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引种淡白紫锥菊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世娟 卢海啸 +3 位作者 黄华希 郭艺鹏 朱昌叁 陈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64-269,共6页
实验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云南省蒙自市引种栽培的淡白紫锥菊各器官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淡白紫锥菊不同器官中共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根、茎、叶、头状花序、花序梗各器官鉴定出的成分相对... 实验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云南省蒙自市引种栽培的淡白紫锥菊各器官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淡白紫锥菊不同器官中共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根、茎、叶、头状花序、花序梗各器官鉴定出的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其总挥发性成分的84.269%、93.539%、93.289%、93.828%和83.860%,总体以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为主;各器官中萜烯类成分的相对含量最高,数值分别为根中51.962%、茎中69.561%、叶中66.113%、头状花序中69.728%和花序梗中58.152%;各器官萜烯类成分的组成不同,根中的萜烯类成分以16碳二烯酸(8.666%)为最高,其次是α-紫穗槐烯(8.407%);茎中的萜烯类成分以γ-杜松烯(10.440%)为最高,其次是α-律草烯(8.020%);叶中的萜烯类成分以α-紫穗槐烯(17.609%)为最高,其次为α-律草烯(5.638%);头状花序中的萜烯类成分以α-紫穗槐烯(7.704%)为最高,其次为石竹素(7.238%);而花序梗中萜烯类成分以石竹素(10.152%)为最高,其次是α-紫穗槐烯(7.255%)。该研究结果为引种栽培淡白紫锥菊的药材品质评价、产品开发及基地选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白紫锥菊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