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疼痛性淋巴结转移性腺癌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振文 初虹 +1 位作者 窦永充 孔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2-765,共4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疼痛性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0年9月在本院接受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12例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术前与术后患者的疼痛情...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疼痛性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0年9月在本院接受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12例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术前与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肿瘤大小变化,并观察并发症情况,随访期2~6个月。结果:1例疼痛完全缓解,7例疼痛减轻,4例疼痛无明显变化;无1例疼痛加重,止痛有效率66.7%(8/12);其中4例单发淋巴结肿大者经治疗后疼痛均有缓解(4/4),8例多发淋巴结肿大者4例达到止痛效果。12例经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无变化3例,肿瘤缓解率75.0%(9/12)。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疼痛性淋巴结转移性腺癌,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可减轻疼痛,缩小肿瘤体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在掌握适应证和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前提下,此方法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近距离照射治疗 淋巴结转移 放射治疗 放射学 介入性 腺癌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斌 徐大伟 王藩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2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病灶为肝癌12例,胃癌10例,胰腺癌3例,结肠癌3例(共31个病灶)。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2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病灶为肝癌12例,胃癌10例,胰腺癌3例,结肠癌3例(共31个病灶)。采用22G Chiba针穿刺,制备化学消融剂[无水乙醇(18 ml)、聚桂醇(2 ml)、碘化油(2 ml)、洛铂(10 mg)、表阿霉素(10 mg)按9∶1∶1∶3∶3比例制成混悬液],术后1、3、6、12个月复查增强CT,评价肿瘤体积缩小及坏死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情况,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 28例(31个病灶)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及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VAS评分为(6.3±1.5)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为(1.3±1.2)分(t=13.773,P<0.05);治疗前病灶最大径为(4.2±0.8)cm,治疗后12个月病灶最大径为(1.7±0.5)cm(t=14.755,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是一种效果显著的介入方法,其远期疗效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化学消融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参数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臧萍萍 杨宗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67-187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的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前接受CEUS检查的84例子宫内膜癌,根据术后病理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2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72例),比较2组CEUS参数[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的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术前接受CEUS检查的84例子宫内膜癌,根据术后病理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2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72例),比较2组CEUS参数[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强度(PI)]及临床病理特征(年龄、瘤体大小、肌层浸润程度、病理分型、组织分化程度及脉管浸润),对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T、MTT、瘤体大小(≥2 cm)、肌层浸润程度(≥1/2肌层)和脉管浸润(有)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有所影响(P均<0.05);AT(OR=2.308,P=0.003)、MTT(OR=4.380,P=0.049)、瘤体大小(OR=1.575,P=0.032)及脉管浸润(OR=5.962,P=0.021)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CEUS参数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提示是否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术前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肝转移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继军 刘作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9期66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多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效果。方法 :4 3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均于第三次治疗后 2~ 4个月复查 ,观察瘤灶反应。结果 :本组病例中完全缓解 7.0 % ( 3/ 4 3) ,部分缓解 4 4 .2... 目的 :探讨多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效果。方法 :4 3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均于第三次治疗后 2~ 4个月复查 ,观察瘤灶反应。结果 :本组病例中完全缓解 7.0 % ( 3/ 4 3) ,部分缓解 4 4 .2 % ( 19/ 4 3) ,无变化 2 5 .6 % ( 11/ 4 3) ,进展 2 3.3% ( 10 / 4 3) ,有效率 5 1.2 % ( 2 2 / 4 3)。 6个月、12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92 .6 %、70 .4 %、14 .8%。结论 :动脉化疗栓塞法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有确切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转移肿瘤 消化道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行介入化疗加立体定向放疗的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甬华 于金明 +4 位作者 谢印法 李宝生 郭守芳 李文武 罗立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行介入化疗加立体定向放疗的价值。方法 自 1997年 8月至 2 0 0 1年 2月 ,在我院采用立体定向加介入治疗腹腔转移瘤 46例 ,采用先腹腔动脉化疗 (TAI) ,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 ,插入 1 2 2~...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行介入化疗加立体定向放疗的价值。方法 自 1997年 8月至 2 0 0 1年 2月 ,在我院采用立体定向加介入治疗腹腔转移瘤 46例 ,采用先腹腔动脉化疗 (TAI) ,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 ,插入 1 2 2~ 1 83m长的导管 ,行腹腔动脉肿瘤供血支插管药物灌注化疗 ,鳞癌给予顺铂 60~ 80mg、丝裂霉素 10~ 2 0mg、阿霉素 60~ 80mg ,腺癌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 3 0 0mg、氟尿嘧啶 10 0 0~ 15 0 0mg、顺铂 60~ 80mg、阿霉素 60~ 80mg(或丝裂霉素 10~2 0mg)。TAI后或 2次TAI间歇期给予立体定向放疗 ,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用不同大小的准直器 ,80 %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 ,边缘剂量 2~ 6Gy/次不等 ,隔日 1次 ,常规外照射后补量 4~ 6次 ;未行外照射者行 8~ 15次。疗效评价采用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标准 :(1)完全缓解 (completeresponse,CR) ,所见肿瘤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 4周以上 ;(2 )部分缓解 (partialresponse ,PR) ,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 5 0 %以上 ,并维持 4周以上 ,无新的病变出现 ;(3 )无变化 (nochange,NC)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 5 0 %以下或增大 2 5 %以下 ,无新的病变出现 ;(4)进展 (progressivedisease,PD)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转移 介入性放射学 适形放射疗法 立体定位技术 评价研究 治疗
原文传递
双介入疗法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的应用
6
作者 郝刚 孔铭新 +1 位作者 李伟 坚永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LNML)的应用。方法9例LNML患者,瘤体直径7~21cm,平均15cm,全部患者均已行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病包括胃间质恶性肿瘤1例,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3例...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LNML)的应用。方法9例LNML患者,瘤体直径7~21cm,平均15cm,全部患者均已行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病包括胃间质恶性肿瘤1例,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3例,肺癌1例。肝内肿瘤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5天内,于CT导向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坏死物并无水乙醇注射。结果术后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周复查CT显示瘤腔明显减小。随访结果: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6.7%。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CT引导下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是治疗LNML的有效双介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抽吸 放射学 介入性 经皮导管引流 栓塞 无水乙醇
下载PDF
肺腺鳞癌的放射学表现
7
作者 全冠民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5年第2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肺腺鳞癌 放射学表现 周围型 肺纤维化 淋巴结转移 腺癌 恶性肿瘤 影象学表现 淋巴结钙化 直线断层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晓锋 刘士榕 +4 位作者 肖越勇 张肖 任超 杜鹏 张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单个与融合性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按转移淋巴结情况分为、两组。组30例,为单个淋巴结,最大径为1.1~2.9m,平均(2.0... 目的探讨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单个与融合性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按转移淋巴结情况分为、两组。组30例,为单个淋巴结,最大径为1.1~2.9m,平均(2.0±0.5)m;组16例,为融合淋巴结,最大径为2.7—4.9m,平均(3.8±0.6)m。患者均于引导下将5ml无水乙醇、2ml碘化油及10mg表阿霉素的混合液,经皮进行化学消融术治疗。扫描监测瘤内消融剂的覆盖率,记录两组患者的消融剂反流情况。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局部反应及病变缓解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计算两组的完全缓解率,采用标准化率比较率的差异。结果组30例患者,显示消融剂覆盖率均达100%,反流率达70%;组16例,消融剂覆盖率为70%-80%,反流率为40%。术后3、6及12个月复查示:组完全缓解分别为14、21、28例,部分缓解分别为16、9、2例;其中8例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均行PE-扫描,显示消融区病变组织代谢明显降低。组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3、8、9例。两组数据采用标准化率,组标化完全缓解率(74.4%)高于组标化完全缓解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8例于注射过程中出现轻度疼痛,经穿刺针给予2.0~3.0m1利多卡因注射液后缓解,未见针道种植转移及感染等。结论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可控制或减缓单个淋巴结转移瘤的进展,效果优于融合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肿瘤转移放射学介入性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治疗椎体转移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开贤 胡效坤 +2 位作者 李苓 张美华 邢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研究椎体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87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52例,总剂量为30Gy,分10次2周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50例,骨水泥(PMMA)的粉液... 目的:研究椎体转移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87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52例,总剂量为30Gy,分10次2周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50例,骨水泥(PMMA)的粉液比例为1:1~1:4,用量为2~10ml;^125I粒子植入治疗36例,植入10~25颗125I粒子,活度为0.5~0.8mCi/颗,籽源间距为0.6~1cm;PVP和^125I粒子植入术结合(简称联合组)治疗49例,PMMA用量为2~6ml,植入10~20颗^125I粒子。除放疗外,均采用CT引导,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及椎体侧旁进针。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1d、1M、3M、6M时,联合组疼痛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率最高,分别达到89.8%、87.7%、95.9%、93.9%;联合组治疗部位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性骨折率最低,6个月时为4.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同类型的椎体转移瘤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虽然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PVP和^125I粒子植入术结合治疗椎体转移瘤,在疼痛缓解和预防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压缩骨折方面疗效显著,能提高生存率,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聚甲基丙烯酸类 经皮椎体成形术 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肿瘤转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建华 邵成伟 +3 位作者 左长京 王振堂 陈炜 董爱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年第6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治疗不同部位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在CT引导下对26例骨转移瘤患者共29个溶骨性病灶注射骨水泥行骨成形术,其中椎体转移性肿瘤9例(9个病灶),四肢骨5例(5个病灶),不规则骨12例(15个病灶)。结果: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治疗不同部位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在CT引导下对26例骨转移瘤患者共29个溶骨性病灶注射骨水泥行骨成形术,其中椎体转移性肿瘤9例(9个病灶),四肢骨5例(5个病灶),不规则骨12例(15个病灶)。结果:26例患者手术穿刺全部成功,随访3-24个月,疼痛完全缓解率88.5%(23/26例),部分缓解3例。82.8%(24/29个病灶)骨转移病灶稳定,未见扩大。骨水泥外漏发生率为31%(9/29),但均未出现显著临床症状。结论:CT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定位准确、能即时观察骨水泥在病灶内的分布及并发症情况,对骨转移瘤止痛效果确切,可以延缓骨转移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移 放射学 介入性 聚甲基丙烯酸类
下载PDF
氯化锶治疗乳癌转移性骨痛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萍岚 胡阳媛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期67-68,共2页
对94例乳癌骨转移病人静脉注射 89SrCl2(1.48-2.22 MBq/kg);治疗前后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加强基础护理;做好 89SrCl2 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正确处理一次性物品及病人的排泄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骨痛减轻或消... 对94例乳癌骨转移病人静脉注射 89SrCl2(1.48-2.22 MBq/kg);治疗前后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加强基础护理;做好 89SrCl2 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正确处理一次性物品及病人的排泄物;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骨痛减轻或消失81例,总有效率86.2%。提示 89SrCl2治疗乳癌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配合适当的护理,可使晚期癌症病人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89SRCL2 放射学 介入性 转移 护理
下载PDF
(89)SrCl2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淑梅 李春晓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第8期718-719,共2页
乳腺癌晚期骨转移常导致骨痛,可发展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尤其是多发性骨转移患者,是引起病理性骨折、骨髓衰竭、神经压迫症状以及高钙血症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所在科2006-10~2009-12采用氯化锶(89SrCl2)治疗乳腺癌多... 乳腺癌晚期骨转移常导致骨痛,可发展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尤其是多发性骨转移患者,是引起病理性骨折、骨髓衰竭、神经压迫症状以及高钙血症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所在科2006-10~2009-12采用氯化锶(89SrCl2)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94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肿瘤 89SrCl2 放射学 介入性 转移 护理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激光热疗治疗大鼠肝转移癌
13
作者 钱骏 Maataoui A +2 位作者 Oppermann E Vogl T 冯敢生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2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激光热疗(LITT)治疗大鼠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30只雄性WAG大鼠肝包膜下注入CC531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细胞混悬液,种植术后13天行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然后采取介入治疗措施:第14天时采取单纯TAC...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激光热疗(LITT)治疗大鼠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30只雄性WAG大鼠肝包膜下注入CC531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细胞混悬液,种植术后13天行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然后采取介入治疗措施:第14天时采取单纯TACE治疗(丝裂霉素(碘油(降解淀粉);②第14天时采取单纯LITT治疗(Nd:YAG激光);③联合TACE(第14天时)和LITT治疗(第21天时)。第28天时再次行MRI检查以确定肿瘤体积V2变化,比较肝肿瘤体积生长率V2/V1。结果:介入治疗后肿瘤体积与治疗前肿瘤体积之比分别为A组5.42、B组6.14、C组3.15。与对照组A组和B组相比,采取C组即TACE联合LITT的治疗方案明显抑制肝肿瘤的生长(Bonferroui检验,P<0.01)。结论:联合TACE和LITT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与单纯TACE以及LITT相比,能明显抑制大鼠肝转移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学 介入性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个椎体转移瘤骨水泥用量与骨水泥渗漏及疼痛缓解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福安 吕朋华 +5 位作者 王书祥 孙陵 黄文诺 肖恩华 何仕诚 滕皋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中骨水泥用量与骨水泥渗漏及疼痛缓解情况的关系,并探讨CT诊断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价值。方法分析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3例单个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骨水泥渗漏和无骨水泥渗...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中骨水泥用量与骨水泥渗漏及疼痛缓解情况的关系,并探讨CT诊断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价值。方法分析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3例单个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骨水泥渗漏和无骨水泥渗漏患者的骨水泥用量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所有经皮椎体成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CT检查较术后即刻的DSA检查更易发现骨水泥渗漏(P<0.05),发生渗漏患者的骨水泥使用量显著高于未发现渗漏的患者(P<0.05),但发生与未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之间的疼痛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术后的CT检查对发现骨水泥渗漏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骨水泥的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椎体 肿瘤转移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的防护及护理干预措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丽君 贾云涛 宫树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总结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转移淋巴结的干预方法与经验。方法选取32例肝门区肝癌及转移淋巴结并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干预,做好放射防护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 目的总结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转移淋巴结的干预方法与经验。方法选取32例肝门区肝癌及转移淋巴结并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干预,做好放射防护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干预,治疗总有效率为68.8%,其中1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白细胞轻度下降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及转移淋巴结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好,同时及时有效的干预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 放射学 ^(125)I放射性粒子 肝门区肿瘤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斌 王群锁 徐大伟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5年第1期9-12,16,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26例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灶为肺癌14例、乳腺癌6例、肝癌4例、胃癌2例(共31个病灶)。采用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26例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灶为肺癌14例、乳腺癌6例、肝癌4例、胃癌2例(共31个病灶)。采用22GChiba针穿刺,制备化学消融剂[无水乙醇(18ml)、聚桂醇(2ml)、碘化油(2ml)、洛铂(10mg)、表阿霉素(10mg)按9∶1∶1∶3∶3比例制成混悬液],术后1、3、6、12个月复查增强CT,评价肿瘤体积缩小及坏死情况,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 26例患者(31个病灶)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及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所有肿瘤均有进行性缩小,治疗前病灶最大径为(3.3±0.9)cm,治疗后12个月病灶最大径为(1.2±0.7)cm(t=9.391,P<0.05)。6例肿瘤治疗后12个月复查CT仅残留少许纤维影。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是一种经济、微创、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介入方法,其远期疗效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肾上腺 肿瘤转移
下载PDF
CT导向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和转移恶性肿瘤的近中期疗效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子林 李传行 +6 位作者 张福君 焦德超 吴沛宏 张涛 王俊杰 段光峰 吴月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125Ⅰ植入治疗复发/转移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5月,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9~71岁,中位年龄为56岁,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T、B超或腔内镜引... 目的探讨125Ⅰ植入治疗复发/转移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5月,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9~71岁,中位年龄为56岁,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T、B超或腔内镜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术,可评价病灶42个,病灶最大径2.0~9.0cm,平均值4.2cm。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为12~70粒,中位粒子数33粒,粒子活度为29.6MBq,粒子间距0.5~1.0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为90—160Gy,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总体生存率,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随访4~40个月,4个月后评价42个局部病灶评价CR24/42,PR11/32,SD5/42,PD2/42,临床有效率83.3%(CR+PR);总体1年生存率88.4%,2年生存率72.4%,3年生存率45.2%,中位生存时间31个月;疼痛缓解率17/23(73.4%)。近期副反应轻微,远期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植入粒子侧皮肤色素沉着4例,3例面颊部长期麻木感,口腔干涩2例,长期头痛伴感染1例,未见大出血、急性肺栓塞、局部脓肿、窦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复发和转移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头颈部肿瘤 放射性同位素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CT导向下经皮穿刺冰醋酸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 被引量:13
18
作者 俞同福 王德杭 +2 位作者 庄振武 李麟荪 施海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冰醋酸注射治疗 (PAI)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搜集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6月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冰醋酸注射治疗 (PAI)的肝脏转移性肿瘤患者 35例 (病灶40个 ) ,病灶直径 2~ 4cm。经CT定位后穿刺 ,注入 4~ 10m...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冰醋酸注射治疗 (PAI)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搜集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6月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冰醋酸注射治疗 (PAI)的肝脏转移性肿瘤患者 35例 (病灶40个 ) ,病灶直径 2~ 4cm。经CT定位后穿刺 ,注入 4~ 10ml的 30 %冰醋酸 ,且冰醋酸内加入 1ml对比剂 ,每个病灶 1周注射 2次 ,一般持续 2~ 3周。结果 本组 35例共 40个病灶 ,其中肿瘤缩小者为2 3个 ,占 5 7 5 % ;肿瘤大小无变化者 12个 ,占 30 % ;肿瘤增大者 5个 ,占 12 5 % ;总有效率为 87 5 %。所有患者随访 3个月至 3年及以上 ,1年生存 2 2例 ,生存率达 6 2 9% ;2年 14例 ,生存率为 40 0 % ;3年及以上者 8例 ,生存率为 2 2 9%。结论 经皮穿刺冰醋酸注射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是 1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醋酸 放射学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 被引量:71
19
作者 刘健 张福君 +3 位作者 吴沛宏 顾仰葵 陈林 张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8例,肝门区胆管癌(HC)12例,肝转移瘤6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6例。14例侵犯肝门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合并肝硬化。全部病例...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肝癌及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肝门区肝细胞癌(HCC)8例,肝门区胆管癌(HC)12例,肝转移瘤6例,肝门区淋巴结转移6例。14例侵犯肝门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合并肝硬化。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病灶平均直径为4.2 cm。采用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瘤灶内,采用0.6~0.9 mCi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结果2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68.8%。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7颗粒子在肝脏内游走,3颗粒子迁徙至肺内;1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下,白细胞轻度下降1例。未见大出血、胆汁瘘、肠瘘、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门区肿瘤及淋巴结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是治疗中晚期肝门区肿瘤及淋巴结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放射学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肝门区肿瘤淋巴结 评价研究
下载PDF
乳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德忠 李槐 +1 位作者 曾辉英 杨玲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96-697,共2页
目的 评价乳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疗效 ,探讨其在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 993~ 1 998年对 3 4例肝转移乳腺癌患者共进行 73次介入治疗 ,药物选择为表阿霉素(EADM) ,顺铂 (DDP) ,丝裂霉素 (MMC) ,5 氟尿嘧啶 (5 FU)等。... 目的 评价乳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疗效 ,探讨其在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 993~ 1 998年对 3 4例肝转移乳腺癌患者共进行 73次介入治疗 ,药物选择为表阿霉素(EADM) ,顺铂 (DDP) ,丝裂霉素 (MMC) ,5 氟尿嘧啶 (5 FU)等。其中 2 2例行超液化碘油栓塞。结果应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实体瘤测量标准评价治疗后疗效 ,3 4例中完全缓解 (CR) 6例 (1 7 65% ) ,部分缓解 (PR) 1 2例 (3 5 2 9% ) ,无变化 (NC) 1 0例 (2 9 41 % ) ,进展 (PD) 6例 (1 7 65% )。总有效率为52 94%。 1、2、3、4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56 90 %、2 5 0 0 %、5 0 0 %、5 0 0 %。累积中位生存期为1 1 5个月。结论 乳腺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疗效显著 ,毒副作用小 ,应作为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介入性放射学 疗效 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