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及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涂晓文 尹格平 +3 位作者 张爱平 梁俊林 陈海英 王艳侠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粘附分子 P 选择素 (CD6 2 P)及淋巴细胞粘附分子(ICAM 1) CD5 4的变化及其与病变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 CD6 2 P及 CD5 4分别对 36例不同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粘附分子 P 选择素 (CD6 2 P)及淋巴细胞粘附分子(ICAM 1) CD5 4的变化及其与病变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 CD6 2 P及 CD5 4分别对 36例不同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进行了免疫学标记 ,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检测。结果 :1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血小板 CD6 2 P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增加 ,外周血淋巴细胞 CD5 4也显著性增加 (P<0 .0 5或 P<0 .0 1) ;2随着病程的好转 ,上述分子表达量逐渐下降 ,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 ,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外周血血小板粘附分子 CD6 2 P及淋巴细胞粘附分子 CD5 4在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值高低与病变程度及疗效密切相关 ,观察外周血 CD6 2 P和 CD5 4在该疾病中的变化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P-选择素 淋巴细胞粘附分子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皮肤移植小鼠T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于艳秋 赵红 张海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99-100,共2页
近年来国内对雷公藤多甙(glcosidorum tripterygii tororum,GTT)研究较多,证明 GTT 可在多环节上抑制免疫应答,尤其是对 T 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影响。从而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但是,目前认为粘附分子是 T 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发... 近年来国内对雷公藤多甙(glcosidorum tripterygii tororum,GTT)研究较多,证明 GTT 可在多环节上抑制免疫应答,尤其是对 T 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影响。从而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但是,目前认为粘附分子是 T 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发挥效应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而迄今尚未见有关 GTT 对 T 淋巴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影响的报道。因此,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了 GTT 对脾淋巴细胞 CD_3、CD_4、CD_8、CD_(11a)、CD_(18)表达情况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求 GTT 抑制细胞免疫的机制。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供鼠 BALB/C(H-2~d)5只,受鼠 C_(57)BL/6(H-2~d)24只,均为6~8周,雄性,体重18~22g,本校动物部提供。2 药品及试剂 G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细胞免疫 雷公藤 小家鼠 祛风湿药 细胞粘附分子 淋巴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淋巴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CD54和CD62P的表达及其与血肌酐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涂晓文 王艳侠 +2 位作者 尹格平 丁尧海 张爱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00-500,50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CD54 CD62P 血肌酐浓度 外周血 淋巴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结缔组织疾病
4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1996年第2期80-84,共5页
960774 7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IL-6,sIL-2R活性分析/朱娟…//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15(4).-771~772 采用ELISA和细胞因子依赖细胞株方法测定7例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IL-6和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6为105.86... 960774 7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IL-6,sIL-2R活性分析/朱娟…//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15(4).-771~772 采用ELISA和细胞因子依赖细胞株方法测定7例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IL-6和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6为105.86±60.61Ku/L,sIL-2R为647.71±597.90Ku/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IL-6和sIL-2R水平变化可以影响机体免疫调节网络,并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表1参7 96077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观察/周同…//中华内科杂志。-1995,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结缔组织疾病 结缔组织病 儿童皮肌炎 系统性硬皮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淋巴细胞粘附分子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慢性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5
作者 谈文宪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741-742,共2页
人们从原认为并非感染的疾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得到启迪,逐渐认识到慢性感染、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病原作用。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清浓度增高者易有AS的发生,它还对健康人群和冠心病... 人们从原认为并非感染的疾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得到启迪,逐渐认识到慢性感染、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病原作用。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清浓度增高者易有AS的发生,它还对健康人群和冠心病患者的未来首次心梗和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预测性。 血管内皮细胞是一个合成“器官”,受炎症等创伤后可发生内皮细胞功能不全,分泌细胞粘附分子(如VCAM-1和ICAM-1),它们与炎症浸润内单核细胞释放的细胞活素(IL-1和IL-6)一起增强细胞募集并促进LDL氧化,被巨噬细胞摄取成为载脂的泡沫细胞——AS病灶前兆脂肪条纹的组成成份,逐步地在血管内皮局部发展成动脉硬化斑块。斑块内的T-淋巴细胞可激起一系列变化,增加了斑块的不稳定性致血栓形成,结果可引起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 常见的慢性感染导致动脉硬化的病原微生物有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杆菌和与牙周病相关的细菌,其机理与防治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细胞粘附分子、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