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4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留置尿管全程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敏 纪雯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8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留置尿管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90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留置尿管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90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尿管留置必要性的认知水平、对尿管留置的配合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0%(45/45),高于对照组的80.0%(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23.44±0.32)、(35.42±0.17)分低于对照组的(44.53±0.69)、(43.42±0.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尿管留置必要性的认知水平评分为(96.56±3.61)分、对尿管留置的配合程度评分为(96.56±321)分、术后住院时间为(8.45±2.11)d,优于对照组的(85.20±2.13)分、(85.41±2.11)分、(10.67±2.4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6.11±3.61)分,优于对照组的(80.56±3.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频、尿急、尿痛、非计划拔管和二次置管发生率分别为4.44%、4.44%、2.22%、0、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22.22%、20.00%、20.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尿管留置的正确认知,并有效提高其配合度,减少并发症和意外拔管的发生,降低二次置管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留置尿管 全程护理 干预效果
下载PDF
妇科肿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姚远洋 李云 +4 位作者 王悦 李艺 唐军 王建六 魏丽惠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100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100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术后出现淋巴囊肿。(1)引流方式、是否行腹腔化疗及血清白蛋白含量是影响淋巴囊肿形成的独立因素(P均<0.05)。(2)淋巴囊肿体积与是否关闭后腹膜及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数量有关(P=0.025,0.011)。(3)65例淋巴囊肿患者中,14例有自觉症状(21.5%),10例出现并发症(15.4%)。结论:(1)经腹壁引流、减少不必要的腹腔化疗及纠正低蛋白血症可预防淋巴囊肿的形成。(2)术中开放后腹膜及减少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数量可减小淋巴囊肿体积,进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 妇科肿瘤 淋巴囊肿 引流方式 腹腔化疗
下载PDF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与防治 被引量:33
3
作者 卢淮武 林仲秋 +2 位作者 周晖 张珍 陆晓楣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年第4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盆腔淋巴结切除 囊肿形成 切除术后 腹股沟淋巴结 防治 髂外动脉 闭孔神经 旋髂深静脉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健理 李状 +1 位作者 蒋玲玲 姚德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指导临床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1489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或切除、伴/不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指导临床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1489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或切除、伴/不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或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的1489例患者中,253例发生下肢淋巴水肿(17.0%),其中宫颈癌、子宫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8.7%(150/801)、15.3%(62/404)和13.1%(32/244),不同类型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145例(57.3%)患者在术后1年内发生下肢淋巴水肿。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和术后淋巴囊肿形成均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放疗(HR=3.234,95%CI:2.441~4.285,P<0.001)和辅助化疗(HR=1.463,95%CI:1.005~2.128,P=0.041)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独立因素。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产生可能与放疗剂量和放疗次数有关(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为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期。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能增加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切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淋巴结切除 下肢淋巴水肿
下载PDF
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婧 王燕 王晓黎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8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淋巴结切除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介入治疗,术后采取常规预防感染干...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淋巴结切除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介入治疗,术后采取常规预防感染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大黄芒硝外敷,持续治疗14天。疗程结束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的总置管时间、囊肿消退时间、盆腔积液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于治疗后进行随访,统计2组淋巴囊肿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80.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置管时间、囊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盆腔积液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6月,研究组淋巴囊肿复发率分别为0和2.44%,对照组淋巴囊肿复发率分别为分别为4.88%和7.32%,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大黄芒硝外敷对淋巴结切除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缩短囊肿消退时间及置管时间,减少盆腔积液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还可减少淋巴囊肿复发,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妇科 淋巴结切除 淋巴囊肿 大黄芒硝外敷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宫颈癌淋巴结切除术后形成淋巴囊肿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广平 廖亚男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2期330-330,共1页
宫颈癌是我国发生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由于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后盆腔创面渗液和淋巴液回流汇集形成的盆腔淋巴囊肿是其并发症之一。本文对我院97例行盆腔淋巴... 宫颈癌是我国发生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由于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术后盆腔创面渗液和淋巴液回流汇集形成的盆腔淋巴囊肿是其并发症之一。本文对我院97例行盆腔淋巴结切除的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进行了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 淋巴结切除 宫颈癌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机械刺激技术治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燕 韩燕华 +2 位作者 张沙沙 李楠 罗玲玲 《现代临床护理》 2022年第5期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机械刺激技术治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选择在本院盆底中心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并发术后淋巴水肿的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 探讨机械刺激技术治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选择在本院盆底中心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并发术后淋巴水肿的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实施淋巴水肿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实施机械刺激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肢体周径、淋巴水肿相关症状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肢体周径、淋巴水肿相关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机械刺激技术能有效治疗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水肿,改善淋巴水肿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刺激技 淋巴水肿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切除 护理
下载PDF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冬冰 卢淮武 +2 位作者 周晖 郑羽雯 李燕虹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4期3194-3195,共2页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24例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有关淋巴囊肿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引流通畅,未发生1例管道脱落。术后1周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有45例,术后...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24例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有关淋巴囊肿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引流通畅,未发生1例管道脱落。术后1周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有45例,术后2周发生的有48例,囊肿直径最小的7mm,最大的150mm。结论:做好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早期症状,对预防淋巴囊肿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盆腔淋巴结切除 淋巴囊肿 术后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彩平 莫莉花 王力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145-146,共2页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肿瘤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肿瘤患者97例,分为发生囊肿组(56例)和未发生囊肿组(4l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与术后...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肿瘤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肿瘤患者97例,分为发生囊肿组(56例)和未发生囊肿组(4l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与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性。结果56例(57.73%)患者发生淋巴囊肿。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引流部位、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术后〈24h引流量等5项指标与淋巴囊肿发生率相关(P〈0.05)。而引流部位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淋巴囊肿发生的独立因素。多数淋巴囊肿患者囊肿无症状,囊肿体积随时闻减小。结论经皮穿刺引流及保持患者术后白蛋白浓度可以降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淋巴囊肿具有自限性,超声检查应限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而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才需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 淋巴囊肿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大黄芒硝外敷治疗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伟 李连瑛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2期614-614,共1页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已经成为妇科肿瘤治疗及外科分期的重要部分。盆腔淋巴囊肿是妇科癌症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主要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腹膜后留有死腔,导致淋巴回流受阻,盆腔引流不畅所致。中药大黄芒硝外敷对该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盆腔淋巴结切除 盆腔淋巴囊肿 疗效观察 外敷治疗 大黄芒硝 切除术后 术后并发症 外科分期
下载PDF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探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兰云竹 毛熙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78例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57例,B组21例,均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A组术中经阴道放置引流管,B组未放置,统计两组术中及术后数据。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盆... 目的研究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78例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57例,B组21例,均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A组术中经阴道放置引流管,B组未放置,统计两组术中及术后数据。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盆腔囊肿形成与无引流管、浸润深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脉管转移、术前化疗、分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浸润深度及术中无引流是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讨论术中未安置引流管,浸润深度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出现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切除 淋巴囊肿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晶 戚宇红 +3 位作者 徐新燕 朱虹 胡金菊 沈谷群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实施淋巴结(包括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实施手术治疗(均含有淋巴结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实施淋巴结(包括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实施手术治疗(均含有淋巴结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对患者术后出现淋巴囊肿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1.术后淋巴囊肿发生情况:58例患者出现淋巴囊肿,发生率为59. 18%,较现有文献报道稍高; 2.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与术后24 h平均引流量、引流方式、腹腔化疗以及血清白蛋白含量有关,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后三者为影响淋巴囊肿形成的独立因素。结论术中开放后腹膜、经腹壁留置盆腔引流方式替代经阴道留置盆腔引流、减少术中腹腔化疗而改为静脉化疗、术后积极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可能减少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淋巴结切除 淋巴囊肿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放置引流管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雅倩 朱炳鸿 +1 位作者 孙丙辉 王小元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放置引流管的必要性。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其中术后放置引流管45例(引流组)、未放置引流管55例(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放置引流管的必要性。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其中术后放置引流管45例(引流组)、未放置引流管55例(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引流组术后并发淋巴回流障碍、发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尿潴留情况及排气时间与非引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引流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非引流组(P均<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腹腔镜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 引流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大黄芒硝外敷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丽君 曾宇晖 黄晓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7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于淋巴结切除术后出现淋巴囊肿的5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单盲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于淋巴结切除术后出现淋巴囊肿的5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单盲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单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大黄芒硝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肿胀消失时间、囊肿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囊肿直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7及14 d的VAS评分均持续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皮肤红肿和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淋巴结切除术后常发生淋巴囊肿并发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可有效消除患处疼痛,预防感染,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淋巴结切除 淋巴囊肿 大黄芒硝外敷 疼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固本驱邪抑癌汤治疗子宫内膜癌腹腔镜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疗效观察
15
作者 王竹林 曲红卫 +2 位作者 王秀芳 严维娜 凌晓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固本驱邪抑癌汤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腹腔镜高... 目的:探讨固本驱邪抑癌汤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20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腹腔镜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固本驱邪抑癌汤。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gG、IgA、IgM、CD3^+及CD4^+含量;检测其中肿瘤标记物含量,主要包括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整合素链接激酶(ILK)及人附睾蛋白(HE4)。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OS)、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外周血中IgG、IgA、IgM、CD3^+及CD4^+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中E-cadherin、HIF-α、ILK及HE4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O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本驱邪抑癌汤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驱邪抑癌汤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生活质量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丽洲 张丽 刘丽敏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40-40,42,共2页
目的探究临床导致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威胁因素,从而为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均实施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全部患者109例,对患者术... 目的探究临床导致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威胁因素,从而为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均实施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全部患者109例,对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患者采用手术的方式、是否行腹腔化疗、采用的引流方式以及血清白蛋白含量等四个因素与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有关(P均<0.05);2血清白蛋白含量、采用的引流方式、是否行腹腔化疗等三项因素是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低血清白蛋白含量、经阴道引流、行腹腔化疗是导致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手术的过程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 淋巴囊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Ⅰ期子宫内膜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性激素水平分析
17
作者 张凯稳 苑中甫 +2 位作者 贾丛 袁玲 李志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2例Ⅰ期E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61例。A组行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B组行全子宫...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2例Ⅰ期E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61例。A组行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B组行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时的雌激素水平低于A组,孕激素水平高于A组(均P<0.05)。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Ⅰ期EC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雌激素 孕激素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刘盈盈 荆敏 李志丽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9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88例EC患者均行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并依据术后淋巴结转移与否将其分为转移组(n=25)、未转移组(n=63)。采...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88例EC患者均行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并依据术后淋巴结转移与否将其分为转移组(n=25)、未转移组(n=6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EC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8例EC患者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8.41%(25/88);转移组病理分期Ⅲ+Ⅳ期、病理类型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组织学分级G3、病灶直径≥2 cm、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患者占比高于未转移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在年龄、腹腔积液细胞学、附件转移、宫颈浸润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病灶直径、肌层浸润、脉管浸润为影响EC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影响EC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病灶直径、肌层浸润、脉管浸润,临床应高度重视,以早期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经腹膜后淋巴结切除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肠梗阻:一项前瞻性研究
19
作者 梁莉明 赵超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7年第4期290-290,共1页
系统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普遍用于原发妇科肿瘤及复发肿瘤分期和治疗。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术后恢复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为比较行系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PALN)与只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PLN)术后患者出现... 系统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普遍用于原发妇科肿瘤及复发肿瘤分期和治疗。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术后恢复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为比较行系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PALN)与只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PLN)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情况,前瞻性对51例行系统开腹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数量≥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术后肠梗阻 盆腔淋巴结切除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术后恢复时间 术后并发症 胃肠道症状 肿瘤分期
下载PDF
对腹股沟-股淋巴结切除术后行缝匠肌移位术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20
作者 Judson P.L. Jonson A.L. +1 位作者 Paley P.J. 成健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42-43,共2页
Based on the reduced morbidity seen in our retrospective study, we undertook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to determine whether transposition of the sartorius muscle improve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in women with sq... Based on the reduced morbidity seen in our retrospective study, we undertook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to determine whether transposition of the sartorius muscle improve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in women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vulva undergoing inguinal- femoral lymphadenectomy.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vulva requiring inguinal- femoral lymphadenectomywere randomized to undergo sartorius transposition or not. All patients received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DVT prophylaxis, and closed suction surgical site drainage. Outcomes assessed include wound cellulitis, wound breakdown, lymphocyst formation, lymphedema, and/or rehospitalization. Cohorts were compared using Fisher’ s exact test.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using Student’ s t test or Fischer’ s exact test as approp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artorius trans position, after adjusting for other factors. From June 1996 to December 2002, 61 patients underwent 99 inguinal- femoral lymphadenectomies, 28 with sartorius transposition, and 33 without. The mean (SD) age for controls and patients undergoing sartorius transpositionwas 63.5 (15.2) and 73.8 (13.7) years, respectively (P < 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SA, tobacco use, co- morbid medical conditions, past surgical history, medication use, size of incision, duration of surgery, number of positive lymph nodes, pathologic stage, pathologic grade, pre- or postoperative hemoglobin, or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There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wound cellulitis, wound breakdown, lymphedema, or rehospitalization. The incidence of lymphocyst formation was increased in the sartorius transposition group.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however, the groups appeared similar. Sartorius transposition after inguinal- femoral lymphadenectomy does not reduce postoperative wound morb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切除 缝匠肌 移位 随机研究 淋巴囊肿 淋巴水肿 鳞癌患者 前瞻性随机试验 阳性淋巴结 女性外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