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7-H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晓飞 姚君霞 +1 位作者 杜建秀 代丽丽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组织B7-H6表达情况(H-score评分)及血清B7-H6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分析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0级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高于1级、2级患者,且1级患者高于2级患者(P<0.05)。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均为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726、0.714、0.712、0.842和0.840,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的AUC分别大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预测的AUC(P<0.05)。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在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方面拥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且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也是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 B7同源体6 浸润T淋巴细胞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类似淋巴瘤的平滑肌瘤二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凤山 张建民 +1 位作者 钱宁 仓为民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浸润类似淋巴瘤 平滑肌 宫颈肿 并发症 病理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免疫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善东 郑梦 +1 位作者 王燕 缪丽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055-4061,共7页
基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过继性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 therapy,ACT)是继免疫检查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之后的癌症治疗新型策略之一,其在多种实体瘤患者中实现完全缓解。但... 基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过继性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 therapy,ACT)是继免疫检查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之后的癌症治疗新型策略之一,其在多种实体瘤患者中实现完全缓解。但是,与传统药物的体内生物学行为不同,作为一种“活细胞”药物,回输TILs药物在体内具有独特并且复杂的分布、归巢、迁移以及增殖动力学过程,并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来TILs疗法在实体瘤中研究进展,包括TILs的药动学研究、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药效研究、影响药效因素和相关机制研究等,以期为TILs药物开发以及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淋巴细胞 实体 药动学 药效学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胡婷婷 鲁洪岭 +1 位作者 刘倩 孙云川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4-721,共8页
目的探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的120例肺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训练集,根据放疗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73例)和... 目的探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的120例肺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训练集,根据放疗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73例)和无效组(47例),按照相同标准,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的50例肺转移瘤患者纳入验证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无瘤间期(DFI)、转移病灶数目、转移瘤直径、影像学表现、卡氏评分(KPS)、病理类型、肺转移灶区(GTV)、淋巴细胞浸润分级、T淋巴细胞浸润、B淋巴细胞浸润、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的影响,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在DFI、转移病灶数目、KPS评分、GTV、淋巴细胞浸润分级、T淋巴细胞浸润、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示,DFI<36个月、转移病灶数目为多个、KPS评分≤80分、GTV≤60 Gy、CD4^(+)T细胞<2.3%、CD8^(+)T细胞<2.2%是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淋巴细胞浸润分级≥2级、T淋巴细胞浸润均为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无效的影响因素(P<0.05);淋巴细胞浸润分级与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之间呈显著非线性关系(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对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影响的区分度较高,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有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的肺转移瘤患者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淋巴细胞 浸润程度 肺转移 三维近距离插植放疗疗效
下载PDF
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学胜 林云璐 +1 位作者 谢琪 范行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1-23,共3页
作者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抗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分离的TIL对自身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很低,经与IL-2共育后显著提高。培养10~30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灭活自身肿瘤细胞... 作者对小鼠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抗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新鲜分离的TIL对自身肝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很低,经与IL-2共育后显著提高。培养10~30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灭活自身肿瘤细胞的再刺激,可对抗这种下降趋势。TIL对自身肝癌细胞的杀伤后性明显强于LAK细胞(P<0.01),并且表现为较强的肿瘤特异性,即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明显强于对其它肿瘤的杀伤。将TIL与肿瘤细胞混合(10:1)注入小鼠皮下,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上述结果提示,TIL可望成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较LAK细胞更有效的活性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浸润 淋巴细胞 活性
下载PDF
肝癌瘤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对血清sIL-2R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剑勇 李挺 +6 位作者 杨南武 刘剑仑 韦长元 张丽生 唐东平 唐凯 潘凤慧 《广西医学》 CAS 1999年第5期833-836,共4页
目的:为了探讨肝癌瘤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使用冷冻方法制成肝癌瘤苗,用于激活TIL。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经肝癌... 目的:为了探讨肝癌瘤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使用冷冻方法制成肝癌瘤苗,用于激活TIL。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sIL-2R水平变化以及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用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者,其血清sIL-2R水平下降幅度最大,用未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治疗者下降幅度次之,而未用TIL治疗者下降幅度最小。结论:提示经肝癌瘤苗激活的TIL能很快地解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抑制,原因可能是由于它具有更强的杀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激活 浸润 淋巴细胞 SIL-2R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染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华群 吴幼章 +4 位作者 倪黎 李洪福 王文洪 丁小健 汪承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L(TNF-α)SN导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得到重组病毒,滴度为1.4×109CFU/L。将此病毒上清液感染人... 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能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L(TNF-α)SN导入病毒包装细胞PA317,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得到重组病毒,滴度为1.4×109CFU/L。将此病毒上清液感染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用G418筛选出能表达标记基因NeoR的阳性克隆,ELISA法测得NeoR阳性TIL培养上清液中存在TNF-α,可达530ng/L,L929依赖细胞法并测出上清液中有TNF-α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因子Α 人脑胶质浸润淋巴细胞 基因转染
下载PDF
自体冷冻免疫瘤苗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蒙志斌 欧阳欣 +4 位作者 欧盛秋 马亦龙 康平 李志坤 陈祖乾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689-1691,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冷冻免疫瘤苗激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配合白细胞介素-2(IL-2)、DDAVC及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TIL配合IL-2和DDAVC方案治疗。对照组30... 目的观察自体冷冻免疫瘤苗激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配合白细胞介素-2(IL-2)、DDAVC及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TIL配合IL-2和DDAVC方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DDAVC方案化疗配合IL-2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生存期、免疫水平、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3·3%,高于对照组的43·3%(P<0·05);治疗组为11个月,对照组为7个月;1、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66·67%和26·67%,均高于对照组的40%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对照组NK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则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毒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恶性黑色素瘤冷冻瘤苗激活的TIL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延长患者生存期。TIL、IL-2免疫配合DAVC方案综合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可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黑色素 冷冻免疫苗激活
下载PDF
局部注射人舌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动物模型体内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廖贵清 毛祖彝 徐平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体外培养4周的人舌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建立人舌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基础上,作3H-TIL的瘤周注射,通过检测每克组织的放射活性间接反映3H-TIL在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 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体外培养4周的人舌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建立人舌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基础上,作3H-TIL的瘤周注射,通过检测每克组织的放射活性间接反映3H-TIL在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发现,人舌癌TIL瘤周注射后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组织中;在肿瘤组织的聚集量是正常组织的2.1~30倍,并且能聚集在远离注射部位的肿瘤组织。肿瘤组织离注射部位越近,其聚集量越多。提示,人舌癌TIL的瘤周局部注射可望发挥更好的抗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周注射 动态分布 浸润 淋巴细胞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及抗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白 李广宙 张磊 《中国医刊》 CAS 2000年第5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香茹多糖 浸润淋巴细胞 体外扩增 活性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震 吴幼章 +1 位作者 陈华辉 李洪福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97-300,共4页
为检测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来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10例人脑胶质瘤TIL提取前、提取后及体外经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增殖后不同时间的细胞成分及其亚型构成。发现TIL主要为T淋巴细胞... 为检测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来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10例人脑胶质瘤TIL提取前、提取后及体外经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增殖后不同时间的细胞成分及其亚型构成。发现TIL主要为T淋巴细胞,其中CD_8阳性细胞占84.29±2.15%,CD_4阳性细胞占8.33±3.43%,B淋巴细胞浸润极少、TIL体外扩增4周.平均增加69±28.17倍,最高达120倍。体外杀伤试验表明,TIL对自体胶质瘤细胞具有高度杀伤力;对异体胶质瘤及K_562细胞也有一定杀伤作用。新鲜分离的TIL无杀瘤活性。经IL-2刺激增殖3周的TIL,杀瘤活性最强。作者认为,从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中提取、扩增的TIL,术后回输入手术瘤床,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可能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浸润 淋巴细胞 抗肿活性
下载PDF
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表型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德智 张国安 +2 位作者 刘小朋 陈锦峰 陈紫榕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和胸腺因子D(TFD)培养前后的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的表型及抗自体瘤细胞活性变化。(1)GIL可被分离,培养后可增值;(2)新鲜GIL主要为T淋巴细胞,其中CD+8细胞多于... 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和胸腺因子D(TFD)培养前后的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的表型及抗自体瘤细胞活性变化。(1)GIL可被分离,培养后可增值;(2)新鲜GIL主要为T淋巴细胞,其中CD+8细胞多于CD4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呈相反变化;(3)新鲜GIL活性很弱,培养后很强;(4)TFD可能只有增强rIL-2的激活作用。提示GIL可望作为理想的效应细胞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 淋巴细胞 表型 RIL-2 体外抗肿活性 浸润 治疗 培养 新鲜 效应细胞
下载PDF
胸腺因子D/重组白细胞介素-2高效诱导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德智 张国安 +1 位作者 刘小朋 陈锦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建立胸腺因子 D(TFD) /重组白细胞介素 2 (r IL- 2 )高效诱导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 )的可行性。 方法 按 TFD与 r IL - 2的不同组合 ,分组在体外对 GIL进行培养 ,分别用 MTT法、4h5 1 Cr释放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 探讨建立胸腺因子 D(TFD) /重组白细胞介素 2 (r IL- 2 )高效诱导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 )的可行性。 方法 按 TFD与 r IL - 2的不同组合 ,分组在体外对 GIL进行培养 ,分别用 MTT法、4h5 1 Cr释放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增殖、杀伤活性及 r IL- 2受体的表达情况。 结果  TFD与 r IL- 2共同诱导 GIL,与对照组相比 ,其增殖活性及对自体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且持续时间更长 (P<0 .0 1)。 结论 应用 TFD/r IL- 2体外诱导方法 ,可望获取足量高活性的 GIL 用于临床脑胶质瘤的过继免疫冶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 浸润 胸腺因子 RIL-2 淋巴细胞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14
作者 傅震 李洪福 +5 位作者 吴幼章 陈华辉 侯金镐 朱宇 王南 蔡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检测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的来源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把从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中提取的GIL,在体外以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后培养扩增,将扩增后的GIL注入人脑胶质瘤裸鼠动物模型体内观察其动物体内杀... 目的检测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的来源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把从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中提取的GIL,在体外以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后培养扩增,将扩增后的GIL注入人脑胶质瘤裸鼠动物模型体内观察其动物体内杀瘤活性。选择11例术后再次复发的人脑胶质瘤晚期患者进行GIL临床治疗。结果经IL-2刺激培养3周的GIL杀瘤活性最强。裸鼠体内试验证实GIL肿瘤局部注射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临床治疗11例患者随访2年仅1例复发。结论胶质瘤术后将GIL培养扩增3周,再回输入肿瘤残腔杀灭残留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浸润 淋巴细胞 GIL 活性
下载PDF
瘤体内脂质体介导的IL-2基因治疗后肿瘤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
15
作者 王全兴 曹雪涛 +3 位作者 王建莉 章卫平 李青 叶天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43-344,共2页
自Rosenberg等1986年发现IL-2激活的TIL具有极强的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后,人们相继对TIL的表型、体内分布、TIL在肿瘤部位的存活时间以及TIL配合IL-2的治疗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IL作为分布于肿瘤局部与肿瘤直接接触的免疫细... 自Rosenberg等1986年发现IL-2激活的TIL具有极强的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后,人们相继对TIL的表型、体内分布、TIL在肿瘤部位的存活时间以及TIL配合IL-2的治疗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TIL作为分布于肿瘤局部与肿瘤直接接触的免疫细胞.其功能和数量的变化既是荷瘤机体疾病的程度和预后的直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 体内 治疗后 功能变化 浸润淋巴细胞 脂质体介导 杀伤 直接接触 反应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肿瘤靶细胞的超微病理过程
16
作者 唐治华 许祥裕 +3 位作者 丁树标 朱有华 徐立春 吴明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98-298,共1页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白细胞介素-2(IL-2)活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肿瘤靶细胞Anip的超微病理过程。结果表明TIL首先与瘤细胞接触,并伸出突起粘连成牢固的复合体,继而TIL对瘤细胞打孔、融合.接触处瘤细胞变性、直至全细胞...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白细胞介素-2(IL-2)活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肿瘤靶细胞Anip的超微病理过程。结果表明TIL首先与瘤细胞接触,并伸出突起粘连成牢固的复合体,继而TIL对瘤细胞打孔、融合.接触处瘤细胞变性、直至全细胞崩解坏死。故认为TIL是通过对瘤细胞打孔释放胞浆杀伤肿瘤细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 细胞 超微病理 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 杀伤 胞浆 活化 崩解 释放
下载PDF
脑胶质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CD_4^+/CD_8^+倒置成因研究
17
作者 鲍刚 刘守勋 王茂德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6-338,共3页
揭示肿瘤内环境对局部浸润细胞比例改变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及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方法研究胶质瘤提取物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的影响。结果 肿瘤提取物可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 ( PHA)促 PBMC增殖和白细胞介素 - ... 揭示肿瘤内环境对局部浸润细胞比例改变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及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方法研究胶质瘤提取物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的影响。结果 肿瘤提取物可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 ( PHA)促 PBMC增殖和白细胞介素 - 2 ( IL- 2 )的诱生 ,且不被外源性 IL- 2逆转。结论 胶质瘤可破坏血脑屏障 ,外周血 T淋巴细胞随机渗入 ,肿瘤细胞可释放某种物质抑制 TH 细胞产生 IL- 2 ,进而抑制 TH 细胞的克隆性扩增 ,导致 CD+ 4/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 浸润 淋巴细胞 局部微环境
下载PDF
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瘤活性及表型特征
18
作者 皇甫超申 孙玉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瘤活性及表型特征。方法  13例肝癌患者 (7例接受术前TACE,6例未接受 ) ,MTT法检测 TIL细胞抗肿瘤活性 ,APAAP法检测 TIL细胞表型。结果  TACE组 TIL细胞在第 2周增殖达到高峰 ,至第 3周平均扩增 ... 目的 探讨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瘤活性及表型特征。方法  13例肝癌患者 (7例接受术前TACE,6例未接受 ) ,MTT法检测 TIL细胞抗肿瘤活性 ,APAAP法检测 TIL细胞表型。结果  TACE组 TIL细胞在第 2周增殖达到高峰 ,至第 3周平均扩增 5 2倍 ,而未接受术前化疗组在第 3周扩增达到高峰 ,平均扩增了 12倍。术前介入化疗患者 TIL细胞肿瘤杀伤活性增强 ,CD3+ 、CD4 + 、CD8+ 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术前介入化疗可缩短肝癌患者 TIL细胞增殖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浸润 淋巴细胞 活性 表型特征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制备及测活
19
作者 梁兵 贾印峰 +2 位作者 曲春城 洪强萍 李书明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0-50,共1页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测活。方法 运用不连续密度离心的方法从人脑胶质瘤瘤体中分离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并对其进行体外培养。结果  2 8d左右肿瘤细胞完全死亡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扩增 5 0~ 10 0倍 ,经介入性...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测活。方法 运用不连续密度离心的方法从人脑胶质瘤瘤体中分离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并对其进行体外培养。结果  2 8d左右肿瘤细胞完全死亡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扩增 5 0~ 10 0倍 ,经介入性放射技术超选择性灌注到肿瘤的供血动脉 ,取得治疗肿瘤的最佳效果。结论 为治疗脑胶质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胶质 浸润淋巴细胞 治疗 淋巴细胞 介入性 供血动脉 分离培养 密度 体外培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及不同转输方式的比较(英文)
20
作者 关俊宏 于宏伟 +5 位作者 潘尉然 杨涌杰 王成林 任长山 陈红 隋承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262-265,共4页
背景:利用肿瘤过继免疫和基因转移技术将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载体导入运载细胞回输到体内,使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肿瘤局部高浓度表达,既可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又能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毒副作用。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 背景:利用肿瘤过继免疫和基因转移技术将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载体导入运载细胞回输到体内,使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肿瘤局部高浓度表达,既可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又能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毒副作用。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及不同转输方式对荷瘤裸鼠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1/2001-12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和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TJ8510细胞(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细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提供;实验动物:先天性无胸腺BALB/C裸鼠36只。方法:在肿瘤坏死因子α反转录病毒转移系统的建立及运载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制备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单克隆病毒细胞株PLC-2和PLJC-5将标记基因NeoR和目的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导入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然后对其进行细胞增殖、肿瘤坏死因子表达、体外抗瘤活性的检测。将36只裸鼠接种肿瘤后随机分为6组,局部转输对照组、局部转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静脉转输对照组、静脉转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对荷瘤裸鼠的治疗作用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基因转导前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②体外抗瘤活性的测定。③动物实验结果。结果: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3组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30d,可持续表达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α。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TJ8510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前两者相比杀伤活性有明显地提高(P<0.01)。④动物实验结果: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40d后,肿瘤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肿瘤体积小于局部转输对照组犤(307±42),(2048±278)mm3,P<0.01犦,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肿瘤体积小于静脉转输对照组犤(954±195),(1989±305)mm3,P<0.05犦。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能有效地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其在体外和荷瘤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明显高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静脉转输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实体瘤生长无明显抑制效应,但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却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较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提示过继免疫基因治疗胶质瘤以局部转输方式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因子 基因疗法 神经胶质 浸润淋巴细胞 坏死因子Α 体外生物学活性 基因转导 杀伤肿细胞 随机对照实验 中国医科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