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留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9期850-851,共2页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放射疗法 治疗 疗效 糖皮质激素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下载PDF
儿童腮腺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3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窦训武 朱雪明 +3 位作者 尹德佩 杨素娜 樊明月 杨代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5-677,共3页
2009年3—10月收治3例腮腺区肿块的患儿,术前检查可见:腮腺区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呈暗淡紫红色,边界不清,不活动;血清IgE明显升高;B超检查病灶为等回声团,周围有低回声暗带包绕,呈"牛眼征";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为皮下与腮腺之... 2009年3—10月收治3例腮腺区肿块的患儿,术前检查可见:腮腺区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呈暗淡紫红色,边界不清,不活动;血清IgE明显升高;B超检查病灶为等回声团,周围有低回声暗带包绕,呈"牛眼征";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为皮下与腮腺之间的囊性病变。术前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见局部组织内毛细血管增生,伴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证实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由此可见,该病虽然罕见,通过术前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仍可以作出诊断,为相应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腮腺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诊断
下载PDF
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9
3
作者 金玲 张永红 石慧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489-1490,150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ELG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治疗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ELG 5例均为男童,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皮肤软组织肿块和淋巴结...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ELG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治疗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ELG 5例均为男童,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皮肤软组织肿块和淋巴结大,其中1例并肾病综合征,2例有反复湿疹样皮疹,1例2次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均无肝脾大,生长发育良好。最初单纯化疗4例均复发,经配合局部放疗或加用环孢素(CsA)等治疗后未复发。结论儿童ELG临床及病理特点与成人相似,但儿童发病较少。单纯化疗易复发,配合放疗、手术、应用CsA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儿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被引量:17
4
作者 余问桥 郑光勇 张雄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314-315,共2页
目的 分析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34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资料,分别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穿刺细胞学涂片检查、误诊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颌面部嗜酸性淋... 目的 分析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34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资料,分别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穿刺细胞学涂片检查、误诊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男性多见(男:女=11.3:1),平均发病年龄37.4岁,5年以下病程占73.5%,好发于腮腺区(41.9%)。主要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结节样包块,60%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误诊率达90%。结论 对于中青年患者,颌面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伴包块区皮肤瘙痒和色素沉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0.05,应首先考虑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颌面部 误诊 临床特点 诊断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司亚萌 刘冰 +3 位作者 张文峰 陈新明 孟箭 赵怡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28例口腔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病例资料,分别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28例口腔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病例资料,分别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行同种异体移植炎症因子(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1,AIF- 1)染色。28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40岁。结果:此28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以腮腺区为多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皮下单发或多发性结节样肿块。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平均为9%。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内含活跃的生发中心。滤泡间可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型血管;血管周围及滤泡间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形成散在的嗜酸性微脓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8例标本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AIF-1染色阳性。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具有较明显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调节异常是其可能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KIMURA病 病理学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3
6
作者 金毅 赵瑞波 赵丽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58-458,I065,共2页
关键词 淋巴肉芽肿 嗜酸性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学成 石梅 +1 位作者 朱勇 肖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344-345,共2页
目的 分析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19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 17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于放射治疗后肿块完全消失,2例于放疗后半年肿块消失,1例放疗后5年原位复... 目的 分析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19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 17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于放射治疗后肿块完全消失,2例于放疗后半年肿块消失,1例放疗后5年原位复发,再程治疗后完全消失,随访2月~20年,均无病生存。结论 放射疗法是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有效方法,推荐治疗剂量为30~40Gy/3~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3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东升 陈志坚 +1 位作者 林柏翰 林灿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93-1094,共2页
目的分析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3例嗜酸性淋巴内芽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1~12年,18例行单纯放射治疗患者中有1例复发。行手术治疗的3例中有1例复发。2例行化疗... 目的分析23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3例嗜酸性淋巴内芽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1~12年,18例行单纯放射治疗患者中有1例复发。行手术治疗的3例中有1例复发。2例行化疗均复发或未控制。所有复发病例再程放射治疗后消失。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有效方法。单纯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化疗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放射治疗 手术 化疗
下载PDF
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小军 吴洪儒 刘晓勇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208-209,216,共3页
目的 :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和病理特征 ,以利于正确诊治。方法 :对我院 19年来治疗的 15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术前正确诊断者中 4例都有嗜酸细胞增高 ,1例有病理诊断 ;误诊以多形性腺瘤最多... 目的 :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和病理特征 ,以利于正确诊治。方法 :对我院 19年来治疗的 15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术前正确诊断者中 4例都有嗜酸细胞增高 ,1例有病理诊断 ;误诊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 ,达 6例。结论 :末梢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对诊断本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确诊靠病理检查 ,皮肤瘙痒则有一定参考作用 ;单靠临床检查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颌面部 临床病理分析 诊断 治疗 确诊 增高 嗜酸粒细胞
下载PDF
软组织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被引量:4
10
作者 龙星 胡传真 陈新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0-272,T014,共4页
软组织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皮下软组织单发或多发性、无痛性的生长缓慢的肿块。血液中成熟的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病理学检查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与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肉芽肿性病变。本病在临床上少见,欧美有相似疾病。
关键词 软组织 嗜酸性 淋巴肉芽肿
下载PDF
咽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两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瑞琴 陶正德 白景文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咽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罕见,现报告两例。 例1 男,24岁。因咽部不畅、打鼾2月余于1987年5月6日入院。检查:左侧软腭明显下塌,超过中线,活动受限,表面粘膜暗红。咽左侧壁明显隆起,突向腔内,上达鼻咽,左后鼻孔被遮,下达会厌游离缘水平。肿... 咽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罕见,现报告两例。 例1 男,24岁。因咽部不畅、打鼾2月余于1987年5月6日入院。检查:左侧软腭明显下塌,超过中线,活动受限,表面粘膜暗红。咽左侧壁明显隆起,突向腔内,上达鼻咽,左后鼻孔被遮,下达会厌游离缘水平。肿块呈分叶长条形,表面粘膜暗红光滑,上部质中而韧,下部质较软。穿刺获血性液伴芝麻大组织块,病理报告为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红细胞。颅底X线示咽腔有核桃大小软组织块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 嗜酸性 淋巴肉芽肿
下载PDF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天蓉 周青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4-217,共4页
报道5例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生长缓慢,病程长。病理形态:淋巴结结构部分存在,反应性滤泡明显,副皮质区异形淋巴细胞增生,血管增多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浸润周围组织。免疫组化显示T细胞单克隆性,认为... 报道5例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生长缓慢,病程长。病理形态:淋巴结结构部分存在,反应性滤泡明显,副皮质区异形淋巴细胞增生,血管增多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浸润周围组织。免疫组化显示T细胞单克隆性,认为是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讨论其鉴别诊断和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 淋巴肉芽肿 T细胞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41例颌面部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临床诊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琳 李克莉 孙庚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826-828,共3页
目的:分析颌面部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患者中男性多见(男... 目的:分析颌面部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患者中男性多见(男:女为3.1:1),平均发病年龄39.9岁,5年以下病程占90.3%,好发于腮腺区(38.2%),放疗及手术切除均可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颌面部局限性肿块,皮肤瘙痒或伴色素沉着,嗜酸细胞增高,首先考虑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以放疗和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比较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 颌面部 放射治疗 局限性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青立 Srijana Dwa +1 位作者 Karmesh Bajracharya 龚忠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也称木村病(KD),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升高。低亲和力Ig E受体表达于B细胞、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表面,调节各种免疫应答。在KD初发和复发患者中,Ig G4均增高,被看作非主要致病性抗体。滤...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也称木村病(KD),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升高。低亲和力Ig E受体表达于B细胞、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表面,调节各种免疫应答。在KD初发和复发患者中,Ig G4均增高,被看作非主要致病性抗体。滤泡树突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营养因子可调控B细胞免疫应答并作用于局部微环境。嗜酸性粒细胞分泌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K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肥大细胞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并诱导B细胞合成Ig E。KD患者血清补体C5a高反应性可以调节补体活化后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IL)-4可诱导Ig E合成,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IL-3可促使嗜酸性粒细胞局灶浸润。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一起参与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处的聚集。Th细胞又分为Th1和Th2细胞,Th1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反应,Th2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及变态反应性免疫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 E升高,可能系Th2细胞在K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木村病 免疫紊乱
下载PDF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影像学误诊分析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颖 马林 +2 位作者 金花兰 张啸波 张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误诊但经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ELG患者的CT影像,分别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肿物大小、病灶数目、CT值、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以... 目的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误诊但经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ELG患者的CT影像,分别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肿物大小、病灶数目、CT值、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以青年男性多见,好发于腮腺区,表现为颌下、颏下、腮腺、耳后区及肩背部皮下慢性无痛性肿物,外周血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CT表现为单发病灶或多个皮下软组织肿物;6例病变侵及周围皮下组织,引起邻近皮肤增厚,伴同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结论 ELG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二者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伴胸腔积液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学琴 张泽明 +1 位作者 尹文斌 王玉庆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6期2184-2185,共2页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胸腔积液 皮下
下载PDF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合并肾病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佳 潘满时 吴育红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5-305,共1页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合并症 肾病综合征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鼻背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文鹿 王绪凯 +1 位作者 刘法昱 孙长伏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86-286,共1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于1937年由金显宅首先报道。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木村)作较详细的描述,故此病又称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很少发生于鼻部。本义报道1例鼻背部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肉芽肿 增生性 鼻背部 木村病 细胞增
下载PDF
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素欣 张鑫 +2 位作者 李岳 郭兰涛 赵建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3-445,共3页
报道1例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病例,并复习该病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发病率低,且病因至今未明。临床上常表现为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及Ig E增高。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极... 报道1例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病例,并复习该病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发病率低,且病因至今未明。临床上常表现为头颈部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及Ig E增高。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极性存在,血管周围及滤泡间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放疗、药物治疗及手术切除均可达良好疗效,但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嗜酸性粒细胞 治疗
下载PDF
腮腺区嗜伊红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附37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呼云之 沈铭昌 《北京口腔医学》 CAS 1996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文为我科1960~1992年间腮腺区嗜伊红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37例的回顾性总结。此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工、农业劳动者。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区肿大,有的合并颌下等处肿块。末稍血像嗜伊红细胞增生。我科采... 本文为我科1960~1992年间腮腺区嗜伊红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37例的回顾性总结。此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工、农业劳动者。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区肿大,有的合并颌下等处肿块。末稍血像嗜伊红细胞增生。我科采用手术切除、手术配合放疗及单用放疗,均已治愈。本病与患者工作生活环境及个人卫生习惯有关,应予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区 嗜伊红细胞增多 淋巴肉芽肿 腮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