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结大B细胞淋巴瘤
1
作者 陆孝禹 肖立 +2 位作者 殷于磊 罗建民 郑颂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结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重排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王玥 郭亮 +1 位作者 金春卉 曲丽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73岁。临床表现以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B症状为主;Ann Arbor分期:Ⅳ期8例,Ⅰ+Ⅱ期2例。实验室检查以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血浆EBV核酸定量阳性8例。镜下均可见典型结节状聚集或散在的透明细胞、分枝状高内皮血管及增生杂乱“风吹”状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背景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0~5个/HPF 7例,5~10个/HPF 2例,>50个/HPF 1例。浆细胞含量≤5%6例,浆细胞含量10%和20%各1例,浆细胞含量较多(30%)2例。组织细胞明显增生7例。见RS样大细胞1例。背景中含大量B细胞5例,含少量B细胞5例。10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标志物,滤泡辅助性T细胞标志物CD10、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6例,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10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8例。10例患者均检测到TCR基因重排和IG基因重排阳性。所有患者诊断后均行化疗,其中3例疾病进展死亡。结论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nTFHL-AI中,B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EBV是否感染及感染细胞的数量无关,同时浆细胞增生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细胞 单克隆b细胞增生 EbV感染 微环境 预后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3
作者 贺娟 王星宇 +8 位作者 何鸿 王立鑫 谭艳梅 李源鑫 黄颖 余快 赵敏 谢涛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3,共9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EBER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16%。CXCL13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血管免疫母细胞 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 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 预后
下载PDF
淋巴结内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化谱系及异质性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尹洪芳 李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对原发于淋巴结内、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病理形态学分化谱系以及免疫表型异质性的比较性研究,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时对转录因子E2F1作为一种新的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DLBCL的判断指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 目的:对原发于淋巴结内、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病理形态学分化谱系以及免疫表型异质性的比较性研究,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时对转录因子E2F1作为一种新的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DLBCL的判断指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1996年至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诊断为DLBCL的病检存档蜡块98例,应用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肿瘤病理形态学以及免疫表型分类研究。结果:经病理形态学分型后,中心母细胞型占88.7%(87/98),免疫母细胞型占5.1%(5/98),间变型占3.1%(3/98),富于T的B细胞型占3.1%(3/98)。98例DLBCL中,GCB型共31例(31.6%),淋巴结外组中GCB型占42%(21/50),高于其在淋巴结内组中所占的比例20.8%(10/48),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淋巴结内、外Ⅰ/Ⅱ期DLBCL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8%和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Ⅰ/Ⅱ期和Ⅲ/Ⅳ期DLBCL中,CD1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和17.1%,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CD10在淋巴结内、外的阳性率分别为18.8%和38%,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Ⅰ/Ⅱ期在GCB型DLBCL中占74.2%,在非GCB型DLBCL中占5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GCB型DLBCL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38.8%,在非GCB型DLBCL中为16.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且E2F1的阳性表达与CD10及Bcl-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98例DLBCL中,中心母细胞型最多,占88.8%。GCB型DLBCL在淋巴结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淋巴结内。GCB型DLBCL的预后比非GCB型DLBCL要好。CD10可以作为预后判断指标。E2F1的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GCB型DLBCL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淋巴结 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淋巴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彭晚娇 姚丽青 郑智勇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及免疫组化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88例结外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D10、bcl-6、MUM1、ki-67的表达并进行分子... 目的探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分子分型及免疫组化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88例结外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D10、bcl-6、MUM1、ki-67的表达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88例结外DLBCL中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36例,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52例,GCB组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大于75.0%有17例,占47.2%(17/36),non-GCB组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大于75.0%有37例,占71.2%(37/52)。结论结外DLBCL以non-GCB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免疫组化 分子分型
下载PDF
输尿管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殿宾 王志勇 +3 位作者 张晶晶 于满 迟强 李修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89-190,共2页
淋巴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起源于人类免疫系统细胞及前体细胞。在临床上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种类型。NHL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位居全球常见癌症的前十位[1],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 淋巴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起源于人类免疫系统细胞及前体细胞。在临床上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种类型。NHL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位居全球常见癌症的前十位[1],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型,患者5年生存率远低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提示DLBCL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临床上DLBCL发生于男性生殖器官或泌尿道很少见,而原发于输尿管的更为罕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颈部淋巴结肿大
下载PDF
淋巴结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定宝 沈丹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2,共2页
患者男性,73岁。因乏力半年,食欲减退1个月,发热19天,发现双侧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入院。血常规:WBC 3.51×109/L,PLT 97×109/L,淋巴细胞26%,单核细胞14.2%。胸片示双侧肺纹理增重,考虑肺部感染。腹部CT示双侧胸腔积... 患者男性,73岁。因乏力半年,食欲减退1个月,发热19天,发现双侧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入院。血常规:WBC 3.51×109/L,PLT 97×109/L,淋巴细胞26%,单核细胞14.2%。胸片示双侧肺纹理增重,考虑肺部感染。腹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大量腹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b细胞淋巴 血管内 淋巴结
下载PDF
芍药苷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卫星 张薇 +2 位作者 陈姣敏 尹凤雷 王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l/L PAE)、PAE高浓度组(60μmol/L PAE)、PAE高浓度+SC79(AKT激活剂)组(60μmol/L PAE+8μg/ml SC79),同时以未经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48 h后,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检测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E低浓度组、PAE中浓度组、PAE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降低(均P<0.05)。与PAE高浓度组比较,PAE高浓度+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增加(均P<0.05)。结论:PAE通过抑制AKT/MDM2上调p53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芍药苷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与同机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丁义 黄盛才 +4 位作者 秦朝军 章忠明 龙耀斌 马加强 颜李梅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933-936,共4页
目的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18)F-FDG PET/CT)与同机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比分析^(18)F-F... 目的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18)F-FDG PET/CT)与同机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比分析^(18)F-FDG PET/CT与同机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和结外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淋巴结、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发现,299枚可疑受累淋巴结中确诊受累淋巴结272枚,90处可疑受累结外病灶中确诊受累结外病灶84处。^(18)F-FDG PET/CT对受累淋巴结检出率为86.29%,高于同机CT的74.92%(P<0.05);^(18)F-FDG PET/CT诊断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敏感性、准确度均优于与同机平扫CT图像(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高于同机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与其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薛萍 黄成强 +1 位作者 熊耕 刘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WT)患者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WT患儿157例,分析患儿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对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影响。结果淋巴结受累患儿5年EFS为50.00%(10... 目的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WT)患者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WT患儿157例,分析患儿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对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影响。结果淋巴结受累患儿5年EFS为50.00%(10/20),淋巴结未受累患儿5年EFS为87.59%(120/137),淋巴结未受累患儿5年EFS明显高于淋巴结受累患儿(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亚组中,淋巴结受累的预后不良型(uFH)患儿生存情况明显低于预后良好型(FH)患儿(P<0.05);未受累患儿的淋巴结取样数量中位数为3个(0~18个),淋巴结受累患儿取样数量的中位数为9个(2~23个)。当术中取样超过7个时检出阳性淋巴结的概率越高,当术中取样数量在10个及以上时,淋巴结阳性率无明显增加。不同病理类型、术前是否进行化疗的WT患儿术中淋巴结取样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的WT患儿术中取样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13.46%的Ⅰ期患儿及27.14%的Ⅱ期患儿术中采集淋巴结数量达到7个及以上,而40.00%的Ⅲ期患儿术中采集至少7个淋巴结。不同取样数量的Ⅱ、Ⅲ期WT患儿5年E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受累是导致WT患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而淋巴结取样数量对患儿预后不具有独立预测价值,当取样超过7个时检出阳性淋巴结的概率大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 儿童 淋巴结受累情况 预后
下载PDF
空肠、回盲部多发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来源的B细胞淋巴瘤合并肠系膜淋巴结Rosai-Dorfman病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英明 李代瑛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93-293,共1页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肠系膜淋巴结 b细胞淋巴 回盲部 组织来源 膜相关性 空肠 多发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2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皮肤肿块
下载PDF
淋巴结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国建 刘丽辉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6期1460-1461,共2页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预后
下载PDF
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朱璐遥 张灵秀 字友梅 王秀峰 张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4-1419,共6页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化疗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62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8.39%。病变部位在结外、NCCN-IPI中高危/高危、IPI中高危/高危、进展或复发时间<12个月是影响R/R DLBCL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均P<0.05)。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5.19%),其中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达52.71%。62例患者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48.51%和31.56%,中位OS时间为1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客观缓解[HR=0.080(95%CI:0.028-0.235)]是R/R DLBCL患者OS的保护性因素,NCCN-IPI中高危/高危[HR=4.828(95%CI:1.546-15.080)]是影响R/R 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可作为R/R DLBCL的有效治疗方案,NCCNIPI可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化疗后客观缓解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替尼 维奈托克 复发难治 弥漫大b细胞淋巴 NCCN-IPI
下载PDF
不同预防策略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复发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曲双 廖丽昇 +4 位作者 郑艳彬 王杰松 何鸿鸣 陈碧云 孙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1406,共6页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和来那度胺作为不同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策略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防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和福建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22年6月初治CNS复发高风险的DLBCL患者资...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和来那度胺作为不同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策略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防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和福建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22年6月初治CNS复发高风险的DLBCL患者资料,根据预防方案将患者分为HD-MTX组和来那度胺组。每组根据CNS-IPI评分和/或睾丸累犯将患者进一步分为高危组和中危组,评估不同治疗组及危险亚组CNS无复发生存率、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以及不同预防策略对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CNS复发高风险DLBCL患者共200例其中HD-MTX组120例来那度胺组80例。根据HD-MTX预防时间的不同将HD-MTX组患者又分为诱导化疗结束后和化疗间歇期两组,两组分别80例和40例。中位随访48(14-133)个月,HD-MTX组和来那度胺组4年CNS无复发生存率分别93.6%和90.4%(P>0.05);4年PFS率分别为57.2%和69.4%(P>0.05),来那度胺组PFS有改善的趋势;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8%和7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HD-MTX组和来那度胺组中的高危患者4年CNS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7%和83.4%(P>0.05),未显示出CNS复发风险差异;而4年PFS率分别为49.5%和6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MTX组共收集248个周期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发生粒细胞减少伴感染有25个周期(占10.1%);来那度胺组在240个周期中有20个周期发生粒细胞减少伴感染(占8.3%),两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与HD-MTX相比,来那度胺联合免疫化疗在改善预后的同时可兼顾中枢预防是一种安全、耐受性良好的中枢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中枢神经系统 预防
下载PDF
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另一种伴CTNNB1(β-catenin基因)突变的间叶性肿瘤(18例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英)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建国 Laskin WB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M0004-M0004,共1页
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发病机制未明的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作者报道一组有关这种罕见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本组病例中14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范围31~65岁,平均年龄47岁,中位年龄49岁... 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发病机制未明的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作者报道一组有关这种罕见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本组病例中14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范围31~65岁,平均年龄47岁,中位年龄49岁;肿瘤位于腹股沟淋巴结15例,颈部淋巴结1例,未知部位淋巴结2例。多数患者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或结节,4例有腹股沟区可能的外伤史。瘤体直径1~4.2cm,平均3.1cm,中位3cm。镜下肿瘤边界清楚,多为假包膜性结节(n=17)或真性结节(n=1);瘤细胞为梭形,形态温和,排列成短束状或旋涡状,间质为纤细的胶原(n=11)或呈黏液胶原样(n=7);12例中可见梭形细胞呈分散的纤维瘤病样束状排列(n=12);特征性的组织学结构包括瘤细胞栅栏状排列(n=16)、胶原小体(n=15)及核周胞质内透明小球(n=10);核分裂象0~8个/50HPF(平均2个,中位数1个),没有不典型核分裂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 腹股沟淋巴结 Β-CATENIN基因 间叶性肿 临床病理学 分子遗传学 免疫组化 栅栏状
下载PDF
多参数MRI鉴别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价值
17
作者 王媛 于文玲 +1 位作者 李婷 杨本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7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在鉴别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和鼻腔鼻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ion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34例鼻腔鼻窦ONB和29例DLBCL患者治疗前行MRI检查。MRI评估指标包括常规征像...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在鉴别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和鼻腔鼻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ion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34例鼻腔鼻窦ONB和29例DLBCL患者治疗前行MRI检查。MRI评估指标包括常规征像和半定量参数。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识别最有诊断能力的MRI指标。结果ONB T2WI呈等稍高信号,累及嗅裂,易形成颅内肿块(P=0.004);DLBCL T2WI呈等略低信号(P<0.001),常累及上颌窦、眼眶(P<0.001,P=0.024)。ONB的鼻甲外移、边缘分叶征较DLBCL多见(P=0.001,P=0.004)。ONB的ADC_(ave)值更高(P<0.001),CI_(max)、WR更大(P<0.001、P=0.011),TTP小(P=0.003),TIC曲线流出型更多(P=0.022)。Logistic回归显示部位(累及嗅裂或上颌窦)、T2WI信号、ADC0.82值及以TTP52是鉴别ONB和DLBCL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RI的多参数联合有助于鉴别鼻腔鼻窦ONB和DL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磁共振成像 嗅神经母细胞 鼻腔鼻窦淋巴
下载PDF
周永明教授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探索性研究
18
作者 张福鹏 李捷凯 +2 位作者 陈海琳 朱文伟 周永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索性研究周永明教授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分析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及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2∶1,平均年龄为(55.75±14.4)岁,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4... 目的探索性研究周永明教授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分析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及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2∶1,平均年龄为(55.75±14.4)岁,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40例,GCB 16例,Non-GCB 23例,滤泡性型(Ⅲ级)6例,套细胞型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6个月(范围2~45个月),ECOG评分2分以上(P=0.039)、LDH高表达(P<0.001)、IPI中高危/高危(P=0.005)是影响PFS的不良因素,IPI中高危/高危(P=0.002)、LDH高表达(P<0.001)是缩短PFS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挖掘并形成制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经验方 周永明 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淑慧 王晓 +3 位作者 王彩霞 徐志刚 王桂梅 聂美楠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第5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 ZL)的形态特点、免疫表型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淋巴结的NM ZL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10例就诊时均精神状况良好。6例得到随访,大多(5/6)临床分期较高(... 目的:观察并探讨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 ZL)的形态特点、免疫表型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淋巴结的NM ZL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10例就诊时均精神状况良好。6例得到随访,大多(5/6)临床分期较高(Ⅱ或Ⅲ期)。细胞的形态以中心细胞样细胞为主,少数可以单核细胞样细胞为主或小淋巴细胞样细胞为主。结论:原发性NM ZL少见,肿瘤细胞生长方式独特,细胞形态多以生发中心细胞样细胞为主。需要与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累及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及小B细胞淋巴瘤等鉴别。肿瘤较易播散,诊断时大多临床分期较高,预后可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 诊断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20
作者 何时 吴晨榆 +5 位作者 卢舒怡 柯龙凤 邱雅婷 张文雯 陈刚 陈燕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0-735,共6页
目的 探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 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例LBCL-IRF4r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原位杂交和FISH法进行检... 目的 探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 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例LBCL-IRF4r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原位杂交和FISH法进行检测,观察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8例LBCL-IRF4r中,男女比为1.67∶1,年龄10~53岁,平均25.8岁,其中发生于扁桃体5例,鼻咽2例,左腹股沟淋巴结1例。镜下肿瘤呈滤泡、弥漫或滤泡和弥漫混合的生长模式,肿瘤细胞为典型的中心母细胞或中等至大的母细胞样细胞,具有细腻的染色质和不明显的核仁,核分裂象、凋亡小体易见,未见星空现象。免疫表型:8例LBCL-IRF4r的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CD20(8/8)、PAX5(2/2)、CD79a(3/3)、BCL6(8/8)和MUM-1(8/8),表达CD10(7/8)、BCL2(5/8)和CD5(4/8),不表达Cyclin D1、CD23、CD30,Ki67增殖指数70%~95%。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FISH检测8例均有IRF4基因分离(8/8),部分病例有BCL6基因分离(1/2),未检出MYC(0/4)和BCL2(0/3)基因分离。结论 LBCL-IRF4r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弥漫性强表达MUM-1,具有特征性IG∷IRF4基因重排,预后好,需与其它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b细胞淋巴 IRF4 重排 MUM-1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