米淀粉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弹性、胶着性、咀嚼度及回复力与桔梗皂甙的添加量呈负相关,黏着性与桔梗皂甙的添加量呈正相关。桔梗皂甙可对玉米淀粉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皂甙 玉米淀粉 颗粒形态 表观黏度 凝沉特性 凝胶特性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Starch Grain Based on Simulated Experi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Taking Wheat as an Example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智巍 杨晓燕 +1 位作者 马志坤 刘光旭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621-1624,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research and identify starch grain microfossil found in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China, and to find appropriate procedures for the starch grain analysis experiment.[Method] Wheat starch grain...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research and identify starch grain microfossil found in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China, and to find appropriate procedures for the starch grain analysis experiment.[Method] Wheat starch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and some simulat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like mortar grinding, ultrasonic treatment, hydrochloric acid and hydrogen peroxide immersion, drying treatment, and so on. [Result] The mean size of wheat starch grains had increased in the growth process. Mortar grinding would make wheat starch grains larger than untreated sample. Long time of ultrasonic treatment can also make the starch grain size larger. 10% HCl and 6% H2O2 would have little effects on morphological feature of wheat starch grains. Low temperature heating did not cause starch grains to be gelatinized. [Conclusion] These experiment result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tarch grain microfossil identification in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Starch grain analysis may be a utility and effective analytical tool in studying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e and the dispersal of crop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ch grain analysis WHEAT Morphological change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下载PDF
中国现代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形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维维 马永超 +2 位作者 李昭 马志坤 杨晓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9-1423,共15页
现代淀粉粒形态数据是鉴定古代淀粉粒的基础。为完善块根块茎植物形态数据库及建立相关鉴定标准,我们采集了17科33属52种现代块根块茎类植物样品进行淀粉粒形态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形态多样,在平面上呈现... 现代淀粉粒形态数据是鉴定古代淀粉粒的基础。为完善块根块茎植物形态数据库及建立相关鉴定标准,我们采集了17科33属52种现代块根块茎类植物样品进行淀粉粒形态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形态多样,在平面上呈现多边形、半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在三维空间里呈现碎球形、球形、椭球形、钟形等多种形态;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等具有特殊形态特征的植物类型可以鉴定到种;包含多种淀粉粒形态的植物如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则需要通过多种形态特征的组合规律进行鉴定。通过比较发现,文中所涉及块根块茎类植物与已知其他类型植物的淀粉粒在形态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能够进行区分。此研究对提升古代淀粉粒鉴定的精度,加深对古人类植物利用情况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分析 现代淀粉形态数据库 块根块茎类植物 鉴定标准
原文传递
Morpholog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tarches Isolated from White and Pigmented Sorghum Landraces Grown in Hyper Arid Regions
12
作者 Nadia Boudries Boubekeur Nadjemi +1 位作者 Naima Belhaneche-Bensemra Marianne Sindic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4年第8期674-682,共9页
The starches were isolated by alkaline extraction from white and red sorghum, predominant cultivars in the Sahara of Algeria. Morphological, thermal properties and amylose content of isolated starches were examined. T... The starches were isolated by alkaline extraction from white and red sorghum, predominant cultivars in the Sahara of Algeria. Morphological, thermal properties and amylose content of isolated starches were examined. The starches of two sorghum landraces of white and pigmented kernels growing in hyper ari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nule size, amylose content and thermal behavior which ultimately affect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When observed using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The starch granules showed polyhedral shape. Some of them showed pinholes. The granular size ranged between 6.325-39.905 μm and 7.096-44.774 μm, respectively for white and red sorghum starches. The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was unimodal. The amylose content in white sorghum starch (27.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red sorghum (24.8%).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orghum starches present higher temperatures at the peak (70.60℃ and 72.28℃ for white and red sorghum starches, respectively) and lower gelatinization enthalpies (9.087 J/g and 8.270 J/g for white and red sorghum starches, respectively) than other cereal starch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properties is relevant to the comprehension of starch and starch-based foods digestibility in order to direct them toward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 food and nonfood se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ghum starch granule morphology size distribution AMYLOSE thermal properti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