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
1
作者 赵敏 倪平 +2 位作者 翟惠莹 靳小可 杨玉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4-988,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者骨髓或淋巴结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EF1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20例,LEF1阳性16例,阳性率为80%;套细胞淋巴瘤阳性为1/12;滤泡性淋巴瘤为1/5;边缘区淋巴瘤为0/11;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为0/8;毛细胞白血病0/2;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未见LEF1表达;LEF1表达在C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EF1的表达和CD200、CLL积分等CLL的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4例LEF1阴性的CLL患者中,2例+1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LEF1阳性组(P>0.05)。结论LEF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B-CLPD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β-catenin及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1的表达及其与近期放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晓智 熊伟 +1 位作者 刘洋 易宣洪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检测β-catenin及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LEF)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食管癌放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上述基因发挥作用的分子通路。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59例食管鳞癌患者,均为不能接受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经... 目的检测β-catenin及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LEF)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食管癌放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上述基因发挥作用的分子通路。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59例食管鳞癌患者,均为不能接受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经穿刺或诊断性手术诊断为食管鳞癌,接受根治性放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食管癌组织细胞中β-catenin及LEF1蛋白的表达。应用χ^2检验分析β-catenin及LEF1表达情况与患者近期放疗疗效的关系,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β-catenin及LEF1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主要表达在胞质及胞核,LEF1蛋白主要表达在胞核。食管鳞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在胞浆+胞核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近期放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36);β-catenin蛋白在胞核中阳性表达率在近期放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1,P=0.03)。LEF1蛋白胞核中阳性表达率在近期放疗无效组和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1)。β-catenin表达与LEF1胞核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81,P<0.01)。结论食管癌放射抵抗中可能存在Wnt通路上活化,β-catenin发生核聚集后激活胞核中LEF1,从而激活下游功能原件,发挥放射抵抗作用,从而影响食管癌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连环蛋白 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1 WNT通路 食管癌 放射抵抗
原文传递
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张蒙 王惠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83-88,15,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binding factor 1,LEF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3天组、UUO 7天组和假手术... 目的探讨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binding factor 1,LEF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小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3天组、UUO 7天组和假手术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LEF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10ng/ml及20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刺激24h后LEF1的蛋白表达。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分为4组,即Ctrl siRNA组、LEF1siRNA组、Ctrl siRNA+TGF-β1组和LEF1siRNA+TGF-β1组。Western blot法检测HK-2中LEF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多聚磷酸核糖聚合酶剪切体(cleaved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cleaved PARP)、半胱氨酸蛋白酶-3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等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4组细胞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UUO组出现小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沉积,LEF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TGF-β1可导致HK-2细胞中LEF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LEF1siRNA转染HK-2细胞敲低其表达可以减轻细胞的纤维化反应(P<0.05)。敲低LEF1可以延缓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并减轻HK-2的凋亡(P<0.05)。结论LEF1可以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进而诱导凋亡,最终导致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 单侧输尿管梗阻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组织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β-连环素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先华 刘婷 王青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444-1448,1542,共6页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LEF1)、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因子宫腺肌病于本院就诊并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9例,分为在位内膜组织组及异位内膜组...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LEF1)、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因子宫腺肌病于本院就诊并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9例,分为在位内膜组织组及异位内膜组织组;宫颈原位癌患者8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内膜组织中LEF1 mRNA、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膜组织中LEF1、β-catenin蛋白表达;Pearson法分析子宫腺肌病内膜组织LEF1 mRNA与β-catenin mRNA相关性及与临床特征关系。结果:LEF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异位内膜组最高、在位内膜组居中、对照组最低(P<0.05)。子宫腺肌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LEF1 mRNA与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75、0.658,P<0.05),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LEF1、β-catenin阳性表达与LEF1、β-catenin阴性表达者子宫大小/腺肌病灶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LEF1、β-catenin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异位内膜组织 在位内膜组织 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 Β-连环素
下载PDF
LEF1-AS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5
作者 衡冬梅 傅文兰 唐雪琴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反义RNA 1(LEF1-AS1)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胃癌细胞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LEF1-AS1的表达情况。BGC-823细胞分为... 目的探讨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反义RNA 1(LEF1-AS1)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胃癌细胞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LEF1-AS1的表达情况。BGC-82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LEF1-AS1干扰组和LEF1-AS1干扰+Wnt激动剂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Wnt1、β-catenin和Survivin表达。结果LEF1-AS1在胃癌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GES-1细胞(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LEF1-AS1干扰组BGC-82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均下降(P<0.05)。LEF1-AS1干扰组Wnt1和β-catenin表达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LEF1-AS1干扰+Wnt激动剂组BGC-82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均强于LEF1-AS1干扰组(P<0.05),且β-catenin和Survivin水平较LEF1-AS1干扰组升高(P<0.05)。结论LEF1-AS1沉默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来负调控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该因子有作为胃癌治疗靶点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反义RNA 1 侵袭 迁移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淋系增强子结合因子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霍婉莹 高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8-891,共4页
淋系增强子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是Wnt/β-catenin信号路径下游效应分子,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在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维持、增殖和分化方面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研究显示,多种淋巴造血肿瘤LEF1表达异... 淋系增强子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是Wnt/β-catenin信号路径下游效应分子,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在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维持、增殖和分化方面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研究显示,多种淋巴造血肿瘤LEF1表达异常与预后密切相关,但不同类型淋巴造血肿瘤LEF1表达水平与预后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提示LEF1在不同类型淋巴造血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文重点就LEF1与正常造血调控的关系,急性白血病细胞LEF1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系增强结合因子1 Wnt/β-catenin信号路径 造血调控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羟基积雪草苷对KKay小鼠附睾脂肪中蛋白激酶A、叉头转录因子1及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孙伯菊 吴悠 +6 位作者 张程斐 秦帅 胡玉立 刘玮 吴丽丽 秦灵灵 刘铜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1848-1852,1877,共6页
目的观察羟基积雪草苷对KKay小鼠体重的影响。方法将16只10周龄雄性肥胖糖尿病模型小鼠KKay/TaJcl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羟基积雪草苷组8只(MA组),其中模型组以去离子水灌胃,MA组以羟基积雪草苷40 mg/(kg·d)灌胃,连... 目的观察羟基积雪草苷对KKay小鼠体重的影响。方法将16只10周龄雄性肥胖糖尿病模型小鼠KKay/TaJcl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羟基积雪草苷组8只(MA组),其中模型组以去离子水灌胃,MA组以羟基积雪草苷40 mg/(kg·d)灌胃,连续干预9周。每天记录每只小鼠的体质量及饮食量,通过HE染色观察KKay小鼠附睾脂肪组织的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附睾脂肪中蛋白激酶A(PKA)、叉头转录因子1(FOXO1)、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的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MA组可明显抑制小鼠的体质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睾脂肪的HE染色结果显示,羟基积雪草苷干预KKay小鼠9周后,与模型组比较,MA组的附睾脂肪组织明显变的紧密,并且细胞大小也明显缩小。与模型组比较,羟基积雪草苷干预9周后可明显促进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PKA蛋白的磷酸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羟基积雪草苷可明显抑制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FOXO1蛋白的磷酸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羟基积雪草苷干预9周后,可明显抑制小鼠附睾脂肪中C/EBPβ蛋白磷酸化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积雪草苷可以明显抑制小鼠体质量增加,促进PKA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抑制FOXO1、C/EBPβ蛋白的磷酸化表达,对肥胖症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积雪草苷 蛋白激酶A 叉头转录因子1 转录因子CCAAT增强结合蛋白β 肥胖症
下载PDF
鸡转录增强因子-1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8
作者 张雪平 张洁欣 +2 位作者 陆纲 陈瑞华 贾弘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克隆转录增强因子 1(transcriptionenhancerfactor 1,TEF 1)相关基因 (relatedTEF 1,RTEF 1) ,检测鸡发育过程RTEF 1基因的表达及组织分布。方法 :从 13d鸡胚骨骼肌mRNAs经RT PCR方法扩增RTEF 1的编码序列 (cDNA) ,将其克隆到 p... 目的 :克隆转录增强因子 1(transcriptionenhancerfactor 1,TEF 1)相关基因 (relatedTEF 1,RTEF 1) ,检测鸡发育过程RTEF 1基因的表达及组织分布。方法 :从 13d鸡胚骨骼肌mRNAs经RT PCR方法扩增RTEF 1的编码序列 (cDNA) ,将其克隆到 pGEM和 pUC载体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采用RT PCR技术检测鸡胚发育第9天至雏鸡孵出后 6周的骨骼肌组织中RTEF 1基因的表达 ,并测试其在 13d鸡胚和出生后 1d雏鸡的骨骼肌、心肌、脑、肝和胗等 5种组织中的存在。结果 :克隆序列分析结合GenBank检索表明 ,所克隆的cDNA片段 ( 90 0bp)与cTEF 1A序列仅相差两个碱基。应用RT PCR技术在鸡胚发育 9d至出生后 6周雏鸡的骨骼肌组织均检出了RTEF 1基因的表达 ;13d鸡胚和出生后 1d雏鸡的骨骼肌、心肌、脑、肝和胗等 5种组织中均有TEF 1相关基因的转录。结论 :克隆的cDNA片段属多种组织普遍存在的cTEF 1A。与先前检测的M CAT结合因子发生规律 (在两周前表达 )不同 ,cTEF 1A在鸡胚发育的第 9天至出生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AT结合因子 转录增强因子-1 基因表达 克隆分子 鸡胚发育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EBPα及相关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杜云蕾 刘剑 +3 位作者 应霁 戴芹 徐丽梨 王伟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C/EBPα在TGF-β1致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利用T...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C/EBPα在TGF-β1致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利用TGF-β1分别在不同质量浓度(5和10 ng/m L)和不同时间点(0、4、12、24 h)刺激HK-2细胞,收集细胞总RNA和蛋白(核蛋白和总蛋白)以及细胞上清液。应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EBPα和核转录因子PPARγ以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α-SMA、E-cadherin的表达变化;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水平。结果 TGF-β1(5 ng/m L)刺激HK-2细胞24 h后C/EBPα蛋白与PPARγ变化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表达减少。TGF-β1(10 ng/m L)分别刺激0、4、12、24 h后,核蛋白中C/EBPα在12 h时表达明显降低,PPARγ在4 h表达升高。以TGF-β1 10 ng/m L刺激HK-2细胞12 h后,C/EBPα、PPARγ、E-cadherin mRNA分别降低70%、50%和90%(P<0.05)。以10 ng/m L TGF-β1刺激HK-2细胞后,MCP-1在12、24 h时分别升高6倍和10.67倍。结论 C/EBPα参与TGFβ1诱导的肾间质纤维化过程,并且与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和EMT过程相关;且在此过程中,与PPARγ相互作用,促进或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CCAAT增强结合蛋白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10
作者 范澄璐 缪韦韦 +1 位作者 姚卫芹 张桂芳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585-1590,共6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前胶原C端蛋白酶增强子1(PCPE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MM患者116例,检测患者血...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前胶原C端蛋白酶增强子1(PCPE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MM患者116例,检测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和肾功能指标。根据患者肾功能分为肾功能不全组42例和肾功能正常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和血清PCPE1、IGFBP7水平;分析MM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PCPE1、IGFBP7对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预测效能。结果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胱抑素C及血清PCPE1、IGFBP7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均P<0.05),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MM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与eGFR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高血清PCPE1水平、高血清IGFBP7水平均是MM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PE1、IGFBP7预测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AUC分别为0.833、0.80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69、163.81μg/L,灵敏度分别为0.752、0.664,特异度分别为0.821、0.823,均有较高的预测效能;而血清PCPE1、IGFBP7联合预测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AUC高于单独指标预测(均P<0.05),预测效能更高。结论MM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升高,且与肾功能不全程度有关,两者联合对MM患者肾功能不全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不全 前胶原C端蛋白酶增强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下载PDF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蛋白表达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雪 芮炜玮 +7 位作者 毕珂 吴运瑾 张素霞 张龙 余捷 修冰 易祥华 曾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EF1)蛋白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BL/ALL)和小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LBL/ALL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就诊及会诊的53例LBL/ALL...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EF1)蛋白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BL/ALL)和小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LBL/ALL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就诊及会诊的53例LBL/ALL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EF1、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蛋白表达,比较LEF1和TdT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检测小B细胞淋巴瘤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共77例LEF1蛋白表达,比较LBL/ALL与各亚型小B细胞淋巴瘤LEF1蛋白表达差异。单因素分析LEF1蛋白表达与LBL/ALL患者总生存与无进展生存的相关性。结果LBL/ALL中LEF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53/53),中位值90%;TdT阳性率为84.9%(45/53;T-LBL/ALL为78.1%,B-LBL/ALL为95.2%),中位值80%;LEF1和TdT阳性率及中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01)。CLL/SLL LEF1蛋白表达阳性比例为14/18,中位值45%;滤泡性淋巴瘤(0/16)、套细胞淋巴瘤(0/16)、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0/19)、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浆细胞淋巴瘤(0/8)LEF1蛋白均为阴性。B-LBL/ALL与小B细胞淋巴瘤比较,LEF1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本组LBL/ALL病例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LEF1蛋白表达与LBL/ALL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F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诊断LBL/ALL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度,与TdT联用可提高LBL/ALL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LEF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米优嘉 原翔 +3 位作者 贾瑞诺 闫锦阳 郭艺博 高社干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β-连环蛋白(β-catenin)、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1(LEF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ESCC组织97例份、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19例份、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21例份、食管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份,...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β-连环蛋白(β-catenin)、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1(LEF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ESCC组织97例份、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19例份、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21例份、食管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β-catenin、LEF1阳性率,分析两者间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食管癌旁正常黏膜组织β-catenin阳性率分别为71.1%、21.1%、66.7%、10.0%,ESCC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分别与食管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比较,ESCC组织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比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比较,P均<0.05;LEF1阳性率分别为56.7%、31.6%、28.5%、5.0%,ESCC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分别与食管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比较,ESCC组织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比较,P均<0.05。β-catenin阳性表达与ESCC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LEF-1阳性表达与ESCC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ESCC组织中β-catenin、LEF1表达呈正相关(rs=0.591,P<0.05)。结论ESCC组织中β-catenin、LEF1的表达升高,两指标可作为ESCC病变进展的有效预测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环蛋白 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1 食管癌 食管鳞状细胞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和白血病细胞分化(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国强 彭镇刚 +4 位作者 刘玮 宋利平 蒋益 黄莺 赵倩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3,共9页
三氧化二砷(As2O3,ATO)是一种新发现的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药物。研究发现,该药物在体外诱导细胞分化的能力不如体内明显。以此为基础,最近我们意外地发现模拟低氧化合物和中度低氧环境... 三氧化二砷(As2O3,ATO)是一种新发现的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药物。研究发现,该药物在体外诱导细胞分化的能力不如体内明显。以此为基础,最近我们意外地发现模拟低氧化合物和中度低氧环境能够直接在体外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也选择性地加强三氧化二砷诱导的APL细胞分化。进一步地,间歇性低氧能够显著延长移植的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并且抑制白血病细胞浸润并诱导其分化。以这些工作为基础,我们就低氧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就相关工作作一综述, 并讨论有侍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低氧诱导因子-1 CCAAT/增强结合蛋白 三氧化二砷 细胞分化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思凡 肖新才 +2 位作者 孙延双 郑琳 冯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油红O染色后以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油红O染色后以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各组脂联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相关位点,包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TT A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的蛋白质表达。结果Res明显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Res组脂联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Res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添加Res导致脂肪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白藜芦醇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Sirt1表达,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PARγ、C/EBP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脂肪细胞 脂联素 瘦素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CCAAT/增强结合蛋白α
下载PDF
DHA对C2C12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小玲 黄志清 +1 位作者 刘光芒 吴秀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987-3990,共4页
采用胰岛素、地塞米松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联合诱导C2C12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加入100 mmol/L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DHA处理8 d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肪分化相关基因P... 采用胰岛素、地塞米松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联合诱导C2C12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加入100 mmol/L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DHA处理8 d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肪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和ADD1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2C12细胞成脂分化时添加DHA能显著上调PPARγ、C/EBPα和ADD1基因的表达,并且联合添加维生素E后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C2C12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 CCAAT增强结合蛋白α(C/EBPα) 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因子1(ADD1) 维生素E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在缺氧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德顺 陈伟强 张德兴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缺氧诱导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合成具有HIF-1特异结合位点的DNA片段(红细胞生成素3'-增强子片段),借助脂质体,转入培养的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和肺微血管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缺氧诱导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合成具有HIF-1特异结合位点的DNA片段(红细胞生成素3'-增强子片段),借助脂质体,转入培养的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和肺微血管细胞,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结果 (1)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常氧下培养,有iNOS基因表达;(2)缺氧能诱导这两种细胞iNOS基因表达增加;(3)野生型EPO3'-增强子片段能阻断缺氧对内皮细胞iNOS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而突变片段则无此作用。结论 在iNOS基因序列中,可能存在EPO3'-端增强子片段,其参与内皮细胞的缺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OS基因 表达 缺氧诱导因子-1 一氧化氮合成酶 主动脉内皮细胞 酶基因 增强 DNA片段 结合位点 RNA
下载PDF
人胰岛素原基因B10位定点突变对增强胰外表达效率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袁凤山 王大会 +4 位作者 王冰 张锦 王玉霞 吴志香 杜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4-49,共6页
目的构建在肝细胞内增强表达成熟人胰岛素的生理调控性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质粒。方法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在B-C及C-A连接处已两点突变的人胰岛素原基因上进行B10位突变,并在其上游连接肝细胞特异的3倍体葡萄糖反映元件(GLRE3)和胰岛素... 目的构建在肝细胞内增强表达成熟人胰岛素的生理调控性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质粒。方法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在B-C及C-A连接处已两点突变的人胰岛素原基因上进行B10位突变,并在其上游连接肝细胞特异的3倍体葡萄糖反映元件(GLRE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启动子(IGFBP-1P)。经酶切后将含有调控元件的3点突变人胰岛素原基因(GLRE3-IGFBP-1P-3mINS)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脂质体介导转染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后检测成熟胰岛素表达情况及与含有调控元件的2点突变人胰岛素原基因(GLRE3-IGFBP-1P-3mINS)表达体的表达差异。结果人胰岛素原基因的B10位组氨酸编码序列CAC突变为门冬氨酸编码序列GAC。构建了含调控元件的B10位门冬氨酸人胰岛素原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GLRE3-IGFBP-1P-3mINS),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各段基因碱基序列及连接方向正确。pLXSN-GLRE3-IGFBP-1P-3mINS经脂质体包裹转染大鼠肝癌细胞,细胞外液含5.0、25.0mmol/L的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含量分别为5.03±0.72、43.90±2.30mU/L。未进行B10位突变的重组体转染组在同样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含量分别为<2.00、2.10±0.23mU/L。结论成功构建了含调控元件的B10位门冬氨酸人胰岛素原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质粒,该重组体已整合入鼠肝癌细胞基因组,其表达效率显著提高并受葡萄糖生理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原基因 定点突变 增强基因表达 表达效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基因重组质粒 葡萄糖浓度 逆转录病毒 调控元件 脂质体介导
下载PDF
PAK1和LEF1对食道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勇 盛思源 +5 位作者 马俊 邹建勇 区伟俊 卢传刚 王荣福 洪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P21活化激酶1(PAK1)和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EF1)在食道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食道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探讨PAK1和LEF1在食道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食道癌组织中PAK1和LEF1 mRNA的表达,通过基... 目的:通过检测P21活化激酶1(PAK1)和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EF1)在食道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食道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探讨PAK1和LEF1在食道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食道癌组织中PAK1和LEF1 mRNA的表达,通过基因克隆构建PAK1和LEF1质粒,转染食道癌细胞株KYSE,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AK1在食道癌组织中表达降低,LEF1在食道癌组织中表达增高,PAK1的表达与LEF1的表达呈负性相关;单独转染PAK1和LEF1能够增加食道癌细胞株KYSE的增殖,PAK1和LEF1共同转染的增殖率反而不及单独各自转染的增殖率。PAK1和LEF1单独或共同转染均不影响KYSE细胞凋亡。结论:在食道癌组织中,PAK1低表达,LEF1和转录因子4(TCF4)高表达;LEF1在食道癌细胞增殖中起主要作用,提示LEF1可能成为诊断食道癌的生物标记物和食道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癌 P21活化激酶1 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
下载PDF
钙黏蛋白相关蛋白及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通过Wnt通路调控G2期阻滞发挥食管癌放射抵抗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伟 赵静 +3 位作者 黄晓智 周德敏 王洪武 高献书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LEF1)及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的表达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抵抗性的关系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应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食管癌细胞株TE13、KYSE170亲代株和其对应的抵抗株TE13R、KYSE170R在照射前、照射后8...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LEF1)及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的表达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抵抗性的关系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应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食管癌细胞株TE13、KYSE170亲代株和其对应的抵抗株TE13R、KYSE170R在照射前、照射后8h及24h表达差异基因,应用RT-PCR对芯片筛选出的差异基因LEF1及CTNNB1进行验证。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KYSE170和KYSE170R在照射后24h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结果综合2对细胞株芯片结果,在接受照射后LEF1及CTNNB1抵抗株较亲代株均有表达上调。RT-PCR结果提示在KYSE170R中CTNNB1在照射后8h,LEF1在照射后24h表达高于KYSE170。KYSE170R在照射后24h发生G2期阻滞较KYSE170更明显。结论 LEF1和CTNNB1可能通过Wnt通路,调控食管癌细胞照射后的G2期阻滞,发挥放射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抵抗 WNT通路 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 钙黏蛋白相关蛋白 G2期阻滞
原文传递
沉默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昊冉 王雯秋 +7 位作者 林俊杰 乔军波 王新军 方斌 陈长宽 王宇娇 朱高赞 刘文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74-1676,共3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LEF1-AS1)基因沉默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在HUVEC(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中沉默LEF1-AS1基因的表达,细胞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反义RNA1(LEF1-AS1)基因沉默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在HUVEC(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中沉默LEF1-AS1基因的表达,细胞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即NC组和si-LEF1-AS1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转染效果;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力的变化;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LEF1-AS1对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RT-qPCR结果显示,si-LEF1-AS1组LEF1-AS1 mRNA的相对表达量(0.059±0.010)低于NC组(1.000±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24,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HUVECs在处理24 h后si-LEF1-AS1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0.103±0.004)少于NC组(0.129±0.006),在处理48 h后si-LEF1-AS1组细胞的A值(0.235±0.016)也少于NC组(0.431±0.018),在处理72 h后si-LEF1-AS1组细胞的A值(0.454±0.029)也少于NC组(0.846±0.034);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i-LEF1-AS1组迁移到小室下侧的相对细胞数(0.446±0.025)少于NC组(1.000±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0,P<0.01);血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LEF1-AS1组的总成管长度(3152.333±200.959)少于NC组(13263.667±24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91,P<0.01)。结论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LEF1-AS1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淋巴增强结合因子1反义RNA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