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粒子治疗头颈部肿瘤颈淋巴结放疗后复发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姜玉良 马月 +3 位作者 王俊杰 姜伟娟 孟娜 曲昂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单纯放疗后淋巴结复发及颈清扫+放疗后淋巴结复发患者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6例患者人组,其中单纯颈部放疗后淋巴结复发17例,颈清扫+放疗后淋巴结复发19例。局部麻醉超声或CT...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单纯放疗后淋巴结复发及颈清扫+放疗后淋巴结复发患者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36例患者人组,其中单纯颈部放疗后淋巴结复发17例,颈清扫+放疗后淋巴结复发19例。局部麻醉超声或CT引导下植入3—78个粒子。粒子针间距1em,后退式植入粒子间距为1em,距影像学边界外0.5cm。术后剂量验证实际D90为90~160Gy,中位数130Gy。结果随访率为100%,随访满1、2年者分别为11、3例。总反应率为81%,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35%,生存率分别为50%、22%;颈清扫+放疗后复发组的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54%,单纯颈部放疗后复发组分别为67%、50%(X^2=0.00,P=0.965);生存率分别为48%、13%和51%、39%(X^2=0.17,P=0.676)。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单纯放疗后淋巴结复发及颈清扫+放疗后淋巴结复发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挽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复发 颈部淋巴结/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碘-125粒子植入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放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菁 孙益红 +3 位作者 秦新裕 曾蒙苏 王敏桦 曾昭冲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患者接受外放疗是否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中27例仅接受全身化疗(未放疗组),36例结合外放疗(放疗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15 MV X线对肿大淋...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患者接受外放疗是否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中27例仅接受全身化疗(未放疗组),36例结合外放疗(放疗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15 MV X线对肿大淋巴结区局部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40~60 Gy。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放疗组肿大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31%,部分缓解为58%,总有效率达89%。放疗组有淋巴结压迫出现症状的18例患者放疗后症状完全缓解,有效率100%。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9 d和136 d,1、2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17%、20%和6%。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组患者的相对危险度(RR)降至0.299 (P=0.002)。两组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而淋巴结未控所致死亡发生率放疗组与未放疗组分别占21%和42%(P<0.05)。放疗组出现RTOG消化道0、1、2、3级毒副反应者分别为7、17、11、1例,未出现造血系统和肝脏的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对放疗较敏感,用常规分割50 Gy的剂量就可达到姑息治疗效果,并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放射疗法 肿瘤转移 淋巴结/化学疗法 肿瘤转移 淋巴结/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保乳术后腋窝淋巴结标准切线野与多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冉 王淑莲 +7 位作者 任雯廷 王维虎 房辉 宋永文 张可 刘跃平 苗俊杰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 评价标准切线野对腋窝Ⅰ、Ⅱ站淋巴结覆盖情况,分析调强计划处方剂量给予腋窝淋巴结时正常组织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左侧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全乳放疗.放疗计划以标准切线野为基础采用逆向调强方法优化.按照R... 目的 评价标准切线野对腋窝Ⅰ、Ⅱ站淋巴结覆盖情况,分析调强计划处方剂量给予腋窝淋巴结时正常组织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左侧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全乳放疗.放疗计划以标准切线野为基础采用逆向调强方法优化.按照RTOG标准勾画Ⅰ、Ⅱ站腋窝淋巴结,以原始计划计算Ⅰ、Ⅱ站腋窝淋巴结靶区覆盖程度.每个患者设计全乳腋窝IMRT计划,CTV包括全乳和Ⅰ、Ⅱ站腋窝淋巴结.处方剂量均为50Gy分25次.计算靶区HI和CI及OAR的参数.结果 标准切线野计划中Ⅰ、Ⅱ站腋窝淋巴结Dmean分别为34.4、21.9 Gy.腋窝Ⅰ站V、V40分别为22.6%、49.9%,Ⅱ站分别为6.0%、22.0%.全乳腋窝调强计划降低了全乳照射剂量均匀性,PTV适形性也较差,并明显增加了同侧肺和心脏剂量,同侧肺V20由17.1%增至34.2%,Dmean由999cGy增至1 732cGy.结论 标准切线野不能很好覆盖Ⅰ、Ⅱ站腋窝淋巴结.需要腋窝放疗者应行IMRT计划以保证腋窝接受足够剂量,但正常组织剂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腋窝淋巴结/放射疗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氟脱氧葡萄糖PET—CT确定食管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洪波 于金明 +6 位作者 张百江 朱慧 张为迪 李玲 黄勇 付政 李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分析^18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优势及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优势,基于CT和PET-CT确定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N)和临床靶区(C... 目的分析^18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优势及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优势,基于CT和PET-CT确定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GTVN)和临床靶区(CTVN),根据术后病理分析PET-CT在确定淋巴结放疗靶区中的价值。结果13例由CT确定的GTVN(GTVN-CT)与病理一致,19例基于PET-CT的GTVN(GTVN-PET-CT)与病理相符。对照淋巴结病理结果,PET-CT改变了15例由CT确定的GTVN和其中10例的CTVN。PET-CT导致GTV缩小(GTVN-PET-CT<GTVN-CT)的3例共涉及3组淋巴结,其中1例临床靶区缩小(CTVN-PET-CT<CTVN-CT);GTVN-PET-CT>GTVN-CT的12例共涉及22组淋巴结,其中9例CTVN亦扩大。GTVN-PET-CT>GTVN-CT的亚组分析显示,PET-CT确定的淋巴结GTV准确率高于CT(67%:25%,P=0.041)。结论PE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势使之可作为优化和确定食管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结转移/放射疗法 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 体层摄影术 图像融合 大体肿瘤靶体积 临床靶体积
原文传递
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高危患者腮腺局部调强放疗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永芹 左云 +3 位作者 问静 王丽君 张兰芳 黄生富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评价高危者腮腺放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2017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全组采用调强放疗技术,... 目的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评价高危者腮腺放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2017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全组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全腮腺或部分腮腺照射、选择性PLN照射,X线和(或)电子线补量,剂量45~60 Gy。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差异。结果腮腺区影像学可见淋巴结者共230例。确诊腮腺转移11例(占2.5%,11/440),其中腮腺淋巴结最大径≥5 mm者占81.8%(9/11)。多因素分析显示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为其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腮腺区淋巴结最大径≥5 mm、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者筛选为腮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根据腮腺区是否放疗分为放疗组及未放疗组。生存分析发现,在230例患者中,高危组腮腺区放疗者与未放疗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不同(P<0.05),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进展生存均相近(P>0.05)。结论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率低,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为其独立高危因素。对于腮腺淋巴结最大径≥5 mm,或腮腺区存在影像学可见淋巴结,即使其最大径<5 mm,但若合并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建议行腮腺区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腮腺淋巴结转移/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放疗中分野锁定准直器调强计划对肺组织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昊 陈华 +4 位作者 顾恒乐 蔡旭伟 郭金栋 王常禄 徐志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 回顾性设计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野锁定准直器调强计划,比较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和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点,研究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对正常肺组织保护.方法 选取12例在本院行IMRT的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 目的 回顾性设计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野锁定准直器调强计划,比较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和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点,研究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对正常肺组织保护.方法 选取12例在本院行IMRT的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计划,计划全部为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针对相同CT图像与靶区设计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同一角度射野分野后各准直器位置分别由各分离靶区形状决定.处方剂量60 Gy分30次,计划要求95%PTV达到100%处方剂量.通过DVH统计PTV相关剂量参数、CI、HI、机器跳数、肺组织及心脏剂量体积参数.对两种计划组间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两种计划均达到临床要求,两种计划靶区D2、D98、CI和HI均相近(P均〉005).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机器跳数比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多15%-20%(P=0010).全肺V5、V10、V20、V30、Dmean均低于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P=0000、0000、0000、0002、0000);健侧肺V5、V20、Dmean同样低于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P=0000、0017、0000).脊髓和心脏剂量体积参数两种计划剂量体积参数均相近(P均〉005).结论对周围性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调强计划设计可考虑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设计,可一定程度减小肺组织低剂量照射体积,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淋巴结转移 周围型肺癌/放射疗法 调强 分野锁定准直器方法 调强 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方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局部治疗在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源 金晶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盆腔侧方淋巴结(LPLN)转移是直肠癌预后不佳因素, 在低位、T3-T4期、直肠系膜淋巴结阳性情况下更常见, 但无准确预测转移的因素。高分辨率MRI是目前诊断LPLN转移的首选手段, 但阈值选择仍不明确。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治疗... 盆腔侧方淋巴结(LPLN)转移是直肠癌预后不佳因素, 在低位、T3-T4期、直肠系膜淋巴结阳性情况下更常见, 但无准确预测转移的因素。高分辨率MRI是目前诊断LPLN转移的首选手段, 但阈值选择仍不明确。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治疗模式在全球存在分歧, 欧美国家主张放化疗联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而日本推荐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LPLN清扫。放疗与手术联合可取得很好的局控, 利用放疗前、后MRI的侧方淋巴结信息, 可筛选出高危患者进行强化治疗, 如放化疗后行LPLN清扫或LPLN区放疗推量。目前各种手段在治疗LPLN转移方面的作用仍缺乏高质量证据, 尚需更多的研究来改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外科学 直肠癌 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放射疗法 直肠癌 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左侧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不同腋窝勾画方法的剂量学特点
8
作者 倪文婕 王秀楠 +2 位作者 葛永青 刘骁蕾 穆晓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3-568,共6页
目的评估左侧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和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指南腋窝勾画方法的剂量学特点,比较其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09-01-2021-10-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6... 目的评估左侧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和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指南腋窝勾画方法的剂量学特点,比较其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09-01-2021-10-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6例左侧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患者,根据ESTRO和RTOG指南分别勾画腋窝淋巴引流区和全乳。ESTRO指南腋窝2组和胸肌间淋巴引流区合并勾画,并命名为腋窝Ⅱ组,腋窝3组命名为腋窝Ⅲ组,第4组淋巴结命名为锁骨上区,分别设计PTV-E(ESTRO指南)和PTV-R(RTOG指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 f,记录各计划相关剂量学参数。应用SPSS 23.0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ESTRO和RTOG指南的腋窝Ⅱ组体积分别为(46.0±11.1)cm^(3)和(16.6±4.7)cm^(3)(t=12.461,P<0.001),左锁骨上体积分别为(11.5±2.6)cm^(3)和(29.1±7.4)cm^(3),t=-9.465,P<0.001。PTV-E计划的患侧肺D_(mean)、V_(5)、V_(20)和V_(30)分别为(8.9±0.9)Gy、(40.2±3.2)%、(13.9±2.5)%和(8.7±2.0)%,PTV-R计划分别为(8.2±1.0)Gy、(37.6±4.1)%、(12.1±2.4)%和(7.6±2.0)%,均P<0.05;PTV-E和PTV-R计划甲状腺平均剂量分别为(11.4±7.4)Gy和(27.3±4.2)Gy,t=-7.392,P<0.001;臂丛神经最大剂量分别为(54.4±0.7)Gy和(54.3±1.0)Gy(t=0.122,P=0.904),V_(30)分别为(32.1±11.1)%和(73.5±13.2)%(t=-7.964,P<0.001),V_(50)分别为(20.7±8.9)%和(31.0±17.8)%,t=-2.284,P=0.037。结论两种指南勾画方法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需要,ESTRO指南勾画的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更小,临近的甲状腺及臂丛神经受照剂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腋窝淋巴结/放射疗法 靶区勾画 指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