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淋巴瘤样增生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亚勤 郭玮 +2 位作者 王万杰 朱存成 王俊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253,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样增生 皮质类固醇激素 皮肤 临床资料 红色丘疹 自觉症状 疗效不佳 硬皮病 出现 口角 右侧
下载PDF
淋巴滤泡瘤样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鉴别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司英健 张曦 +2 位作者 陈幸华 光丽霞 袁发焕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313-1314,1317,共3页
目的讨论淋巴滤泡瘤样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本文主要从组织学、免疫组化以及DNA图像分析三个方面对两种疾病加以鉴别,并附我科临床病例予以说明。结果淋巴滤泡瘤样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在组织学特征,bcl-2,Mcl-1,CD20,CD3,C... 目的讨论淋巴滤泡瘤样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本文主要从组织学、免疫组化以及DNA图像分析三个方面对两种疾病加以鉴别,并附我科临床病例予以说明。结果淋巴滤泡瘤样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在组织学特征,bcl-2,Mcl-1,CD20,CD3,CD10,CD5表达,免疫球蛋白轻链表达,DNA图像分析等方面均有差异。结论充分运用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有助于辨明两种疾病的不同性质,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滤泡增生 滤泡性淋巴 鉴别诊断 bcl-2癌基因蛋白 分化抗原决定簇 免疫球蛋白轻链
下载PDF
淋巴滤泡瘤样增生与滤泡内型滤泡淋巴瘤鉴别诊断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梅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547,共3页
关键词 淋巴滤泡增生 滤泡内型滤泡淋巴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以浆细胞为主的皮肤淋巴组织瘤样增生1例
4
作者 朱峰 董都选 +3 位作者 张颖 孙妮 魏小英 吴玉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86,共1页
患者女性,18岁。右手腕部皮肤包块10年。2002年8月仪宿露天,第二天起床后发现右手腕部红肿、瘙痒,无溃烂,认为蚊虫叮咬所致,给予涂抹清凉油,未行其他治疗;9月发现右手腕部包块,约绿豆大,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皮肤炎性包块... 患者女性,18岁。右手腕部皮肤包块10年。2002年8月仪宿露天,第二天起床后发现右手腕部红肿、瘙痒,无溃烂,认为蚊虫叮咬所致,给予涂抹清凉油,未行其他治疗;9月发现右手腕部包块,约绿豆大,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皮肤炎性包块,建议观察。2012年7月6日本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浆细胞为主淋巴组织增生 诊断
下载PDF
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临床病理学分析
5
作者 朱峰 董都选 +3 位作者 张颖 孙妮 魏小英 吴玉丹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18岁,右手腕部皮肤包块十年,显微镜下皮肤鳞状上皮角向下延伸,真皮层... 目的探讨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18岁,右手腕部皮肤包块十年,显微镜下皮肤鳞状上皮角向下延伸,真皮层及皮肤附属器周围由小到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标记:LCA(+++),CD3、CD38,CD138、MUM-1(++),CD20散在阳性,CD30阴性,kappa、lambda均为散在阳性,呈多克隆表达,Ki-67增值指数<20%。结论皮肤以浆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瘤样增生少见,良性,易误诊,应与皮肤性真淋巴瘤相鉴别,完整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浆细胞为主淋巴组织增生 临床病理
下载PDF
淋巴瘤样息肉和息肉病四例
6
作者 马毅涛 马驰骋 韩丽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瘤样增生 息肉 梗阻 诊断
下载PDF
皮肤淋巴组织瘤样增生(CLH)32例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任平 宋春青 谢建兰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S1期10-10,13,共2页
目的总结CLH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选取CLH病例32例,分为三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第1组:单部位病例,具有"特征性的"肉眼及临床特点;第二组:单部位病例,但无以上特点;第3组:多部位病例。结果 1.第一组病例除具有&qu... 目的总结CLH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选取CLH病例32例,分为三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第1组:单部位病例,具有"特征性的"肉眼及临床特点;第二组:单部位病例,但无以上特点;第3组:多部位病例。结果 1.第一组病例除具有"特征性的"肉眼及临床特点外,亦具有特征性的镜下特点。第三组病例病史较为复杂。2.三组病例镜下形态及免疫形态的共同点:表皮及皮肤附属器无破坏;病变细胞种类杂,除T、B细胞外混杂组织细胞、浆细胞、CD30阳性的活化大细胞;Ki-67大部分病例可达到20-40%。3第一、二组病例以T-CLH居多,第三组病例全部为B-CLH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淋巴组织增生 假性淋巴 临床病理特点
原文传递
EBV阳性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海生 张桃华 +4 位作者 陈玲玲 朱绚丽 洪玉萍 陆欢 官兵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2期1774-177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淋巴结副皮质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瘤...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淋巴结副皮质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淡染或透明,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粉尘样,血管增生,呈分枝状,血管内皮肿胀。免疫组化瘤细胞示:LCA(+)、CD3(+)、CD4(+)、CD(5+)、CD10(+)、CD30(R-S样细胞+)、Bcl-2(+)、CXCL13(+)、CD21(滤泡树突细胞+)、CD35(+)、CD43(+)、EBV(+)、Ki67(约30%阳性)。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早期难以诊断,需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霍奇金淋巴瘤和滤泡增生样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相鉴别;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综合手段;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可提高其生存期,但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个体差异大,总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 外周T细胞淋巴-非特殊类型 滤泡增生的外周T细胞淋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