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内皮细胞代谢调控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叶凡 陆淑婷 +2 位作者 石莲军 蒋沁 薛劲松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3期5320-5324,共5页
淋巴系统对于维持体内水液平衡、吸收脂质及维生素、免疫监视至关重要。淋巴内皮细胞(LEC)是淋巴管的主要组成部分,LEC异常可直接导致淋巴管结构功能异常,甚至引发多种疾病。LEC代谢是淋巴管发育和稳态维持的关键调控因素,在生理性淋巴... 淋巴系统对于维持体内水液平衡、吸收脂质及维生素、免疫监视至关重要。淋巴内皮细胞(LEC)是淋巴管的主要组成部分,LEC异常可直接导致淋巴管结构功能异常,甚至引发多种疾病。LEC代谢是淋巴管发育和稳态维持的关键调控因素,在生理性淋巴管发育和病理性新生淋巴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谷氨酰胺代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参与调控LEC微环境稳态和淋巴系统平衡。未来LEC的代谢状况将是研究新生淋巴管的新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内皮细胞 新生淋巴 糖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 脂肪酸氧化 氧化磷酸化 谷氨酰胺代谢
下载PDF
胆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IGFBP3促进淋巴内皮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瑞 陈晨 +5 位作者 宋虎伟 李起 张东 李文智 王林 耿智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7,29,共8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淋巴内皮细胞(L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酶消化法提取胆囊癌的原代CAFs和正常胆囊的纤维细胞(NFs),收集相应细胞上清液(condition medium,CM),采用半定量蛋白因子芯片和ELISA... 目的探讨胆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淋巴内皮细胞(L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酶消化法提取胆囊癌的原代CAFs和正常胆囊的纤维细胞(NFs),收集相应细胞上清液(condition medium,CM),采用半定量蛋白因子芯片和ELISA实验筛查两者CM中IL-6、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等常见细胞因子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胆囊癌和癌旁组织中α-SMA(CAFs标志物)和IGFBP3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LECs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其分为无血清培养基组(Control组)、CAF-CM共培养组、NF-CM共培养组、IGFBP3组和CAF-CM+IGFBP3抑制剂(2-Deoxy-D-glucose)组,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中LECs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LECs的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蛋白因子芯片和ELISA检测发现CAF-CM较NF-CM中IGFBP3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胆囊癌组织α-SMA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IGFBP3高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CAF-CM组中的IGFBP3可明显促进LEC迁移,并上调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采用2-Deoxy-D-glucose处理后,可以逆转CAF-CM对LECs迁移和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论CAFs通过分泌IGFBP3影响EMT过程,从而促进LEC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 淋巴内皮细胞 细胞迁移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小鼠肝癌细胞H22对淋巴内皮细胞flt-4、c-fos、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宏志 顾晓明 +1 位作者 胡敏 刘洪臣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有自发淋巴转移特性的肝癌细胞对淋巴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弗氏不完全佐剂诱导Balb/c小鼠腹腔良性淋巴管瘤 ,分离瘤体消化法体外培养淋巴内皮细胞 ;H2 2细胞接种Balb/c小鼠腹腔 ,收集腹水制成H2 2条件培养液 ,观察... 目的 :初步探讨有自发淋巴转移特性的肝癌细胞对淋巴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弗氏不完全佐剂诱导Balb/c小鼠腹腔良性淋巴管瘤 ,分离瘤体消化法体外培养淋巴内皮细胞 ;H2 2细胞接种Balb/c小鼠腹腔 ,收集腹水制成H2 2条件培养液 ,观察其对淋巴内皮细胞生长和表达flt 4、c fos、PCNA的影响。结果 :小鼠淋巴管瘤来源的淋巴内皮细胞可成单层贴壁培养 ,在内皮细胞完全培养液和H2 2条件培养液作用下可增殖达到或接近铺满状态 ,并阳性表达flt 4、c fos、PCNA ,普通培养液不能支持细胞生长 ,flt 4等染色为阴性。结论 :淋巴内皮细胞增殖可能是癌细胞淋巴路转移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肝癌细胞H22 淋巴内皮细胞 fit-4 C-FOS PCNA 基因表达 抗原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对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刺激的人淋巴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4
作者 曹广 伍冀湘 吴庆华 《中国医药》 2009年第7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胰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的人淋巴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胰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同人淋巴内皮细胞混合培养,经噻唑蓝(MTT)测比较低分子肝素钠作用于胰腺癌细胞株诱导的人淋巴内皮细胞增殖差异。结果人淋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胰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的人淋巴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胰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同人淋巴内皮细胞混合培养,经噻唑蓝(MTT)测比较低分子肝素钠作用于胰腺癌细胞株诱导的人淋巴内皮细胞增殖差异。结果人淋巴内皮细胞同胰腺癌细胞上清液共同培养后,其MTT检测吸光度(A)值达到(0.41±0.04),与单纯内皮淋巴细胞A值(0.26±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低浓度低分子肝素钠能抑制胰腺癌细胞株上清液刺激的人淋巴内皮细胞增殖。结论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株上清液能刺激人淋巴内皮细胞增殖。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株培养上清液诱导人淋巴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细胞株 低分子肝素钠 淋巴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及贴壁法提取淋巴内皮祖细胞
5
作者 贺强 黄桂林 侯吉学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6期5304-5311,共8页
目的:使用细胞因子诱导及贴壁法从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淋巴内皮祖细胞(LEPCs),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贴壁技术获取小鼠骨髓24小时后贴壁细胞,待其增殖融合至80%~90%后,使用Tryple Express酶对贴壁细胞消化1分钟,去除消化掉的... 目的:使用细胞因子诱导及贴壁法从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淋巴内皮祖细胞(LEPCs),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贴壁技术获取小鼠骨髓24小时后贴壁细胞,待其增殖融合至80%~90%后,使用Tryple Express酶对贴壁细胞消化1分钟,去除消化掉的细胞,剩余细胞继续培养,待其再次融合至80%~90%时,进行1:2传代,将获得的第三代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特异性标记物,并对其进行淋巴管成管分化实验,鉴定细胞。结果:我们所获取的LEPCs,在体外诱导后,可形成典型的微管样结构,并且经过多次传代后可形成“鹅卵石”样的典型细胞形态;其表面特异性标记物为:CD34、CD113双阳性率为:87.17% &#177;1.77%;CD113、VEGFR-3双阳性率为:85.17% &#177;1.65%;CD34、VEGFR-3双阳性率为:83.77% &#177;0.42%,符合相关文献关于LEPCs的报道。结论:利用细胞因子诱导及贴壁法可获取较高纯度的LE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淋巴内皮祖细胞对小鼠后肢淋巴水肿治疗的影响
6
作者 何翔 贺强 +1 位作者 吴倩 侯吉学 《农垦医学》 2022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淋巴内皮祖细胞(Lymphoi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LEPCs)对于淋巴水肿的治疗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LEPC细胞,培养至3~4代,使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成管实验对LEPCs进行鉴定。通过手术方法建立小鼠后肢淋巴水肿模... 目的:研究小鼠淋巴内皮祖细胞(Lymphoi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LEPCs)对于淋巴水肿的治疗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LEPC细胞,培养至3~4代,使用流式细胞术以及成管实验对LEPCs进行鉴定。通过手术方法建立小鼠后肢淋巴水肿模型,并测试模型的稳定性。将LEPCs在淋巴水肿部位进行注射,测量小鼠腿围并对淋巴管进行计数,测量LEPCs组和对照组差异。结果:分离的细胞呈纤维样,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其为LEPCs,在VEGF-C诱导下可以形成管样结构;通过手术建立淋巴水肿模型,手术肢较健康肢明显增粗,且一个月内稳定存在;将LEPCs在淋巴水肿部位进行注射,发现LEPCs干预组较对照组腿围明显变细且淋巴管计数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PCs可以缓解淋巴水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内皮祖细胞 淋巴水肿 淋巴再生
下载PDF
肿瘤细胞入侵淋巴管及经淋巴管扩散的关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介导的淋巴内皮激活作用
7
作者 姚杰 王志刚 《临床医药杂志》 2005年第2期33-33,共1页
研究表明,促进淋巴管和血管生长的生长因子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与VEGF-D)对肿瘤相关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亦有诱导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但肿瘤细胞究竟如何侵入淋巴管内?以及肿瘤细胞在哪个时期发生转移?值得进一步探... 研究表明,促进淋巴管和血管生长的生长因子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与VEGF-D)对肿瘤相关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亦有诱导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但肿瘤细胞究竟如何侵入淋巴管内?以及肿瘤细胞在哪个时期发生转移?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产生的VEGF-C可广泛诱导大量新生淋巴管向肿瘤细胞产生萌芽,并引起淋巴管管腔扩张,提示激活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在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淋巴 淋巴管扩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内皮激活作用
下载PDF
3种不同标志物对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鉴定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沛靓 刘雁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341-2343,共3页
目的了解3种不同标志物对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鉴定效果。方法培养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分别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及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和血管内皮生长... 目的了解3种不同标志物对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鉴定效果。方法培养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分别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及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传代后细胞免疫化学可见PROX1、LYVE1表达,未见VEGFR-3表达;普通PCR可见PROX1、LYVE1和VEGFR-33种标志物mRNA均有表达,VEGFR-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Prox-1、LYVE-1和VEGFR-3可用于相适合的人淋巴管道内皮细胞鉴定,结合文献分析VEGFR-3表达强弱可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道内皮细胞 细胞免疫化学 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 鉴定
下载PDF
良性淋巴管内皮瘤研究进展
9
作者 文馨 胡宇凡 王雷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52-355,共4页
良性淋巴管内皮瘤(BL)又称获得性进行性淋巴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管增生性疾病,目前全球共报告七十多例患者。本病临床表现通常为缓慢增大的、直径较大的红色或紫红色斑片,最大者直径可达20 cm以上。本病的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 良性淋巴管内皮瘤(BL)又称获得性进行性淋巴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淋巴管增生性疾病,目前全球共报告七十多例患者。本病临床表现通常为缓慢增大的、直径较大的红色或紫红色斑片,最大者直径可达20 cm以上。本病的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其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累及真皮全层的管腔增生,在真皮内形成大量裂隙状的薄壁管腔,甚至形成胶原分割现象。增生的管腔壁主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没有明显的细胞异形性和核分裂相。增生的内皮细胞表达淋巴管标记,包括D2-40、Prox1等,同时具有Ki-67低增殖指数,可以与其他恶性血管肿瘤相鉴别。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系统性回顾了B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淋巴内皮 胶原分割 病理学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针刺损伤后修复中的淋巴样结构
10
作者 陈丹丹 于宁 +1 位作者 刘然 孟繁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术后14 d组,每组6只。损伤组部分小鼠针刺损伤后死亡3只,后随机补充样本。正常组不损伤脊髓,损伤组采用针刺法制备脊髓损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布,观察正常及针刺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平足蛋白(podoplanin)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的表达情况。通过对脊髓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vye-1/prox-1、lyve-1/podoplanin及CD34/prox-1的共表达情况,探讨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来源。结果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淋巴管样结构,并呈节段性分布,横向走行于白质与灰质间;针刺损伤处的脊髓出现新生淋巴管样结构,同时表达prox-1、podoplanin、lyve-1和CD34;脊髓损伤处瘢痕化后,新生的淋巴管样结构消失。结论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节段性横向分布的淋巴管样结构;脊髓损伤处重建过程中有新生淋巴管样结构的参与,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能来源于周围既存的淋巴管或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 淋巴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平足蛋白 CD34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金生 张葛毅 +3 位作者 李森瑞 李江南 路来金 周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5314-5319,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淋巴管系统参与调控神经再生进程,外泌体具有细胞间通讯功能及多种生物学特性,由此可见淋巴管系统来源外泌体在周围神经损伤疾病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 背景:研究表明淋巴管系统参与调控神经再生进程,外泌体具有细胞间通讯功能及多种生物学特性,由此可见淋巴管系统来源外泌体在周围神经损伤疾病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体外通过EdU细胞增殖实验探究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施万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2)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即假手术组、周围神经损伤组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组,假手术组仅显露右侧坐骨神经,其余2组右侧坐骨神经挤压后分别在神经外膜下注射PBS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有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均未做处理。术后28 d取各组大鼠双侧腓肠肌测量肌肉湿质量比,取右侧坐骨神经,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评价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轴突排列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轴突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显著增强了施万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28 d,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组肌肉湿质量比显著高于周围神经损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周围神经损伤组相比,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组轴突排列更加致密且有序,损伤所致轴突崩解和空泡变性现象较少;与周围神经损伤组相比,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组NF200及S100β荧光强度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淋巴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通过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提高NF200及S100β的蛋白表达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内皮细胞 外泌体 施万细胞 周围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淋巴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2、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12
作者 孙秋悦 曹宸 +1 位作者 杨细虎 严志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LYVE-1的表达情况用微淋巴管密度(MLVD)表示。结果FoxC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高表达率[88.88%(8/9)、88.88%(16/1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42.85%(15/35)、26.92%(7/26)](均P<0.05)。LYV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表达(13.31±6.23、14.28±4.4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8.67±4.33、6.39±2.09)(均P<0.05)。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无关(均P>0.05)。FoxC2与LY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FoxC2及LYVE-1参与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此结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 叉头框蛋白C2 淋巴管密度 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对动脉壁淋巴管生成的调节作用
13
作者 李斯锦 刘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多重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病变部位动脉的淋巴管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有关,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主要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的来源、分型、标志物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作用,淋巴管的起源、结... 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多重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病变部位动脉的淋巴管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有关,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主要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的来源、分型、标志物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作用,淋巴管的起源、结构功能及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同时期动脉壁淋巴管生成的变化,淋巴管生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功能作用,巨噬细胞的淋巴管迁移及其参与淋巴管新生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淋巴内皮细胞 淋巴
下载PDF
甲磺酸乐伐替尼对猪胸导管内皮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14
作者 赵红博 熊桂宏 +2 位作者 邸子轩 李沐涵 李明秋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 研究甲磺酸乐伐替尼(Levatinib mesylate)对取自猪胸导管的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探讨甲磺酸乐伐替尼对淋巴管生成作用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取健康猪的胸导管消化法进行LECs原代培养,用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 研究甲磺酸乐伐替尼(Levatinib mesylate)对取自猪胸导管的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探讨甲磺酸乐伐替尼对淋巴管生成作用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取健康猪的胸导管消化法进行LECs原代培养,用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进行鉴定;采用EdU检测法检测甲磺酸乐伐替尼药物作用后LECs的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甲磺酸乐伐替尼是否对LECs的侵袭能力有影响;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甲磺酸乐伐替尼药物作用后LECs的VEGFR-3靶蛋白的含量。结果 EdU结果显示,甲磺酸乐伐替尼药物作用后LECs增殖能力降低,当药物浓度达到10 nmol/L时,实验组EdU标记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49±9)%,LECs的增殖能力被甲磺酸乐伐替尼显著抑制(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可见,LECs的侵袭能力能够被甲磺酸乐伐替尼抑制,当药物浓度达到10 nmol/L时,实验组LECs侵袭数量(66.33±8.93)低于对照组(138.67±7.02),LECs透膜数量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可见,甲磺酸乐伐替尼可以下调LECs的VEGFR-3蛋白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蛋白含量下调更为显著(P<0.05)。结论 甲磺酸乐伐替尼可通过作用于VEGFR-3靶蛋白,从而抑制LECs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内皮细胞 甲磺酸乐伐替尼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大鼠肾皮质淋巴管内皮微通道
15
作者 马巧英 潘伟人 +3 位作者 曾凡强 栗峣 马传响 刘志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查大鼠肾皮质淋巴管内皮微通道及其超微结构。方法获取6只大鼠的12个肾脏,对其中8个肾脏进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查。另4个经处理后作扫描电镜检测。结果大鼠肾脏的HE染色切片很难发现具特征性的... 目的探查大鼠肾皮质淋巴管内皮微通道及其超微结构。方法获取6只大鼠的12个肾脏,对其中8个肾脏进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查。另4个经处理后作扫描电镜检测。结果大鼠肾脏的HE染色切片很难发现具特征性的淋巴管管壁,但通过LYVE-1的IHC染色可见其呈散在分布,外形不规则,管壁菲薄,并以不同的形状及大小存在,有些细胞核突入管腔中。扫描电镜观察,大鼠肾皮质中淋巴管外表可见散在分布的内皮微通道入口,其包含半圆形的“穹隆顶部”和平坦的“底部”,代谢产物散布在其周围或聚集在入口处。结论初步介绍了大鼠肾皮质淋巴管内皮微通道的形态结构,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组织工程和3D组织打印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动物的形态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皮质 淋巴 淋巴内皮微通道 大鼠
下载PDF
VEGF-C基因修饰的淋巴结移植促进淋巴内皮细胞再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南杭 张勇 +1 位作者 冯自豪 亓发芝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VEGF-C基因修饰的淋巴结移植对移植淋巴结周围组织内淋巴内皮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1~271.5 g,选取一侧采用带血管蒂淋巴结同侧原位移植方法制备腋窝淋巴结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n=18),分... 目的探讨采用VEGF-C基因修饰的淋巴结移植对移植淋巴结周围组织内淋巴内皮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1~271.5 g,选取一侧采用带血管蒂淋巴结同侧原位移植方法制备腋窝淋巴结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n=18),分别将1.5×108PFU带Flag标签的VEGF-C基因过表达腺病毒载体及空载腺病毒载体注射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移植淋巴结中。术后3 d,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淋巴结内带Flag标签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1、2、4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淋巴结周围组织内Prox-1蛋白的表达并计算其荧光密度值;术后2、4周,通过测定患肢皮下注射偶氮蓝后大鼠血液在620 nm波长下吸光度(A)值,观察淋巴回流功能改善情况,以正常大鼠(正常组)及淋巴结移植大鼠(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术后3 d实验组及对照组移植淋巴结内均可检测到带Flag标签蛋白的表达。术后1、2、4周,实验组移植淋巴结周围组织内Prox-1蛋白荧光密度值呈进行性增加,且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液A值分别为0.539±0.020及0.151±0.007。术后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A值分别为0.170±0.011及0.168±0.010,4周时分别为0.212±0.016及0.197±0.006,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基因修饰的淋巴结移植能显著促进移植淋巴结周围组织内淋巴内皮细胞的再生,但在4周内不能改善大鼠患肢淋巴回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移植 VEGF-C 淋巴内皮细胞 大鼠
原文传递
黑素瘤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信号调控机制及其促淋巴内皮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伟 赵斌 +4 位作者 原杰 王智权 赵轶波 陆向东 王永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探讨B16黑素瘤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号调控机制,以及该信号通路对淋巴内皮细胞(LE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B16细胞iNOS信号调控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CF-C)处理组、VEGF-C+iNOS拮抗剂氨... 目的探讨B16黑素瘤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号调控机制,以及该信号通路对淋巴内皮细胞(LE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B16细胞iNOS信号调控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CF-C)处理组、VEGF-C+iNOS拮抗剂氨基胍(Ag)组、VEGF-C+VEGF受体.3(VEGFR-3)拮抗剂MAZ-51组。培养48h后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中iNOS的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LEC增殖实验中对小鼠LEC及B16细胞共培养,分为6组:A组(单纯LEC)、B组(LEC+VEGF-C)、C组(LEC+B16)、D组(LEC+B16+VEGF-C)、E组(LEC+B16+VEGF-C+Ag)、F组(LEC+B16+VEGF-C+MAZ-51)。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LEC增殖。结果iNOS信号调控实验中,VEGF-C组中B16细胞iNOS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提高(1.10±0.03比0.69±0.02,P=0.008),而加有舷或MAZ-51组中iNOS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低于VEGF-C组(0.35±0.03比1.10±0.03,P=0.005;0.42±0.02比1.10±0.03,P=0.004),且低于空白对照组(0.35±0.03比0.69±0.02,P=0.028;0.42±0.02比0.69±0.02,P=0.025)。对NO检测后发现VEGF-C组中NO的吸光度(A)值为0.25±0.0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19±0.03,P=0.008),且显著高于加有Ag(0.07±0.02,P=0.017)或MAZ-51(0.07±0.02,P=0.015)组。对小鼠LEC增殖水平结果显示:各组增殖率分别为(0.45±0.02)%、(0.47±0.03)%、(0.48±0.05)%、(0.51±0.02)%、(0.24±0.01)%和(0.28±0.03)%,与空白对照组A组比较,B、C、D组中LEC的增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29,P=0.024,P=0.009),而E、F组显著降低(P=0.006,P=0.005)。结论抑制B16细胞中VEGF-C/VEGFR-3信号通路能够减少iNOS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减少LE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淋巴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胆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促进淋巴内皮细胞的迁移
18
作者 周通 牛海峰 +2 位作者 张晓霞 张国华 王晓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76-2276,共1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胆囊癌相关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IGFBP3)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迁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从2017年1月... 本研究旨在观察胆囊癌相关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IGFBP3)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迁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从2017年1月2日2020年4月5日,于医院接受诊治的胆囊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晶状体上皮细胞 IGFBP3 淋巴内皮细胞 资料与方法 迁移
原文传递
小鼠软脑膜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发育特点及其对行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立人 肖颂华 雷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1-343,共13页
【目的】观察小鼠软脑膜淋巴内皮细胞的空间时间分布及其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检测1周,2周,4周,10周,15周,15月龄野生型C57BL/6小鼠背侧,颞侧,腹侧,侧脑室旁软脑膜中Lyve-1+和CD68+细胞数量,并将15周龄野生型C57BL/6小鼠... 【目的】观察小鼠软脑膜淋巴内皮细胞的空间时间分布及其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检测1周,2周,4周,10周,15周,15月龄野生型C57BL/6小鼠背侧,颞侧,腹侧,侧脑室旁软脑膜中Lyve-1+和CD68+细胞数量,并将15周龄野生型C57BL/6小鼠和APP/PS1转基因小鼠不同软脑膜区域中Lyve-1+和CD68+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将26只2周龄C57BL小鼠随机进行如下分组:PBS注射组(n=10)、anti-Lyve-1中和抗体注射组(n=9)、SAR131675小分子抑制剂注射组(n=7),3组注射剂量均为2μL。注射后2周(即4周龄)对两组小鼠进行旷场实验,三箱社交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随后免疫荧光检测三组小鼠软脑膜淋巴内皮细胞的比例。【结果】软脑膜淋巴内皮细胞数量在不同区域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00,P=0.4668,df=3)。小鼠软脑膜Lyve-1+淋巴管内皮细胞数量呈增龄性下降(F=17.30,P<0.0001,df=5)。不同年龄小鼠背侧软脑膜Lyve-1+和CD68+细胞占Lyve-1+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86,P=0.9244,df=5)。15周龄APP/PS1转基因小鼠软脑膜Lyve-1+细胞比例小于同周龄野生型C57BL/6小鼠(t=6.381,P=0.0078)。中和抗体注射组抑制剂组小鼠软脑膜Lyve-1+细胞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旷场实验中,抑制剂注射组小鼠的探索运动能力下降,但对旷场中央区域的探索意愿增强;中和抗体注射组小鼠仅对旷场中央区域的探索意愿增强。三箱社交实验中,中和抗体注射小鼠未表现出社交行为减少和社交偏好。抑制剂注射组小鼠在接触频次表现出社交行为减少,但未表现出社交偏好,说明抑制剂注射小鼠存在社交行为的减少。新物体识别实验中,中和抗体注射小鼠在接触频次,时间与路程上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变化;但小分子抑制剂注射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表现出短期记忆能力的下降。【结论】软脑膜淋巴内皮细胞的发育可能调控小鼠生命早期的行为功能,可能与其对脑脊液中大分子物质的吞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脑膜 淋巴内皮细胞 发育 吞噬 APP/PS1小鼠 行为学
下载PDF
人脐带血淋巴管内皮祖细胞的分化及其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美华 王海杰 +1 位作者 谭玉珍 刘锐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研究脐带血中CD34+/CD1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经VEGF-C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并探讨其分化的机制。方法取脐带血,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形核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133+/VEGFR-3+细胞... 目的研究脐带血中CD34+/CD1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经VEGF-C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并探讨其分化的机制。方法取脐带血,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形核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4+/CD133+/VEGFR-3+细胞,然后用VEGF-C诱导分化。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表面形态和细胞内结构的变化,并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特征性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脐带血中的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表达CD34、CD133和VEGFR-3。CD34+/CD133+/VEGFR-3+细胞经VEGF-C诱导后7 d,呈长梭形,细胞伸出板状伪足和丝状伪足,出现较多短的微绒毛,表面可见细胞小凹,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诱导后14 d,细胞已具有内皮细胞的特征,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和5-核苷酸酶,CD133表达消失,细胞质中可见Weibel-Palade小体。结论脐带血中存在CD34+/CD1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这些细胞在VEGF-C诱导作用下可能通过VEGF-C/VEGFR-3信号途径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内皮祖细胞 VEGFR-3 VEGF-C 淋巴内皮细胞 脐带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