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酯化脂肪酸与β-羟丁酸对体外培养牛肝细胞的结合珠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浓度的影响
1
作者 牛伟 郝景锋 +3 位作者 王建国 史晓霞 李心慰 刘国文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94,共4页
为了研究肝脏脂肪代谢产物非酯化脂肪酸(NEFA)及β-羟丁酸(BHBA)在奶牛酮病发生过程中变化,试验采用ELISA方法,应用NEFA和BHBA在体外处理犊牛肝细胞,研究不同浓度的刺激因子对急性期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HP)以及淀粉样蛋白-A(SAA... 为了研究肝脏脂肪代谢产物非酯化脂肪酸(NEFA)及β-羟丁酸(BHBA)在奶牛酮病发生过程中变化,试验采用ELISA方法,应用NEFA和BHBA在体外处理犊牛肝细胞,研究不同浓度的刺激因子对急性期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HP)以及淀粉样蛋白-A(SAA)浓度变化的作用。结果:在体外培养牛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EFA,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具有正调控作用,低浓度(0.6 mmol/L)、中浓度(1.2 mmol/L)的NEFA对HP、SAA浓度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中、低浓度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高浓度(2.4 mmol/L)的NEFA调控作用不明显;在体外培养牛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HBA,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具有负调控作用(下调作用),在中等浓度(1.2mmol/L)时BHBA对HP、SAA浓度降低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中、低浓度组间对HP影响差异不显著,对SAA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0 mmol/L)与高浓度(2.4 mmol/L)时的调控作用不明显。说明NEFA是促进脂肪肝和酮病状态下急性期反应蛋白(包括HP和SAA)产生增加的主导因素,BHBA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总体上无法扭转NEFA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病 非酯化脂肪酸 Β-羟丁酸 结合珠蛋白 淀粉样蛋白-a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变化的检验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鲁会田 罗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92-894,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共124例作为受试对象,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3...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共124例作为受试对象,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3、5、7、14d和1、3个月的CRP、ESR和SAA水平。并回溯性分析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阻塞的患者与术后恢复正常的患者在上述指标的区别。结果 CRP术后急剧上升,并于第3天到达峰值后迅速消退,术后1个月即恢复至术前水平;ESR术后持续上升直至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正常水平;SAA术后急剧上升,于3d内到达峰值并缓慢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其CRP、ESR和SAA水平在同一时间显著高于术后正常恢复的患者,且术后3个月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动态监测患者CRP、ESR和SAA水平可能有助于提早发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堵塞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NF-κB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许永红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前白蛋白(PA)]及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冠心病组),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前白蛋白(PA)]及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变化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冠心病组),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的血清CRP、SAA、PA和NF-κB浓度。结果冠心病组CRP、SAA和NF-κB高于对照组(P<0.01),而PA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RP、SAA和NF-κB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P<0.01),而PA低于UAP和SAP(P<0.01);重度狭窄者CRP、SAA和NF-κB高于轻度和中度狭窄者(P<0.01),而PA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者(P<0.01);CRP、SAA和NF-κB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PA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RP、SAA及NF-κB水平明显升高,而PA明显降低,与冠心病的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前白蛋白 单核细胞核因子-κB 冠心病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边立忠 张冬梅 柳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5期712-713,共2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46例,健康体检者11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IL-18和CRP水平,应用皮尔逊(Pears...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46例,健康体检者11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IL-18和CRP水平,应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AA、IL-18水平与CRP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5,P<0.05),SAA与CRP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64,P<0.01),IL-18与CRP呈显著性正相关(r=0.68,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A、IL-18和CRP等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组织缺血性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介素-18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外周血SFRP1、SAA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霁 孙娜 +2 位作者 袁宁 白亚君 黄秋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及淀粉样蛋白-A(SAA)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纳入研究,根据T2DM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及淀粉样蛋白-A(SAA)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纳入研究,根据T2DM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UAER<22μg/min,57例)、DN1组(UAER:22~220μg/min,53例)、DN2组(UAER>220μg/min,34例)。另外,将50例同期于该院体检合格的健康者纳入研究并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人群的常规生化指标及SFRP1、SAA水平,分析SFRP1、SAA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SFRP1、SAA检测在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4组间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性别比例、年龄、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P1及SAA水平在对照组、T2DM组、DN1组及DN2组呈依次上升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N患者SFRP1水平与FBG、HOMA-IR、HbA1c及TG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DN患者外周血SAA水平与糖尿病病程、FBG、HOMA-IR及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FRP1及SAA单独应用于DN诊断的效能以SFRP1更高,两者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诊断效能。结论DN患者SFRP1及SAA水平均异常升高,SFRP1、SAA水平与FBG、HOMA-IR及HbA1c呈正相关,两者在诊断早期DN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淀粉样蛋白-a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王氏葛苏饮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吕丽娜 王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5期94-96,共3页
目的探析王氏葛苏饮对外感高热患者退热时间及中性粒细胞(NEU)、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泰安市中医二院2020年2月至7月收治的100例外感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 目的探析王氏葛苏饮对外感高热患者退热时间及中性粒细胞(NEU)、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泰安市中医二院2020年2月至7月收治的100例外感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氨酚烷胺片口服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王氏葛苏饮煎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NEU、SAA、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EU、SAA、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王氏葛苏饮治疗外感高热具有退热迅速、体温不易反弹、高效安全的特点,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高热 复方氨酚烷胺 王氏葛苏饮 退热 中性粒细胞 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李冰洁 张丽 +2 位作者 金星 王文杰 宋玲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 探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7月—2023年6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 目的 探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7月—2023年6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开水冲服奥司他韦颗粒,体质量≤15 kg患儿30 mg/次,体质量>15~23 kg患儿45 mg/次,体质量>23~40 kg患儿60 mg/次,体质量>40 kg患儿75 mg/次,2次/d。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黄连口服液,3岁以下3 mL/次,3~5岁5 mL/次,5岁以上10 mL/次,3次/d。两组患儿持续治疗5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血清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84.6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痰消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水平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的血清SAA、IL-18、IL-4、TRAIL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口服液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退热时间 止咳时间 痰消时间 流涕消失时间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1q、SAA和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海波 王茜 +1 位作者 苏利沙 刘红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11-2313,共3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C1q、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其水平与RA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探讨C1q、SAA及IL-6在RA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RA患者血清100例,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各50例,以3...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C1q、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其水平与RA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探讨C1q、SAA及IL-6在RA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RA患者血清100例,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各50例,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1q的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SAA的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IL-6的水平。结果RA患者活动组C1q水平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缓解组C1q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A患者活动组SAA和IL-6水平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RA患者缓解组SAA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C1q、SAA及IL-6水平的变化对RA病情活动性和疗效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C1Q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