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4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1
作者 格桑卓嘎 韩丽飞 +2 位作者 王宝偲 张亚男 胡浩霖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目的:荟萃文献,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全乳切除术后行与未行放射治疗的预后。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 目的:荟萃文献,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全乳切除术后行与未行放射治疗的预后。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各自独立对入选研究的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特征、研究结果等进行摘录,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及Review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相关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中位随访30~98个月。术后放射治疗组与非放射治疗组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8,95%CI:0.94~1.48,Z=1.43,P=0.15);两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HR=0.51,95%CI:0.07~3.62,Z=-0.668,P=0.50);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HR=1.02,95%CI:0.93~1.12,Z=0.39,P=0.70)。结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早期乳腺癌患者(T0、T1~2NmiM0)全乳切除术后予以放射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BCSS、DFS、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全乳切除术 放射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清AREG水平及CT定量参数与直肠癌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徐林生 徐翔 +2 位作者 杨金凤 胡良先 胡炳德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外周血双调蛋白(AREG)水平及CT定量参数与直肠癌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是否发生脉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分别为脉管侵犯阳性(A... 目的:探讨血清外周血双调蛋白(AREG)水平及CT定量参数与直肠癌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是否发生脉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分别为脉管侵犯阳性(A组)与阴性(B组),淋巴结转移阳性(C组)与阴性(D组)。对比各组患者血清AREG浓度水平、CT定量参数,分析以上指标与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87例患者中32例为直肠癌脉管侵犯阳性,55例脉管侵犯阴性;46例淋巴结转移阳性,41例淋巴结转移阴性。t检验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REG水平、静脉期无水碘密度、静脉期Eff-Z值与直肠癌脉管侵犯相关,血清AREG水平、静脉期Eff-Z值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血清AREG水平、静脉期无水碘密度值、静脉期Eff-Z值及三者联合预测脉管侵犯的AUC分别为0.772、0.784、0.738、0.901,血清AREG水平、静脉期Eff-Z值、两者联合预测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07、0.709、0.716。结论:血清AREG水平及CT定量参数中静脉期无水碘密度值、静脉期Eff-Z值与直肠癌脉管侵犯相关,血清AREG水平、CT定量参数中静脉期Eff-Z值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血清AREG水平及CT定量参数对预测直肠癌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外周血双调蛋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脉管侵犯 淋巴转移
下载PDF
双能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尚婷 许泳康 +4 位作者 周燕 苏国义 斯岩 吴飞云 许晓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LLNM组174例,非LLNM组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DE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间DECT定量参数差异,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IC(NIC)和标准化Zeff(NZeff)。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独立预测因子及其联合对LLNM的预测效能。结果与非LLNM组比较,LLNM组具有更低的平扫NIC(Z=-2.279,P=0.023),更高的动脉期IC、NIC、NZeff、λHU和更高的静脉期IC、NIC、Zeff、λHU(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扫NIC(P=0.006)和静脉期NIC(P=0.002)是LLNM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95%CI:0.605~0.734),敏感度63.79%,特异度66.67%;其次是静脉期NIC(AUC=0.634)和平扫NIC(AUC=0.613)模型。结论DECT定量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预测PTC患者有无LL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侧区淋巴转移 双能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参数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影像特征与多参数测量在鉴别结直肠癌肿瘤沉积与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许小伟 熊雷 +1 位作者 游长金 刘兰香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多参数测量在鉴别结直肠癌(CRC)肿瘤沉积(TD)与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湖南省直中医医院87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CRC病人临床资料,其中CT检查发现且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与多参数测量在鉴别结直肠癌(CRC)肿瘤沉积(TD)与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湖南省直中医医院87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CRC病人临床资料,其中CT检查发现且病理证实的TD病灶45例为A组、转移性淋巴结42例为B组,比较两组影像特征及CT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CT征象与参数值诊断TD的效能。结果A组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分叶征、毛刺征检出率(73.02%、60.32%、57.14%、54.84%)高于B组(29.51%、31.15%、21.31%、18.03%)(P<0.001;);A组结节长径(1.33±0.38)cm、短径(1.21±0.31)cm、最大径(1.29±0.41)cm均大于B组(0.98±0.35)cm、(0.77±0.33)cm、(0.95±0.38)cm(P<0.001);A组长-短径比(1.09±0.05)小于B组(1.28±0.18)(t=8.06,P<0.001);A组平扫CT值(28.84±5.03)、动脉期强化CT值(32.85±6.93)与静脉期强化CT值(51.36±8.94)均大于B组(16.82±4.68、19.19±5.38、39.74±7.7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形态不规则(AUC=0.72)、边缘模糊(AUC=0.65)、分叶征(AUC=0.68)、毛刺征(AUC=0.68)是鉴别TD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重要因素(P<0.05);CT多参数均是鉴别TD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重要因素,其中长-短径比(AUC=0.79)以及平扫CT值(AUC=0.82)、动脉期强化CT值(AUC=0.89)、静脉期强化CT值(AUC=0.86)诊断TD的效能较佳(均P<0.001)。通过logistic回归将形态、边缘、分叶征、毛刺征,各MSCT测量值进行计算后得出联合预测值,AUC为0.98,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100.0%。结论TD的CT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分叶征、毛刺征;MSCT各项参数中长-短径比以及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强化CT值对TD具有较佳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侵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鉴别诊断 肿瘤沉积 转移淋巴
下载PDF
CT放射组学在鉴别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小记 孙秀彬 +3 位作者 韩榕 倪聪慧 王武章 于德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9-956,共8页
目的:探讨CT放射组学分析技术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109例纵隔淋巴结结核(结核组)... 目的:探讨CT放射组学分析技术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的109例纵隔淋巴结结核(结核组)和65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转移瘤组)患者的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对CT图像进行观测和勾画,利用Radcloud平台对勾画出的淋巴结感兴趣区域(VOI)提取放射组学特征。采用特征标准化方法、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特征及特征间共线性的影响。利用筛选出的放射组学特征,以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患者数据作为训练集,建立k-近邻判别法(KNN)、支持向量机(SVM)、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随机森林(RF)、logistic回归(LR)和决策树(DT)等6种机器学习方法的5折交叉验证模型,通过评价诊断效果来选择鉴别诊断效果最好的模型;再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患者数据作为验证集,对该模型的诊断效果进行组外验证。结果:174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共勾画出281个VOI,结核组和转移瘤组分别有196个和85个,结核组每例患者分割出VOI中位数(四分位数)[1(1,8)个],明显高于转移瘤组[1(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7,P=0.005)。共提取放射组学特征1409个,经特征标准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共筛选出相互独立的8个可用于建模的放射组学特征。采用训练组数据利用8个特征进行5折交叉验证建模诊断,发现SVM和LR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和0.821,优于其他4种模型;进而利用训练集数据建立LR和SVM模型,AUC值分别为0.809和0.911,再采用验证集数据进行组外验证,AUC值分别为0.804和0.851。结论:无论是否包含年龄和性别两个特征,放射组学数据所建立的LR模型和SVM模型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的诊断效果,且SVM模型优于L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组学 结核 淋巴 非小细胞肺 转移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CT诊断恶性肿瘤腹腔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贾鹏 贾支俊 李爱梅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9期914-915,共2页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诊断腹部淋巴结疾病方面,将组织生化及代谢改变与解剖信息结合在一起,能够更为精确地对肿瘤淋巴结转移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1-4]。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39例行PET/CT检查并最终确诊病例,结...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诊断腹部淋巴结疾病方面,将组织生化及代谢改变与解剖信息结合在一起,能够更为精确地对肿瘤淋巴结转移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1-4]。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39例行PET/CT检查并最终确诊病例,结合手术、病理、影像学和随访等资料研究探讨PET/CT在诊断腹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盆腔淋巴转移 CT诊断 临床价值 恶性肿瘤 腹腔 PET/CT 肿瘤淋巴转移
下载PDF
基于CT的影像组学对胃癌不同站点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马雯雯 蒋常琴 +5 位作者 冯强 徐芹艳 张文轩 范振 姬国敏 王锡臻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62-266,27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对胃癌不同站点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胃癌患者共303个符合纳入标准的胃周正常大小淋巴结,将其分为两区,一区为胃周第一站淋巴结(175个),二区为胃周第二、三站淋巴结(128个)。... 目的:探讨基于CT的影像组学对胃癌不同站点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胃癌患者共303个符合纳入标准的胃周正常大小淋巴结,将其分为两区,一区为胃周第一站淋巴结(175个),二区为胃周第二、三站淋巴结(128个)。两区淋巴结分别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筛选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及影像组学特征,并分别放入决策树、LinearSVC、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4个分类器中,对两区淋巴结分别构建临床-影像组合模型。通过AUC评估组合模型的性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在两区淋巴结分别建立4个临床-影像组合模型,一区淋巴结的SVM模型显示出最佳的鉴别效能,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60(95%CI 0.925~0.995)和0.731(95%CI 0.556~0.905)。二区淋巴结的SVM模型亦显示出最佳的鉴别效能,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98(95%CI 0.993~1.000)和0.959(95%CI 0.924~0.994)。决策曲线分析提示,两区淋巴结SVM模型在临床决策中的应用均有较大效益。结论:基于CT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临床-影像组合模型可对胃癌不同站点正常大小的转移淋巴结进行术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正常大小淋巴转移 影像组学 术前预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潘丹丹 吴磊 冯爱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7-350,359,共5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3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CT仪进行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T...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3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CT仪进行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T扫描评估宫颈癌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依照ROC曲线下面积(AUC)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利用CT扫描检查诊断评估FIGO分期时Ⅰ~Ⅱ期60例,Ⅲ~Ⅳ期76例,利用CT扫描检查诊断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时未转移69例,转移67例;利用CT扫描方法诊断评估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90%;CT扫描方法诊断评估FIGO分期的AUC为0.951,高于0.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CT扫描方法诊断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33,高于0.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诊断和评估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时AUC均>0.9,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MRI放射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文洁 王猛 +5 位作者 刘周 任雅 杨倩 向露 耿亚媛 罗德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6-512,共7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乳腺癌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中的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98例,共114个乳腺病变,利用基于直方图、形状和纹理的多参数图像特征分别提取107个放射组学特征。采用方差阈... 目的:研究原发性乳腺癌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图像的放射组学特征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中的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98例,共114个乳腺病变,利用基于直方图、形状和纹理的多参数图像特征分别提取107个放射组学特征。采用方差阈值(方差阈值=0.8)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来减少冗余特征。基于所选择的最优特征,建立放射性组学的预测模型,采用了3个分类器,分别是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并利用ROC分析方法对测试集中曲线下的面积(under the curve,AUC)进行预测性能评价。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46例共56个病灶,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52例共58个病灶。在特征选择之后,利用最佳放射组学特征(5倍交叉验证,分别12、10、29、10、16个特征)建立预测模型。在三种基于放射组学的模型中,SVM模型的性能最好,平均AUC为0.805,高于KNN及LR的平均AUC(0.783、0.802)。结论:乳腺癌的MRI纹理分析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非侵袭性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转移 多参数磁共振 放射组学 机器学习模型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CT原发灶影像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刘玲玲 王喆 +4 位作者 李超 李鑫 周巧娣 李岩松 彭德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 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CT(PET/CT)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纳入年限为2... 目的 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CT(PET/CT)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纳入年限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根据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分为合并淋巴结转移组47例和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组109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2组患者区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糖酵解总量(TLG)、代谢体积(MTV)等原发灶影像学特征,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P=ExpΣBiXi/1+ExpΣBiXi,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Ⅲ期及肿瘤直径≥3 cm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原发灶T-SUVmax、T-TLG、L-SURmax、T-TLGsur、B-SURmax、B-TLGsur指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NM分期、肿瘤直径、T-SUVmax、T-TLG、L-SURmax、T-TLGsur、B-SURmax、B-TLGsur指标均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P,建立P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模型预测概率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0.693~0.899),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效用价值。当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9.0%,约登指数为0.585,对应的预测概率为-3.258。结论 NSCLC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病灶18FFDG PET/CT影像特征明显异常表达,建立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提高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临床上可以选择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发灶 影像学特征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血清SCC-Ag、CYFRA21-1对宫颈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
11
作者 郏振功 徐玥 +2 位作者 申勇 杨敏敏 胡永全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1-374,404,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联合血清SCC-Ag和CYFRA21-1对宫颈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100例宫颈鳞癌女性患者划分为转移组(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3例)和非转移组(未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7例)...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联合血清SCC-Ag和CYFRA21-1对宫颈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100例宫颈鳞癌女性患者划分为转移组(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3例)和非转移组(未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7例)。收集患者术前的^(18)F-FDG PET-CT扫描数据以及血清SCC-Ag和CYFRA21-1含量检查结果,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通过Logistic二元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宫颈鳞癌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转移组血清SCC-Ag、CYFRA21-1含量以及SUVmax值均高于未转移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CYFRA21-1含量以及SUVmax值均被确认为宫颈鳞癌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CC-Ag、CYFRA21-1、SUVmax单独及联合预测因子在宫颈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中的AUC分别为0.769、0.813、0.811、0.89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联合血清SCC-Ag和CYFRA21-1在宫颈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腹膜后淋巴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PTC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宋晏 陈正福 +2 位作者 张学敏 张高潮 付伟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并纳入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陕西汉中三二〇一医院行^(131)I治疗... 目的:探讨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并纳入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陕西汉中三二〇一医院行^(131)I治疗前证实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PTC患者共151例,根据^(131)I治疗效果划分为最佳反应组(92例)和非最佳反应组(59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疗效独立影响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上述独立影响因素用于患者^(131)I治疗后疗效预测临床效能。结果:最佳反应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激发态下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和转移淋巴结最小径长度均显著小于非最佳反应组(P<0.05);最佳反应组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风险分层中危比例显著高于非最佳反应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SH激发态下Tg水平、转移淋巴结最小径及ATA风险分层情况均是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疗效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SH激发态下Tg水平、转移淋巴结最小径及ATA风险分层均可用于^(131)I治疗后疗效预测,其中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且TSH激发态下Tg水平预测效能优于其他两者。结论:术后残留淋巴结转移PTC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效果除与转移淋巴结最小径及ATA风险分层情况有关外,还受TSH激发态下Tg水平独立影响,其水平可用于放射性碘治疗效果预测,且与其他因素联合具有更佳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131)I 手术 淋巴转移 甲状腺球蛋白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常规超声特征联合增强CT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燕 黄世海 +1 位作者 周桂荣 杨鸿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特征联合增强CT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常规超声特征联合增强CT检查作为观察组,单纯CT检查作为CT对照组,单纯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组,每组的患者均为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特征联合增强CT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常规超声特征联合增强CT检查作为观察组,单纯CT检查作为CT对照组,单纯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组,每组的患者均为20例,分析三种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观察组、CT对照组、对照组的Ⅰ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83.76%、72.07%、72.87%。观察组的Ⅰ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CT对照组和对照组。观察组、CT对照组、对照组的Ⅱ、Ⅲ、Ⅳ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87.50%、70.55%、82.69%。观察组的Ⅱ、Ⅲ、Ⅳ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CT对照组和对照组。观察组、CT对照组、对照组的Ⅴ、Ⅵ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是92.31%、72.00%、76.79%。观察组的Ⅴ、Ⅵ区转移颈部淋巴结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CT对照组和对照组。结论 常规超声特征联合增强CT可显著提高单项CT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45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苏景伟 祝淑钗 +3 位作者 王玉祥 刘志坤 李娟 沈文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50例;中位年龄57岁;术...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50例;中位年龄57岁;术前肿瘤位于胸上段10例,胸中段126例,胸下段9例;肿瘤中位长度4.0cm(2.0~12.0cm)。术后病理鳞癌136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3例;残端阴性134例,阳性11例。术后TNM分期Ⅰ期4例,Ⅱa期66例,Ⅱb期27例,Ⅲ期45例,Ⅳ期3例。确诊术后淋巴结转移中位时间12个月(1~121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115例,纵隔伴锁上淋巴结转移30例。转移淋巴结长径中位长度5cm(1.0~10.7cm),其中≤5cm.92例,>5cm 53例。常规放疗47例,三维适形放疗67例,前程常规加后程适形放疗31例。合并化疗72例,单纯放疗73例。结果:145例患者放疗结束后总有效率(CR+PR)78.6%;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1%、20.5%、1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肿瘤部位、术后分期、术后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时间及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术后病理、术后残端阳性、合并锁上淋巴结转移、放疗方式、放疗剂量及化疗对预后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分期、术后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为独立预后影响因子(P<0.05)。放疗后1级放射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6.6%(24/145),2级反应发生率为51.0%(74/145),3级反应发生率为32.4%(47/145)。结论:食管癌术后临床分期较早的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的预后较好,而纵隔转移淋巴结长径较短者放射治疗后的预后优于较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治疗 淋巴转移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德锐 陈志坚 +1 位作者 林志雄 洪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为评价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部放射治疗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989年3月~1994年2月5年间收治的143例病人。其中颈部转移89例,纵隔转移32例,纵隔和颈部同时并有转移22例。60Co局部放射,大多数病人的放射剂量为50~70Gy。随... 为评价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部放射治疗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989年3月~1994年2月5年间收治的143例病人。其中颈部转移89例,纵隔转移32例,纵隔和颈部同时并有转移22例。60Co局部放射,大多数病人的放射剂量为50~70Gy。随访2年以上或至死亡。结果70%以上的肿瘤获得局部控制。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4%,18.2%,7.4%和6.4%。中位生存期14个月。多数病人死于照射野外转移。转移淋巴结≤3cm者放疗后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优于淋巴结>3cm者。结果提示:放疗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局部控制有效,但只有少数病人可获较长时间生存。远处转移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转移 放射疗法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放射治疗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疗效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明 邢伟 +2 位作者 陈杰 生晶 田建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519,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前后ADC值,观察扩散加权成像对放疗疗效的评价能力。方法选取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中第7、14天及放疗结束后第4周行常规MR及扩散成像检... 目的通过测量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前后ADC值,观察扩散加权成像对放疗疗效的评价能力。方法选取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伴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中第7、14天及放疗结束后第4周行常规MR及扩散成像检查。根据治疗前后淋巴结的体积变化,将其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测量各时间点ADC值。比较组内各时间点及组间相同时间点ADC值的变化。结果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第7及14天,有效组淋巴结ADC值较放疗前升高,放疗第14天淋巴结ADC值较第7天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评价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放射治疗 淋巴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腹腔淋巴结转移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牛道立 胡惠玲 +3 位作者 盛臻 任春丽 曲智锋 王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9-41,45,共4页
目的:观察外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从1997年6月~2000年9月,采用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原发灶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中50例原发灶有病理结果证实.放... 目的:观察外照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从1997年6月~2000年9月,采用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2例,原发灶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中50例原发灶有病理结果证实.放射治疗计划由医柯达公司三维TPS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设计出优化方案.设5~6个共面或非共面照射野,处方剂量4~5Gy/次,隔日照射一次,治疗8~10次,总剂量40Gy/16~20天.近期疗效按WHO实体肿瘤疗效标准评价,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按RTOG标准评价.结果:按Karnofsky评分标准,治疗后评分中位数提高21.3.治疗结束后3个月,原发灶完全缓解(CR)38.6%(27/70),部分缓解(PR)54.3%(38/70),总有效率(PR+CR)为92.9%(65/70).近期疗效与靶区体积及病理类型有关,病灶体积越小效果越好(x2=15.211,P=0.004),未分化癌的疗效优于鳞癌和腺癌(x2=13.455,P=0.00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31/52)、23.1%(12/52)和9.6%(5/52).根据RTOG分级,Ⅰ、Ⅱ级WBC减少发生率为17.3%(9/52),Ⅰ、Ⅱ级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67.3%(35/52).结论:3DCRT恶性肿瘤腹腔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疗效,放疗反应较轻,能为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腹腔淋巴 转移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绍兵 刘阳晨 +3 位作者 高飞 叶宏勋 赵莺 尹小祥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纵隔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适形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放疗采用6/15MV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DT(38~40)Gy,...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纵隔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适形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放疗采用6/15MV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DT(38~40)Gy,后1/3疗程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和超分割放疗,2次/天,(1.4~1.5)Gy/次,全疗程总剂量DT(65~68)Gy,采用FP方案化疗(5-Fu+DDP)。结果治疗后3月内复查CT,适形组与对照组的CR、PR分别为53.5%、36.7%和43.3%、36.7%,无进展病例,有效率(CR+PR)分别为90.0%、80.0%(χ2=1.17,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3.3%、13.3%和73.3%、20.0%、6.7%(χ2=0.80、1.36、0.91,P>0.05)。结论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纵隔淋巴转移 化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调强放射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真云 盛修贵 +4 位作者 马悦冰 薛莉 刘娟 张海燕 张小玲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用于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KPS≥70)放疗前均行1~3个周期化疗,然后给...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用于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KPS≥70)放疗前均行1~3个周期化疗,然后给予全程IMRT,1,8~2.3Gy/次,1次/日,5次/周,总处方剂量58~68Gy,中位剂量63.5Gy,同时设计28例患者的普通主动脉旁2野照射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rgans at risk,OAR)受照射剂量。随机选择32例接受普通放疗的病例,比较IMRT和普通放疗的急慢性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全程IMRT,照射靶区内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平均剂量为67.5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63.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IMRT与普通主动脉旁两野比较,肾、脊髓、小肠的受照射剂量明显减小(P均<0.05),急、慢性毒副反应明显减少。两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年生存率IMRT组较普通放疗组明显提高(P<0.05),但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技术用于治疗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靶区可以获得根治性剂量,临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主动脉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值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放射敏感度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捷 何玲 +4 位作者 郎锦义 卢铀 王冀川 王琼 王静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值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放射敏感度的关系王捷1何玲2郎锦义1卢铀1王冀川1王琼2王静波关键词鼻咽肿瘤淋巴细胞微核放射敏感度中图号R739.63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icronucleiofper...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值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灶放射敏感度的关系王捷1何玲2郎锦义1卢铀1王冀川1王琼2王静波关键词鼻咽肿瘤淋巴细胞微核放射敏感度中图号R739.63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icronucleiofperipheralBloodLy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淋巴转移 淋巴细胞微核 放射敏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