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征象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列线图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戴立欢 尹进学 +2 位作者 钟熹 曾凤霞 秦耿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20-624,64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征象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列线图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资料,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训练集123例(淋巴结转移77例,无淋巴结转移46例)和验证集53例(淋巴结转移35例,... 目的:探讨基于CT征象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列线图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资料,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训练集123例(淋巴结转移77例,无淋巴结转移46例)和验证集53例(淋巴结转移35例,无淋巴结转移18例)。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和CT征象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CT征象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的AUC评价模型预测效能,并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结果:糖类抗原72-4(CA72-4)、淋巴结大小、是否突破浆膜层及动脉期CT值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为0.822(95%CI 0.746~0.897),验证集AUC为0.805(95%CI 0.685~0.925)。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拟合度,决策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CT征象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构建的列线图可为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提供无创、可视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淋巴结转移 血清肿瘤标志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列线图
下载PDF
VEGF-C/VEGFR-3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黄辉 蒋宏玲 +1 位作者 刘美莲 赵博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0期1723-1724,共2页
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原因是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家族是唯一特异性作用于脉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是一组分泌性糖蛋白,包括VEGF-A( 即以往发现的VEGF) 、VEGF-B 、VEGF-C ... 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原因是肿瘤细胞扩散和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家族是唯一特异性作用于脉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是一组分泌性糖蛋白,包括VEGF-A( 即以往发现的VEGF) 、VEGF-B 、VEGF-C 、VEGF-D 、VEGF-E 、P1GF( 胎盘生长因子)和PDGF(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7 大成员.它们在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 首次由Joukov 在1996 年报道以来,其作为一种特异性的的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调节因子,通过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3) 结合后,能诱导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加,促进实体瘤内淋巴管的新生, 促进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并通过淋巴系统向全身扩散.应用相应的抗体阻断VEGF-C 与VEGFR-3 的结合,可起到抑制淋巴管新生的作用.现将VEGF-C/VEGFR-3 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 肿瘤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亚玲 邓守恒 +2 位作者 彭月享 陈志华 陈萍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5期449-450,共2页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20世纪末发展成熟的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一种非侵入性高新技术,借助于HIFU刀,能将超声波的能量聚焦于深部肿瘤组织,在肿瘤组织内部瞬间产生65℃以上高温,使肿瘤细胞产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 HIFU治疗 淋巴结转移肿瘤 疗效观察 腹膜后 恶性实体肿瘤 肿瘤组织 肿瘤细胞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与炎性肿大的声像图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顾鹏 张敏惠 +1 位作者 曹礼庭 张青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8期567-569,共3页
目的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与炎性肿大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高分辨率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49例、炎性淋巴结肿大67例,比较二者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 目的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与炎性肿大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高分辨率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49例、炎性淋巴结肿大67例,比较二者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中长径与短径之比(L/S)<2占80%、75%淋巴结门及髓质强回声带偏移或消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大多数为偏心型或无血流型。在淋巴结炎性肿大中长径与短径之比(L/S)<2仅占27%,淋巴结门及髓质强回声带位置居中的约有82%,彩色血流显像85%为中央型。结论高分辨率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区别颈部淋巴结是转移性肿瘤、还是炎性肿大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淋巴结转移肿瘤 炎性肿大 声像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淋巴结炎性肿大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CT诊断恶性肿瘤腹腔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贾鹏 贾支俊 李爱梅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9期914-915,共2页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诊断腹部淋巴结疾病方面,将组织生化及代谢改变与解剖信息结合在一起,能够更为精确地对肿瘤淋巴结转移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1-4]。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39例行PET/CT检查并最终确诊病例,结...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诊断腹部淋巴结疾病方面,将组织生化及代谢改变与解剖信息结合在一起,能够更为精确地对肿瘤淋巴结转移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1-4]。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39例行PET/CT检查并最终确诊病例,结合手术、病理、影像学和随访等资料研究探讨PET/CT在诊断腹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盆腔淋巴结转移 CT诊断 临床价值 恶性肿瘤 腹腔 PET/CT 肿瘤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30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启亮 张世荣 吴云娣 《西南军医》 2009年第4期673-673,共1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3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抗癌方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4例,显效86.67%;对照...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3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抗癌方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4例,显效86.67%;对照组30例,分别为12例,10例,8例,显效73.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可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肿瘤 中西医结合 自拟抗癌方
下载PDF
HIF-1α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敬巧 毛熙光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24期3752-3754,共3页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通过调节血管生成,细胞存活及耐药性等在肿瘤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是否影响淋巴结转移尚不明确。
关键词 肿瘤淋巴结转移 HIF-1Α 缺氧诱导因子-1Α 恶性 转录因子 哺乳动物 缺氧条件 血管生成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7
8
作者 田贞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颈部转移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结果超声检查可以对颈部淋巴转移瘤位置、大小、形态及声像图特点进行观察,发现其特征改变,为临床提供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颈部转移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结果超声检查可以对颈部淋巴转移瘤位置、大小、形态及声像图特点进行观察,发现其特征改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结论彩超是一种无创、直观、有效的检查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肿瘤 超声诊断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声像图特点 淋巴结转移 颈部转移 回顾性分析 淋巴转移 鉴别诊断 超声检查 诊断依据 价值
下载PDF
关于睾丸肿瘤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测价值的探讨
9
作者 郭海峰 张红丽 王晓霞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7期600-600,共1页
关键词 肿瘤淋巴结转移 睾丸肿瘤 超声检测 恶性肿瘤 治疗方式
下载PDF
兔乳腺肿瘤及炎性病变前哨淋巴结间接CT淋巴造影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志铭 刘欣 +1 位作者 钱颖 雷振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89-292,381,共5页
目的探讨间接CT淋巴造影(CTLG)定位和评价兔乳腺肿瘤及炎性病变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雌兔36只,随机等分为3组,1组于右侧第2乳腺接种VX2肿瘤,1组于右侧第2乳腺注射鸡蛋黄乳胶,最后1组做空白对照。成模后,于每兔右侧第2乳腺... 目的探讨间接CT淋巴造影(CTLG)定位和评价兔乳腺肿瘤及炎性病变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雌兔36只,随机等分为3组,1组于右侧第2乳腺接种VX2肿瘤,1组于右侧第2乳腺注射鸡蛋黄乳胶,最后1组做空白对照。成模后,于每兔右侧第2乳腺注射碘普罗胺(370 mg/mL)1 mL并按摩30 s,分别于注射前及之后1、15、30、45、60 min进行CT扫描。其后,以亚甲蓝按相同方法注射,按摩30 s后解剖同侧腋窝,寻找蓝染淋巴结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动物右侧腋窝SLN明显强化,1 min时CT值达最高,为(106.24±28.26)Hu,其输入淋巴管全部显影。非SLN轻度强化,1 min时CT值为(59.43±11.62)Hu,输入淋巴管部分显影。形态上,肿瘤转移SLN明显增大,并可见对比剂充盈缺损;炎性反应性增生SLN体积增大,但对比剂充盈良好;正常SLN较小,对比剂充盈亦良好。采集1 min数据进行3D重建,可很好观察SLN形态及与其它结构关系。在MIP影像上测量SLN长、短径分别为:肿瘤组(10.33±2.63)mm、(7.50±1.82)mm;炎症组(8.09±1.64)mm、(4.72±0.53)mm;对照组(6.38±1.61)mm、(3.31±1.10)mm。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组SLN长、短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炎症组SLN与对照组比较,长、短径亦均显著大于后者(P<0.05);肿瘤组SLN与炎症组相比,长、短径均显著大于后者(P<0.05)。在CTLG过程中,邻近胸壁肌未见强化,邻近小静脉轻度强化。CTLG与亚甲蓝染色对比,SLN显示情况一致。结论 CTLG对于定位兔乳腺肿瘤及炎性病变所致的肿大SLN具有可行性,且根据淋巴结内是否存在对比剂充盈缺损及长、短径的改变有助于评价淋巴结的良、恶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 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肿瘤转移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计算机体层摄影 淋巴造影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在晚期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疗效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观察
11
作者 李勇 沈新颖 +2 位作者 孔健 郭坚溪 张彦舫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5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在晚期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进行CT导向下125I粒... 目的:观察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在晚期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进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对照组(进行药物灌注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血清VEGF(VEGF-A、VEGF-C及VEGF-D)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1.43%(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及血清VEGF-A、VEGF-C及VEGF-D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在晚期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对VEGF表达的影响更为有效,在晚期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 晚期肿瘤淋巴结转移 毒副反应 VEGF表达水平
下载PDF
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音正浪 周才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04-1206,共3页
关键词 肿瘤淋巴结转移 树突状细胞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恶性肿瘤患者 免疫逃避机制 肿瘤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疾病
下载PDF
VEGF-C、VEGFR-3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波 戴天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8期243-245,共3页
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一种常见的转移方式。如果能早期发现并阻止这种转移,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发现新生淋巴管是影响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对淋巴管标记物和新生淋巴管生长因子研究深入,新生淋巴管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 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一种常见的转移方式。如果能早期发现并阻止这种转移,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发现新生淋巴管是影响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对淋巴管标记物和新生淋巴管生长因子研究深入,新生淋巴管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肿瘤转移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 VEGFR-3 VEGF-C 新生淋巴 淋巴管生长因子 肿瘤转移 转移方式
下载PDF
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CT能谱诊断的效果及对其预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延春 钱斌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8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目的:探究CT能谱诊断在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60例,按照的疾病发生部位将其分为淋巴瘤组、肺腺癌组以及胆管癌组,安排... 目的:探究CT能谱诊断在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60例,按照的疾病发生部位将其分为淋巴瘤组、肺腺癌组以及胆管癌组,安排各组患者接受CT能谱成像检查,对比各组淋巴结在不同能量下的CT值,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预后判断,能谱的范围应保持在40~140 keV之间,梯度为10,对比不同组患者在同一能量下淋巴结中含水量以及含碘量的差异。结果:能量达70 kev时所呈的图像最清晰,此数值在各组患者中均适用,相同的能量状态下,各组患者转移性的淋巴结碘含量以及CT值大小关系为:淋巴瘤组>肺腺癌组>胆管癌组(P<0.05)。各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含水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癌组的预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结论:应用CT能谱进行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疾病诊断能够通过检测的碘含量判断疾病发生情况,不同来源的转移性淋巴结在70 keV下的CT值差异较大,可作为观察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能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淋巴结转移 CT能谱诊断 预后质量
下载PDF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增强MRI诊断腹盆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露露 舒健 +2 位作者 何国云 胡艳 蔡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观察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MRI诊断腹盆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及CNKI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四格表数据。采用Meta Disc 1.4及... 目的采用Meta分析观察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增强MRI诊断腹盆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及CNKI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四格表数据。采用Meta Disc 1.4及STATA 11.0软件检验异质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相应效应模型,合并其效应量(敏感度、特异度),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20篇英文文献,1 211例患者,3 583个淋巴结。USPIO增强MRI诊断腹盆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汇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9[95%CI(0.86,0.91)]、0.96[95%CI(0.95,0.96)],AUC为0.98。回归分析显示异质性可能来源于肿瘤部位;亚组分析显示USPIO增强MRI诊断腹腔肿瘤淋巴结转移敏感度更高。结论 USPIO增强MRI对腹盆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有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增强 肿瘤淋巴结转移 META分析 MRI诊断 腹盆部 恶性 超微 COCHRANE
下载PDF
胃肠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评估与精准肿瘤淋巴清扫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洪卫 王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胃肠肿瘤是人类常见病,胃癌(gastric cancer,GC)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分别占全世界癌症发病率的第4位和第3位;在中国,GC和CRC占男性癌症发病率的第2位和第5位,占女性发病率的第3位和第4位([1])。胃肠肿瘤的侵袭和转... 胃肠肿瘤是人类常见病,胃癌(gastric cancer,GC)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分别占全世界癌症发病率的第4位和第3位;在中国,GC和CRC占男性癌症发病率的第2位和第5位,占女性发病率的第3位和第4位([1])。胃肠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就已出现,此类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和复发([2]),直接死亡原因有:腹腔种植、远处转移和术后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淋巴结转移 胃肠肿瘤 影像学评估 淋巴清扫 术后局部复发 癌症发病率 术后生存质量 直接死亡原因
下载PDF
1.5T磁共振不同序列检出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丹妮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8期42-43,共2页
目的对1.5T磁共振不同序列检出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方法该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该院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实施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T1WI+C)、T1加权序列(T1WI)、T2加权序列(T2WI)... 目的对1.5T磁共振不同序列检出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方法该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该院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实施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T1WI+C)、T1加权序列(T1WI)、T2加权序列(T2WI)序列检查,对所检出的盆腔淋巴结个数及组别分布进行记录。结果应用DWI序列检查时,其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高达86.4%,与T1加权序列扫描及T2加权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磁共振在妇科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查中,应用DWI序列扫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其阳性判断的过程中,ADC阀值法与短径法两种方法可以任意的选用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不同序列 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PET/CT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刍议
18
作者 蔡建华 《医药与保健》 2014年第3期157-157,14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PET/CT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70例疑似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进行PET/CT检测。并和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分析PET/CT在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70例疑似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进行PET/CT检测。并和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PET/CT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高中分化组和非癌组织组、低分化组和非癌组织组的SUV值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使用PET/CT检测技术,同时结合临床触诊、病理组织检测的准确性良好,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口腔颌面部肿瘤淋巴结转移 病理检测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腹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汪建华 左长京 +3 位作者 邵成伟 马小龙 张建 田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1枚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2~4.7 cm)接受经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1枚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2~4.7 cm)接受经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Ⅰ经验公式确定,粒子活度为0.5~0.85 mCi,以间距1.0~1.5 cm布源。植入完毕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植入术后3个月行CT或PET-CT复查,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结果 27例中,25例手术一次植入成功,达到剂量要求,粒子分布满意率92.6%(25/27例),2例首次术后未达到要求而补种粒子。术前8例伴有明显疼痛患者中,6例于术后1~3周疼痛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27例患者均生存。2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4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74.1%(20//27)。本组术中及术后未发现剧烈疼痛、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是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CCR7、VEGF-C、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冬梅 费建文 韩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1期88-89,共2页
目的检测CCR7、VEGF-C、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NSCLC组织中CCR7、VEGF-C和E-cad的表达水平。结果 CCR7、VEGF-C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E-cad... 目的检测CCR7、VEGF-C、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NSCLC组织中CCR7、VEGF-C和E-cad的表达水平。结果 CCR7、VEGF-C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E-cad在NSCLC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TNM分期、CCR7、VEGF-C、E-cad的表达。结论 CCR7、VEGF-C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促进了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非小细胞肺 肿瘤转移 淋巴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