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途径在腹腔感染导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晶 李彩霞 +1 位作者 崔立华 张淑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29-431,共3页
肺是腹腔感染发生时最先和最易受累的远隔器官,严重腹腔感染并发肺损伤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淋巴途径是腹腔感染导致早期肺损伤的重要途径,阻断腹腔淋巴回流能显著减轻急性肺损伤。已有动物实验证实腹腔感染时肠系... 肺是腹腔感染发生时最先和最易受累的远隔器官,严重腹腔感染并发肺损伤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淋巴途径是腹腔感染导致早期肺损伤的重要途径,阻断腹腔淋巴回流能显著减轻急性肺损伤。已有动物实验证实腹腔感染时肠系膜淋巴液及胸导管淋巴液中含有内毒素、细胞因子、脂类炎性介质等毒性物质,可导致肺组织损伤,进而引发全身炎症瀑布效应。本文对淋巴途径在腹腔感染导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途径 腹腔感染 急性肺损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VEGF-C及其受体Flt-4与乳腺癌淋巴途径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尉官 胡祥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VEGF-C/Flt-4系统在乳腺癌淋巴途径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乳腺癌癌细胞的VEGF-C和Flt-4的表达,在乳腺癌期间质淋巴管上皮及Flt-4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61例,VEGF-C表达阳性率为80.32%(49/... [目的]探讨VEGF-C/Flt-4系统在乳腺癌淋巴途径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乳腺癌癌细胞的VEGF-C和Flt-4的表达,在乳腺癌期间质淋巴管上皮及Flt-4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61例,VEGF-C表达阳性率为80.32%(49/61),Flt-4表达阳性率为73.77%(45/61),并且Flt-4阳性指数随VEGF-C表达的增强而增强,r=0.531,P<0.01。VEGF-C阳性指数在转移组(74.04±12.11)明显高于未转移组(55.88±13.56),P<0.01;随着癌细胞VEGF-C表达强度的增强,Flt-4阳性脉管数也随之增多,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乳腺癌中Flt-4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11.37±3.80)明显高于未转移组(4.64±3.84),P<0.01。VEGF-C/Flt-4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病人的年龄以及肿瘤的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无关;与肿瘤细胞C-erbB-2的表达及P53蛋白的表达有关。[结论]人乳腺癌细胞VEGF-C及其受体Flt-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Flt-4阳性淋巴管数可指示乳腺癌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乳腺癌 肿瘤转移 FLT-4 淋巴途径
下载PDF
肠淋巴途径与细菌移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睿 何桂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79-480,共2页
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肠道通透性增高,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可引起细菌及内毒素透过肠黏膜发生移位,导致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MODS甚至死亡。因此,阻断肠淋巴途径能够减轻由细菌移... 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肠道通透性增高,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可引起细菌及内毒素透过肠黏膜发生移位,导致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MODS甚至死亡。因此,阻断肠淋巴途径能够减轻由细菌移位引起的一系列组织损伤。本文对肠淋巴途径与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细菌移位 肠道通透性 淋巴途径 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肠屏障功能 应激状态 MODS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淋巴途径在脓毒症发病中作用的再认识
4
作者 张艳敏 姚咏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1,共3页
脓毒症是危重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全部死亡原因的9.3%,仅美国每年就大约导致25万患者死亡。尽管重症监护水平已有提高,但严重脓毒症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成为现代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业已明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脓毒症是危重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全部死亡原因的9.3%,仅美国每年就大约导致25万患者死亡。尽管重症监护水平已有提高,但严重脓毒症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成为现代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业已明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及其释放的内源性介质在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淋巴途径 主要死亡原因 危重症医学 发病 病理生理机制 巨噬细胞系统 危重患者
原文传递
叶绿素活体染色显示小鼠直肠淋巴引流途径
5
作者 柳新平 王新明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8期1343-1344,共2页
目的:以新型染色剂叶绿素显示液(chlorophyll disclosing solution,CDS)活体注射,研究正常小鼠直肠淋巴引流途径及染色淋巴结的超微结构,为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叶绿素在直肠癌淋巴结清扫中的染色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 目的:以新型染色剂叶绿素显示液(chlorophyll disclosing solution,CDS)活体注射,研究正常小鼠直肠淋巴引流途径及染色淋巴结的超微结构,为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叶绿素在直肠癌淋巴结清扫中的染色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4只成年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活体直肠壁内注入CDS)和空白对照组(B组)。观察A组小鼠不同时间点染色淋巴结位置和数目,两组皆清点直肠各级淋巴结个数,淋巴结固定、切片,染色,光、电镜观察。结果:于直肠壁内注射CDS,髂动脉间淋巴结首先着色,其次为髂动脉旁淋巴结,然后为肾门淋巴结。淋巴结染色迅速,染色剂不易沉淀,染色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对比明显:A组平均每鼠检出淋巴结(6.92±1.00)个,B组平均每鼠检出淋巴结(4.75±0.87)个,A组显著高于B组(P<0.01):染色24 b后淋巴结后仍无褪色,且染色后细胞超微结构无病理改变,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1)经叶绿素染色显示正常小鼠直肠淋巴引流途径为:髂动脉问淋巴结—髂动脉旁淋巴结—肾门淋巴结。(2)叶绿素是一种优良的淋巴结显色剂,提示其可用于直肠癌根治术中指导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活体染色 小鼠 淋巴引流途径
下载PDF
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洪恩 王海龙 +4 位作者 蒋志伟 朱永强 王科 汪涛 汤礼军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30-333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er大鼠72只分A、B、C 3组:A组开腹后翻动盲肠注射生理盐水,B组开腹后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C组开腹后结扎胸导管,再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前两组分别于术后3、6、12... 目的探讨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er大鼠72只分A、B、C 3组:A组开腹后翻动盲肠注射生理盐水,B组开腹后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C组开腹后结扎胸导管,再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前两组分别于术后3、6、12、24 h检测大鼠胸导管淋巴浆、门静脉血浆及主动脉血浆内毒素浓度;再检测3组肺组织中NF-κB P65浓度,并观察肺组织病理,计算湿/干重比(W/D)及检测细胞凋亡,评估肺损伤程度。结果 B组相同时相点胸导管淋巴浆内毒素的浓度高于门静脉血浆(P<0.01)和动脉血浆(P<0.05),而动脉血浆高于门静脉血浆(P<0.05);B组不同时相点门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一时相点,淋巴浆、门静脉血浆、主动脉血浆中内毒素的浓度均高于A组(P<0.05);B组肺组织NF-κB P65的含量、病理HE评分、W/D、凋亡指数均高于相同时相点的A组(P<0.05);同一时相点C组肺组织NF-κB P65的含量、病理HE评分、W/D、AI均低于B组(P<0.05),但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的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阻断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可以抑制内毒素的淋巴回流,从而减轻其所致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淋巴回流途径 门静脉途径 内毒素 肺损伤
下载PDF
乳腺癌淋巴引流途径分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雷涛 李振芬 +8 位作者 冯天恩 何亮 孔长保 李金勇 陶青云 周永力 张慧 王文胜 李昌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9期3075-307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灶区段的淋巴引流途径分型,了解各型淋巴结转移差异。为研究各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开封市肿瘤医院行乳腺癌c T_(1-4)N_(0-1)M_0手术的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灶区段的淋巴引流途径分型,了解各型淋巴结转移差异。为研究各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开封市肿瘤医院行乳腺癌c T_(1-4)N_(0-1)M_0手术的患者,术前对肿瘤所在区段的瘤周腺体注射亚甲蓝,进行淋巴染色示踪,术中见淋巴结或淋巴管染色显示淋巴途径者450例,根据被染色的淋巴管走向和淋巴结尤其是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所在区域,进行乳腺癌区段淋巴引流途径分型(lymphatic drainage pathway type,LDPT),分为腋下(axillary,A)型、内乳(internal mammary,IM)型、腋下-内乳(axillary-internal mammary,A-IM)型、锁骨上下(supraclavicular-subciavian,S)型、胸肌间(interpectoral,I)型、上腹(epigastrium type,E)型和其它;其中A型、A-IM型、IM型较为常见,在这三型中选取140例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均行经肋间隙入路的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s,IMLN)探查、腋下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s,ALN)探查或清扫、保乳或全乳切除,观察比较这三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LDPT共450例:IM型25例占5.6%、A-IM型75例占16.7%、A型345例占76.7%、S型2例占0.4%、I型2例占0.4%、E型1例占0.2%、其它0例;其中A型、A-IM型、IM型共占98.9%,对比发现:A型、A-IM型、IM型这三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型、A-IM型分别与IM型比较,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IMLN和ALN均转移的概率A-IM型约是A型的5倍,单纯IMLN转移的概率A-IM型约是A型的26倍。结论:不同淋巴分型的乳腺癌淋巴转移规律不同,适合的诊治方法也可能不同,分型研究,具有临床意义;IM型乳腺癌淋巴转移与其他型不同,有其特有的规律,具有与A型同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引流途径 淋巴流域 淋巴分型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章平 章先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5期214-215,共2页
胃癌是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在我国癌症中位居第1位,全球居第2位。胃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在肿瘤未有明显转移情况下行胃癌D2及以上根治术,由于胃癌主要以淋巴途径转移,淋巴结的清除可显著提高根治效果及预防肿瘤复发,但随着近年来淋... 胃癌是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在我国癌症中位居第1位,全球居第2位。胃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在肿瘤未有明显转移情况下行胃癌D2及以上根治术,由于胃癌主要以淋巴途径转移,淋巴结的清除可显著提高根治效果及预防肿瘤复发,但随着近年来淋巴清扫范围的扩大术后淋巴瘘发生机率也相应增加。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11例患者在胃癌根治术后出现淋巴漏,现就相关的护理重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术后 淋巴 胃癌 护理 胃肠道肿瘤 手术治疗 淋巴途径 肿瘤复发
下载PDF
不同方式阻断“肠-淋巴”途径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桂珍 崔晓雨 +3 位作者 陈雪峰 王玉康 王洁 马恩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阻断“肠-淋巴”途径,对内毒素、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的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blank);假手术组(Sham);肠道缺血/再灌注组(I/R);肠道缺血/再灌注+淋...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阻断“肠-淋巴”途径,对内毒素、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的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blank);假手术组(Sham);肠道缺血/再灌注组(I/R);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管结扎组(I/R+L)和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引流组(I/R +D).结果 I/R、I/R +L、I/R+D、blank和Sham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是(0.039 4±0.0025)、(0.0299±0.0039)、(0.028 9±0.003 1)、(0.0252±0.0042)和(0.026 2±0.001 3)Eu/ml;细胞因子分别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9.92±7.48)、(36.85±13.46)、(27.67±10.12)、(18.86±12.70)和(25.80±11.19) ng/L;白细胞介素(IL)-6:(41.78 ±9.75)、(19.14±1.48)、(19.20 ±4.14)、(8.69±0.76)和(11.57±2.90) ng/Lo I/R、I/R+L、I/R +D组显著高于blank组和Sham组(P<0.05);阻断淋巴通路后,I/R+L组和I/R+D组血中的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浓度明显低于I/R组(P<0.05);I/R+L、I/R +D组的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与blank组和Sham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I/R+L、I/R+D组的NO和I/R+D组的iNOS浓度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 肠淋巴管结扎或淋巴液引流阻断“肠-淋巴”途径能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局部炎性反应和远隔组织的损伤,淋巴液引流略优于淋巴管结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缺血再灌注 淋巴管结扎 淋巴液引流 “肠-淋巴途径
原文传递
40例胆囊炎临床诊治体会
10
作者 王继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1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胆囊炎 临床诊治 革兰氏阴性杆菌 厌氧菌感染 继发感染 细菌感染 淋巴途径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烫伤大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永强 王德昌 +3 位作者 王坤 冷向锋 肖虎 郭丹凤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严重烧(创)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可经淋巴、血液途径移位,肠集合淋巴结生发中心大量淋巴细胞凋亡,提示肠道免疫屏障受损。笔者拟观察细菌经淋巴途径移位最后一个环节——肠系膜淋巴结(MLN)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情况,以了解肠... 严重烧(创)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可经淋巴、血液途径移位,肠集合淋巴结生发中心大量淋巴细胞凋亡,提示肠道免疫屏障受损。笔者拟观察细菌经淋巴途径移位最后一个环节——肠系膜淋巴结(MLN)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情况,以了解肠源性感染时淋巴途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肠系膜淋巴 淋巴细胞凋亡 烫伤大鼠 淋巴结生发中心 肠道免疫屏障 肠道细菌 淋巴途径
原文传递
影像学检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望春 曾庆思 +1 位作者 周嘉旋 刘琴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67-470,共4页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的首位,且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肺癌常循淋巴途径转移至肺门、纵隔淋巴结,提高肺癌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是进行临床分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且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评...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的首位,且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肺癌常循淋巴途径转移至肺门、纵隔淋巴结,提高肺癌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是进行临床分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且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评估。如何提高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水平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检测 肺癌 诊断水平 纵隔淋巴 人类健康 淋巴途径 临床分期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引流对β淀粉样蛋白清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君媚 凌云 +2 位作者 孙松娴 濮文渊 周春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2-305,共4页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引流途径是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机制之一。Aβ可以通过类淋巴系统或血管周围清除途径,经过脑膜淋巴管流入外周淋巴结。本文围绕CNS淋巴引流途径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影响Aβ清除的具体机制综述如...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引流途径是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机制之一。Aβ可以通过类淋巴系统或血管周围清除途径,经过脑膜淋巴管流入外周淋巴结。本文围绕CNS淋巴引流途径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影响Aβ清除的具体机制综述如下,以期为包括AD在内的与Aβ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引流途径 淋巴系统 脑膜淋巴 Β淀粉样蛋白
原文传递
腹腔感染早期腹膜淋巴孔变化及淋巴引流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龙 刘洪恩 +3 位作者 汪涛 程龙 朱永强 蒋志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5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感染早期腹膜淋巴孔孔径及分布密度的变化,探讨腹腔内毒素的淋巴转归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腹腔感染组(20只)。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腹膜淋巴孔... 目的研究腹腔感染早期腹膜淋巴孔孔径及分布密度的变化,探讨腹腔内毒素的淋巴转归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大鼠(200—250g),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腹腔感染组(20只)。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腹膜淋巴孔孔径大小及分布密度,利用显色基质鲎试剂检测门静脉血及胸导管淋巴内毒素的浓度,同时利用一氧化氮硝酸还原法测定腹膜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腹腔感染组淋巴孔的孔径(P〈0.01)和密度显著增加(P〈0.01),且感染时间越长,腹膜淋巴孔径增加越显著(P〈0.01),但分布密度无明显增加(P〉0.05)。②腹腔感染组大鼠胸导管淋巴液中内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且感染时间越长,内毒素的含量越高(P〈0.01),而各组大鼠门静脉血中内毒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③腹腔感染组大鼠腹膜组织中NO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腹腔感染早期,腹膜淋巴孔孔径增大,分布密度增多,细菌内毒素主要通过变大、增多的腹膜淋巴孔进入淋巴回流系统,而非门静脉血流循环。体内NO是调控腹膜淋巴孔开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腹膜淋巴 内毒素 腹膜淋巴孔引流途径 调节因子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O/O型葛根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吸收转运机制及粒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恩媛 吴鸿飞 +2 位作者 鲁传华 桂双英 王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674-2678,共5页
目的:研究O/O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及其粒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胸导管插管术同时眼眶取血的方法,比较淋巴管阻断及未阻断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考察大鼠灌胃葛根素纳米乳后胃肠道的生物转运效率、主要转运途径和体内血药浓... 目的:研究O/O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及其粒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胸导管插管术同时眼眶取血的方法,比较淋巴管阻断及未阻断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考察大鼠灌胃葛根素纳米乳后胃肠道的生物转运效率、主要转运途径和体内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粒径的纳米乳对淋巴吸收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口服纳米乳经胃肠道生物转运途径中约有36.8%的药物经淋巴途径转运进入体循环;纳米乳经淋巴途径吸收转运的程度与粒径的大小成反比。结论:O/O型葛根素纳米乳平均约有1/3经淋巴途径、2/3经非淋巴途径吸收进入体循环,经淋巴转运的效率与粒径相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O型纳米乳 葛根素 不同粒径 淋巴途径吸收
原文传递
重视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新裕 刘凤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98-799,共2页
残胃作为一种胃癌癌前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残胃癌系胃部分切除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对于高危病人,内镜筛查应作为常规检查。残胃癌的手术应为残胃全切除和D2淋巴结清扫。由于残胃癌的淋巴引流途... 残胃作为一种胃癌癌前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残胃癌系胃部分切除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对于高危病人,内镜筛查应作为常规检查。残胃癌的手术应为残胃全切除和D2淋巴结清扫。由于残胃癌的淋巴引流途径和原发胃癌不同,因此其淋巴结清扫范围也应相应调整。根治性残胃全切后,残胃癌的预后可以和原发胃癌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引流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