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纵隔血管淋巴管瘤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东山 胡润磊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62-562,共1页
近些年来,甚至在一些做过许多纵隔肿瘤手术的大医院,还在发生纵隔肿瘤手术过程中大出血导致死亡的情况。看来对一代又一代的医生还须强调:"较大的纵隔肿瘤或囊肿,常与周围组织粘连,界限不清,手术时不应强求从外部分离,达到完整切... 近些年来,甚至在一些做过许多纵隔肿瘤手术的大医院,还在发生纵隔肿瘤手术过程中大出血导致死亡的情况。看来对一代又一代的医生还须强调:"较大的纵隔肿瘤或囊肿,常与周围组织粘连,界限不清,手术时不应强求从外部分离,达到完整切除或摘除,否则有损伤大血管(尤其是静脉)或周围器官等的可能。对较大的囊肿,宜先作穿刺证实,排除血管瘤,抽除部分内容物减压,然后一般采取切开囊壁,从囊内清除内容物,囊壁与外部致密粘连处不免强切除,可用石碳酸或高浓度碘酊涂抹烧灼,然后稀释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病理学 纵隔肿瘤/外科学 淋巴管瘤/病理学 淋巴管瘤/外科学 血管/病理学
下载PDF
PCNA、MMP-2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吴平辉 吴江 +3 位作者 黄庆荣 曹闯 吴德庆 吴绍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及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病理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在68例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组织中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PCNA、MMP-2的阳性表达情况,并以20例大月份引产胎儿的胸导...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及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病理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在68例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组织中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PCNA、MMP-2的阳性表达情况,并以20例大月份引产胎儿的胸导管作为正常淋巴管组织对照。结果PCNA、MMP-2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6%、8.8%,与正常淋巴管组织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P值均>0.05)。结论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结瘤可能是一种淋巴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状淋巴管瘤/病理学 头颈部肿/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 金属蛋白酶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