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管内皮细胞受体NRP2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静文 唐建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NRP2是新近发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受体,其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结合,诱导肿瘤原有及新生淋巴管生成、分化和重构,促进肿瘤细胞向淋巴道迁徙、侵袭和转移。NRP2受体不仅是连接、启动、激活细胞外配体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中枢结... NRP2是新近发现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受体,其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结合,诱导肿瘤原有及新生淋巴管生成、分化和重构,促进肿瘤细胞向淋巴道迁徙、侵袭和转移。NRP2受体不仅是连接、启动、激活细胞外配体和细胞内信号通路的中枢结点,更是反映不同解剖学部位、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发生发展阶段肿瘤特性的良好指标。了解NRP2受体结构功能的生化意义,确定其在VEGFC/D-NRP2反应轴中的核心地位,分析其与VEGFR3、NRP1等同类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其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时的表达规律,阐明其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NRP2 淋巴管内皮细胞受体 淋巴管生成 淋巴道转移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雪梅 马晶 +2 位作者 张雅芳 刘宝全 杨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1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LYVE-1)免疫组化染色确认模型和观察肿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结果:建立了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LY- VE-1主要着色于正常组织和移植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是获得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和进一步研究的有效手段;LYVE-1是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中可能存在淋巴管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黑移植瘤 淋巴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下载PDF
发育中小鼠肾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细胞的研究
3
作者 秦燕霞 李京敏 +1 位作者 冯国营 霍冠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396-3399,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阳性细胞在发育中小鼠肾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方法胚胎期第13~16天(E13~16)的胎鼠和出生后第1、4、14和21天(P1~21)及成年的小鼠肾,震动切片后进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阳性细胞在发育中小鼠肾内的分布及形态特点。方法胚胎期第13~16天(E13~16)的胎鼠和出生后第1、4、14和21天(P1~21)及成年的小鼠肾,震动切片后进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LYVE-1+细胞在小鼠胚胎期第13天的肾髓质开始表达,这种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直到出生后第4天,然后逐渐减少,直到出生后第21天完全消失。这些细胞有粗而不规则的突起,出生后这些突起逐渐变细变长。免疫荧光证实其为巨噬细胞。结论 LYVE-1+细胞为巨噬细胞,并在淋巴管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巨噬细胞 小鼠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在发育小鼠肾内的表达
4
作者 秦燕霞 徐蕴 霍冠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发育小鼠肾内的表达。方法:胚胎期第13~18天(E13-18)的胎鼠和出生后第4、14和21天(P4-21)及成年小鼠的肾,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LYVE-1免疫阳性淋巴管丛最早在胚...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发育小鼠肾内的表达。方法:胚胎期第13~18天(E13-18)的胎鼠和出生后第4、14和21天(P4-21)及成年小鼠的肾,行LYVE-1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LYVE-1免疫阳性淋巴管丛最早在胚胎期第14天的小鼠肾检测到,主要位于肾皮质的动脉周围。在胚胎期第15天的。肾小球中最早检测到LYVE-1免疫阳性细胞,但LYVE-1免疫阳性细胞在肾小球中的数量和位置不定。结论:LYVE-1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肾动脉周围淋巴管,在肾小球中也有LYVE-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管 小鼠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钱文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MLD)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LYVE-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计数MLD,评价淋巴管增殖情况。结果 LYVE-1阳性表达于肿瘤边缘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表现为淋巴管扩张明显,在肿瘤中心区实质部组织淋巴管则表达较少,多呈闭锁的条索状或隙状,乳腺癌肿瘤边缘和中心区MLD均值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粘膜组织(P<0.05,P<0.01),肿瘤边缘组织MLD均值则明显高于肿瘤中心组织(P<0.05)。结论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MLD可作为评价肿瘤淋巴管发生及判断淋巴转移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管密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血清蛋白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凡龙 吴宝 +1 位作者 白玉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472-1476,1482,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蛋白[Albumin、免疫球蛋白M(IgM)]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活... 目的:回顾性研究肺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蛋白[Albumin、免疫球蛋白M(IgM)]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活体冷冻技术(IVCT)制备标本,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HIF-1α、Albumin、IgM和LYVE-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A549移植瘤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呈阴性。肺腺癌侵袭组织中Albumin和IgM蛋白呈阳性的功能血管密度高于非侵袭组织[(14.80±1.03)个/高倍视野(HPF)与(3.50±0.53)个/HPF,P<0.01]。肺腺癌侵袭组织中LYVE-1蛋白呈阳性的淋巴管密度高于非侵袭组织[(25.90±4.43)个/HPF与(3.60±0.52)个/HPF,P<0.01]。结论:HIF-1α蛋白表达与肺腺癌侵袭和功能性血管、淋巴管密度无关,但是功能性血管和淋巴管密度与肺腺癌的侵袭、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移植瘤 侵袭组织 缺氧诱导因子-1Α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活体冷冻技术 功能性血管 裸鼠
下载PDF
整合素α9在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蒋娟 薛斌 李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分化,同时探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9(integrinα9)表达的变化,旨在寻找淋巴水肿分... 目的: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分化,同时探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9(integrinα9)表达的变化,旨在寻找淋巴水肿分子治疗靶点,为ADSCs应用于淋巴水肿的分子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①从吸脂术后废弃的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②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第3代ADSCs表面特征性抗原CD90、CD29、CD34及CD45的表达;MTT法绘制生长曲线。③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人VEGF-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其向LECs方向分化,同时以人LECs作为阳性对照组。④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LECs表面特征性抗原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血管内皮细胞特征性抗原CD34及integrinα9的表达。⑤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使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AD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第1、3、5代AD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细胞表面抗原为CD90+、CD29+、CD34-、CD45-。②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LYVE-1表达阳性、CD34表达均阴性,integrinα9的表达趋势与LYVE-1一致,且二者在实验组的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三者在阴性对照组中的表达均为阴性。③各组G0/G1期细胞比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3)。结论:ADSCs离体培养,具有向LECs分化的潜能。使用VEGF-C、VEGF-A、PDGF-BB可诱导部分人ADSCs向LECs分化。在人ADSCs向LECs分化过程中integrinα9的表达增强,分化前后细胞的周期发生了改变。该分子在LECs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有望在淋巴水肿的再生治疗中成为重要的分子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整合素α9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向淋巴管样内皮细胞分化的最佳条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小虎 陈添和 +1 位作者 徐学战 郭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5177-5181,共5页
背景:作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作用下,可以诱导分化为淋巴管样内皮细胞,经淋巴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染色证实为淋巴管样内皮细胞,但其最佳诱导方案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 背景:作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作用下,可以诱导分化为淋巴管样内皮细胞,经淋巴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染色证实为淋巴管样内皮细胞,但其最佳诱导方案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156s)诱导脂肪干细胞成为淋巴管样内皮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取健康成人脂肪组织,胰酶消化法获得脂肪组织来源的间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并进行成脂肪、成骨诱导等体外分化能力鉴定。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细胞,对照组加入低糖DMEM培养基,其余5组分别加入含25,50,100,200,300μg/L VEGF-C156s,分别观察诱导结果。结果与结论:成功分离纯化脂肪干细胞,在体外成功利用含VEGF-C156s、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的诱导液将脂肪干细胞诱导为淋巴管内皮样细胞,对照组未见明显淋巴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染色阳性细胞。诱导8 d后,25μg/L VEGF-C156s诱导后可见少数细胞染色阳性;50,100μg/L VEGF-C156s诱导后可见大量细胞淋巴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阳性表达;200,300μg/L VEGF-C156s诱导会导致细胞大量死亡。说明以质量浓度为50μg/L的VEGF-C156s诱导8 d,是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淋巴管样内皮细胞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脂肪干细胞 淋巴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组织工程淋巴管 诱导 分化能力
下载PDF
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9
作者 杨彩虹 吴蔚 +1 位作者 魏春娥 张雪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85-588,前插1,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淋巴管密度(l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侵袭及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YVE-1、VEGF-C在15例正常宫颈鳞...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淋巴管密度(l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侵袭及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YVE-1、VEGF-C在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15例CIN III及76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通过LYVE-1的表达计数LVD,统计分析LVD、VEGF-C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①从正常宫颈上皮、CIN III到宫颈鳞癌,LVD逐渐增高(P<0.05)。LVD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正常宫颈上皮、CIN III到宫颈鳞癌,VEGF-C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VEGF-C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VEGF-C的表达与LVD之间呈正相关(r=0.719,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在宫颈鳞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LYVE-1、LVD及VEGF-C与宫颈鳞癌的进展及淋巴转移相关,LYVE-1的表达水平及VEGF-C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宫颈鳞癌 淋巴转移
下载PDF
针刺损伤后修复中的淋巴样结构
10
作者 陈丹丹 于宁 +1 位作者 刘然 孟繁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术后14 d组,每组6只。损伤组部分小鼠针刺损伤后死亡3只,后随机补充样本。正常组不损伤脊髓,损伤组采用针刺法制备脊髓损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布,观察正常及针刺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平足蛋白(podoplanin)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的表达情况。通过对脊髓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vye-1/prox-1、lyve-1/podoplanin及CD34/prox-1的共表达情况,探讨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来源。结果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淋巴管样结构,并呈节段性分布,横向走行于白质与灰质间;针刺损伤处的脊髓出现新生淋巴管样结构,同时表达prox-1、podoplanin、lyve-1和CD34;脊髓损伤处瘢痕化后,新生的淋巴管样结构消失。结论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节段性横向分布的淋巴管样结构;脊髓损伤处重建过程中有新生淋巴管样结构的参与,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能来源于周围既存的淋巴管或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平足蛋白 CD34
下载PDF
淋巴管生成及其内皮标记物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蕾 阮政 +1 位作者 王新立 郑伟 《医学综述》 2008年第4期553-555,共3页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内容和预后指标,淋巴管生成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多种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如LYVE-1、Prox-1、Podoplanin的发现和淋巴管生成模型的建立,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和分子调控,以及其受体VEGFR-3在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地位。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并证实阻断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生成 肿瘤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下载PDF
黑色素瘤细胞外泌体通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调控肿瘤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
12
作者 曹宸 杨莹 +2 位作者 孙秋悦 严志新 杨细虎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31-1337,I0002,共8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实验构建低表达Prox-1黑色素瘤细胞株(MM^(shProx-1))。采用试剂盒法获取MM和MM-ex^(shProx-1)的外泌体(MM-ex和MM-ex^(shProx-1))。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迁移实验,观察MM-ex及MMex^(shProx-1)对L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2015年9月至2021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皮肤黑色素瘤病理标本中Prox-1及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1,LYVE-1)的表达情况,统计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并分析Prox-1及MLVD与黑色素瘤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细胞实验:MM-ex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了淋巴管的成形。MM-ex^(shProx-1)对LECs无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对淋巴管成形无促进作用。临床研究: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Prox-1、LYVE-1在黑色素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rox-1信号在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率[87.50%(14/16)、79.17%(19/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37.50%(6/16)、12.50%(1/8)](均P<0.05)。LYVE-1在黑色素瘤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9.30±4.65、5.15±1.7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5.66±1.69、5.30±1.65,均P<0.05)。Prox-1、LYVE-1的表达情况均与病人的年龄、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MM-ex通过Prox-1促进LECs的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淋巴管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Prox-1、LYVE-1及MLVD与黑色素瘤淋巴转移及预后呈明显相关性,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早期淋巴转移及预后提供一个新的判断指标,也为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外泌体 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转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孟晓瑜 田美丽 高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周边区LVD(P-LVD)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及P=0.033),且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肿瘤中心区LVD(I-LVD)则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均无关。结论 P-LVD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检测LYVE-1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为进一步临床制定抗淋巴管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 预后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振步 聂寒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MVD,分析LMVD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MVD,分析LMVD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组织LMVD较正常胃组织LMVD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中LMVD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直径≥5cm胃癌LMVD明显多于直径<5cm者,侵及浆膜胃癌组织LMVD明显多于未侵及浆膜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L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转移
下载PDF
VEGF-C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头颈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莅霏 齐淑轶 +2 位作者 刘学明 石冬梅 高文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6期565-567,5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及癌周淋巴管密度(P-LVD)与头颈鳞癌(HNS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HNSCC组织中VEGF-C及癌周LYVE-1的表达,幷计算P-LVD,分析P-LVD及VEGF-C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及癌周淋巴管密度(P-LVD)与头颈鳞癌(HNS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HNSCC组织中VEGF-C及癌周LYVE-1的表达,幷计算P-LVD,分析P-LVD及VEGF-C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04例HNSCC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头颈部黏膜组织(74.04%vs 0,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对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分析显示,癌周组织P-LVD高于癌内及正常组织(P<0.05),而VEGF-C阳性表达者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LVD分别显著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和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HNSCC中VEGF-C表达及P-LVD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和VEG-FR-3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彩慧 朱学军 +2 位作者 张声 周琳瑛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246-2249,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和VEGFR-3的表达。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角膜及烧伤后1,3,5,7,14,21,28d角膜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免疫组化LYVE-1(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染色观...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和VEGFR-3的表达。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角膜及烧伤后1,3,5,7,14,21,28d角膜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免疫组化LYVE-1(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染色观察角膜中淋巴管生成情况,电镜观察烧伤后14d角膜新生淋巴管状况。结果:角膜碱烧伤后,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升高,烧伤后3d,角膜中出现淋巴管。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生成伴VEGF-C和VEGFR-3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角膜 碱烧伤 大鼠
下载PDF
重组血管内皮抑素对荷人食管鳞癌裸鼠VEGF-C和LYVE-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俊岩 田向阳 +6 位作者 常建兰 刘平 张蓉 张瑛 黄然欣 乔鲜丽 周文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9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内皮抑素(ES)对荷人食管鳞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食管鳞癌裸鼠模型,6只瘤周皮下注射ES稀释液荷瘤裸鼠作为A组,6只瘤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荷瘤...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内皮抑素(ES)对荷人食管鳞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食管鳞癌裸鼠模型,6只瘤周皮下注射ES稀释液荷瘤裸鼠作为A组,6只瘤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荷瘤裸鼠作为B组,6只正常裸鼠作为C组,比较三组血清LYVE-1、VEGF-C的表达水平,观察ES对荷瘤裸鼠LYVE-1和VEGF-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A、B组血清VEGF-C水平分别为(155.26±10.24)、(180.23±15.64)pg/L,均高于C组的(103.15±13.20)p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清VEGF-C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清LYVE-1水平分别为(65.32±16.29)、(90.58±10.67)pg/L,均高于C组的(28.31±10.36)p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清LYVE-1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组织内VEGF-C、LYVE-1的PCR扩增倍数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组织内VEGF-C、LYVE-1的PCR扩增倍数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重组ES对TE-1食管鳞癌细胞荷瘤裸鼠干预,重组ES不仅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且重组ES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组织内VEGF-C和LYVE-1的表达,对肿瘤新生淋巴管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食管癌 移植瘤模型
下载PDF
VEGF-C/Flt4系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志敏 刘晓芳 +2 位作者 莫祥兰 周祥祯 黄振录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VEGF-C、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VEGF-C、Flt4表达情况。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Flt4阳性率分别为65.9%(29/44)和61.4%(27/4... 目的探讨VEGF-C、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VEGF-C、Flt4表达情况。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Flt4阳性率分别为65.9%(29/44)和61.4%(27/44),两者阳性率在淋巴道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Flt4的表达分别为50%(12/24)和45.8%(11/24);VEGF-C和Flt4表达情况一致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0.91%(40/44)。结论VEGF-C/Flt4系统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VEGF-C、Flt4表达及计数Flt4阳性微脉管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对于无淋巴结转移而VEGF-C和Flt4呈高表达的病例,必须密切随访观察;VEGF-C可诱导并提高Flt4的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邹纪东 傅海燕 +3 位作者 徐伟 吕正华 曹洪源 栾信庸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与喉癌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8例喉癌组织进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染色,对LYVE-1标记的新生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淋巴管密度(LVD)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与喉癌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8例喉癌组织进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染色,对LYVE-1标记的新生淋巴管进行计数,分析淋巴管密度(LVD)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LYVE-1标记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肿瘤的边缘。在喉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LVD为13.24±5。09,明显高于成人喉乳头状瘤(5.54±3.15)和鳞状卜皮不典型增生(6.76±4.45,均P〈0.05);而在转移的淋巴结中,LYVE-1标记的LVD为12.12±6.03,与喉癌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低分化组的LVD高于中分化组,中分化组的LVD高于高分化组;0~Ⅱ期组的IND显著低于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5)。喉癌组织的LVD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和远处转移无关。LVD高于均值的喉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5个月,低于均值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LVD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凶素(均P〈0.05)。结论喉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肿瘤的边缘,淋巴管生成在喉癌发生、发展和淋岜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ND是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负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预后
原文传递
人LYVE-1基因联合小鼠GMC-SF基因干预小鼠膀胱癌的生长和转移
20
作者 王丰 李惠明 +5 位作者 王慧萍 韦芳 马家烈 陈霞芳 易苗英 黄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7-851,共5页
目的:研究人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联合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干预小鼠膀胱癌的生长和转移... 目的:研究人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联合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干预小鼠膀胱癌的生长和转移。方法:通过人和小鼠的肺组织扩增LYVE-1基因的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hLYVE-1和pmLYVE-1,采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BTT-T73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和人胚肾细胞株AD293,用电穿孔法转染小鼠肌肉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验证LYVE-1蛋白的表达。用电穿孔法将phLYVE-1联合pmGMC-SF导入T739小鼠肌肉内,1周后皮下接种膀胱移行细胞癌BTT-T739-gfp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淋巴结转移及全身转移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hLYVE-1和pmLYVE-1。经Western印迹法检测证实,phLYVE-1和pmLYVE-1能在被转染的细胞和小鼠肌肉组织中有效表达。预先接受了phLYVE-1和pmGMC-SF的小鼠,BTT-T739移植瘤的生长减慢,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且肿瘤肺转移明显减少,肿瘤附近和远处淋巴结增大并呈现明显的增生反应。结论:异种同源LYVE-1基因联合小鼠GMC-SF基因干预对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和转移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动物实验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