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tleman氏病(巨大淋巴结增殖)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天强 孔大陆 +1 位作者 李强 王殿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071-1072,共2页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殖 肝占位性病变 手术
下载PDF
巨大淋巴结增殖症4例报告
2
作者 朱安峰 朱丽华 +2 位作者 宋东明 雷承宝 刘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殖 良性肿瘤样增生病 分型 病理检查 诊断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殖症恶变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报告
3
作者 吴汉新 何机典 敖忠芳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42-242,共1页
关键词 非霍何杰金氏 淋巴 淋巴结增殖
下载PDF
胸内巨大淋巴结增殖二例
4
作者 朱彬 曹然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48-648,共1页
关键词 胸内肿瘤 淋巴结增殖 病例报告 CT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巨大淋巴结增殖症一例
5
作者 刘为民 勾振堂 刘会艳 《腹部外科》 2001年第4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殖 罕见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巨淋巴结增殖症1例
6
作者 王仁仪 《华西医学》 CAS 1997年第4期464-464,共1页
巨淋巴结增殖症1例王仁仪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61004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入院前13个月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消瘦。因Hb62g/L门诊以“贫血待诊”收住院。查体:T375℃,P114次/分,... 巨淋巴结增殖症1例王仁仪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61004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入院前13个月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消瘦。因Hb62g/L门诊以“贫血待诊”收住院。查体:T375℃,P114次/分,R20次/分,BP14/96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淋巴结增殖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殖3例报告
7
作者 孙贤 郝晋彪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增殖 诊断 B超 CT 治疗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殖2例
8
作者 孙贤 《苏州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82-182,共1页
例1男,36岁。自觉左上腹进行性增大肿块6个月,无其他不适人院。既往体健。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左上腹可触及10×8cm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浅表淋巴结(一),B超提示左上腹实质性非均质性肿块,血常规、肝... 例1男,36岁。自觉左上腹进行性增大肿块6个月,无其他不适人院。既往体健。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左上腹可触及10×8cm肿块,质硬,活动度差,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浅表淋巴结(一),B超提示左上腹实质性非均质性肿块,血常规、肝功能及KUB、IVP检查无明显异常。术中见左上腹腹膜后肿块14×10×8cm,质地较硬,肿块包膜下血管丰富,并呈曲张状态,与左肾下极紧靠并与脾脏及胰腺相邻,完整切除肿块。术中出血较多,输血达4000ml。病理报告:巨大淋巴结增殖。术后10天出院,半年后随访健在,局部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殖 剖腹探查术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右纵隔巨大淋巴结增殖症1例
9
作者 曾锤利 周向东 +1 位作者 谢才德 邹华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97-897,903,共2页
关键词 右纵隔巨大淋巴结增殖 病例报告 良性淋巴 疱疹病毒8 免疫增殖性反应
下载PDF
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一例
10
作者 曹敏 史河水 韩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93-893,共1页
关键词 纵隔巨淋巴结增殖 诊断 心电图 肺功能 肝功能 肾功能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殖一例
11
作者 唐朝荣 李明森 +3 位作者 邸武宏 赵振理 乔丽芳 刘一中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156-156,共1页
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殖一例山西新华化工厂医院(030008)唐朝荣,李明森,邸武宏,赵振理太原市中心医院乔丽芳,刘一中患者:女,29岁。因左腹肿物10余年,于1995年6月1日入院。1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中腹部有一肿物,... 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殖一例山西新华化工厂医院(030008)唐朝荣,李明森,邸武宏,赵振理太原市中心医院乔丽芳,刘一中患者:女,29岁。因左腹肿物10余年,于1995年6月1日入院。1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中腹部有一肿物,鸡蛋大,不活动,无疼痛。未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增殖 腹膜后 工厂医院 静脉肾盂造影 实质性肿瘤 妥善保护 左输尿管 太原市 错构瘤 消化道造影
下载PDF
右上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1例
12
作者 王宝贵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4期229-229,共1页
关键词 纵隔巨淋巴结增殖 外科治疗 体格检查 胸腔内 P70 患者
下载PDF
纵隔巨大淋巴结增殖症1例报告
13
作者 黄炳兴 吴元佐 王国良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5年第6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结增殖 纵隔 淋巴滤泡 淋巴结增生症 呼吸道感染 良性疾病 肺门区 淋巴结肿大 胸部X线检查 错构瘤
下载PDF
巨大淋巴结增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14
作者 於展飞 熊明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0期36-38,65,共4页
在1956年Castle-man等经过长期临床研究后首次报道了巨大淋巴结增殖疾病(Castle-man disease,CD),其属于一种临床发病率极低且病因尚不清楚的淋巴结增殖性病变。大量临床研究文献表明CD的发病部位只有集中在颈部、胸部,而少量患者出现... 在1956年Castle-man等经过长期临床研究后首次报道了巨大淋巴结增殖疾病(Castle-man disease,CD),其属于一种临床发病率极低且病因尚不清楚的淋巴结增殖性病变。大量临床研究文献表明CD的发病部位只有集中在颈部、胸部,而少量患者出现腹部或者盆腔部位,尤其是纵隔区域大部分都是局限类型,很少出现多中心类型,由于多中心型CD的诊治均较为困难且预后效果差。CD疾病的临床发病率极低,临床研究文献较少,因此导致临床研究进展缓慢,在本文研究中将综述近20年间关于Castle-man病的临床诊治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殖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肺内巨大淋巴结增殖症一例报告
15
作者 马骏 《上海医学影像》 1998年第3期134-135,共2页
巨大淋巴结增殖症是一种少见疾病。Castleman于1956年首先报导。该病临床罕见,我院于1998年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肺内巨大淋巴结增殖 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 CT检查
下载PDF
腹膜后巨淋巴结增殖症一例
16
作者 黄中力 张朋 +2 位作者 魏武然 龚静 石明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895-898,共4页
目的观察腹膜后巨淋巴结增殖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病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30岁女性患者1例,因反复腹泻、右上腹胀2个月余,发现右侧腹膜后肿物20 d,于2011年8月22日入院。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手... 目的观察腹膜后巨淋巴结增殖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病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30岁女性患者1例,因反复腹泻、右上腹胀2个月余,发现右侧腹膜后肿物20 d,于2011年8月22日入院。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手术3个月后,复查腹部CT、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示病变为巨淋巴结增殖症,透明血管型。术后3个月患者门诊随访,恢复良好,复查腹部CT未见肿物复发,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均无异常。结论该病较为少见,病因尚不明确,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活检,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且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增殖 诊断 病理 治疗
原文传递
民航空勤人员巨大淋巴结增殖疾病的航空医学鉴定思路
17
作者 邵孟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211-212,共2页
巨大淋巴结增殖疾病为临床罕见病,患病率较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变部位主要位于纵膈、颈部、胸部、腹部以及盆腔等。该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影像学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导致其诊断难度大,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也造成了患者治疗的延误,导致预... 巨大淋巴结增殖疾病为临床罕见病,患病率较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变部位主要位于纵膈、颈部、胸部、腹部以及盆腔等。该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影像学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导致其诊断难度大,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也造成了患者治疗的延误,导致预后变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巨大淋巴结增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并结合《空勤人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体检鉴定医学标准》来探讨民航空勤人员患该病后的航空医学鉴定思路,以及时帮助民航业制定规章和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对空勤人员职业资格及民航事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临床针对该病的诊治提供理论支持,以提高疾病诊断率与治疗有效率,继而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殖疾病 空勤人员 航空医学鉴定
下载PDF
脾脏、淋巴结及网状内皮系统疾病
18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1993年第6期342-342,共1页
关键词 网状内皮系统 巨大淋巴结增殖 新生儿科杂志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紫雯 《日本医学介绍》 2006年第9期399-401,共3页
“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系指传染源和/或传播媒介为野生或圈养动物(包括兽类、畜类及鸟类等)的感染性疾病,多名以“人兽共患病”。其实,家畜和宠物不是野兽,鸟类更不属兽,故冠名欠实。“动物源性疾病”一词易误解为仅指传染源为动物的疾... “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系指传染源和/或传播媒介为野生或圈养动物(包括兽类、畜类及鸟类等)的感染性疾病,多名以“人兽共患病”。其实,家畜和宠物不是野兽,鸟类更不属兽,故冠名欠实。“动物源性疾病”一词易误解为仅指传染源为动物的疾病,涵盖不全。“自然疫源性疾病”系以“自然疫源地学说”为依据的术语,广义适用,但依本义则对包括家畜家禽仍嫌费解。人和其它动物以及微生物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在相互依存的生活与进化过程中,关系不断演变,敌友不时转化,有时转益为害,有时变害为利;有的致病微生物毒力由强变弱,有的则由弱变强,还有的可能从无变有。研究如何将这种转化诱导变为有益于人,或于易感生物与寄生微生物彼此互利,必然是人类现实迫切而又长远艰巨的任务。候鸟飞禽扩大了疫区的范围,现代交通工具缩短了人员和物产的流动时间。这一局面,无疑增加了我们对此类疾病进行监测控制的困难。因此,加深对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其监控策略措施的贯彻力度,是当前紧迫的课题。本专辑选译自《日本臨》杂志2005年第63卷第12期,“動物由ウイルス感染症”专辑,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姚桢教授审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 体内移行 发病部位 神经细胞 淋巴结增殖 外周途径 动物媒介
下载PDF
Axl glycosylation mediates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murin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2
20
作者 Ji Li Li Jia +3 位作者 Zhen-Hai Ma Qiu-Hong Ma Xiao-Hong Yang Yong-Fu Zh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8期5369-5376,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xl deglycosylation on tumor lymphatic metastases in mou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METHODS: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Axl glycoprot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xl deglycosylation on tumor lymphatic metastases in mou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METHODS: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Axl glycoprotein in mou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Hca-F treated with tunicamycin and PNGase F 3-(4,5)-dimethylthiazol(-zyl)-3,5- 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invasion assay (in vitro ) and tumor metastasis assay (in vivo ) were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xl deglycosylation on the Hca-F cell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RESULTS: Tunicamycin and PNGase F treatment markedly inhibited Axl glycoprotein synthesis and expression,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 In the MTT assay, proliferation was apparent in untreated Hca-F cells compared with treated Hca-F cells. In the ECM invasion assay (in vitro ), treated cells passed through the ECMatrix gel in significantly smaller numbers than untreated cells (tunicamycin 5 μg/mL: 68 ± 8 vs 80 ± 9, P=0.0222; 10 μg/mL: 50 ± 6vs 80 ± 9,P=0.0003; 20 μg/mL: 41 ± 4 vs 80 ± 9, P=0.0001); (PNGase F 8 h: 66 ± 7 vs 82 ± 8, P=0.0098; 16 h: 49 ± 4 vs 82 ± 8, P=0.0001; 24 h: 34 ± 3 vs 82 ± 8, P=0.0001). In the tumor metastasis assay (in vivo ), average lymph node weights of the untreated Hca-F group compared with treated Hca-F groups (tunicamycin 5 μg/mL: 0.84 ± 0.21 g vs 0.72 ± 0.19 g, P=0.3237; 10 μg/mL: 0.84 ± 0.21 g vs 0.54 ± 0.11 g, P=0.0113; 20 μg/mL: 0.84 ± 0.21 g vs 0.42 ± 0.06 g, P=0.0008); (PNGase F 8 h: 0.79 ± 0.15 g vs 0.63 ± 0.13 g, P=0.0766; 16 h: 0.79 ± 0.15 g vs 0.49 ± 0.10 g, P=0.0022; 24 h: 0.79 ± 0.15 g vs 0.39 ± 0.05 g, P=0.0001). Also, average lymph node volumes of the untreated Hca-F group compared with treated Hca-F groups (tunicamycin 5 μg/mL: 815 ± 61 mm 3 vs 680 ± 59 mm 3 , P=0.0613; 10 μg/mL: 815 ± 61 mm 3 vs 580 ± 29 mm 3 , P=0.0001; 20 μg/mL: 815 ± 61 mm 3 vs 395 ± 12 mm 3 , P=0.0001); (PNGase F 8 h: 670 ± 56 mm 3 vs 581 ± 48 mm 3 , P=0.0532; 16 h: 670 ± 56 mm 3 vs 412 ± 22 mm 3 , P=0.0001; 24 h: 670 ± 56 mm 3 vs 323 ± 11 mm 3 , P=0.0001). CONCLUSION: Alteration of Axl glycosylation can at-tenuate neoplastic lymphatic metastasis. Axl N-glycans may be a universal target for chem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l Glycosyl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ymphatic metasta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